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疏离的神情/张炜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炜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万松浦书院设立之初,曾经考察过很多地方落脚:两处海边、一处海岛,还有一处在鲁西平原。这些地方今天看来各有利弊。一西部平原显然离传统文化根脉更近,民族文化的根基在那儿。但是海滩美丽,海湾漂亮。鲁东南的一处海湾也有很多松林,缺点是地势低洼,每隔一些年就会有风暴潮来袭。

找来找去,最后选址在龙口湾以东的这个地方。

现在的龙口市属于秦始皇时期郡县制的古黄县,那时的面积比现在要大得多。黄县是古代东夷时期莱子古国最重要的地区,有一个说法,认为这里就是齐国将莱子国逼迫东迁的国都。由此往东南二十多华里有一个重点文物保护地,叫“归城故城遗址”,就是考古人士说的东莱古国的都城。一些最有名的春秋战国时代的出土文物,大量来自这一带。

可见这里的文化渊源很深。

今天的龙口从地图上看就像一只犄角的小小分叉,而这只犄角由渤海湾伸出,直向着更辽阔的海域——黄海伸去。而这支犄角的分又是探向了相反的方向,好像格外留恋渤海的一次回望似的,这就形成了龙口湾。龙口全境由面积大致相当的三部分组成:山区、丘陵和平原。这三个部分自南往北依次展开。最北边是胶东丘陵北部的一片冲洪积平原,离海岸大约七八华里的一片,是海冲积平原,也就是海浪海风海沙的合力,把冲洪积平原压在了下边,再次覆盖了一层厚厚的沙粒,当地人叫做“大沙滩”。

据书上记载,直到上世纪30年代左右,这片大沙滩以及四面还是无边的树林。那是一片自然林,稀疏相间,从东西南三个方向一直绵延到很远。古代讲到蛮荒,说“人民不胜鸟兽虫蛇”,听着有趣好玩,实际上那时的日子是很难过的。由此也可以想见这个边缘地带的情形,显然是极端荒凉的。直到40年代中期,这里还是人烟稀少,几乎没有太大的村落。比如离这里较近的一个村子算是很大的了,它的名字叫“灯影”,可能是当年有人往北部荒野走,远远看见有闪烁的一点灯火吧。那时林子里大概只有零星的居民,是渔人或猎人,后来才一点点繁衍成今天这样的自然村。

记忆中这个地方全是自然林,树木品种很杂,长得最大最多的有橡树和白杨,有洋槐和合欢树、柳树等。松树是五六十年代植起的人工林,为了防风,它的位置更靠近大海。自然林是最诱惑人的,树种杂,分布得没有规律,神秘极了。50年代末这里还是一片蛮荒面貌,是典型的边地荒原。那时来往出没的不过是猎人、采药的人、打鱼的人,林子里一些弯曲小路就是他们踩下的。这些小路纵横交织,形成了迷宫。

如果一般的人进了林子,十有八九要迷路,说不定要出大问题。

记得离林子不远的一个村子就出过一个吓人的事情。那里有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就是因为在林子里迷了路——他不知怎么一个人深入了林子内部,看到了一个动物,这个动物很怪,从背影上看很像一个人。他跟它打招呼,它也不理;他追上去拍了它的肩膀一下,它就猛地回头,露出了一张野兽的毛脸。他立刻吓得倒在了地上,人事不省。从此以后他再也长不大了,据说是给“吓散了骨头”。于是医生要根据他的形体做一个石膏床,让他每天躺在上边好几个小时,以便将散开的骨架收拢起来,长出正常的骨骼——我们几个同学去看过,见他真的躺在一个石膏床上。我至今还记得他头上戴着针织小帽,正中还有彩色的三条杠。

这不是传说,而是真事。他的石膏床大约每年都要重新做一个,一直到他的骨胳长好,长得强壮起来。

只要想到过去,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片林子的神秘,它的一些无尽的故事。

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林子开始缩小,但也只是相对而言,在一般人眼里它还是无边无际的大。这里先是成立了一个国营林场,再后来又有了一个国营园艺场。大约也就是这时候,在国营林场的经营下,开始了近海防风林的栽种,这就有了几万亩的黑松林——它与无边的自然林混到了一起,算是人们对原来那片缩小的林子的一种补偿吧。

