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丛书(共5册)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养分。2017年春节前夕,《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更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印发,明确提出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点任务,为新时期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科学方向。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升为国家意志,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我们的人生、事业取得成功,已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必须面对和思考的课题。基于此,张泰、张银、郑明璋、徐芳、高玉敏编著《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丛书(共5册)》,期望党员干部能从广博浩瀚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感悟到修身的真谛,领略到齐家的要义,获取从政的智慧,从而增强信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内容推荐

文以载道,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记载了古圣先贤丰富的社会人生经验以及宝贵的治国理政智慧,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咀英嚼华,涵泳浸润,益莫大焉!张泰、张银、郑明璋、徐芳、高玉敏编著的《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丛书(共5册)》撷取经史子集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围绕主题精选底本,加以细注详析,深入浅出地解读古人的“修齐治平”智慧,以期今人鉴览前古,“知风化之本,见政理之源”,汲取传统智慧,悟修身之要,知齐家之方,晓处世之理,懂用人之道,明为政之本,从而引领人生、事业走向成功。

目录

齐家智慧

第一篇 修为立德

 一品立则功业成

 【齐家典故】风骨北海

 【人生镜鉴】君子忧道不忧贫

 二高一步立身,退一步处世

 【知识树】中国四大家训

 【人生镜鉴】立身莫若亲贤士

 三宽宏乃性之所用

 【齐家典故】善人者,人亦善之

 【人生镜鉴】揣着明白装糊涂

 四诚实是品德之纲

 【知识树】古人谈诚与信

 【人生镜鉴】诚实乃心灵的开放

 五明德慎罚

 【知识树】周公“明德慎罚”思想的主要内容

 【人生镜鉴】民惟邦本

第二篇 俭开福源

 一欲有度,求可节

 【齐家典故】节用于内,树德于外

 【人生镜鉴】制俗以俭,其弊为奢

 二勤可尚,廉可掬

 【齐家典故】廉洁源于自律

 【人生镜鉴】嗜欲灭,廉正生

 三塞源难以流长

 【齐家典故】以俭治身,国无忧

 【人生镜鉴】勤政为民,民近之

 四春花夹岸始桃源

 【齐家典故】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人生镜鉴】俭而不奢,家道恒兴

 五奢辱志,俭养气

 【齐家典故】人心本无染,心静自然清

 【人生镜鉴】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第三篇 知行合一

 一财多易损志

 【齐家典故】君子不患人不知

 【人生镜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二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齐家典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人生镜鉴】君子克己制欲

 三有所为有所不为

 【齐家典故】无度不丈夫

 【人生镜鉴】心有明灯,便不会迷路

 四修身以寡欲,行己以恭俭

 【知识树】中国古代书院

 【人生镜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五用功平淡心自宽

 【齐家典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人生镜鉴】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第四篇 饮食有常

