余怀彦编著的《中国人的成功学--王阳明从知行合一到致良知》以王阳明为中心,以历史和现实的一些精彩故事,来展开中国人成功的画卷。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们成功的经验和智慧,以及他们失败的教训,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它对于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中我们不仅将看见中国和中国人今后的发展方向,也将可以窥见世界未来的一些趋势。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人的成功学--王阳明从知行合一到致良知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余怀彦 |
出版社 | 贵州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余怀彦编著的《中国人的成功学--王阳明从知行合一到致良知》以王阳明为中心,以历史和现实的一些精彩故事,来展开中国人成功的画卷。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们成功的经验和智慧,以及他们失败的教训,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它对于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中我们不仅将看见中国和中国人今后的发展方向,也将可以窥见世界未来的一些趋势。 内容推荐 中国历史上成功人士成千上万。但有一个人与众不同,他就是王阳明。他“在立德立言立功上皆居绝顶”,罕见具有“真三不朽”的头衔。余怀彦编著的《中国人的成功学--王阳明从知行合一到致良知》介绍了王阳明成功的时代背景,他所取得的伟大成就,500年来他在中国和世界的影响。王阳明对自己的成作了一些归纳,这就是认清发展的大趋势,即天理天道;"心即理",高扬每个人的主体性和伟大的创造能力,确立广大民众开放的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心存高远,责善改过,从知行合一到致良知。《中国人的成功学--王阳明从知行合一到致良知》写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和故事,生动惊奇又发人深省,从5000年,特别是从鸦片战争以来172年的中国史,佐证了王阳明的成功学,实际上也就是中国人的成功学和中华民族的成功学。 目录 第一章 明朝多遗事 一、开国皇帝朱元璋 二、抢班夺权明成祖 三、吃喝玩乐英武宗 第二章 瑞云龙中龙 一、特立独行少年郎 二、一代家风万年长 三、培养状元之专业户 第三章 成功的楷模 一、不一样的哲学家 二、没打败仗的大军事家 三、钟情一生的教育家 第四章 五百年中吐光芒 一、明清文学之滥觞 二、启蒙思潮的兴起 三、英雄豪杰的导师 第五章 墙内开花墙外香 一、日本的明治维新 二、韩国的复国运动 三、西方的战争反省 第六章 注意大趋势 一、识时务者为俊杰 二、水到渠成 三、准备走曲折的路 第七章 创造自己的世界 一、立志 二、命与运 三、中国人的智慧 第八章 行动的着力处 一、责善臻于无形 二、改过方可自新 三、品格决定成败 第九章 知行合一 一、言行一致 二、知行不分先后 三、道德与功利 第十章 良知之道 一、致良知 二、天人合一功德自成 三、21世纪的中国人 试读章节 第一章明朝多遗事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浙江余姚人,别称姚江,生活在一个不那么令人羡慕的朝代。自秦统一中国以来,在中国的各个朝代中,按存在的时间长短排序,明朝是名列前茅的,接近300年,而一般的朝代也就100年左右。如:元朝98年;北宋167年,南宋152年。但中国人号称的太平盛世,明朝却一个没有捞着。汉有文景之治,唐有贞观和开元之治,连清朝也有足以自傲的康乾盛世。明朝给人的印象是:滥杀功臣,自毁长城;宦官专权,吏治不彰;禁锢保守,国力日衰。 提起明朝,现代中国人,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 中国人几乎都知道,明朝有两位开国皇帝,一位是明太祖朱元璋,一位是明成祖朱棣。这一对父子,都是敢说敢为的革命家,也是一对颇为成功的人士。我们要讲王阳明,必须从这两位皇帝讲起。 一、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1328年生于安徽凤阳,古称濠州。淮河岸边的这个小城,远处可以看见三座小山,坐落在辽阔的平原中,据说远古的大禹曾经在这里治过水,娶了妻,在朱元璋那个时代可不是好地方,特别是他出生后那几年。