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慈兰若这部《说缘》中主线是依现实的轨迹和活生生实实在在的人事为线索,又将人们所谓的玄幻神话附加为前生后世的轮回或传说故事来写,让人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切切实实感受到,人们向往或追求的所谓仙呀菩萨呀什么的,都是通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做人做事的点滴圆满,最终完成了道德和能力的升华和飞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说缘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阿慈兰若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作者阿慈兰若这部《说缘》中主线是依现实的轨迹和活生生实实在在的人事为线索,又将人们所谓的玄幻神话附加为前生后世的轮回或传说故事来写,让人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切切实实感受到,人们向往或追求的所谓仙呀菩萨呀什么的,都是通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做人做事的点滴圆满,最终完成了道德和能力的升华和飞跃。 内容推荐 《说缘》作者阿慈兰若以自己十多年的创作经验和十几年专门从事过佛教大藏经研究的基础,对传统意义上的法海和尚和白娘子故事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和灵魂,给故事本身也进行了更加深刻而博大的挖掘和探索,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目录 第一部 第一章 法海降妖蟒驻锡金山 素贞嫁浪子哪知因缘 第二章 许郎中打赌妙手回春 府尹大人也敬白素贞 第三章 淫妇荒唐为财骨肉离 秀才寻蕙兰千载奇谜 第二部 第一章 突利联隋自救强和亲 文帝密旨早有打狼心 第二章 大兴殿御旨剿灭都蓝 公主嫁突利意在离间 第三章 春梅陪母进香望西寺 智涛阴谋窃取监院职 第四章 假僧徒逞淫威装神通 疯和尚遭妒忌是圣僧 第五章 朗赟偷鸡不成反蚀米 杲卿救美来去好神秘 第六章 望西寺受佛戒闻法要 有缘人相逢却是世交 第七章 一见钟情惹来相思梦 二盗贼重被摈出山门 第八章 太子屡遭谗宫闱藏祸 皇上定朔方雨露朝野 第九章 斩都蓝卫云喜得娇娘 感天恩珠儿如愿以偿 第十章 香香疑虑卫云藏包袱 朗赟坑陷狗儿出卫府 第十一章 卫府宴宾朋卿梅定亲 公主托梦做义女千金 第十二章 龙虎斗白大侠初亮剑 狼烟起卫将军辞亲眷 第十三章 口无遮拦儿累父遭贬 编造谎言臣欺君幸免 第十四章 卫夫人携眷属聆法义 两官人望西寺论佛事 第十五章 青莲云游归打折狗腿 朗赟两度舍身赢芳心 第十六章 将计就计晋王擒强贼 弄巧成拙太子变庶人 第十七章 杲卿疼妻求药仙人崖 杨广害兄弑父窃天下 第十八章 现轮回相醒儿再遁空门 谋天子位宇文缢死昏君 第十九章 再出征别千金怀隐忧 做美梦酸秀才藏风流 第二十章 生米煮熟饭尘染海棠 蛤蟆吃天鹅肉惹灾殃 第二十一章 郊游避雨两情初相随 有缘无分化蝶终双飞 第三部 结尾 千古奇缘素贞登宝莲 广化有情大师往彼岸 后记 剧本 第一集 第二集 第三集 第四集 第五集 第六集 第七集 第八集 第九集 第十集 第十一集 第十二集 第十三集 第十四集 第十五集 第十六集 第十七集 第十八集 第十九集 第二十集 第二十一集 歌词 主题曲歌词 上辈子我曾是你什么人 试读章节 村里的家畜时常被种种怪物掳去,甚至咬死,就连孩童也失踪了好几个。