 一勿谋华屋良田

 【知识树】用好手中的筷子

 【人生镜鉴】舌尖上的艺术

 二饮食约而精

 【知识树】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

 【人生镜鉴】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三饱食伤身

 【知识树】古代帝王如何用膳

 【人生镜鉴】事大如山醉亦休

 四身安心自安

 【齐家典故】廉吏无宦乐

 【人生镜鉴】风雨过后是彩虹

 五欲得长生,腹中清

 【知识树】《饮膳正要》

 【人生镜鉴】养心即养生

第五篇 事亲敬老

 一子孝父心宽

 【知识树】重阳节习俗之由来

 【人生镜鉴】孝,德之始也

 二尊亲能养方为孝

 【齐家典故】为人子,止于孝

 【人生镜鉴】百善孝为先

 三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齐家典故】涤亲溺器

 【人生镜鉴】亲其亲,长其长,天下太平

 四诗书立业,孝悌做人

 【齐家典故】奉亲最乐天下无

 【人生镜鉴】孝,莫大乎尊亲

 五祖宗虽远,祭之必诚

 【齐家典故】忧愁莫教爹娘耽

 【人生镜鉴】早把甘旨当勤养,夕阳光景不多时

第六篇 参商怡怡

 一庠序之教,孝悌之义

 【知识树】说朋道友

 【人生镜鉴】兄弟和,情如铁

 二兄弟睦,家之肥

 【齐家典故】宜兄弟者莫善于让

 【人生镜鉴】同气从来兄与弟

 三物我一体,参商终是兄弟

 【齐家典故】兄弟无相远

 【人生镜鉴】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四仁人之于弟,不藏怒,不宿怨

 【齐家典故】孝悌许武

 【人生镜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五兄弟无失,则交友无绝

 【齐家典故】得饶人处且饶人

 【人生镜鉴】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

第七篇 琴瑟相和

 一守节整齐,行己有耻

 【齐家典故_】同声若鼓瑟,合韵似鸣琴

 【人生镜鉴】少年夫妻老来伴

 二情如鱼水是夫妻

 【齐家典故】人生恩爱原无价

 【人生镜鉴】人生所贵在知己

 三积过由小,害德为大

 【齐家典故】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生镜鉴】贤妻智无穷

 四夫妻和,家之肥

 【知识树】古代婚俗中的“三书六礼”

 【人生镜鉴】同心自相知

 五服饰鲜洁,身不垢辱

 【知识树】古代成人礼

 【人生镜鉴】高山流水遇知音

第八篇 嘉言善教

 一人生至要,无如教子

 【知识树】中国对联

 【人生镜鉴】习于智长,优与心成

 二不迁怒,不贰过

 【齐家典故】至孝在于尊亲

 【人生镜鉴】方圆处世,宽严待人

 三威严有慈,畏慎生孝

 【齐家典故】礼让恶邻,厚德载物

 【人生镜鉴】教育贵于熏习

 四善教者藏其用

 【齐家典故】一读书志在圣贤

 【人生镜鉴】玉不琢,不成器

 五人不学,不知义

 【知识树】古代的博士

 【人生镜鉴】与人不求备

第九篇 美和宜家

 一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齐家典故】兰花无根

 【人生镜鉴】润物细无声

 二家仁家让,国仁国兴

 【齐家典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生镜鉴】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三家之兴替,在于礼义

 【齐家典故】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

 【人生镜鉴】大丈夫克己为国

 四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知识树】文房四宝

 【人生镜鉴】孝,为人之本

 五亲人不睦家必败

 【齐家典故】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人生镜鉴】妻贤夫祸少

修身智慧

第一篇 进德

 一明礼知耻

 【知识树】何为《礼记》?

 【人生镜鉴】戒“国耻”

 二温和恭谦

 【修身典故】孔融让梨

 【人生镜鉴】君子之风

 三身恒居善

 【修身典故】舍糖灭瘟疫

 【人生镜鉴】行“真善”

 四惟宽惟厚

 【修身典故】狄仁杰的为人之道

 【人生镜鉴】宽以待人,厚德载物

 五浩然正气

 【修身典故】文天祥慷慨就义

 【人生镜鉴】世间“大丈夫”

第二篇 律己

 一谨言慎行

 【修身典故】满地金黄“黄州菊”

 【人生镜鉴】谨言慎行

 二戒骄戒躁

 【修身典故】晏子的车夫

 【人生镜鉴】戒“骄躁”

 三克己复礼

 【知识树】罪己诏

 【人生镜鉴】以“礼”治天下

 四见贤思齐

 【知识树】九族

 【人生镜鉴】见贤思齐

 五从善如流

 【修身典故】从善如流

 【人生镜鉴】放低姿态,从谏如流

第三篇 慎独

 一君子安贫

 _【修身典故】为政清廉,鞠躬尽瘁

 【人生镜鉴】守道“养”心

 二无欲则刚

 【修身典故】公仪休“拒鱼”

 【人生镜鉴】“欲”、“刚”之解

 三三省吾身

 【修身典故】大禹反躬自省

 【人生镜鉴】人贵在“自省”

 四防微杜渐

 【修身典故】丁鸿献策

 【人生镜鉴】切莫“讳疾忌医”

 五杵臼之交

 【知识树】古代交友的各种称呼

 【人生镜鉴】知己“心”之交

第四篇 立志

 一不求易志

 【知识树】三境界

 【人生镜鉴】志不求易者成

 二青云之志

 【修身典故】司马迁“受辱”立志

 【人生镜鉴】志当存高远

 三志在四方

 【修身典故】大器晚成的百里奚

 【人生镜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四矢志不渝

 【修身典故】勾践“卧薪尝胆”

 【人生镜鉴】坚持信仰,咬定青山

 五精忠报国

 【修身典故】岳飞刺字立志

 【人生镜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五篇 笃学

 一笃信好学

 【知识树】什么是“国学”?

