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新闻工作感兴趣,如果你打算以后要在这一行发展,那么,本书就适合你来阅读。
本书收录了央视地方部编辑记者们在日常工作中的所见、所思、所感。工作领域涉及新闻节目编辑、新闻频道节目采编、应急报道点建设、地方台通联、直播联盟运行、培训评奖、新闻线索平台、办公智能化系统建设、机构和职能调整以及部门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二00九在奔跑中调整呼吸 |
分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作者 | 杨华 |
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如果你对新闻工作感兴趣,如果你打算以后要在这一行发展,那么,本书就适合你来阅读。 本书收录了央视地方部编辑记者们在日常工作中的所见、所思、所感。工作领域涉及新闻节目编辑、新闻频道节目采编、应急报道点建设、地方台通联、直播联盟运行、培训评奖、新闻线索平台、办公智能化系统建设、机构和职能调整以及部门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 内容推荐 本书是继《咱们电视有力量》出版之后,地方记者部有关2009年人和事的最新实录文稿集。 作为一个前期发稿部门,2009年这一年,地方部编辑记者在日常的《新闻联播》节目编辑、新闻频道节目采编、应急报道点建设、地方台通联、直播联盟运行、培训评奖、新闻线索平台、办公智能化系统建设、机构和职能调整以及部门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对亲身经历的各岗位、各工种、各角色、各环节,撰写了大量稿件,真实地记录了各自的所见、所思、所感,积淀了业务结晶,记录了情感思绪,是记载地方记者部这个集体2009年历程的第一手资料。本书即为这些稿件的部分集结。 目录 以职业精神赢得荣誉以专业追求捍卫尊严(代序)/孙玉胜/1 地方部不是一般的地方(代序)/袁正明/5 卷首语 在奔跑中调整呼吸/杨华/1 前方 北疆纪行/中央台/王卓新/3 “风行者”之追风的人/中央台/刘海涛/12 “风行者”之超低温传输/中央台/谢鹏/15 170万:8家制砖企业的救命钱/中央台/朱兴建/17 “血铅”八月/中央台/赵旭/19 八条生命的最后拐角/中央台/谢宝军/23 首次出征/中央台/温盛强/26 广元战役/中央台/朱林/29 攻下棋盘关/中央台/王新宇/32 车堵心不堵/中央台/朱兴建/36 是救人,不是堵车/中央台/何盈/38 直播也需要“设计”/中央台/何盈/41 独家采访的幕后/中央台/王涵/44 手牵手,我为你拉起生命链/中央台/王涵/47 一次没有“结果”的行程/中央台/裴大伟/51 新闻的“温度”/辽宁台/安洋/53 雾朦胧/中央台/杨晨王鹏/55 我在现场,我播现场/中央台/张利箭/57 右腿骨折,左腿打钢板/中央台/王涵 李哲/60 我和熊猫不得不说的事儿/中央台/朱兴建/62 “捧红”人大代表张素荣/辽宁台/王雪冬/65 我登上了阅兵观礼台/浙江台/孟文林/68 布达拉的15秒/中央台/陈琴/74 温情与震撼/中央台/汪洁 张鸥/76 为“中央”直播中央大街/黑龙江台/张海涛/80 一场把直播手段调动到极致的战役/中央台/汪洁庄强/83 “到哪里找那么好的人”/宁波台/蔡志飞/87 澳门之约/珠海台/衣丽/90 复活的“地下王朝”/中央台/姚华/92 “碰”上的线索/“追”来的报道/中央台/李楹/94 随时随地应急/中央台/袁成刚/98 一次“擦边”直播/中央台/唐泽/100 沈阳来的“抱”鱼王子们/中央台/裴奔/102 后方 浅沦中国视频发稿中心建设/中央台/唐经刚 张宇琚 汪洁/111 3N网:摁响新闻频道的“门铃”/中央台/陈晨/116 Rirstnews/中央台/陈晨/119 零时差体验/中央台/王金铎/124 走得更近,挖得更深/中央台/陈晨唐泽/126 策划者说/中央台/唐巍/129 电视一小步,民主一大步/中央台/张宇珺/135 《我在两会上》的“我报道”模式/中央台/唐泽/140 有关“标题”/中央台/汪洁 陈琛张鸥/142 我当“签稿人”/中央台/刘立/148 “小”稿子里的“大”稿子/中央台/何盈/153 SNG现场的二个关键要素/台湾东森电视台/张玉玲/156 