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蓝衫国度(英国人眼中的晚清社会图文版)/新华史海镜鉴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英)阿绮波德·立德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蓝衫国度(英国人眼中的晚清社会图文版)》作者阿绮波德·立德在19世纪末随经商的丈夫在中国生活了整整二十年,从北京、上海、天津到九江、宜宾;从城市到山村,几乎走遍了中国南方的所有通商口岸。所到之处的所见所闻,她都以类似日记的形式,用生动有趣而又流畅的文字忠实地记录下来,客观地讲述了当时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社会概貌。为了让中国妇女的双脚彻底解放出来,立德夫人还曾组织“天足会”,四处演讲。本书作者以一个女性的细腻观察捕捉到不少当时中国风土人情和民俗生活的细节,书中的部分照片也更直观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弥足珍贵。

内容推荐

阿绮波德·立德所著的《蓝衫国度(英国人眼中的晚清社会图文版)》描述了19世纪末中国城乡的各种民俗景象:当时的中国人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都市、乡村及社会各层面的具体状况又如何?他们经历过怎样的社会变化?保持着哪些文化传统和世俗习惯?作者以外国女性独有的视角和眼光打量、体会着100年前的中国和中国人,并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纪录下他们的观感和理解。

书中还保留了部分在华外国人当时在中国拍摄的老照片。更直观和清晰地再现了清末的社会景象。

目录

第一章 初访北平:在围城之前

第二章 引航小镇:大沽

第三章 八月的烟台

第四章 上海城墙之上

第五章 上海城内

第六章 深入中国农村地区

第七章 四月的宁波附近

第八章 九月的芜湖

第九章 龙宫:宜昌

第十章 丰都:中国阎王殿

第十一章 收入微薄的传教士

第十二章 深入中国内地一千五百英里的农村生活

第十三章 中国西部地区的反洋暴乱

第十四章 暴乱蠢蠢欲动

第十五章 “不好的”温塘

第十六章 鲜为人知的边境部落

第十七章 桌台布置

第十八章 传教士在做什么?

第十九章 华中之行:从汉口到香港

第二十章 东南沿海:从澳门到苏杭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初访北平:在围城之前

从北平(Peking)回来之后,我仍然觉得北平是我所到过的最美妙的地方。行至天津(Tientsin)时,首先映人我们眼帘的就是最新引进的泰夫奈式(Thevenet)蒸汽机和铁轨,虽然这些在中国尚属新生事物,但仍使我们产生了穿越若干世纪的恍惚之感,因为在三天之前,我们才骑着马跌跌撞撞地驶出北平城门。蒸汽机尖利的汽笛声刺破了天津的城市上空;铁匠抡着锤头在打铁;水兵赶着一群驴和马沿着英式堤岸走着;离领事馆不远的地方,停靠着一艘货真价实的现代军舰,美丽的英国皇家海军军旗在军舰上方飘扬。三天前,一长队黄褐色的双峰骆驼载着我们的行李离开北平,我们所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公共卫生设施欠缺的时代,不仅下水道尚未修建,而且类似其他设施也闻所未闻,除了化粪池。化粪池作为公共卫生最新的现代发展事物,大多数北平城门外都能觅其踪影——老城区内皆有,抛去气味不说,光是这些随处可见的化粪池也不免使人怀疑自己即将进入的北平城是否真的如旁人所说的那般讨人喜欢。

厌倦了伦敦,也有几分厌倦了时下流行的美学、卫生学和社会经济学论调,对我这样深受其害的人而言,没有什么比旅居北平更能令人精神振作的了,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在北平,就连奎宁药吃起来味道也是苦的。黄瓦覆顶的皇家宫殿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此时如果一个人站在大理石桥上或者登上煤山远眺,这幅美景自然尽收眼底,这可不是服药的副作用呐!沿途的亭台楼阁色彩斑斓,深蓝色、翠绿色和朱红色交相辉映,上面雕着气势威严的金龙,竞也十分和谐,在这片纯净气氛的烘托下,就连土墙也是美丽的!我发现,这里的妇女几个世纪以来竞一直穿着长裤和裙裤!我发现,身边的人们没有明显的地域之分,行为上也完全没有激进主义的迹象,但却时刻准备为乘坐着八抬大轿的官员及其轿子后面骑马随行的侍从们让路。

我们乘船沿着白河顺流而下,但由于是逆风,行进速度并不快,同行的是一位候补道台及其随从。这位道台双颊呈铁灰色,烟袋不离手,偶尔看看我们,也是面无表情,一言不发。从各方面看,他都可能是某一显赫的世袭贵族大家庭里病弱孱孱的后代。不过我试着提醒自己,身边这位是一名等候上任的官员。当时的人们通常能看到事物的外部,而我也只看到了北京贡院(Hall of Grand Triennial Examination)的外部,在这座三年一度举行科举考试的贡院里,中国的男人们追逐着最高的功名,成功者的大名被篆刻在千年不朽的大石碑上供后世敬仰。