 【人生镜鉴】好学才能上进

 二发愤志学

 【修身典故】士别三日当刮日相待

 【人生镜鉴】仕者必为学

 三学而不厌

 【修身典故】孔子学琴于师襄

 【人生镜鉴】学如逆水行舟

 四温故知新

 【知识树】什么是“二十四史”?

 【人生镜鉴】领导干部要“温故知新”、“学新知新”

 五博学多识

 【修身典故】博学的张衡

 【人生镜鉴】腹有诗书气自华

第六篇 修业

 一术业专攻

 【知识树】明清科举的三级四试

 【人生镜鉴】专注工作,升华自己

 二恪尽职守

 【修身典故】张释之执法

 【人生镜鉴】恪尽职守,敢于担当

 三磨砻砥砺

 【修身典故】司马迁写《史记》

 【人生镜鉴】磨砻砥砺是干部成长的必经之路

 四持之以恒

 【修身典故】王献之练字

 【人生镜鉴】做一颗持续充电的“蓄电池”

 五善始善终

 【知识树】善始善终的陈平

 【人生镜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第七篇 清廉

 一清心律己

 【修身典故】杨震拒金

 【人生镜鉴】正心修身

 二廉洁家风

 【修身典故】.清廉父子

 【人生镜鉴】清风正气

 三君子之交

 【修身典故】王茂生进酒

 【人生镜鉴】择善而交

 四清廉从政

 【知识树】国之四维

 【人生镜鉴】、清廉为民

 五一贪万劫

 【修身典故】三奸同罪

 【人生镜鉴】如临深渊

第八篇 养身

 一谨从四时

 【修身典故】鹅掌戏

 【人生镜鉴】四时人生

 二清心寡欲

 【修身典故】采菊东篱下

 【人生镜鉴】复归返自然

 三动静适宜

 【修身典故】杏林春暖

 【人生镜鉴】蛰伏

 四明择居处

 【知识树】异法方宜

 【人生镜鉴】居必择邻,游必就士

 五慎于饮食

 【知识树】古代饮食结构

 【人生镜鉴】心如止水,谦乃自安

处世智慧

第一篇 厚德载物

 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知识树】“道”和“德”的辩证关系

 【人生镜鉴】坚定文化自信与道德自信

 二道生之,而德畜之

 【知识树】韩愈与“古文运动”

 【人生镜鉴】天道酬勤,自强不息

 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知识树】张居正与“一条鞭法”

 【人生镜鉴】施惠于民,德引政绩

 四德不孤,必有邻

 【处世典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人生镜鉴】不要低估道德模范的作用

 五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知识树】陶渊明与“武陵梦”

 【人生镜鉴】顺应规律,改革创新

第二篇 律己恕人

 一宽以待下,恕以待人

 【处世典故】宰相肚里能撑船

 【人生镜鉴】厚德载物,雅量容人

 二人谁无过,恕己及人

 【知识树】儒释道中的“仁”与“恕”

 【人生镜鉴】恕而后教,胜于责罚

 三大度兼容,有容乃大

 【知识树】“大航海时代”的中国

 【人生镜鉴】“三容”精神不可忘

 四欲人之爱己,必先爱人

 【知识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人生镜鉴】爱人者人恒爱之

 五君子常反躬自思

 【处世典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生镜鉴】用人重在扬长避短

第三篇 执两用中

 一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知识树】《中庸》——中和思想之书

 【人生镜鉴】中庸不是不作为

 二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处世典故】不求甚解

 【人生镜鉴】隐恶扬善,执两用中

 三刚柔相济,乾坤兼具

 【处世典故】宽猛相济

 【人生镜鉴】德法兼治,建设国家

 四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处世典故】奉法当公正

 【人生镜鉴】直内就是方外

 五先礼后兵,进退有度

 【处世典故】先忧后乐

 【人生镜鉴】后退等于前进

第四篇 无信不立

 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知识树】车辆与信用

 【人生镜鉴】信誉乃处世基本准则

 二忠信得之,骄泰失之

 【知识树】“强项令”是怎么来的?