有关材料上介绍书院,只说它四周原来的树林有两万六千亩,这是不对的,应该是几倍于这个数字。

有一部中篇小说,九万多字的《蘑菇七种》,就是写了那时候的林场记忆。书中的描述并没有多少夸张,真是那样怪异和神秘。它的故事发生在60年代中期,也就是人工林刚开始栽培不久的时候,林场成立大概没有多少年。

丘陵北部的这片冲洪积平原上,自南向北有几条主要的河流,按大小排列为黄水河、绛水河、泳汶河与港栾河。

万松浦东边紧邻的就是港栾河,现在看它像一条大水渠一样狭窄,可是在七八年前还是一条中型河流的模样,经常可以看到渔人在上面撒网。而在古代它是很宽的,河床大约有一百五十米,里面有很多航船,河湾就是一个大码头。现在从这里往南不远的“港口栾家村”,通常简称为“港栾村”,就是以这个河头(的)码头取的名字。P1-3

目录

第一讲

 万松浦地理

 灿烂的星空

 覆盖、蕴藏和孕育

 不知所云

 黄狸鼠

 纯理论的敌人

 心智未开的人

 与乡野密切交融

 抓住这种神秘性

 诗螺丝

 进入那个瞬间

 与神性接通

 疏离的神情

 理性的剪刀

 夜间写作的人

 点滴藏在心头

 养成朴实的骄傲

 一丝丝演进和勒紧

 放弃承诺的人

 一条路走到黑的家伙

 学习是一种引诱

第二讲

 语言的速度及其他

 语言的角度

 语言的光色和节奏

 诗和词语

 什么是诗

 亵渎和媚众

 闷死或急死

 厘清

 对诗耿耿于怀

 轻率必有后果

 爱读书会

 假设有个对比组

 解决心的问题

 真正的语言

 边缘古语

 抗挥发性

 漫长的训练

 座钟和帽筒

 航海者

 怎么学习

 重要的一手

 呜呜地哭了,绝望了

 文学中医

第三讲

 中原失礼

 东方的优良美物

 敬畏食物

 模仿和跟随

 个人的语调

 乐观和悲观

 不做“闻人”

 阴郁的空间

 阳性的一部分

 成见

 通俗的品质

 “产品”与“作品”

 关注和不关注

 古怪可爱的刺猬

 我们和它们

 再说徐福

 非异人不写

 熟悉的异人

 并非魔幻

 非异人不读

 关于爱情

 场态

 无趣的现代

 文学的火鸡

 康德的鞋子

第四讲

 诗笔记

 一辆精神之车

 清寂

 “和蔼”与“安静”

 在隔壁猛烈地敲打

 民族和个人的语调

 发现他的急遽和狂热

 大劳动者

 神秘的东西

 更凝重的深棕色

 文学蒙昧主义

 相当明显的保守倾向

 重新拣回沉重的理性

 文学和未来

 知道得太多

 档案

 贵人多忘事

 所谓的小说做法

 文学与化学

 文化馆气

 泛爱主义

 诗的尺度

 蹚过绝望

第五讲

 阴柔

 文化泡沫

 向上穿过平流层

 少数人的历史

 不在话下

 探究心和好奇心

 人性的共同点

 实用主义的文学叙述

 形式

 关于“主义”

 “父亲”的缺席

 一切都是回忆

 同性恋

 引我们飞升

 创造的张力

 人心与物质国力

 不需要质疑

 心怀厌恶的恪守

 “副语调”与“副潮流”

 他乡的流行作家

 灾难性力量

 羞愧

 卑微的策略

第六讲

 写作课

 他往那儿一坐

 他们离开了

 君子潜伏

 沾了污迹的纸

 流水线

 下贱和腐败

 极浪漫的梦想

 怎样持守

 往前跑

 大不易

 不是文学院

 个体的力量

 一台机车

 美男子

 热情

 文学的旋律

 线性思维

 巨大的虚拟

 旁逸斜出

 伤感

 年轻人与媒体

 危险

第七讲

 朋友的纸袋

 文气

 越来越走向诗境

 文化理性

 文化“熵值”

 爱力

 过度的解释

 写作期间的阅读

 鲁迅和胡适

 儒和道

 情感的发源

 小手掏鸟

 煎熬和放声嚎唱

 沙尘暴

 报告文学也能写狗

 可怕的绝症

 文学与影视

 巨人

附:

 文学:21世纪的印象和展望

 倾听和感动

 另一种资源

 学习的旺季

 白驹过隙

 诉说往事

附录 散文总目

序言

这是我三十多年里写下的散文和随笔,几乎是虚构作品之外的全部存留文字。更早的丢失了,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部分文字也找不到了。因为生活匆忙而沉重,人渐渐都像迎风奔驰的老马,背上的一些驮载难免要在路上飞扬四散,再也无从寻觅。

从头看这大大小小的篇章,让我时而激越时而黯然,难以平静。这分明是树的年轮,是履痕和足迹,也是由远及近的心音。比起用力编织的那些故事作品,这些文字好像更切近现实生存也更有灼疼感。

许多篇目写在青春时段,那时的稚嫩和面红耳赤的冲动,今天看非但不尽是羞愧,而且还引起我多多少少的钦羡。单纯直撞的勇气与昨日紧紧相连,如今这一切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潜在了心底,只更多在夤时、在倾听扑扑海浪和漫漫市声的无眠之夜,才缓缓地升腾起丝丝绺绺。是的,我仍然为当年人和文学的承诺而激动不已。

我的出生地在半岛地区,即那个东部海角。那里曾经有无边的丛林,有大片的松树,离河的入海口不远,又在重要的古港之侧,于是被命名为万松浦。一个人由此地起步远行,就近的比喻是一条船从这里起航,缓缓驶入了风雨之中。如果留有一部长长的出航志,那么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必定连接着万松浦、开始于万松浦。

人是一条船,并且始终是独自一人的水手兼船长。这部出航记录未免颜色斑驳,腥成汗泅,但唯其如此,也才称得上一本真实的书。

记得有一次回到故地,一个辛苦劳作的下午,我疲惫不堪地走入了万松浦的丛林。当时正是温煦的春天,飞蝶和小虫在洁白的沙土上舞动蹿跑,四野泛绿,鼻孔里全是青生气息。这时我的目光被什么吸引住——那是正在冒出沙土的一蓬蓬树棵嫩芽,它们呈深紫色向上茂长,四周是迎向春阳的新草与灌木……我一动不动地站定。大野熏蒸之气将我团团笼罩,恍惚间又一次返回了童年。置身此地此情,好像全部人生又在从头开始,兴奋与感激溢满全身。我仿佛接受了冥冥中的昭示,在心里说:你永远也不要离开这里,不要偏移和忘却——这就是那一刻的领悟、感知和记忆。

那是难忘的瞬间感受。也就是类似那个春天下午的一种莫名之力、一种悟想,时不时地在心底泛起,提醒我,并用以抵御生命的苍老、阴郁和颓丧。多少年来,万松浦一直伴我吟哦,伴我长旅——它的意义,它与我、与我一生劳作的关系,若以传统诗歌中的比兴手法而论,那么更多的是“兴”,而不是“比”。它总是明亮着和激励着我的整个劳动。

这些文字是系列的短章编年,更是一部丝绺相连的心书,一部长长的书。它们出生或早或晚,都一概源发于万松浦的根柢之上。

内容推荐

张炜编著的《疏离的神情》作为写作历史近四十年、出版著作千万言的当代最活跃的作家之一,本书可视为其重要的开拓性新著。书中话题极为广泛,语锋犀利且自由活泼,既十分朴素又妙趣横生,言他人所不能言,囊括并接通了写作学、艺术批评、文本分析、阅读欣赏等多个领域,表现出深沉悠远的个人思悟和强烈的人文情怀,视野特异而开阔,处处别有洞悉。

编辑推荐

《疏离的神情》是作者张炜,三十多年里写下的散文和随笔,具有切近现实生存的灼疼感。许多篇目写在青春时段,那时的冲动、单纯直撞的勇气,随着时间的推移,化为更加悠远深沉的思絮。许多篇章描述了东部半岛地区,那里有无边的丛林,有大河大海,展开书页,等于打开一幅幅绚丽动人、魅力无穷的多彩画卷。作者自己把这些文字比喻为“一部长长的出航志”,说“人是一条船,并且始终是独自一人的水手兼船长。这部出航记录未免颜色斑驳,腥咸汗洇,但唯其如此,也才称得上一本真实的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4: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