有一首歌谣唱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如果要比穷比苦,朱元璋家在当地绝对是顶尖的。有首打油诗为证:“家徒四壁,茅屋一间多处漏,没有任何资财;目不识丁,只认得二三五八,无人曾有点墨。”所以,从父母到子女,一大家人的名字,全都用数字排开。他的父亲叫朱五四,母亲叫陈二娘。朱元璋本名朱重八,朱元璋的大名是他参军后由长官赐给他的。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也就是朱元璋出生后15年,淮河岸边,水旱蝗灾连发,殍尸遍地,引发了一场大瘟疫,几天之内夺去了他父母、哥弟和两个姐姐的生命,只有朱重八福大命大,和他的二哥侥幸逃过一劫。兄弟两人无力埋葬自己的父母和家人,只有含泪用家里仅有的烂布和烂草席,将他们的尸体包上,草草地埋在村外的沟壑里。朱重八和二哥也只得各奔前程。从此,这个衣衫褴褛的少年,举目无亲,低头无路,不知哪里是家?天地苍茫,饥肠辘辘,不知哪里去寻自己的归宿?无依无靠,只得到市井上去乞讨,在大街边与狗争食。饿得实在撑不下去,就偷点可以果腹的东西。流浪,流浪,在刺骨的寒风中,在鸟已归巢的荒野里,到处流浪!混到17岁,经一个好心的妇人介绍,朱重八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吃饭的地方,就是到附近的一座寺庙里,去当扫地挑水的小和尚,用今天的话来说,就叫见习和尚。朱重八以为,这个活儿虽然累,但从此可以过上稳定的生活。没有想到,这个寄托了他无限希望的圣地,这个佛祖居住的古刹,几个月后也没有多少粮了,方丈见他饭量大,婉言劝他暂时离开,朱重八只有又回到丐帮中。处在社会最低层,看惯了别人的白眼,受尽了世间的凄凉,正当他抱怨命运不公,走投已无路、入地已无门之时,他的一个丐帮朋友汤和告诉他,有人正在招兵。他在集市上果然发现有人挂起了红布,“红军来了!”他眼睛突然一亮,再一次燃起了一丝希望的火焰。 朱重八并不知道,当时的元朝危机四伏,气数已尽。在民族压迫和层层剥削下,老百姓已经活不下去了,到处揭竿而起。他只知道,当兵谋反,虽然危险艰苦,弄不好还要掉脑袋。但眼前却可以“混碗饭吃”。对当时的朱重八来说,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 在凤阳招兵的是郭子兴,安徽曹州人,土豪出身,自从扯起反元的旗号后,自称郭元帅。郭见朱重八身材魁梧,粗头大脸,长下巴,样子不怎么好看,眼睛却炯炯有神,忠厚中透着几分机灵,打心里喜欢,立刻任命他为自己的亲兵,并给他取名朱元璋。不久,又把自己的义女马氏嫁给他。朱元璋的命运,由此发生了人生第一次重大的转折,照今天的流行话说,就叫得到了他的“第一桶金”。 谁也不会料到,经过20年的东征西讨,这位到处乞食的小和尚,会从数以百计的英雄豪杰中脱颖而出,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而那位连名字都没有的马氏大脚,居然成了马皇后,戴上了凤冠;他当年丢尸的荒郊,盖起了一座宏伟壮观的宫殿——明祖陵;他曾暂时栖身的皇觉寺,菩萨也全都沾了这个见习小和尚的光,变得金光闪耀,气宇轩昂,由站姿变成了坐像。这个佛教寺庙,也改名为龙兴寺。龙,在中国是皇帝专用的图腾。龙兴,即寓意为这是皇帝升起的地方。 怪哉!怪哉!有父母望的儿子,成不了龙;无父母望的儿子,却成了龙。乞丐变皇帝,袈裟换龙袍,查遍古今中外的历史,几乎找不到第二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人生的奇迹,最大限度的成功。不仅别人无法理解,朱元璋自己也觉得完全是在做梦!真的天上会掉下馅饼吗?面对人们无限蔑视或十分不解的目光,我们可以替他这样解答: “出身太低贱了。”中国以往的开国皇帝中,大多出身贵族豪门,见过大世面,只有汉高祖刘邦,是个泗水亭长,虽然差点,但在地方上也还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没听说像朱元璋这种出身的。哪有一步登天的呢?这看来是不可能的,但在特殊条件下,却成为现实的。在和朱元璋争夺皇位的数以百计的英雄好汉中,大多和元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是曾经有权,就是过往有钱,有的还接受过朝廷的招安,反而复之,屁股上总留有个黑疤疤。只有朱元璋最干净,什么都没有,“根红苗正”,人们自然把信任和希望的目光投向于他。 再说,中国是一个官阶严格的国家,官大一级压死人。通常人们所说的等级制,并不是阶级等级制,而是官阶等级制。每一级的官,都有自己特有的服装、用具、乐舞、住宅……超越定制,乱弹乱使,胡来涂鸦,颜色不符,尺寸不对,按规定,都是要杀头的。