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至深的亲情随笔,纯净若水的汉语典范。
《我们说好的》收入作者宇萍回忆家乡和亲人的随笔,情感真挚,文笔细腻,文字娴熟,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一本令人沉静的优秀作品。她记录城市的生活,也在城市回忆草原,用文字书写童年成长的村子。我们从她的文字里读到草长莺飞,读到禾苗在田,读到为了一个承诺守候一生的坚贞,读到平凡人的善良,他们是农人、乡村教师、开杂货铺的或者公交车司机,每一个人在她的笔下都是和善的、敦厚的,嘴上无,心里有,为一句话一个约定,可以千里相会,应承了一件事情就会记一辈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们说好的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宇萍 |
出版社 | 南方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感人至深的亲情随笔,纯净若水的汉语典范。 《我们说好的》收入作者宇萍回忆家乡和亲人的随笔,情感真挚,文笔细腻,文字娴熟,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一本令人沉静的优秀作品。她记录城市的生活,也在城市回忆草原,用文字书写童年成长的村子。我们从她的文字里读到草长莺飞,读到禾苗在田,读到为了一个承诺守候一生的坚贞,读到平凡人的善良,他们是农人、乡村教师、开杂货铺的或者公交车司机,每一个人在她的笔下都是和善的、敦厚的,嘴上无,心里有,为一句话一个约定,可以千里相会,应承了一件事情就会记一辈子。 内容推荐 那里有一山一山的草、一天一天的云、一夜一夜的星空、一年一年的大风,有一只狗叫猫猫、一头牛叫春耕,有花木、羊群,有人的情分、万物的情分,承受大自然的恩泽…… 《我们说好的》是宇萍回忆家乡和亲人的随笔散文集。宇萍是一个文字世界里的王者,对文字有惊人的娴熟与驾驭能力,情感真挚,文字质朴深切,表现力与感染力穿透纸背。 目录 第一辑 世间的温暖 3路公车 还在她身旁 敖包相会 我们说好的 相见欢 乡亲乡爱 猫猫的故事 温暖一生的时光 新年快乐 第二辑 故乡的云 小时光的往事 张家铺子 嘉木树庭 布谷飞过 草木一秋 蛙声一片 玉米熟了 陌上花开 小村诊所 人间四月 第三辑 四季的情 望春 立春 夏至 读夏 秋分 中秋 晚秋 大雪 东趣 冬月 过年 跋 宇萍的书 试读章节 乡亲乡爱 每逢落雪,似有一种情结在,满心欢喜。北方岁末岁首,总会有这么几场雪,第一场预示着冬来了,末一场预示着春来了。雪飘雪落,春来冬去,四季轮回。 周末打电话给舅妈,自从姥姥辞世后,我把大部分的感情寄托在她的身上。 我已经习惯拨通电话,称呼之后,听她在话筒那边絮叨村里、家里的琐事,村西二叔家新出生了八只小猪仔,村口花娘家又新添了个胖孙子,隔壁的秀花前两天出嫁了。她总是把几个不挨边的事拼凑在一起,讲得绘声绘色。 我认真听着,心甘情愿被她带回村子里,顺着林荫小道,从村西串到村东,在各家各户停留。像小时候吃百家饭一样,坐在热腾腾的炕前,一边聊天一边吃着莜面窝窝。大黄狗在门外摇着尾巴从门缝里探出头,猫着身子向饭碗里张望……家里的院墙前两天倒了,舅妈说临近年关的那场大雪融化后,地基松动,还没来得及修缮。我说“是呀,那院墙太老了,等开了春咱再盖一座硬实的墙”。“才没两年呀,”舅妈埋怨说,“还是你进城读大学前建好的。”我2005年夏天进城读书,光阴流转,转眼已近七个年头。舅妈叹息,都七年了。是啊,七年时间,当年搬石头,置办砖瓦,一家人坚实建起来的院落,在一场雪落后,轰然倒塌。舅母沉默一下,接着说:“你姥姥都走三年了,快啊,真快啊。” 在这七年里,姥姥孤身一人带我进城,送我念完大学,找到工作,买了房子。那几年,姥姥拖着带病的身子,忍着疼痛,在无数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撑着灯笼,陪我前行。我们像风雪之夜两只被困途中的骆驼,深一脚浅一脚,沾满泥泞,艰难奔波。姥姥无数次指着东方泛白的天空告诉我,看,那里是炊烟,我们快到家了。 四年后,我终于有了家,开始了幸福生活,她却无声离开了。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麦田。 那些参与我们人生的人,用爱和真心在麦田里种下一茬又一茬思念。然后,毫无悬念地离开,从此永无相见。