 【人生镜鉴】“刚直不阿”便能取信于民

 三无信患作,舍本逐末

 【处世典故】祁奚荐贤

 【人生镜鉴】信的标准就是做到“知行合一”

 四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

 【处世典故】“走后门”的来历

 【人生镜鉴】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五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知识树】“失信”的社会根源

 【人生镜鉴】不自私便不失信

第五篇 和而不同

 一和顺为贵,和气致祥

 【知识树】和亲文化

 【人生镜鉴】中国人应懂得“和文化”

 二求同存异,同心协力

 【知识树】“君子”——和文化的化身

 【人生镜鉴】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三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知识树】《资治通鉴》——以史为镜致和合

 【人生镜鉴】团结是处世的达道

 四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知识树】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人生镜鉴】团结不是搞小圈子

 五取法天地,天人合一

 【知识树】封禅——古人的天人合一

 【人生镜鉴】美丽中国当顺应自然

第六篇 知止不殆

 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处世典故】各得其所

 【人生镜鉴】为人自当加强修养

 二甚爱大费,多藏厚亡

 【处世典故】不堪回首

 【人生镜鉴】莫让反省来得太迟

 三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

 【处世典故】防微杜渐

 【人生镜鉴】为官当节制欲望

 四清心寡欲,不役于物

 【知识树】人间天堂,清廷之殇

 【人生镜鉴】勤俭节约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五人能知足,以退为进

 【知识树】能止名相魏徵

 【人生镜鉴】做一个清醒的明白人

第七篇 上善若水

 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知识树】孟子与“性善论”

 【人生镜鉴】为人民服务乃最佳善行

 二善则称人,过则称己

 【知识树】教条示龙场诸生

 【人生镜鉴】领导干部应慎用话语权

 三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

 【知识树】《了凡四训》

 【人生镜鉴】改过迁善,做命运的主人

 四与其不争,莫能与争

 【处世典故】惠子相梁

 【人生镜鉴】努力做一个真正不争的人

 五善战者不怒,善士者不武

 【知识树】仁政思想

 【人生镜鉴】听其言,观其行

第八篇 克己复礼

 一不学礼,无以立

 【知识树】“礼”的由来

 【人生镜鉴】处世礼为先

 二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知识树】“冠礼”与“笄礼”

 【人生镜鉴】“礼”的扬弃

 三夫礼者,所以明是非也

 【知识树】传统礼仪:最具中国味的拱手礼

 【人生镜鉴】常怀敬畏之心

 四礼之用,和为贵

 【知识树】《周易》: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人生镜鉴】为官当严以自律

 五礼尚往来

 【处世典故】礼尚往来

 【人生镜鉴】做人不能没有礼

第九篇 大道至简

 一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处世典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人生镜鉴】大节小过,分清主次

 二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

 【处世典故】挥泪斩马谡

 【人生镜鉴】要懂得抓住关键少数

 三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知识树】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人生镜鉴】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

 四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知识树】孔子与“无为而治”思想

 【人生镜鉴】无为管理,有为治理

 五道生万物,道法自然

 【知识树】“道”是中国文化的哲学范畴

 【人生镜鉴】正心修身,顺道而为

用人智慧

第一篇 内圣外王

 一 用人先修己

【知识树】内圣外王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人生镜鉴】自己“出众”才能“服众”

 二 修己以明德为先

【用人典故】从“笨小孩”到“千古一完人”

【人生镜鉴】为官者要常修政德

 三 修身莫过于知礼

【知识树】古代贵族子弟的“冠礼”

【人生镜鉴】不知《礼》,无以立

 四 学以致其道

【用人典故】唐太宗笃志好学

【人生镜鉴】腹有诗书气自华

 五迁善改过,方能成己成人

【用人典故】孔“圣人”也犯错

【人生镜鉴】“闻过则喜”还是“文过饰非”

第二篇 求贤若渴

 一 尚贤者,政之本也

【用人典故】为政万端,非贤不理

【人生镜鉴】为政之道在举贤

 二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用人典故】刘邦完胜项羽的“秘诀”

【人生镜鉴】国之兴亡系于人才

 三 千金易得,一将难求

【知识树】《题乌江亭》与《叠题乌江亭》

【人生镜鉴】视人才为国宝

 四 礼贤下士则群贤毕至

【用人典故】千金买马骨,黄金台上意

【人生镜鉴】“士争凑燕”的启发

 五 不拘一格降人才

【用人典故】唐玄宗的“野无遗贤”

【人生镜鉴】“野无遗贤”的丰满理想

第三篇 识才荐贤

 一 事之至难,莫若识才

【知识树】诸葛亮“观人七法”