SNG现场的判断与部署/台湾东森电视台/张玉玲/159 三次旱情直播为何虎头蛇尾/中央台/张鸥/162 现场直播的几招/中央台/邱宝华/168 直播心态无需“过度兴奋”/辽宁台/王碹/171 直播热策划,短组版呈现/中央台/姚华/176 山西屯兰矿难电视报道是怎么突破的/中央台/唐经刚/178 多问几个“为什么”/中央台/李楹/181 心存善意有效监督/中央台/代纪玲/184 “堵”出来的思路/中央台/直播联盟组/187 涝海风中的寒潮报道/中央台/王卓新/190 无缝联动/中央台/王涵/194 一连串电话,一连串联想/中央台/纪元/198 合作·共赢 动态消息:第十届全国电视新闻通联工作会议举行/203 高举新闻立台大旗互利互惠共享共赢/中央台/袁正明/204 抢落点设议题搭平台/中央台/梁建增/207 2009,我们分享共赢/中央台/申勇/214 回声:达成新共识分享新成果共谋新合作/226 动态消息:2009全国电视新闻年会在海南三亚召开/234 观念变化让新闻报道提速/贵州台/白芳芹/236 电视新闻传播:“三条几何线”和“两个规律性”/湖南台/吕焕斌/239 给央视提三点建议/浙江广电集团/施泉明/241 新闻立台:身未动,心已远/海南台/孔德明/243 有效整合新闻资源提升媒体采集力/中央台/杨华中勇/248 中国电视新闻直播联盟运行与管理初探/中央台/祁智/258 从经济学视角看中央台与城市台的新型竞合关系/中央台/唐经刚/265 开启电视新闻的即时与高效传播时代/中央台/赵竹青唐泽 中国农业大学/王朋进/269 直播:打造更强竞争实力/联盟:追求最大传播效益/广州台/梁京/278 “现场主义时代”:中国电视新闻直播联盟的未来像/中国传媒大学/宋晓阳/286 直播联盟:突发事件的媒体联动响应/292 这帮兄弟姐妹/珠海台/薛永康/296 档案 地方记者部《每周工作通报》(第1~30期)/中央台/张利箭刘立/301 2009地方记者部颁奖礼 颁奖礼单 地方记者部2009年度奖颁奖典礼节目单/424 《奔跑2009》解说词/425 地方记者部2009年度单项奖颁奖词/435 地方记者部2009年度大奖/438 最佳制片人——郑昭红/438 最佳首席记者——王涵/449 最佳应急报道点——广州应急报道点/440 最佳科组——在线供稿组/44l 有感而发 观后感言/446 耀眼的理想/中央台/唐巍/450 我哭了三回/中央台/卞晓妍/452 为什么要流泪/为谁而流泪/中央台/姚华/454 随风奔跑的节奏/中央台/朱林/456 为荣誉而战/中央台/陈琛/458 创作者说 太多太多的话我还没有说/中央台/汪洁/462 连线连心/中央台/姚勤/466 继续讲故事/中央台/何盈/468 幕后,不只是故事/中央台/张利箭/470 挥之不去的感动/宏亮/481 另一种奔跑/中央台/张利箭/487 地方部的人心、人气、人和/中央台/徐瑛/495 光荣榜 2009年全国优秀通联集体、个人获奖名单/503 2009年巾央电视台新闻协作系列奖/506 地方记者部2009年度奖评选结果/509 后记/511 试读章节 得知我们2009年最后一周的播出量是98条后,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压抑在心中的那份不安逐渐被喜悦和兴奋取代。乌鲁木齐站的工作量终于不再停留在排行榜的最后一位了,我和我的弟兄们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而在这场漂亮仗的背后还有许多小故事,从阿勒泰回乌鲁木齐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回去以后一定要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和其他应急报道点的弟兄们分享。现在终于有时间坐下来,把这些故事写出来了。不过,在讲故事之前,我必须先跟大家说明一下,我不善文字,思维也不是那么缜密,所以只能想到哪说到哪,天马行空,让大家见笑了。 激情 记者这个行业对从业者来说,首要的必备素质就是激情,尤其是带领SNC团队报道突发事件,没有激情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但是只有领导者有激情,团队成员没兴趣,这事也是办不成的。幸运的是我的团队中所有的弟兄都激情四射。 