在中国,最奇特的事物之一就是这座贡院,尽管它当时仍是中国最优秀的人才争夺最高功名的地方。与意大利一去不复返的古罗马时代的遗迹相比,这座贡院自有一种更加冷清的废弃之感……走进这座庙宇一般的贡院,你会感觉里面的宗教氛围比中国寺庙还要浓厚;在北平被围之前,中国寺庙每年都要至少举行两场盛大的宗教仪式,不过现在不这样了。在我看来,与中国的佛祖和菩萨相比,西方的阿波罗和丘比特更常受人膜拜。在此之前,我从未在任何地方见过宗教仪式的踪影。

也许中国人仍信奉佛教、儒教或道教。但在中国待了数月之后,我不再这么觉得了。因为在中国,除了寺庙和神像之外,压根没有宗教存在的痕迹,照这个标准看,罗马仍是异教徒国家。我记得自己在伦敦时曾给外国游客做过导游。我们去了威斯敏斯特教堂,当时宗教仪式还没有结束。我带领的这些外国游客中并没有人是基督徒,但肃穆的宗教仪式仍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一位性格活泼的德国女游客低声问:“我可以用小望远镜欣赏一下这座美丽的建筑吗?”如果她在中国孔庙的话,她会为了是否可以使用小望远镜而犹豫吗?我们接着去了下议院;里面的人们正在做祷告。我们随后又来到上议院,但却往里面看一眼都不允许,因为上院议员们还没有做祷告,据门口的警员说,在议员们做祷告之前,任何人不得窥视。“每天都是这样一每天都是吗?”一名瑞典教授神情庄重地问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无论是否发自内心,我都必须说一句,你们英国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中国人对法度的忽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认为这种忽视的态度极其符合人类本性,在华的欧洲人受到了很深的影响,这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我这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国外度过,但在来到中国之前,我从未听过女性说自己周末外出野餐之类的事。在中国,这种行为似乎已是惯例,而并非例外。“这是人们忙里偷闲的一天”,他们纷纷表示。可在烟雾缭绕、雾蒙蒙的英国利物浦或伦敦,这句话说起来就没这么轻巧了。在整个文明世界,哪个国家的欧洲教堂会像中国一样门可罗雀呢?我常常会想起一位海关专员的话:“虽然英国人心心念要劝服中国人皈依基督教,但却反而更多地被中国人变成了异教徒。”

看着到处是大车店的北平,我不禁好奇这座城市究竟对当初征服它的满洲人产生了什么潜移默化的影响,乍看起来,一切似乎令人心生厌恶,除了夸大其词的厌恶之情之外,人们不禁觉得北平的现状的确是可怕的反面教材。俗话说:“中国人的眼里只有钱,除了钱什么都不谈”,这难道是原因所在吗?到目前为止,我不知道除了钱,欧洲人还想从中国带走什么。就连奉命宣扬“爱财是万恶之源”的传教士在很多情况下也似乎沾染了爱财的习气。

P3-6

序言

一封封令人沮丧的电报接踵而至,天津和北平先后被围城并被解救,还有随后展开的所谓征伐行动,战地记者们详细记录了爱德华·西摩尔爵士(Sir Edward Seymour)麾下“敢死队”(Forlorn Hope)的一举一动。对许多人而言,“义和团运动”(Boxer Movement)为何以及如何在中国兴起?这个问题仍然是难解之谜。为了帮助解开这个谜团,我试着分析一下义和团运动在1900年这个多事之秋掀起之前的大概情形,尤其是此次事件对我们在华外国人所产生的影响,正如我在《亲密接触中国》(Intimate China)一书里尽量将中国人民放在远离外国人的视角审视一般。本书一开始便介绍了北平城衰败和大沽镇停滞不前的景象,旨在用白纸黑字记录下当时中国古香古色的风貌,枯燥的生活,中国人民原因不明的攻击行动,以及英国政府同样令人费解的听之任之的态度;此外,本书还记录了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中国官员的和蔼态度,社会各方面进步的势头,直到1900年一枚惊雷从天而降,义和团运动随之席卷中国,在这种社会情形下,有富有同情心和自我牺牲精神的中国官员的义举,有农民,有瑟瑟发抖的无知女人,也有有识之士。

希望本书的读者至少对今日中国这一亚述帝国、巴比伦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庞贝帝国等文明古国的最后一枚沧海遗珠的诸多可取之处有所认识。

艾丽西娅·比威克·立德

Alicia Bewicke Little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9: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