【人生镜鉴】领导者要练就“识人”的慧眼

 二 选贤荐能要德才兼备

【知识树】唯才是举的“求贤三令”

【人生镜鉴】选人用人当以“德才兼备”为首要标准

 三 举贤之道在于公正

【用人典故】祁奚举贤

【人生镜鉴】心若无私,举贤何必避亲

 四 察表知里,辨材须待七年期

【知识树】王莽谦恭未篡时

【人生镜鉴】辨材须待七年期

 五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用人典故】大明朝的最后一根“柱石”

【人生镜鉴】重大关头是考察干部的“试金石”

第四篇 量才善任

 一 量才授任,人事相宜

【知识树】“有用”与“无用”

【人生镜鉴】量才授任为治之道

 二 用人要用长

【用人典故】子产善用人之长

【人生镜鉴】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三 信之任之,用则勿疑

【知识树】三人成虎

【人生镜鉴】信任也要监督

 四 用士莫求全

【用人典故】刘邦用人不苟求全才

【人生镜鉴】用人切忌求全责备

 五 政在得人,不在员多

【知识树】中国最早的精兵简政

【人生镜鉴】善政以省官为首

第五篇 用才有术

 一 用人贵在用当其时

【知识树】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人生镜鉴】莫使人才熬白头

 二 用人当有容才之量

【用人典故】王安石与恃才放旷的苏大胡子

【人生镜鉴】“雅量容人”

 三 酌情放手,逸于任使

【用人典故】舜“有天下而不与”

【人生镜鉴】事必躬亲可以休矣

 四 宽严相济,恩威并用

【知识树】“无为”则“无不为”

【人生镜鉴】用人之道贵得其中

 五上下同心,其利断金

【用人典故】结局不同的范蠡与文种

【人生镜鉴】从君臣关系的变迁看“上下齐心”

第六篇 厚学树人

 一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知识树】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人生镜鉴】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 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知识树】书院的“学规”与“院训”

【人生镜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用人典故】种树郭橐驼

【人生镜鉴】因材施教育英才

 四 砺所以致刃也

【用人典故】苏武持旌牧羊

【人生镜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五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知识树】曾国藩读《四书》心得

【人生镜鉴】贵有恒,才乃成

第七篇 留才聚才

 一 率先垂范身为先

【用人典故】宋太祖节俭治天下

【人生镜鉴】行之以躬,不言而信

 二 留人先留心

【用人典故】刘备挥泪别徐庶

【人生镜鉴】哭出来的江山

 三 推诚以待人

【用人典故】曾国藩推诚待人

【人生镜鉴】拙诚才是大智慧

 四 要文利并重

【用人典故】顺治祭孔,士人归心

【人生镜鉴】以利留人,更要以文化人

 五赏识管理凝聚人才

【用人典故】伍子胥

【人生镜鉴】赏识出人才

第八篇 奖惩有方

 一 治国先治吏

【知识树】科举制度的几个相关规定

【人生镜鉴】由史官制度及其职业精神所想到的

 二 治吏以良法为先

【知识树】“细说”华表

【人生镜鉴】“养廉银”并不“养廉”

 三 从严治吏关键在从严监督

【用人典故】“酷吏”张汤

【人生镜鉴】从严治吏,要扎牢制度的“笼子”

 四 德绩并重才能“考准”干部

【知识树】清朝的“京察”与“大计”

【人生镜鉴】干部考核要看“口碑”