有人说傍晚在滩头拾贝捉蟹之时,曾见一条丈八白龙蹿上堤岸,卷走了孩童;也有人说,浮玉山上有个妖道成精了,变作大蟒渡江过来,捉走了孩童,要吃够九十九个才肯罢休呢。因此,太阳尚未从浮玉山的鳌岭顶上沉落下去,家家户户就已经门窗紧闭,息声灭灯,床头上立好了铁锨锄头。 村口处,一老者望见大师朝村子走来,便发疯地从他面前跑过。 大师叫住老者,问: “老人家因何见我出家人如此惊慌?” 老者道: “近来村子里出了不少怪事,你快离开这里吧,晚了恐怕就来不及了,保住性命要紧啊。” 大师颇为镇静地问: “因何不报官?” “报了,没用,你赶快别处去吧,太阳一落山,那怪物就要出来了。” 老者边说边快步跑走了。 大师放眼巡视了一遍眼前的村子,神情淡定,缓步走进村落,村中鸦雀无声,但见家家早早关门闭户,四下人踪尽灭,觉得好生奇怪,便借口讨碗水喝,连敲了几家门窗,均无人应答。又来到靠滩头风景近一些的一家大户门口,捡起敲门瓦子,重重叩了几下门环,半晌门缝里才弱弱地传出话来: “来者是人还是妖?” “阿弥陀佛,贫僧是人,却可降妖。” 和尚声音洪博。 “既是僧,来自何方,到此有何贵干?” “贫僧自庐山而来,行脚到此,欲讨碗水喝,见家家闭门,户户关窗,不知出了何等异事?” “请大师早些速速离开此地,到东南不远处丹徒去投宿吧,小心妖怪坏了你性命,白费了一世辛苦。” “若果真有什么妖怪,贫僧倒也不怕,世上最怕的也莫过于恶人,妖怪有何惧哉,贫僧偏就降得妖怪。” 门打开了,有四个公差打扮的年轻人挤在一起,拿着棒子和绳索,疑惑地盯着对面这个体魄魁伟、气定神宁、慈眉善目的和尚。好一番仔细地打量。 “请法师喝碗水。” 一位富家媳妇模样的女子小袖长裙,锦绣掐边披肩,云鬓高耸,瓜子脸,大眼小嘴,面如蛋白,端着一碗清水递过来。 “阿弥陀佛,小姐果然乐善好施,比往昔不减半分,只可惜被一‘情’字所诓,丢了出世的智慧。” “大师认得小女子?” 法海这么一说,大家对他不免又是一番好生打量,个个面生怯意,惴惴不安,倒是更加疑惑了起来。 “何止认得,你可将项上长命锁再次舍得施与贫者?” 女子忽觉此情此景似曾相识,又无从想起。便答: “施一点银两可以,只是这长命锁是母亲所赠之物,不好轻易予人。我何曾施与人家长命锁,大师又何出此言?” “老衲当然见过女施主曾将项上长命锁十分大方地救济贫者苦难,正因为此,你比那个秀才幸运多了,只是你于红尘浊浪中迷染太久,不曾记得罢了。” “大师真会说笑话,该不是上辈子的事情吧?” “小姐果然善根深厚,算你想起了。哈哈哈——”大师笑道,“本该越施越多,施主却越施越少,本该越施越舍得,施主却越施越舍不得,看来小姐是在轮回途中将半个‘施’字迷失在了业海尘垢之中去了啊。贫女可做皇后公主。公主皇后何曾不做贫女乎?只是一个‘施’字了得,阿弥陀佛!” 大师说完转身欲走,小姐猛然醒悟,追出门道: “谢谢师父点化,福田就在眼前,哪有不舍得下种之理,莫说一把长命锁.千把万把都施得。”说着从脖颈上摘下玉锁,“权当大师一点车船钱使。” “施主误会了,不是要你施舍于老衲。施主好生戴着吧,果然是一个孝顺的女子,老衲代那些有缘众生已收下了施主圆满布施之心,而施主也必将因此而收获无量矣。” 此时从堂屋里走出一位中年妇女,一看衣着气质,便知定是有钱人家夫人。此妇正是这年轻女子的姑妈,这户人家就是太守白庆宝的妹妹白庆贤家,妹夫江宗仁和外甥江永福随弟弟白庆生和侄儿白禄厚在扬州做瓷器家具买卖,经常往来于京都和江都的水面上,很少回家几趟。年轻女子自然是太守府上千金了。小姐名叫素贞,听说姑妈家附近出了不少怪事,母亲张望莲放心不下,再说有人早已将消息传到了府衙,太守派了几个公人去察看,素贞请示了婆婆,昨晚就过江来,第二天跟着公人们到姑妈府上探望实情。 素贞的姑妈在屋里仔细听着侄女和法师的一番话语,觉得这老和尚有些来头,便有意留住,一者可以请教些事理,二者说不定还可以帮忙降妖。便出来说话: “怠慢大师了,我这侄女原本也奉佛,只是信得半生不熟的,还需明白人点拨教诲一番才行,请大师不妨到舍下将歇一宿,明日再去寻个寺庵挂搭不迟。” “谢谢施主一番菩萨心意,老衲叨扰了,阿弥陀佛!” 