21日,参加完自建立应急报道点以来第一次视频会议后,已经是下午将近5点了,等设备、装备都准备完成后,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说实话,当时是不是马上出发,我的确有些犹豫,对于当时的天气状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影响,我们只是预判,有没有必要连夜赶路呢?这是其一。其二,如果天气预报准确的话,我们实际上是迎着风雪前进,这样的天气夜问行车,路况也不熟悉,安全如何保障?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说实话,我真的不确定我这样的决定,新来的这些小伙子们心里是否有想法,他们会不会想:对于灾情我只是一个预判,到底会不会发牛我所预期的状况还不知道,这么晚赶仪路有必要吗?但是,当小伙子们收拾完装备走到我跟前,大声地告诉我,所有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随时可以出发时,我感觉到了他们压抑不住的兴奋,看来他们和我一样,早就憋足了—口气,就在等待这样一个机会。这个时候再犹豫,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的。21日下午6点,我们准时出发。 当我们到达奎屯的时候,车外开始飘起细细的雪粒,当我们距离阿勒泰市还有150公里的时候,天上的雪粒已经变成了鹅毛大雪。心中一阵窃喜,我的判断足正确的,我们终于有打翻身仗的机会了。尽管已经是凌晨3点多了,小伙子们依然非常兴奋。距离阿勒泰市还有117公里的时候,我决定在克孜哈克收费站做现场报道,然后发回家里,赶在《朝闻天下》栏目播出,这样在暴风雪来袭的那一刻,全国观众就能了解到这边的情况,同时也告诉所有人,在这样的突发事件当中,中央电视台的人一定是第一个赶到现场的。从做出决定到所有工种全部就位仅用了3分钟,看来小伙子们随时都在准备战斗。拍摄、报道,然后继续前进。 22日早晨9点,历时15个小时,我们安全到达距离乌鲁木齐市710公里的阿勒泰市。上午1l点,通过海事卫星向家里传回了第一条寒潮来袭的报道。不过,很遗憾,这条片子没有发出去。但是,我们就此拉开了寒潮报道的序幕。这次寒潮报道,历时7天,总行程2700多公里,完成直播10场,报道条数98条。虽然小伙子们每天睡觉的时间平均不超过4个小时,但是,笑容始终挂在他们脸上,笑声始终回荡在车里。每次完成直播后,小伙子们总会在及膝的大雪中嬉闹一番。这7天时间里,我一直深深地被他们的激情感染着。 涝海风?闹海风? 涝海风这个词是我到了阿勒泰以后才知道的,也有人说应该叫闹海风,直到现在我还是没有弄明白到底哪个说法是正确的。先不管它了,先给大家描述一下涝海风或者闹海风到底是什么样的。因为气温急速下降,所以天空中的大雪在飘落的过程中已经凝结成一个个的小冰粒,落在地上的时候它们已经近似沙漠中的沙粒了,此时只要有风,它们就会随风而起。再通俗一点说就是由雪粒形成的尘暴天气。而在这样的极端天气里,伴随大雪而来的一定是大风。从奎屯开始,风力就在不断加大,风速也在不断加强。到达距离阿勒泰市117公里的克孜哈克收费站的时候,风力和风速达到了极致,能见度只有不到10米,我们的卫星车和工作车只能首尾相接,以不足15公里的时速前行。7天时问里我们5次遭遇涝海风或者叫闹海风。每次遭遇涝海风或者闹海风的时候,我边开车边琢磨同样一件事情,原来电视电影里,那些风雪漫天的情节不是编出来的,而是真有啊。 P3-5 序言 地方部不是一般的地方 地方记者部的年会很精彩。看到地方部人才济济,藏龙卧虎,感到很高兴,也很振奋。 回想起来,从2009年11月参加地方记者部的全国电视新闻通联会之后,平时跟你们打交道,特别是参加今天的这个年会,我深深地感到:地方部这个地方不是一般的地方。 那么,地方记者部是什么地方呢?她是资源富饶的地方,充满魅力的地方,充满活力的地方。 资源富饶,我想从两点可以看出来,一个是信息源,一个是信息网。 信息源,就是我们碰到的新闻信息是一个富矿,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而且和观众比较贴近,和新闻现场也很贴近。我每次看到的地方部新闻报题单,都是厚厚的一沓,后期各时段、栏目选择的余地非常大。 信息网络,可能没有哪个媒体能够占有这么大的和地方台联系的网络。从现在的统计看,我们新闻的三分之一来自于地方记者部。