 五 厚赏重罚是利器

【用人典故】齐威王拒绝被蒙蔽

【人生镜鉴】赏必信,罚必行

为政智慧

第一篇 国皆有法

 一法乃治国之重器

 【知识树】商鞅变法

 【人生镜鉴】治国须守法

 二审时势而立法

 【为政典故】孝文帝改革

 【人生镜鉴】变则通,通则久

 三赏罚分明,施与有节

 【为政典故】赵绰断案

 【人生镜鉴】执法须重吏

 四礼法合治,德主刑辅

 【为政典故】狄仁杰:法当有常

 【人生镜鉴】法当有变

 五诛恶不避亲爱

 【为政典故】苏章执法不避友

 【人生镜鉴】执法,法为上

第二篇 仁政无敌

 一民为邦本,民贵君轻

 【知识树】苟子与君臣之道

 【人生镜鉴】心忧天下,民生为先

 二圣人以百姓心为心

 【为政典故】孟姜女哭长城

 【人生镜鉴】一切为了民众

 三政之大道,天下为公

 【为政典故】勤政务实的雍正皇帝

 【人生镜鉴】为官要有担当精神

 四轻徭薄赋,使民以时

 【知识树】《论积贮疏》

 【人生镜鉴】坚持藏富于民不动摇

 五修身养德,化民成俗

 【为政典故】舜德教化

 【人生镜鉴】做有德行的人

第三篇 义以为质

 一见得思义

 【知识树】《春秋繁露》

 【人生镜鉴】为政慎交友

 二舍生取义

 【知识树】孟子与四端

 【人生镜鉴】文天祥舍生取义

 三义在正我

 【为政典故】周处自新

 【人生镜鉴】执政须律己

 四义在君臣之间

 【为政典故】邹忌讽齐王纳谏

 【人生镜鉴】为政要取善

 五忠勇廉耻为义

 【为政典故】一心为民的白居易

 【人生镜鉴】为官者当坚守道德底线

第四篇 为政以礼

 一礼,经国家,定社稷

 【为政典故_】刘备“三顾茅庐”礼请诸葛亮

 【人生镜鉴】君子彬彬有礼

 二人之有礼,犹鱼之有水

 【为政典故】六尺巷的故事

 【人生镜鉴】礼让为先

 三敬人者,人恒敬之

 【为政典故】孔子尊师

 【人生镜鉴】事须重礼

 四克己复礼

 【为政典故】克己奉公的祭遵

 【人生镜鉴】做守礼的人

 五礼之用,和为贵

 【为政典故】将相和

 【人生镜鉴】和则兴旺

第五篇 经世以智

 一处事当明察

 【知识树】《群书治要》

 【为政典故】商汤与以民为镜

 【人生镜鉴】执政当以民为镜

 二谋事应远虑

 【为政典故】冯谖客孟尝君

 【人生镜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三有经亦善权

 【为政典故】庾公义释子濯孺子

 【人生镜鉴】必须坚持经权结合

 四。己欲立而立人

 【为政典故】刘荫枢成人成己

 【人生镜鉴】立己当立人

 五知天人,达命运

 【为政典故】虞舜孝顺感天地

 【人生镜鉴】人与自然要和谐

第六篇 诚信为本

 一至诚如神

 【知识树】韩愈的《原道》

 【为政典故】郭伋守信

 【人生镜鉴】诚信是美德

 二民无信不立

 【知识树】孔子的“四教”

 【人生镜鉴】诚信为人

 三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为政典故】魏文侯守信

 【人生镜鉴】做人要做守信的人

 四不诚不能化民

 【为政典故】晋文公攻原得卫

 【人生镜鉴】君子当守信

 五祸奠大于无信

 【为政典故】周幽王不信失国

 【人生镜鉴】做人不食言

第七篇 勤俭持国

 一俭以养德

 【知识树】《训俭示康》

 【人生镜鉴】做事当俭约

 二民生在勤

 【知识树】曾国藩的“五勤”之道

 【人生镜鉴】勤俭可立身

 三鞠躬尽瘁,夙夜在公

 【知识树】大禹治水

 【人生镜鉴】热爱自己的祖国

 四勤学苦思为邦国

 【为政典故】闻鸡起舞

 【人生镜鉴】为学当勤奋

 五成由勤俭败由奢

 【知识树】《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人生镜鉴】勤俭兴邦

第八篇 修德成圣

 一德不广,不能使人来

 【为政典故】羊祜修德的故事

 【人生镜鉴】君子修德以怀远

 二知人善任,唯德是举

 【知识树】《前出师表》

 【人生镜鉴】任用人才,德为先

 三德行重于才智

 【为政典故】金世宗重德

 【人生镜鉴】用人重德行

 四育才识才,进能惩劣

 【为政典故】秦昭王重才

 【人生镜鉴】欲国昌盛,则选人才

 五不以一眚掩大德

 【知识树】《吕氏春秋·去私》

 【人生镜鉴】选拔人才不求全责备

第九篇 敬慎于行

 一图大者当谨于微

 【为政典故】王旦的谨慎执政

 【人生镜鉴】戒慎守道

 二居安当思危

 【为政典故】唐太宗以人为镜

 【人生镜鉴】为政当居安思危

 三昔之达人,防微杜渐

 【知识树】《尉缭子》与防微杜渐

 【人生镜鉴】严肃谨慎待小事

 四人莫轻于小善

 【为政典故】刘备戒刘禅

 【人生镜鉴】一辈子做好事

 五一毫之恶莫做

 【为政典故】杨震的“四知”