说话间,太阳已经落山,一丝寒意袭来,只见江中自光一闪,掀起滔天狂澜,一条红冠巨蟒蹿出江面,携着寒气直向村子扑来,杂草纷纷倒向两旁。小姐请法师进屋里暂避,和尚执意立在门口,像一座塔。他让大家关好大门。 众人从门缝里瞧见大师不慌不忙,迎上前去将锡杖就地震了三下,大声喝道: “畜生,还不悔悟,在此兴风作浪,害人作恶,何时才能脱得蛇蟒之躯?” 大蟒张着血盆巨口,半个身子直立起来,状如恶龙,摆出一副欲决斗的架势。 “想不到事隔几百年,你竞嗔心不改分毫,如此执迷不悟,不思出离苦轮。你可识得老衲?” 说着大师又将金锡震地一响,大蟒立刻伏在地上一动不动了,如被哪吒抽去了筋一般。 “我今与你说三皈依法,望你闻在本识,好生修行,早脱苦海。咄!” 大师将锡杖就地又是一震,接着道: “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旁生……” 受完三皈依,大蟒将头缓缓抬起来,照地上磕了三下,算是顶礼,回头风驰电掣般蹿过田地,隐人江水,再也没有出来。 村子里的人都从门缝和窗户缝里窥见了大师降伏恶蟒的情景,个个啧啧称奇,一时都拥到街上来,大家围拥在大师周围,称叹不已。 白庆贤和白小姐将大师请进府里,收拾了一间干净屋子供其歇脚,准备明日一早同去钟离郡面见白太守。 P6-8 后记 1 这部书也许说来有些微妙,肇始于2004年与三两道友(我本人信仰佛教)饮茶论道时的一次灵光乍现。大家有感时下大众多受一些外行人士粗带滥造之影视,或秽淫秽盗之书刊,曲解经义,戏弄三宝之诓惑,肆意诽谤,丑化佛门圣贤,徒造无量恶业,我脑海中忽然就有了要写一部关于让许多无辜之人不再对自己不了解的人和事信口污蔑,养成一种没有研究实践就没有发言权的习惯的书,书的内容就是借重述有关法海和尚与白素贞的故事来说事明理。当时真的有些奇怪,也许是自己多年掩关阅藏体悟佛理,又从事文学创作(十年阅读大藏,十年创作《复活的世界》等,我的写作与雪漠极其相似)之缘故,脑海里一下子就非常清晰地从头至尾出现了这部书的整个思路,于是就隐居起来,在创作几部严肃文学作品的间隙一气呵成了,之后又几易其稿,觉得想要表达的意思也基本说清楚了,于是就将此书改编的二十一集文学剧本一并在作家出版社田小爽老师的指导下得以出版,以供大家闲来消遣,哪怕稍得裨益。在此非常感谢。我希望我提倡的多一种“文化弘法”的理念得到推广和发展,更希望一些有识之士以此方式将那些扭曲教理和宗教圣贤形象的媒介东西进行“内行”的重塑。 也就是说,希望我们在文学艺术创作中关系到宗教内容或人物时,应该真正了解其教理,尊重其信仰,不要信口胡诌胡编乱造一些对社会人心毫无益处的迷信鬼话。2014年以来我曾大量阅读过中外民间故事的书籍,其中看到我们国家的几位作家也有重述民间故事的书在流行。我对传统意义上的叙述民间故事的根本理念有重新的认识和阐释,下面我会说到。 我曾在我早年出版的两部叫《阳光的手指》和《葵花的语言》书中说到“不信宗教不要紧,要紧的是你若有意亵渎它,那就很危险了。”希望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真诚的,真实的,对社会人群的和谐真实奉献的,真实的总是最对的,最好的,负责任的。我记得有一个朋友算有些名头,和我聊起他的著作,他说他写了一部书,里面佛跟玉皇大帝在天上开会探讨商量什么事情,我就说你写的不是佛,你既然要写佛教的东西,起码就要读懂人家的书,不要信口胡诌,佛教里说的佛不是那样,如果你说你写的不是佛教里的佛,那我就说你写的是你臆造的什么,但绝不是佛,不要盗用佛的名义糟蹋佛,信不信佛且不用说,只要我们写人家行里的事物,起码不要胡编乱造,要懂人家的行,不然我们就会传导给社会大众错误的知识,让人家相互误解,多生矛盾,迷信就是这么滋生的,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是荒谬的做法,既然选择了用文化的方式表述或传播知识学问,就必须选择职业道德,他昕了我的话,去看了一些相关的书籍,再把稿子拿给我看时,我就非常感动,因为他对他要写的东西懂行了。 