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范曾自述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范曾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创下荣宝斋拍卖纪录、当代最有价值国画大师范曾先生自述人生,重磅上市!

季羡林、钱钟书、杨振宁、陈省身一致推崇,从一日三角钱伙食到单幅画价逾千万、中国最具影响力国画艺术大师的成长之路。

国内首次公开范曾家谱世系、家人朋友秘藏照片、千金难求的最新画作!为你讲述范曾先生的一生事迹。

内容推荐

他,是北宋名臣范仲淹后人,央视《艺术人生》、《百家讲坛》重量级嘉宾、特邀演讲人。季羡林赞许他是一个画家,一个国学家,一个思想家。杨振宁赞许他,当代的大师,当代的大书法家,当代的大画家,数百年从未有人像他一样大。他被日本誉为“近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他少年贫寒,但是现在身家过亿。他的文章慧智凝练,风骨沉雄。他的画作价逾千万,并被故宫博物馆永久收藏,是当代中国画界毫无争议的No.1!他的爱情浪漫了二十年,并在巴黎结果,婚姻宣言震撼全球。

他——就是范曾,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画艺术大师。

请听他亲自为您讲述爱情、艺术与人生的智慧与情韵。

目录

往事堪怀

 我的自述

 阿翁吟

 芦荻波影——记我的母亲

 我记得,那一缕轻烟

 和她共赴天涯

艺林漫步

 大美之“大”

 “书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上)——老子的哲学,.兼论艺术

 道法自然(下)——老子的哲学,兼论艺术

 少年读诗从骚始

 美的解释:单纯、混沌和秩序——与杨振宁先生于新加坡谈美

抱冲偶谈

 龙种登天跳蚤绝迹——我谈自己的画

 东土画谈

 用笔快慢之间

 从心所欲和胡来

 夏塘赤子

 白描琐谈

 画道拾零

 与收藏家语

吾心所仪

 “英也夺我心”

 李潘之辨

 天经百劫云归淡

 伟大的启示录——怀念雷海宗先生

 大哉,雪涛

 赖公笔底无娇妍

 展卷犹闻故国风

 张仃画壁

 春蚕吐出丝绸路——记平山郁夫

 招提寺的长明灯

 大隐吴玉如

 《吴友如画宝》序

 《陈少梅画集》序

 谁免馀情绕

 何期执手成长别——怀念陈省身先生

 凡·高的坟茔

 彼美一人——谈季羡转先生的散文

 忧思难忘说沈老

吾心所寄

 丹青随想

 燕燕于飞

 干一杯,再干一杯!

 沙尘,我奉上永恒的诅咒

 警世钟

 信天游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谈和谐社会

 寂静的世界

 科学家的好奇心

 中秋谈月

试读章节

我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一个书香门第。据家谱记载,先祖上溯可至北宋范仲淹先生,而有史书详尽可稽考的,则可从明末清初我的十二世祖范应龙先生算起,直到我的父亲范子愚。这十二代人里,出现了数以百计的诗人、文学家、画家,而足可彪炳于中国文化史的巨擘大师至少有范凤翼、范伯子、范仲林、范罕等人。范伯子肯堂先生是我的曾祖父。他是同治年间杰出的诗人,开一代诗风,与同时期的大诗人陈散原,两峰并峻,是诗史上“同光体”的代表人物。由于他们两老契好,遂结儿女姻缘,近代的大画师陈师曾成为范伯子的乘龙快婿,为文坛佳话。南通范家之所以四百年文脉不断,原因大概是范家出大文人而不出大官僚。十一世祖范凤翼曾于明末当过朝廷的吏部主事,但由于力荐东林党人,遭佞臣弹劾,请告归,修“退园”于南通,不复出山,得免屠戮之灾。范家自兹以文人世家闻名江左,而不是官宦世家,不会朝盛而夕衰。陈师曾即是我的姑祖,以提倡文人画著称。我今天提倡新文人画,一方面说明家学渊源;一方面也是为了和姑祖的观念划一界限,使文人画在新时代具有新的生命。

