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赵元任早年自传(精)/碎金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赵元任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为赵元任先生的早年自传,共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叙述前十年之生活片段,第二部分叙述幼年家乡生活及在南京求学情形,第三部分描写在美留学及返国与杨步伟女士结婚经过。第一部分为中文,后两部分原为英文。本书将后两部分,根据赵元任先生独具特色的幽默语言,重新翻译为中文,合为《赵元任早年自传》中译本,收入《碎金文丛》。

内容推荐

赵元任先生的这本《赵元任早年自传》,记述了他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经历,不作总结,不讲感悟,纯是生活的实录,又常常夹以有趣的故事和俏皮话,读来妙趣横生。本书虽只记叙了其部分的人生,却生动反映出这位语言学家多方面的天分:对语言的兴趣,对声音的敏感,对音律的兴味,以及由此生发的研究精神——这些都隐约导出了未来学问家的路径。

目录

书前

关于我的名字

第一部分 早年回忆

 一、东一片儿西一段儿

 二、我的家跟我住的家

 三、我小时候儿说的话

 四、上学念书

 五、变乱跟变故

 六、回南边

 七、到了常州

第二部分 我的第二个九年

 一、介绍

 二、老家的生活

 三、变故和灾祸

 四、苏州一年

 五、第一次进学堂

 六、南京三年

 七、“第二回”停留北京

第三部分 美国十年

 一、介绍

 二、在康奈尔的日子

 三、哈佛研究院

 四、风城芝加哥

 五、柏克莱的一个学期

 六、在康奈尔教物理

 七、给罗素做翻译和结婚

译后记

试读章节

还有一景,我每次碰到月亮好的时候儿就会回想到的。是在冀州,也是在我祖父的衙门里。我记得我跟我大姊、二姊、哥哥,我们四个人在左边儿一个跨院儿里赏月。我说“左边儿”,因为从住的地方儿望外走,那个院子是在左边儿。那么平常衙门的房子照规矩既然都是朝南的,左边儿那个跨院儿当然就是东跨院儿了。我还记得院子当间儿有两个大花台,每个花台当间儿有一棵树,是桂花儿是什么记不清了。我记得最真的就是那天晚上很冷,月亮格外的亮,好像人跟东西都不大有影子似的。照这样算起来那一定是冬天的事情了。可是除了我们四个人站得花台的南边儿赏月,什么事情也不记得了。

又有一回,是看吕爷种葫芦——吕爷是我们家里的一个男用人。那时候儿我们大概是住在保定。说起种葫芦来,当然总是好几个月,再不横是一夏天的事了。可是这一篱笆的葫芦,从栽子儿到长大,开花儿,结果,我就只记得两幕。一幕是地下一排小绿芽儿,吕爷在那儿给他洒水。再一幕就是满篱笆挂的都是葫芦了。当间儿开的是什么样子的花儿——照理应该是白花儿吧?可是一点儿也不记得了。所以这回事情,虽然占了有好些日子,可是我就光记得里头两景,所以还就是两张画儿似的。

后来我大了一点儿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就不全是一张一张的西洋景,就成了活动电影了。比方我五岁住保定的时候儿,有一个叫周妈的老妈子,他是看我的老妈子。有一天他在院子里在一个大木盆里洗衣裳。衣裳蘸了水,洗的时候儿一揉,不是常常儿会弄成鼓出来的气泡儿吗?我老喜欢看周妈弄。他要是不弄泡儿了,我就叫他弄,我说:“我要敌动达道!”意思是说:“我要一弄大泡儿!”其实我那时候儿已经会说话了,就是要成心装小,所以要假装儿着说不清楚话似的。那回我还记着周妈蹲得衣裳盆子的东边儿或是东南边儿,我站得盆子的北边儿看——因为北边都是平地,街道跟房子都是方方正正的,所以我们总记着东南西北是哪儿。这一幕固然已经是活动电影儿了,里头的事情都有点儿变动了,可是前后是跟什么别的事情接起来,就一点儿也想不起来了。

还有一幕我记得很真的,是有一回动身搬家的前一晚上,好像是预备从祁州搬到保定。大家整天忙着齐行李,捆箱子,到了夜里睡觉的时候儿,除了铺盖没打以外,什么都归置好了,所以到处屋子里都是空空的,都不像个家里似的了。我虽然一小儿跟着家里差不多每一两年就搬一次家,可是看着家里这么变了样子,总觉着有点儿担心。我还记得我跟我妈睡在一间大屋子的东北角儿的大床上,我睡得外边儿,妈睡得里边儿,一盏油灯点着。平常睡觉谁先睡着谁后睡着轧根儿就不觉得。可是那天晚上啊,我一看见妈睡着了,我就大哭起来了。妈被我这么一闹醒了连忙问我说:“什么事?怎么啦?”我说:“妈先睡着了哩!”这个解释现在想想——甭说现在,就是不久以后,也觉着很可笑,可是当时我觉着妈先睡着了就好像全家都走了,把我一人儿给邋了下来了似的,就觉着孤慎的不得了了似的。

最有意思的一幕回忆是在冀州看月蚀。这回事情是第一回我记得的有年月日的事情。我自然知道我生在天津的紫竹林,我是在光绪十八年九月十四生的(就是西历1892年11月3日)。生的以前他们还预备了针,打算给我扎耳朵眼儿,因为算命的算好了是要生个女孩儿的。赶一下地,旁边儿的人就说:“哎呀,敢情还是个小子呐!”这大概是我生平听见的第一句话。

