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首优美的田园诗,更是一曲展示人性真、善、美的颂歌。
故事发生在加拿大一个偏僻的农村阿丰利的一所叫绿山墙的农家。农家的主人是一对孤身卡思伯特兄妹,哥哥叫马修,妹妹叫玛丽拉。由于年事日高,他俩想从孤儿院收养一名男孩,既可为这寂寞的农家增添生活的乐趣,也多一个帮手,以减轻马修的负担。可是阴差阳错,人家给他们带来的是一个小姑娘—安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绿山墙的安妮(插图本)/童年故乡经典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加)蒙哥玛丽 |
出版社 | 浙江摄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首优美的田园诗,更是一曲展示人性真、善、美的颂歌。 故事发生在加拿大一个偏僻的农村阿丰利的一所叫绿山墙的农家。农家的主人是一对孤身卡思伯特兄妹,哥哥叫马修,妹妹叫玛丽拉。由于年事日高,他俩想从孤儿院收养一名男孩,既可为这寂寞的农家增添生活的乐趣,也多一个帮手,以减轻马修的负担。可是阴差阳错,人家给他们带来的是一个小姑娘—安妮。 内容推荐 作者在《绿山墙的安妮》中除了重墨浓彩地揭示安妮那美丽而善良的心灵之外,还塑造出多个性格鲜明生动的人物。他们对安妮的成长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绿山墙里的主人马修和玛丽拉。这两兄妹性格迥异,但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俩具有劳动人民特有的朴实真诚,对安妮关怀备至,但做法截然不同。 目录 雷切尔·林德太太吃了一惊 马修·卡思伯特吃了一惊 玛丽拉·卡思伯特吃了一惊 绿山墙的早晨 安妮的身世 玛丽拉下了决心 安妮做祷告 开始调教安妮 雷切尔·林德太太吓坏了 安妮认错 主日学校印象 山盟海誓 期待中的喜悦 安妮的招认 小学校里的大风波 戴安娜醉酒 新的生活乐趣 安妮出手相救 乐极生悲的音乐会 精彩想象结出来的苦果 香精风波 安妮应邀吃茶点 事关荣誉的事件 师生音乐会 马修坚持做灯笼袖 成立了故事俱乐部 虚荣心的惩罚 蒙难的百合少女 值得纪念的日子 成立了“女王班” 小溪和江河汇合处 发榜了 旅馆音乐会 女王学院的女生 女王学院的冬天 荣誉与梦想 收获者的名字叫死亡 峰回路转 试读章节 马修抵达了布赖特河,却见不到火车的影子。他以为自己来得太早了,便把马拴在布赖特河小客栈的院子里,自己去了火车站的站房。长长的站台上空无人影,只有一位小姑娘坐在尽头的一堆鹅卵石上。马修一眼就认出那是个小姑娘,便侧着身子尽快从她身边走过去,看也不看她一眼。要是他留意一下,定会从她的姿态和表情中看到一种紧张而坚定的期待。她坐在那儿全神贯注地等待着什么人,此外看不出别的什么来。 马修遇到了车站的站长。他正在锁售票处的门,准备回家去吃晚饭。马修问他五点半的火车是不是快要到了。 “五点半的火车已经来过,半小时前就开走了。”手脚麻利的站长答道,“倒是还有一位乘客给你留着哩——是位小姑娘。她就坐在那边的鹅卵石上。我请她到女候车室去,可她却一脸正经地跟我说:‘待在外边开阔,有我运用想象力的天地。’我得说,她真是个怪孩子。” “我接的可不是女孩,”马修困惑地说,“我是来接男孩的。他应该来了。是亚历山大·斯潘塞太太把他从新瓦斯科舍给我带来的。” 站长发出一声口哨声。 “想来准是出岔子了。”他说,“斯潘塞太太领着女孩下了车,托我照看她。她说你和你妹妹把她从孤儿院领来抚养,还说你立马就过来接她。我知道的就是这些——附近我也没藏着、掖着别的什么孤儿。” “这我就不明白了。”马修绝望地说。要是玛丽拉在身边那就好了,她会应付这局面的。 “我说,你不如去问问那女孩,”站长漫不经心地说道,“我敢说,她能给你说明白的——她没少嘴巴,这是可以肯定的。也许他们一时就缺你要的那种男孩子。” 站长感到饿了,便径自走掉了,撇下遭难的马修去干一件比到狮子洞里去拔狮子的胡须更难的难事:去找一位女孩——一位陌生的女孩子——一位没爹没娘的女孩——问她为什么不是男孩子。马修转过身子,慢吞吞地顺着站台向她走去,心里叫苦不迭。 自马修从她身边经过,她就一直打量着他,这时还盯着他看。马修没有看她,即使是看她了,也看不清她长什么模样,可是普通的人就能看到:这孩子约莫十一岁,穿着一件又短又紧泛黄灰的绒布罩衫,罩衫十分脏。她戴着一顶褪了色的褐色水手帽,帽底下露出两条辫子,拖在背后,辫子由浓密的红发梳成。她那苍白、瘦小的脸蛋上长着不少雀斑。她的嘴巴和眼睛都大大的,在一定的神情和情绪下,眼睛看起来是绿色的,而在别的情形下却是灰色的。 一般人看到的只是上述的这些,而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她的下巴尖尖的,棱角分明;一双大眼睛充满了精神和活力;她的嘴角线条优美,表情丰富;天庭宽阔饱满。总之,但凡有洞察力的非凡的观察家就能得出结论:这位无家可归的女孩子的身上藏着非同一般的灵魂,而羞怯的马修·卡思伯特却荒唐地对她怀有畏惧心理。 然而,没等马修先开口,小女孩就断定,他是向自己走过来的,立即站了起来,一只瘦削的褐色小手攥住一只破破烂烂的旧式手提包的把手,另一只手向他伸了过来,这才使他免除了一场难堪的考验。 “我想你就是绿山墙的马修·卡思伯特先生吧?”她说话的嗓音异常清脆甜美,“见到你我很高兴。刚才我还担心你不来接我呢。我想象着可能发牛种种事,害得你不能前米。我已打定主意,要是今晚你不来,那我就顺着铁轨走到拐弯处的那株大野樱桃树那儿,爬上去待一夜。我没丁点儿害怕,睡在月光底下一株白色花儿盛开的野樱桃上,那才叫美哩,你说是不是?那时就可以想象自己是待在大理石筑就的大厅里,你说是不是?要是你今晚不来,我断定明天上午你一准会来。” 马修握住这只骨瘦如柴的小手,煞是尴尬。他当机立断,该采取行动了。他小能对这个两眼闪闪发光的孩子说其间出了岔子。他要把她接同家让玛丽拉道出真相。不问出了什么岔子,也不能把她丢在布赖特河,因此所有的问题和解释等到他平安地同到绿山墙后再说。P016-017 序言 《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首优美的田园诗,更是一曲展示人性真、善、美的颂歌。 故事发生在加拿大一个偏僻的农村阿丰利的一所叫绿山墙的农家。农家的主人是一对孤身卡思伯特兄妹,哥哥叫马修,妹妹叫玛丽拉。由于年事日高,他俩想从孤儿院收养一名男孩,既可为这寂寞的农家增添生活的乐趣,也多一个帮手,以减轻马修的负担。可是阴差阳错,人家给他们带来的是一个小姑娘—安妮。 绿山墙的这位新成员长着一头红发,满脸的雀斑。她虽然从小丧失父母,经历种种生活磨难,却生性活泼乐观,极富想象力,她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原本闭塞的绿山墙;她的善良和率真博得了同学和乡亲真挚的友情和关爱;她聪明而勤奋,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顺利地考取女王学院,一年后取得了一级教师证书,并获得大学奖学金。但她不忍离开朝夕相处、温馨亲切的绿山墙,更为了照顾为自己付出心血而影只形单的玛丽拉,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去大学深造的大好机会。 安妮最突出的特点的是爱幻想,少年儿童最普遍的性格特征在她身上得到最鲜明的体现。她善于从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汲取无穷的乐趣,在平凡中发现绚丽的人性美和自然美。一个普普通通的湖,在她的眼中,成了“闪光的湖”;一方小池塘被她称为“柳池”;一株开花的树,她认为那是“白雪皇后”……当然,她的幻想也给她带来烦恼,甚至痛苦,还闯了祸,闹出不少笑话。安妮之所以爱想象,是因为她不安于平庸的生活,是她追求美的率真表现,是她善良本性的流露。 作者在《绿山墙的安妮》中除了重墨浓彩地揭示安妮那美丽而善良的心灵之外,还塑造出多个性格鲜明生动的人物。他们对安妮的成长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绿山墙里的主人马修和玛丽拉。这两兄妹性格迥异,但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俩具有劳动人民特有的朴实真诚,对安妮关怀备至,但做法截然不同。 马修是安妮忧乐的倾诉对象和忠实的听众,他与安妮的情感息息相通。可以说没有马修,就没有绿山墙的安妮。玛丽拉也深深地关爱这位乐天的小姑娘,但她的爱只默默地表现在行动上,不但忌讳在言语上流露出来,而且表面看来对安妮有时还过于挑剔和严厉。 如果说马修兄妹在物质上保证了安妮的成长,那么牧师妻子阿伦太太和斯塔西小姐在精神上对安妮予以指导和影响,她们的言行几乎成了安妮前进道路上的榜样。 本书作者露西·马德·蒙哥玛丽(1874—1942),生于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她是家中的独生女儿。母亲早逝,父亲在外经商,她和外祖父、外祖母一起生活。蒙哥玛丽从小便喜欢阅读和写作,表现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她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出版了近五百篇短篇小说和诗歌及二十四部小说。 《绿山墙的安妮》是蒙哥玛丽三十岁时创作的,出版后很快成了畅销书,一年中重印了十五次,此后屡销不衰,在欧美几乎家喻户晓。小说问世近百年,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人们通常把《绿山墙的安妮》中的红发安妮看作“不朽的艾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 《绿山墙的安妮》足蒙哥玛丽“安妮系列”中的第一部,作者在大文豪马克·吐温的鼓励下先后又写了《少女安妮》、《女大学生安妮》、《风吹白杨的安妮》、《梦巾小屋的安妮》、《温馨壁炉山庄的安妮》等六部小说,分别描述了不同时期安妮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历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