只有你,还站在原地,生命里被撕出一道缺口,随着你爱的人的消失,缺口越来越大。 我求知四海,糊口人潮,唯有家园的那一缕炊烟永远温暖在心底。灶前姥姥弯身拾柴,起身盛饭,历经风雨留在眉间的皱纹和鬓边的青丝白发,是我不曾穷歇的力量源泉。每当我为了住进宽敞明亮的房子,为了品尝醇美的红酒和食物而深夜劳作不顾其他时,我想起姥姥简单朴素的一生。她告诉我,被爱和给予爱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如同在某个落雪的黄昏,我站在街角橘黄色的路灯下,忽然懂得了爱和被爱。明白了此中对于信仰和价值的厮守坚持,明白了此中对于残漏和缺陷的包容忍耐,明白了此中我们握在手中点点滴滴的平常时光,明白了平淡才是最大的幸福,最大的幸福都在我们不曾远离的素日生活里,如灶间烟火,一茶一饭。 光阴在前,生命在后。我一直愧怍于未能更加努力上进,以更早地换取一个更加贴切美好的未来,在姥姥的有生之年,嫁户好人家,让她看到我作为人妇的幸福模样;又或者送她去更好的医院治疗,让她长命百岁;陪她坐次飞机去旅行。就像多年前的某个深秋,我们坐在山脚下的石头上,望着月出东山。她在月亮下给我讲大科学家的故事,一个能把皇冠泡在水里找回丢失的黄金,能用原木把船推向大海的人物,多年后我才在书本里知道,这个在姥姥故事里充满传奇色彩的大人物叫阿基米德。那时候月亮照在我们的脸上、肩上和身上。我们坐在彼此身边,远远地望着天空和城市。我用稚嫩的声音喊,我要当科学家,这句话在山里面回荡,惊飞了几只入眠的鸟雀。当时的情景,成为我一生珍藏的温情片段。 还会有几个人能记得你小时候说过的话、许下的愿望和没心没肺的天真呢?姥姥重病昏迷的那几天,又讲起我这个愿望,她一度盼望我能成为阿基米德那么传奇的人物,又或者是能从水里捞出黄金的角色。她说传奇的人不会被欺负,拥有黄金的人生活富足。她多么简单的愿望,却始终与我有关,我深深感受到了被爱的幸福。 原谅我。 生命的代谢无一例外地在所有人身上展现它最原始的张力,舅妈在过去这七年里长出了许多白发皱纹,越来越像姥姥。她每月寄来多年前我爱吃的零食、本命年需要穿的红衣服,甚至手工手套、绣花的鞋垫、针织的围巾、大红的帽子以及其他。她还当我是个孩子,唠叨吃穿用行,面面俱到,让我在缺失一份挚爱后,得到补偿和温暖。舅妈爱雪,就像姥姥一样,我继承了她们的生活习惯,也对雪有特殊的情感。姥姥在一个飘雪的日子离我而去,而舅妈却在铺满白雪的春天,送来了等量的爱。 大雪里,所有的日子都是温暖的。你们在,年年雪相似,岁岁新长成。 P26-29 序言 从来没有想过,会有这么一天,将自己的文字结集,以书的形式呈现出来。因而,收到快速来的出版合同那天,格外欢喜。白天工作很忙,由不得多想,但心里燃起了小火苗,不经意时,它就冒出来一下,让我浑身充满了力量。晚上下班回到住处,终于兴奋得睡不着觉,不知道如何表达这种喜悦的情感,就在房间里走啊走,是想要走回家乡和大草原分享的心情。转而又十分不安,想着“不好的东西,还是不要拿出来丢人了啊”,这些朴淡的字,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终究不能使我自信满满地将过去亲手示人。 但过去的岁月,却是我最为珍贵且不可失去的财富。那里有一山一山的草、一天一天的云、一夜一夜的星空、一年一年的大风,有一只狗叫猫猫、一头牛叫春耕,有花木、羊群,有人的情分、万物的情分,承受着大自然的恩泽,我小心翼翼地记录下来,却也只能记下流年的千百万分之一而已。然而,仅这千百万分之一,便给了我莫大的慰藉,让我真真正正地用心去热爱工作和生活,去善待每一个遇见的人,去走好脚下的路,去记下每一处看到的花,听见每一声鸟叫,去珍惜眼前的一切,并以此抵御命运的无常和生活的艰辛。 其实,我没有读过多少书,这能从我写出来的文字里看出来。但我爱读书,就像爱写字一样。文字是有力量的,和它们在一起,能拥有更宽阔的视野,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我爱这力量,有了它,我才能更好地爱我深爱的地方,更好地回报我深爱的人们,才能继续写好想写的字,才能更有力道地说出“都好好的”这几个字。 嗯。都要好好的,他们,你们,还有我们。 在这里,我还要很认真地对读这些文字的你,说一声“谢谢你,来读我的书”。 后记 宇萍的书 我常以为,衡量一本书、一篇文章的好看程度要看是不是让人忍不住爱不释卷地一口气读完。读宇萍的文章,我会完全被她的文字牵引,读到感动之处,看到她经历的颠沛与苦难会难过得不能平抑,要坐一会静一静等眼泪噼里啪啦地掉完了,才能接着读下去。 