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英丽等编著的《国际货币体系未来变革与人民币国际化(上中下)》试图探索一种“临床政治经济学”,将现代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学和经济货币史研究结合起来,以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最优化理论作为国际货币体系问题与改革目标的合理性分析基础;以宏观动态一般均衡理论作为探讨经济变量、政策变量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强化研究的系统性,突出改革时序、政策选择、政策组合和政策协调等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思想,强调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背后国家之间、国家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分析除经济因素之外的国际政治、军事和文化等因素对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的影响;揭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在此基础上探讨具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的改革方案。并通过国际经济与货币史的研究系统总结国际货币演进中的成功与失败的国际经验,以期洞察国际货币体系未来改革和演进的正确方向与途径。
上卷 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问题
第一篇 货币、信用及其跨越国界的发展
第一章 货币、信用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金属、贸易、城市、经济及社会
第二节 货币的发展:纸币、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及金融体系
第三节 货币的信用:购买力、重商主义及金融稳定
第二章 国际货币与美国货币霸权
第一节 国际货币:经济、贸易、资本输出及金融市场
第二节 国际货币的超卓地位:货币霸权
第三章 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金本位、布雷顿森林、后布雷顿森林
第一节 金本位与通货紧缩
第二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两难
第三节 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美国货币政策外溢
第四节 超主权货币与信用主体缺乏
本篇小结 货币、信用及其跨越国界的发展
第二篇 货币霸权的形成与更替
第四章 英镑的兴衰
第一节 英镑的崛起之路(1797—1847年)
第二节 英镑的黄金年代(1851—1914年)
第三节 英镑的盛极而衰(1914—1944年)
第四节 英镑的黯然退场(1945—1971年)
第五章 美元霸权的确立、巩固和消散
第一节 两次世界大战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霸权地位的确立
第二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欧洲的失败和美元霸权的巩固
第三节 美元本位制的三大支柱与促使美元霸权消散的新生力量
第三篇 后起货币的国际化经验
第六章 日元国际化的历史及其不成功经验
第一节 简要概述:日本金融改革与日元国际化及其判断标准
第二节 从价值尺度的历史视角看日元国际化不成功的原因
第三节 从计价货币视角看日元国际化失败的原因
第四节 日元国际化与德国选择不同路径比较
第七章 欧元的形成、发展与未来前途
第一节 艰难历程:走向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
第二节 欧元的诞生和成长
第三节 欧元与国际货币体系
第四节 欧元区债务危机
第四篇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与缺陷
第八章 美元本位制的不可持续性
第一节 新“特里芬两难”:现行美元本位制的不可持续性
第二节 美国的相对经济地位
第三节 美国的对外债务
第四节 美国财政的可持续性
第五节 美国货币政策与美元信心
第六节 美国对外债务率的未来演变:数理模型与数值模拟
第七节 美国财政债务率的未来演变:数理模型与数值模拟
第九章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主要货币汇率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
第一节 PPP的用途
第二节 如何估计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的PPp模型
第三节 PPP偏离的特点
第四节 PPP的大偏离是否有害
第十章 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选择与经济绩效
第一节 汇率制度的演变
第二节 新兴市场国家在外汇市场的干预程度
第三节 比较不同汇率制的经济表现
第十一章 金融全球化的不对称性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应对
第一节 法理上衡量的金融全球化
第二节 事实上衡量的金融全球化
第三节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推进金融全球化
中卷 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变革
第一篇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现有方案及其评价
第一章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现有方案
第一节 国际组织与国家智库背景的改革方案
第二节 经济学家与金融高管的改革主张
第二章 对国际货币体系现有改革方案合理性与可行性的评估
第一节 关于国际储备货币的未来改革方向
第二节 关于国际货币和金融体制的改革方案
第二篇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修补与稳定
第三章 国际货币体系变革中的货币互换
第一节 国际货币互换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当前国际货币互换产生的背景、目的和作用
第三节 全球货币互换倡议的优点与不足
第四章 货币与汇率的国际协调
第一节 现行国际汇率制度的问题
第二节 美国过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真正原因
第三节 如何才能约束美国的金融霸权
第五章 主权债务削减方式及债权国的应对