但中国却从来不是一个阶级森严的国家,“士农工商”,全身牛屎味的农民排成了老二,珠光宝气的商人叨陪末座,这是哪门子等级制?在乱世中更没有人把阶级出身当回事。P1-3 序言 《中国人的成功学——王阳明:从知行合一到致良知》,有人可能觉得这个书名有点怪。有的读者可能会问:有中国人的成功学吗?人们都知道,知行合一和致良知,都是王阳明提出来的,王阳明是中国明代的一个哲学家,他能和成功学扯上关系吗?实不相瞒,本人写此书,并非主动,而是拙作《王阳明的五百年》发表以后,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日本、韩国、美国等地,引起了一点点反响,素昧平生的何亮亮先生在香港凤凰电视台辛苦介绍了8分钟,还侥幸获得了贵阳市政府和中国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等几个奖。于是国内出版界和发行界的几位朋友,就不远千里而来,极力推荐和建议我要写此书,他们都是有远见有抱负之人,对历史和现实的中国,都有很深的理解和责任感。他们的看法并非空穴来风。 今天,在中国,是成功学之热恋。走进中国的任何一家大的书店,您都会发现,成功励志的书非常多,琳琅满目,放在最显著的位置,有着最广大的读者群,销量大得惊人。这些读者中,既有在职场中拼搏多年的老将,望子成龙成凤的父母,也有刚刚入水,甚至还没有入于水的少男少女。在这个中国人已经站立起来,迎来了改革开放,逐步摆脱了工具化体制对个体的束缚,更多的人需要在市场中去选择自己的学校和职业的时代;在这个中国“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机会和挑战同时存在,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谁不希望自己或自己的子女马到成功?谁不希望春风拂面,更上一层楼呢?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林林总总的书中,大部分是西方人写的或西方式的,以西方的市场经济为蓝本,介绍西方的理念,或以西方人的理念来说中国事,却少见中国人或中国式的成功学。西方一些成功人士,他们的一些经验,有值得中国人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但他们的经历却是在中国不可能复制的。从约翰·洛克菲勒、卡内基到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他们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大慈善家,洛克菲勒出巨资帮助了非洲和拉丁美洲消灭疟疾病,在寸土寸金的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居然有一大块属于全世界人民共有的联合国飞地,也是由他捐赠的。比尔·盖茨则在非洲和印度援救穷人,他和巴菲特承诺要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但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商战中,却是像狮子一样凶悍,像狐狸一样狡猾,不给对手一点怜悯和一刻喘息的,甚至是不择手段的,内线外线的都要,合法非法的都干。一旦东窗事发,他们可以重金聘请最好的律师,寻找法律的漏洞,来把事情摆平。他们奉行的这种西方人或西方式的成功学,其基本理念是个人至上,个人自由第一,发财是硬道理,弱肉应当强食,优胜必然劣败。只顾自己,不必管别人的死活,以贪婪对付贪婪。任何时候,都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把自己的一切潜能发挥出来,就能够把所有的竞争对手打败。而一旦巨富以后,他们中有些人就会把巨额财产捐助给社会,而不是留给自己的子女。这里既有宗教的影响,也有现实的考量。原因是,在西方,只有把财产捐献给上帝,灵魂才可以得到拯救。做慈善事业,不仅可以得名,还可以得利,获得优厚的税收减免。否则,高额的财产累进税和遗产税,一定会让许多大富豪吃不消,既伤里子,也伤面子,更进不了天堂。因为《圣经》上早就说过,富人想进天堂,比骆驼穿过针孔还难。 可以看出,这种西方式或西方人的成功学,必须要有虔诚的基督信仰和健全而完善的法治来加以约束,否则,就会像脱缰的野马和冲出堤岸的洪水。 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文化传统,又是情况特殊和复杂的大国,是一个迷信多多,宗教信仰却相对淡泊的地方。很多人,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见神仙都拜,融儒道佛为_炉,铸九流为同源,却并不专一。