宇萍写艰辛,文字里呈现的全是美好,她像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里的那个父亲,把原本的苦涩描绘得如诗如画,似乎发生的所有,好的坏的,都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她是一个等着拆开盒子的满怀好奇的小孩,无论打开盒子看到的是什么,她都会由衷地欢欣地发出惊叹并欣然接受,只有最纯洁的心灵才能如此澄澈。罗曼·罗兰说过:“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发现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在精神世界里,宇萍是一个真正的强者。 我和宇萍是同事也是同乡(我们的籍贯都是安徽),我们供职在同一家金融机构,同为单位内刊的撰稿人。我在广州,她在呼和浩特,哦不,现在在天津。认识她是在两年前。 当时,宇萍在单位里就很有名了。我们单位有“一报一刊”两个文化阵地,宇萍的文章经常在行内的报刊上发表。听企业文化中心的人说,每次收到宇萍的稿件,第一个看到的人总是读着读着忍不住“呀”地一声惊叹,然后其他人争相传阅。等着看宇萍的新文章,几乎成了工作里最大的乐趣和盼望。 第一次见宇萍,是在总行学习,我刚好和宇萍住同一个房间。她飞机到得特别晚,她进房间的时候我已经睡了,她特别抱歉地跟我说“对不起”,只开着小灯拿东西,换衣服,她说她叫李宇萍,从呼和浩特来,我“噢”了一声。 她尽量轻轻地不发出一点声音,过了一会,见我翻了个身,问我:“不好意思,我把你吵醒了吗?”我说:“没事,本来就没睡熟。”她说:“那我去旁边房间看一下志华,刚才路上一直在发短信,飞机晚点了,怕他担心,告诉他一声我到了。”然后,她出去,带上门。接着走廊里发出热烈的欢呼和尖叫,好多房间的门都开了,好几个声音在说:“你来啦,宇萍来啦!” 听到宇萍轻声说:“小声点,我同屋的人已经睡下了。”三五分钟以后,她进来了,又是不停地道歉,手里拿着好些零食,板栗、巧克力、饼干。“他们给我的,你吃吧!”我说我刷了牙,不吃东西了。怕屋里太暗她看不见,我拧开灯,于是,我们开始说话。那一晚,我们聊到两三点钟。后面的几个晚上,我们每天都聊到两三点,聊到说了好几遍睡吧睡吧,还是有好多话没说完。 宇萍和她的文字一样温婉细腻。 单位的内宣小圈子,专职的策划、编辑、写手和兼职撰稿人,更多是以友情为纽带,以业务为联结,做的无外乎企业文化的事。宇萍,才华卓越,跟她相比,我们不过是文学的票友,她才是真正的角儿,一亮相就惊艳无比,像一块磁石吸引全部的注意,她有让一切喧嚣和浮躁安静下来的强大力量。 这本文集是宇萍从2010年以来陆续在行内外报刊发表的文章。三四年的时间里,她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写诗,写散文,也尝试写短篇小说。一个白领偶发雅兴写些文章并不出奇,而几年的时间竟能积累十几万字,对一个业余写作者来说非常令人敬佩。这本散文集,让我看到的不仅仅是她的毅力与努力,还有不可多得的宝贵天赋与才华。所谓“业余”两个字,仅指这些文字创作于她八小时的工作时间之外,就文字的表达、感情与思想的传递,她绝不业余。 宇萍是一个文字世界里的王者,对文字有惊人的娴熟与驾驭能力,情感真挚,文字质朴深切,表现力与感染力穿透纸背。 两年前,我说:“宇萍你要坚持写下去,不管工作多忙,家务多忙,都要坚持写下去。以后咱出本书,等年老的时候翻翻自己写的书,会觉得这一生过得是多么精彩啊。” 这两年,宇萍从呼和浩特调到天津工作,她说“想去大城市里见见世面”。安顿下来,工作理顺了之后,写作的习惯一直没变。她记录城市的生活,也在城市回忆草原,用文字书写童年成长的村子。我们从她的文字里读到草长莺飞,读到禾苗在田,读到为了一个承诺守候一生的坚贞,读到平凡人的善良,他们是农人、乡村教师、开杂货铺的或者公交车司机,每一个人在她的笔下都是和善的、敦厚的,嘴上无,心里有,为一句话一个约定,可以千里相会,应承了一件事情就会记一辈子。宇萍说,她长大的村子,是草原边上一个农耕的村子,村里很穷。而我在她的文字里看到的是一个如同“边城”般美好的世外桃源。 那个家里没有纸,在压平的杨树叶子上写字的燕子,那个一边放羊,一边在树影里看书的孩子,如今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书——自己写的书! 宋思贤 2014年6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