我生于1938年农历七月初八,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的半壁河山成为沦陷区。我是在逃难的途中呱呱落地的,在苏北的农村中度过了颠沛的襁褓生涯。我最蒙眬的记忆,便是农村的儿童围着我的木窝玩;还记得有一条温驯的大狗,常和我分食手中的饼饵。但待到再进城时,这文学世家已凋零不堪了,原因是家贼发国难财,将家中值钱的东西变卖一空,剩下的是几间破房和几千册书。那时书是一文不值的,而家贼也不识版本之可贵,所以至今我们幸藏的一些图书便成为珍贵的典籍。我的儿童时代便是在这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中成长。家中的一切都很简陋。父亲范子愚先生,是一位渊博的学者,善诗文;但绝无治家之术,也不知名利为何物,一生从不愿发表任何诗或文。他真是述而不作的典型。直到晚年,我劝他出一本诗集,老人才表示同意。印出来之后,他很高兴,但他做梦也不会想到这是猎取名誉的工具,几十本书锁在抽屉里发霉,只拿出一本供奉于母亲的灵前。父亲为人老实迂阔,但他的诗却是风华婉转、荡气回肠的。抗日战争时期写过不少爱国主义的好诗,但他写诗好像就是为了感情的抒发。他教中学的语文、历史、美术、外文,由于熟读文史典籍,讲课别具风格,引人入胜。家中的一切全靠贤惠的母亲缪镜心先生。在我的印象里,她不仅容貌娟秀美好,而且性格极其温和,从事小学教育五十年,在家乡声誉极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南通市政府委员和政协常委,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诬陷折磨而死。这是我一生不堪回首的、最悲痛的事。清贫的家庭生活,并没有影响文学世家的乐趣。父亲告诉我们,范家的风水好:院中的一口井,井水十分甘美的,有三百年的历史,和整个天井结合起来算是一方硕大无朋的砚台;而门外有一座越一千三百年的唐代宝塔——光孝塔,八角七级,算是一枝插入云霄的大笔。有着这样的“笔砚”,还写不出大块文章吗?父亲教我们苦读,所用的不是戒尺,而是言传身教,是他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文人气质、他的博闻强记和高尚的人格。他教我们兄弟三人作诗、论文,他吟哦的声调沉雄悲凉,犹如风之入松,涛之入海,气势实在磅礴得很。我记得明代归庄的《万古愁曲》滔滔万言,经过父亲一吟,那简直令人泣下;他吟鲍照的《芜城赋》,悲壮激越,至“千龄兮万代,共尽兮何言”,我们都会感慨很久,沉浸于对千古兴亡的怀想之中。我们兄弟都会作旧体诗词,完全是靠这种耳濡目染而熏陶出来的,这恐怕比成年之后力学,花的力气小,而理解得更深透。在科学和艺术上,我以为从幼年开始十分重要。这时的心灵没有被沉重的生活和复杂的社会磨上老茧,柔嫩的、美好的心,对世界上的一切,都有最灵敏的感应。

我四岁时入学,由于早熟的聪敏,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我父亲是上海美专毕业的,家中有些留下的画册和画具,我从小便喜欢横涂纵抹。最早对我有影响的是画家丰子恺的《护生画集》、《子恺漫画集》。我喜欢他要言不烦的用笔和浓厚的文学气息,他的恻隐之心深深打动了我。我的父亲信佛,是一位居士。我问他,我是不是也应该吃素。父亲说,你太小,吃素成不了佛,可见父亲的教子是很有幽默感的。还有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我有时看着看着就流下了眼泪。我照着丰子恺和张乐平的画临摹,有时到了如痴如迷的地步。我也写字。由于张廉卿是范伯子的老师,所以我们家对他的书法十分推重,我从小学他的字,每天悬腕对临。有一年暑假,我满嘴长了胡子疮,擦着紫药水,像个小魔鬼。一向爱漂亮的我把门锁上,从早到晚羞与外人接触。除此便收集邮票,那时没有钱买,就从偶然收的家信中撕下来一张张积累,连很普通的、不值钱的邮票,我也认为趣味无穷。我们小时候老实得很,连向别人要旧邮票都不敢的,因此搜集的速度之慢,可以想象。直到二兄1945年去香港之后,他从银行里的信件上取下一批批的外国邮票寄给我,我才渐渐收集了几大本。当我成名之后,我不仅爱集邮,而且我画的邮票得到了最佳奖,成了小邮迷们的崇拜对象。我总忘不了我少年的困境和对美的追求。

我八岁之后,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兄因为参加革命,遭到追捕,几乎丧命,离开家园,到苏北打游击去了;二兄也为生活所迫,跟舅父去香港谋生。我从小不爱和女孩子玩,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对文学又一窍不通,所以我很孤独,怀念着两位才情出众的兄长。他们也很喜欢我的。二哥的生活渐渐好一些了,经常寄糖果和书刊给我。大兄则一直为革命奔走,常囊空如洗,挨饿受冻;但他还是想着我,给我寄回过十只石猴,那是刻工粗糙的艺术品,我竟然让它们排队睡在我的枕旁,每天给它们洗澡。1949年全国解放,在春节里,大哥穿着灰军装、背着盒子炮回到家中,我的家庭从此开始了布满阳光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长,1957年大兄成了右派,我们家也跟着倒霉了二十年。史无前例的浩劫,又使我失去了母亲和大兄,二兄忧郁而死。每想到这一切,我都感到一阵悲哀。普天之下每一个善良的家庭,都不愿中国再演这历史的悲剧。父亲在1984年年初也谢世了,姐姐是1983年病故的。我的家,在历尽了悲欢之后,终于剩下了我孑然一身。我一生的遗憾是没有尽为人子之道,没有给父母兄长更多的幸福和快乐。P3-6

书评(媒体评论)

我认识范曾有一个三步曲:第一步认为他只是个画家,第二步认为他是一个国学家,第三步认为他是一个思想家。在这三个方面,他都有精湛深邃的造诣。

——季羡林

今天在座的范曾,他没问题,是当代的大师,是当代的大书法家,是当代的大画家,而且以我外行的看法,他不只是当代的,也是几百年来,没有一个像他这样的大。

——杨振

推崇画品居上之上,化人现身外身。

——钱钟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