孔老夫子早就告诫人们:“敬鬼神而远之。”也就是说,对神仙,和对自己的祖先一样,应表示尊重,希望得到他们的保佑和庇护,但他们毕竟离我们有点远了,总在虚无缥缈中,有还是没有,这是谁也无法说清楚的,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祭神如神在”,“求福福必到”的慰藉。中国人考虑问题,更多是从现实出发的,赞赏富而仁,贵而义,中国人重视家庭和国家,但对为富不仁和为官不仁却十分痛恨,成为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在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中,在和特权集团及代际荫庇现象(如官二代、富二代和“59岁(或39岁)现象”)的长期而艰苦的斗争中,中国人形成了良知(良心)、公正、公平、廉浩与和谐的基本价值观。 近100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的问题,照搬外国的理念和制度,无论是英法的,还是日本的,无论是苏联的,还是美国的,都是不可能成功的,都必定要给中国人带来灾难,结出一个个怪胎。这不仅是因为水土不服,文化的差异实在太大,而且是因为这些理念和制度,本身就是有这样或那样缺陷的。鼓吹无限制追逐个人利益的自由理念,建立一套对竞选对手要“割喉割到断”的民主制度,固然有利于调动个人和党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击贪污腐化,把政治人物的绯闻丑事都揭露出来,使他们必须对选民有所交待,不敢高高在上。但它必然像美国著名教授张光直1988年在哈佛大学对笔者所说的那样,加剧社会对立和对抗,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劳民伤财”,使政治人物为了捞取政治献金,骗取选票,不得不开出许多当选后无法兑现的药方。这一整套的资本主义理念和制度,使战争和经济危机成为不可避免,对个人和国家最终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中国人喜爱民主,更热爱自由,但西方人的这套理念和制度,是很难为大多数中国人所完全接受的。因此,中国的问题,归根结底,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中国5000年的文化中探寻答案。我们需要概括数千年中华文化的精髓,当然也要吸取世界各国先进文化的养分。我们需要有适合于现实的中国式或中国人的成功学。 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有许多充满智慧的哲人,也有无数成功的人士,难道他们就没有自己的成功学吗?特别是王阳明,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明及明以前中华文化的一位集大成者,是继孔子之后中国一位有世界影响的人,“在立德立言立功上,皆居绝顶”,被称为“真三不朽”。近500年来,他成了许多政界领袖,军中豪杰,文坛翘楚,科学奇才,商业精英,学习和研究的对象。他根植于传统,又突破了传统。他一生经历过无数的磨难,却在患难中创造了辉煌。他是一个真人,不是一个假人,他要别人学的,也就是自己要做的。他读破万卷经书,经历九死一生,终于悟出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就是: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从自己的良心或良知出发,选择好自己的道路和方法,踏踏实实去做,做有利于人民的事,你一定会有一个无愧无悔的人生。这也就是中国所有圣人要说的话。可以说,王阳明的一生,是在惊涛骇浪中谱写的一首动人的歌,也是一部生动的中国人或中国式的成功学。 本书将以王阳明为中心,以历史和现实的一些精彩故事,来展开中国人成功的画卷。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们成功的经验和智慧,以及他们失败的教训,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它对于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中我们不仅将看见中国和中国人今后的发展方向,也将可以窥见世界未来的一些趋势。当然,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王阳明的时代有了很大不同,我们需要学习王阳明,超越王阳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