我们经常看到或遇到一些女人,将头顶和后脑连带耳朵也装在灰布帽子里,上身穿一件既肥又大的灰布褂子,斜肩背一个香袋,遇到人或去敲开人家的门,立刻掏出笔和本,化缘记名,兜售什么佛卡等物。告诉大家,这就是典型的骗子伪装,从影视剧中的所谓尼姑装束上照搬而来的蹩脚伎俩,那顶帽子就是用来掩盖头发的道具。相信好多人从网上看过两个假尼姑躲到公园一角的长凳上换下衣装,而后甩一甩长长的头发,大摇大摆地走出公园,走向市场的图片,真是叫人啼笑皆非,如果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对自己笔下的事物真了解,还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吗? 这部书写给有缘人,我重申一遍,我只用合情合理的故事做承载,传达如法之理念,志不在艺术技巧,而在乎以事明理,移风易俗,重述民间故事,如此便是圆满,请多事之人,切莫吹毛求疵。 联合国倡议的重述民间神话的号召,已有三十多个国家的著名作家们响应,中国已有苏童的《碧奴》、李锐夫妇的《人间》、叶兆言的《后羿》和阿来的《格萨尔王》,我看过,朋友说他也读过,只是觉得重述民间故事,要对涉及宗教等领域的东西应尊重,尤其应该真了解了才去写好一些,不要任由己意胡乱臆造曲解,甚至诋毁的好。 2 作品中许多生动的情节,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诸如大漠狼烟的惊心动魄、宫廷政变的钩心斗角、凄美爱情的梦萦魂牵、轮回三世的千古奇缘、大德高僧的智慧启迪、假佛徒的无耻诡谲、孝养公婆的贤良美德、终成正果的往生佛国,以及隐士大侠的超脱人生,如何信仰佛教的如法历程和正知正见。我以在文学近四十多年耕耘的创作经验,和十数载潜心闭关研究佛教大藏经并切实践行的基础,对传统意义上的法海和尚和白娘子故事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和灵魂,给故事本身也进行了更加深刻而博大的挖掘和探索,有很强的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 笔者本着和谐精神的原则,对历史和宗教的尊重,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相结合,辛辣而尖锐地揭示了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启迪人们热爱生活,珍视自己的责任心,分清正邪,明辨是非,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追求真善美慧的积极人生价值…… 记得佛教里有位大师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的确,佛在人间,一切高尚的完美的人格和品行,都是由人去实践和完成的,而后才成为了人们追求和仿效的典范。可惜我们许多的传统故事却人妖不分,非要一上来就来一个什么这仙那妖的,而且都法力无边,又非常善良,通过它们的善良和凄美事迹,加上它们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一番神通变化,最终得出结果,妖比人善良,高尚,有能力……而且还是畜生变化的等。为什么就不能想到,这种说法,人们听了或看了之后,大都一扭头就一笑了之了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讲的都是有关妖怪或神人的事情,非人世间法中所见,我们人只能艳羡,做不到,可望而不可即——畜生和妖怪做的事,人们却渴望而不可即! 