 【人生镜鉴】君子当慎独

第十篇 以和为贵

 一君臣和则福祚永

 【知识树】批其逆鳞

 【为政典故】伊尹

 【人生镜鉴】君臣和,万事兴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政典故】宋景公不忍移祸

 【人生镜鉴】做人应有担当

 三君子和而不同

 【为政典故】王安石与司马光

 【人生镜鉴】为人处世,当和而不同

 四万邦和谐

 【知识树】((大同书》

 【人生镜鉴】天下大同

 五天地人,致中和

 【为政典故】晏子论和

 【人生镜鉴】人与自然要和谐

试读章节

《礼记》一书的编定者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本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做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成为士人必读之书。

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把《大学》、《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单独刊印成书,与《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将《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用来作为儒学的基础读物。

【人生镜鉴】

戒“国耻”

在《五代史·冯道传论》中曾引用了管子的这样一段话:“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义廉耻到底有多重要,明代大臣顾炎武曾这样评述:“礼义是治理人民的大法,廉耻是为人立身的大节。大凡不廉便什么都可以拿,不耻便什么都可以做。人到了这种地步,那么灾祸、失败、逆乱、死亡,都会随之而来;何况身为大臣什么都拿,什么都做,那么天下哪有不乱,国家哪有不亡的呢?然而在这四者之间,知耻尤其重要。”一个人不廉洁,乃至于违反礼义,究其原因都产生在无耻上。因此,士大夫的无耻,可以称作国耻。

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具有较高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的统称,更多地指代古代官员。顾炎武用精练的笔墨描述了官员与礼义廉耻之间的关系,谆谆教导官员要做到明礼知耻,遵从先贤的教导,断绝不良的外缘。“慎独、慎微、慎始、慎终”,“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在从严治党的旗帜下我们一定要杜绝“只管别人、不管自己”、“灯下黑”、“名为‘人民公仆’,实为‘人民公贼”’、“说的好事不做,做的坏事不说”等让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怨声载道的不正之风。

明礼知耻,以德立人。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需要加强“礼治”这样一个内在力量的自我约束,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不可越界,触犯底线。为官做人,应做到自知、自控、知廉耻,及时去更正,这样就会避免错误的过分发酵。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如果没有了廉耻感,不但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会在尝到以权谋私的甜头之后越陷越深。守信确诚,自我立信。社会安全感的丧失让老百姓成为“老不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对干部信任缺失的问题。

因此,在新时期,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职业道德教育和官德修养,牢记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真正做到“做人德为重,做事德为先”。优良的品德让人尊重,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率先垂范,只有明礼知耻,先做好了人,才有可能让别人欣赏你、推崇你,你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P9-10

序言

修身,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修身,是态度的养成,是定力的习得。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非常重视修养身心。而修身作为“教育八目”之一,为维护封建王权培养了无数的人才。尽管传统文化中修身的内容与当今不尽相同,但修身的方法、形式、过程以及精神内核对当今的党员领导干部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尤其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在《大学》中提及的完整的人格成长途径已深入人心,成为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哲学观、人生观。党员领导干部更要自觉担当起执政为民、兴党兴国的重任,而担此重任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自觉加强自身修养。

如何能更好地实现“治国、平天下”?这一切的前提和基础就是修身。因此,本书从“修身智慧”的角度切入国学经典,找寻先秦以来历代国学经典中有关“修身”的经典名句,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归纳,将其分为进德篇、律己篇、慎独篇、立志篇、笃学篇、修业篇、清廉篇、养身篇,给“原文”加上了“注释”和“解读”,还设立了“知识树”、“修身典故”和“人生镜鉴”等相应板块。其中“人生镜鉴”是将国学经典与当下领导干部的修身实践紧密结合,在事理相融的叙议中提炼出清晰的现实意义,以期让党员领导干部能从先贤哲人那里汲取养分,并在此基础上“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从而实现“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的最终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强调从国学经典中学习,他曾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做官先做人,做人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修身是党员领导干部做事、从政之前首先要研修的重要课程。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加强学习,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修身智慧,自觉成为现实生活中修身树德、执政为民的践行者和榜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3: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