可是这些自然都是后来人家告送我的话,哪儿能算我真记得的事情呐?这回在冀州看月蚀啊,那是有真凭实据的日子了。我记得那时候儿我祖父做冀州直隶州的知州。我那时候儿照中国算法是七岁,那么应该是在1898左右。那回的全蚀是在晚上吃晚饭的时候儿。这就有法子考了。按我的朋友黄授书先生的考据,那次月蚀一定是在阳历12月27日格林维基天文时23时38分,算起来就是在中国28日晚上七点钟左右,跟我记着的时候儿完全符合了。算日子么,该是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十六。照那时候儿的规矩,凡是天狗要吃月亮或是要吃太阳了,大家就得拿着锅呀,桶子啊,乓呤乒啷的打,好把那天狗吓的把月亮要不太阳又吐出来了。当地方官的,像我祖父做知州的,又得穿起袍褂来一次一次的行礼,外头挂着许多旗子幔子咧什么的,像过年似的那么热闹。我不记得他们放鞭炮没有,可是记得他们吹号打鼓。我记得清清楚楚的我从家里住的地方儿走到外头祖父坐堂的地方儿,我从右边儿出来往左看,就是往东南看,看见那月亮好像月牙儿似的,可是又不像平常的月牙儿。赶月牙儿越变越小,后来小到应该没了的时候儿,他并没有没,反倒变成了个红红的一个大圆的,看着都怪害怕的。那时候儿自然也没人给我讲什么折光作用把全地球四周的晚霞都射到月亮上,把整个儿月亮照红了。横是那时候儿就是有人讲给我听,我也听不懂的。可是那阵子我对天上的东西总是喜欢看,也喜欢跟人家问。这一次看月蚀的经验自然更是格外清楚。

P8-12

序言

绍唐先生来信说希望把父亲写的“早年回忆”印成一本纪念他的单行本出版,并且要我写个短序。

这个回忆是父亲写他从小到九岁之间的事,因为本来写了当语言教材用的(Readings in Sayable Chinese Part Ⅱ中间的一部分),父亲故意写的是完全地道的口语体裁。有些关于他亲自看到的中国风俗习惯的事,他写得很仔细。这当然对于研究中国社会、中国文化的学生们会特别有兴趣的。

我自己一边看看也回想到我从小儿就知道父亲喜欢搞很多玩意儿,例如他爱玩风筝。他讲的清明那天,人人都要把风筝的线割断了放走风筝的事,我也记得很清楚,到我们玩风筝的时候,他还是那么办。他喜欢弄光学的东西,所以家里有一大堆他照的立体照片。他对天文总有兴趣,每逢有日蚀、月蚀,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总是把我们全家大大小小都拖了出去看。从他的回忆,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嗜好是他自己从小就已经养成了。

父亲讲到他小时在家中读唐诗,这也使我想到他床头总有一本《唐诗三百首》。他在医院的时候,我也给他带了本放在床头上。记得他去世的前一晚,他还在用他那沙沙的嗓子,用常州音读“……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如兰

一九八三年正月二十六日

后记

赵元任先生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大师,也是创作和翻译的能手,这次受命翻译他的《赵元任早年自传》,对笔者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此书的第一部分,赵先生最早是以中文写的,这自然为翻译提供了典范性的参照,可以从中揣摩他的文字风格和习惯,然而在方便之余,也使得译文“相形见绌”的风险陡增。赵先生活泼而富于情趣的语言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不是通过简单的模仿就能获得的。

尽管如此,用赵先生特有的中文笔调来翻译他的英文,仍然是一件值得尝试和努力的工作。风格上的逼肖固然是几乎不可能达到的目标,但是一些特定的用词和表达习惯还是有迹可循,这也是笔者着力的地方。专有名词(人名和地名)都尽可能遵照赵先生自己的用法,赵先生行文中独具特色的词汇,译文中也尽量照例采用,例如“横是”(意为反正、总是)、“赶头儿”(意为开始)等,皆属此类。由具体的实处人手,或可传达赵先生笔调风味之一二。

本书第一部分,赵先生最早以中文写出,收在他主编的《中国话的读物》(II)中,由美国Asia Language:Pubfications于1968年出版。后来赵先生又亲自将其翻译成英文,连同此后以英文写就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合为《赵元任早年自传》(Yuan Ren Chao's Autobiography:First 30 Years,1892—1921)一书,由美国Spoken Language Services于1975年出版,全文另收入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赵元任全集》第十五卷上册,此次翻译即以商务版为底本。其中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台湾《传记文学》杂志社曾约请张源先生译出,连载于《传记文学》杂志第四十卷第五、六及第四十一卷第一、二、三、四各期。后又与赵先生以中文写就的第一部分,及若干赵先生的传记资料,合为《赵元任早年自传》一书,1984年由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赵元任全集》第十五卷下册也收入了这个中文版本。张源先生的译本,笔者在翻译时多有参考。张先生的译笔是平实的中文,不以模仿赵先生为目标,和赵先生的风格自然是迥不相侔。其中有少量错译或漏译之处,此次翻译也都做了订正。

赵先生在这本小书中,记述他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经历,不作总结,不讲感悟,纯是生活的实录,又常常夹以有趣的故事和俏皮话,读来妙趣横生,可见作者一片赤子之心。书中时而提到当时的一些人名、地名和历史事件,为读者阅读方便计,笔者都尽可能地加上了注释。无论是译文还是注释,恐怕都不免错讹之处,还望读者多多批评指正。

季剑青

二○一三年九月十二日于京北风雅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