这部书的主线是依现实的轨迹和活生生实实在在的人事为线索,又将人们所谓的玄幻神话附加为前生后世的轮回或传说故事来写,让人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切切实实感受到,人们向往或追求的所谓仙呀菩萨呀什么的,都是通过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常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做人做事的点滴圆满,最终完成了道德和能力的升华和飞跃。我记得有一位伟大的作家叫伏尔泰,曾说:“世上本没有命运这个东西,一切无非就是考验或惩罚。”大概也说到了佛教里所言的有因有果、有因有缘吧,反正我是相信人做事做人要遵从一定的法则,不要错误造作,有意伤害周边的人和事,也就是说人的一切行为要知道负责任。 这部书大气磅礴.故事跌宕起伏,尤其对以往人们把民间迷信和佛教事理混淆,或干脆胡编乱造的一些说法,或情景,均如法地加以纠正,读来耳目一新,引人深省。 值得庆幸的是,我将白素贞和再现了历史原貌的法海形象,在我的二十一集文学剧本中更加完美地得到了刻画,我本人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地认为,无论是长篇小说还是文学剧本,都是值得一看的适合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作品,更是值得推广的佛教文化艺术形式和成果。我说的是艺术形式,非单指艺术水准,我很清楚,我没有什么值得大家学习的水平。这部书只借此文体和故事的如法重构,将所要表达之义理呈现就好,仅是将如何落实所谓修行在生活场景中得到形象再现,不失一种“弘法”方便。用文学剧本的方式,尤其还用了很不规范的文学剧本写作方式改编这部长篇小说,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方便普通大众的阅读,从而使其从中获得我想借此传达给大众的理念和因果本末等事,仅此而已。 怎样做一个深刻洞明因缘,真诚实践佛法,名副其实地做好一个在家修行人,抑或是出家人,对于好奇的局外人来说,那最好读一读这本书是很有些意义的,起码它给玄幻或神话小说开了个全新意义的叙述新格局,让读者对神话和现实与人三者之间如何融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今后若有机缘,我还会将其他一些相关的民间故事进行独特的诠述。 这部书的主旨就是佛典《阿含经》里的四句偈: 有因有缘集世间, 有因有缘世间集。 有因有缘灭世间, 有因有缘世间灭。 一切佛法之根本,一切事理因缘总不外乎此四句偈,当时也正是此四句偈给了我极大的启迪。 故而,小说名日“说缘”;剧本名日“上辈子我曾是你什么人”。 3 现将我根据自己这部小说改编的二十一集文学剧本《上辈子我曾是你什么人》之主题歌词附录在此,还望有缘人联系我,谱写曲子。因为它亦是这部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在乎的是心灵。 附: 上辈子我曾是你什么人 花开了花又落 谁能告诉我 上辈子我曾是你什么人 假如有前生 我曾为你承诺过什么 承诺过什么 雪山有多深长江就有多长 爱有多长因缘就有多长 银河有几多星星轮回就有几多回 有因有缘几多回几多回 雁去了雁又来 谁能告诉我 下辈子我还会是你什么人 假如有来生 我该为你弥补些什么 弥补什么 雪山有多深长江就有多长 爱有多长因缘就有多长 银河有几多星星轮回就有几多回 有因有缘几多回几多回 注:这首歌的曲子风格要求是:委婉,清幽,邃远,探寻地(类似残奥会开幕式上盲人运动员唱的《天域》,发自心灵,融彻天域)。 阿慈兰若 2016年12月于太湖洞庭南山书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