第一节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债务增长与现期特征分析
第二节 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削减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削减方式的未来展望
第四节 债权国的应对
第三篇 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
第六章 SDR的地位、作用与未来前景
第一节 SDR制度及其运作机制
第二节 SDR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局限性
第三节 SDR的未来前景与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问题
第七章 构建具有内在稳定机制的多极储备货币体系
第一节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的全球化难题
第二节 构建具有内在稳定机制的多极化储备货币体系
第八章 IMF的配额制度和治理结构改革
第一节 IMF配额制度改革的背景
第二节 IMF配额分配公式的研究基础
第三节 IMF配额制度的内在矛盾
第四节 投票权、出资义务与融资权利的治理结构改革
第五节 国际政治博弈背景下的政策可行性分析
第四篇 全球金融治理及地区与国家集团的货币金融合作
第九章 全球金融治理与二十国集团的定位、合法性及其作用
第一节 从G7到G20:一个比较的视角
第二节 G20在全球治理中的合法性
第三节 G20的定位和前途
第十章 亚洲货币金融合作
第一节 区域性货币合作:相关理论
第二节 亚洲货币合作的现状和进展
第三节 欧元的经验教训对亚洲未来货币金融合作的启示
第十一章 金砖国家货币金融合作的意义及其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金砖国家货币金融合作的现状
第二节 金砖国家货币金融合作的战略意义
第三节 金砖国家货币金融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四节 金砖国家货币金融合作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第五节 金砖国家货币金融合作的展望
下卷 国际货币体系变局中的人民币国际化
第一篇 国际货币体系变局中的金融强国建设纲要
第一章 中国社会经济的现状审视与国际比较
第一节 中国的经济总量与结构
第二节 人口、资源与环境
第三节 技术投入与创新能力
第四节 收入分配、制度质量与综合竞争力
第五节 中国社会经济基本国情的主要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内在逻辑、战略风险和转型要求
第一节 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内在逻辑
第二节 财富幻觉与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双重战略风险
第三节 经济转型及其对金融转型的内在要求
第三章 国家利益和全球责任兼容的金融强国建设纲要: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与海外人民币网络拓展
第一节 内部金融体系的再造:制度与结构改革
第二节 海外人民币网络的拓展:目标、推进策略与资本账户的有序开放
第二篇 不完全可兑换条件下的人民币国际化
第四章 人民币国际化的全球与本土意义
第一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全球意义
第二节 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经济金融转型的逻辑一致性
第五章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与潜能
第一节 关于货币国际化条件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关于货币国际化条件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货币国际化条件的一般经验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
第四节 人民币国际化潜能的仿真
第六章 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目标、推进策略与路径
第一节 人民币国际化追求的目标
第二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力量
第三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策略与阶段性重点
第三篇 与人民币国际化相洽的配套改革与政策组合
第七章 贸易平衡和资本输出时代的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货币政策环境
第二节 央行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 央行的顺应
第八章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与未来选择
第一节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过去20年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顺周期”特征
第三节 相关文献
第四节 人民币汇率安排的中近期选择:有效汇率动态目标区管理
第五节 中国汇率制度的未来长期选择
第六节 结论与建议
第九章 全球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的战略布局与推进策略
第一节 离岸金融中心的基本特征、功能与类型
第二节 离岸金融中心的全球分布及其业务演变态势
第三节 全球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的布局与推进策略
第十章 人民币自由兑换、资本账户有限与定向开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在岸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第一节 黄金非货币化后的货币自由兑换新解与资本账户开放的全球态势
第二节 人民币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与资本账户的有限与定向开放
第三节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在岸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附录:除中国之外的G20国家1984—2010年资本账户的开放度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