就是说,我们现在网络竞争力量体现得越来越充分。 所以我想说,地方记者部是个新闻富矿。 2009年,地方记者部所创造出的业绩非常出色,非常惊人。地方记者部和地方电视台给我们提供了一批又一批的精彩报道,一批又一批突发事件的报道。 我印象最深的是三个词。一个是三分之一:我们的发稿量占全中央台新闻中心的三分之一;一个是榜首:我们经常处于发稿量榜首的位置上;还有一个两倍:在2009年的后五个月里,地方部的新闻总量相当于2008年的两倍,这个数字应该说是不得了的,可以说硕果累累,这些数据非常有说服力。从这个事实,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没有地方就没有中央。 因此,借这个机会,向地方记者部各位一年来的辛勤付出,向各位所创造的2009年的业绩表示祝贺,也向各位表示敬意,同时,代表专栏部门,代表《中国新闻》栏目的国际新闻部,向大家表示感谢。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创造更大的业绩。 后记 本书是继《咱们电视有力量》出版之后,地方记者部有关2009年人和事的最新实录文稿集。 2009年,中央电视台“新闻立台”理念确立。共同新闻价值判断标准,成为新闻中心的一个热词;各项具体策略的运行,成为贯彻这一理念的旋转半径。 作为一个前期发稿部门,这一年,地方部编辑记者在日常的《新闻联播》节目编辑、新闻频道节目采编、应急报道点建设、地方台通联、直播联盟运行、培训评奖、新闻线索平台、办公智能化系统建设、机构和职能调整以及部门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对亲身经历的各岗位、各工种、各角色、各环节,撰写了大量稿件,真实地记录了各自的所见、所思、所感,积淀了业务结晶,记录了情感思绪,是记载地方记者部这个集体2009年历程的第一手资料。 烹制一桌酒席,先要采购菜奶肉蛋鱼。出书也一样,稿源是硬道理。相比2008年筹划出版《咱们电视有力量》一书时稿件相对匮乏的情况,2009年,地方记者部的各类稿件骤然多了起来,甚至有些琳琅满目。这既呈现了部门文化欣欣向荣的崭新气象,也极大地拓宽了本书的选稿范围,更使本书能够在较短时问内集萃成册。 因此,本书能够出版,首先要归功于地方记者部日积月累撰写文稿的各位编辑记者,正是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及时敲击键盘的另类“头脑风暴”,才使得这些来自新闻一线鲜活的采访现场,绞尽脑汁的节目策划,字斟句酌的节目编辑,忙碌不停的约稿通联,紧张万分的播出线上,甚或形形色色的日常工作……一个个瞬间,被真实记载,一段段记忆,被总结梳理,这才有了“让历史告诉未来”的图景。真心感谢大家。同志们辛苦! 地方部出版类似“准年鉴”的书,保留自己的记忆,藉此丰富部门文化,获得了新闻中心和总编室领导的肯定与支持。作为地方部人,此时忍不住想说:首长好! 同时,也要鸣谢总编室所属的研究处、规划处、版权处这些具体业务部门的支持和协助。这些帮助,使本书的出版工作运行顺畅。 新闻中心策划部宣明栋、闩敏等各位同人,对地方部出版本书,给予了无私的援助,由他们日常积累的大量稿件,有效地加速了本书稿件的搜集整理工作,感谢策划部的兄弟姐妹。 能够顺利地搜集到《电视研究》探讨直播业务的数篇文章,与新闻中心综合部冯旭宏、地方部唐经刚的鼎力支持分不开,在此致谢。 中央电视台驻全国十七个应急报道点和地方部记者站管理组,为本书提供的大量前方记者稿件,成为本书独特的风景线。在此,特别感谢代纪玲(郑州)、法展(昆明)、公海泉(广州)、骆群(上海)、刘龙(兰州)、毛亚飞(重庆)、裴奔(沈阳)、宋大珩(南宁)、王涵(武汉)、王春潇(福州)、王跃军(哈尔滨)、王新宇(西安)、王亚民(南京)、王卓新(乌鲁木齐)、谢宝军(长沙)、赵旭(太原)、朱兴建(成都)各应急报道点首席记者给予我们的积极支持。 素来重视文化建设的地方部直播联盟组,以其丰富多彩的稿件支持,为本书的成书做J,绚烂的注解。其中,张鸥和陈琛,还分别协助整理了本书的部分特别义稿;此外,地方部在线供稿组、新闻频道编辑组、通联组、联播编辑一组和二组各位同人,也对本书提供了积极的供稿支持。统筹组在本书出版中也独具贡献。 部分地方电视台的同人在日常新闻采集之余撰写的文稿,也为本书所收录,对于这些兄弟台的支持,谨表达我们始终如一的敬意和谢意。 台湾东森电视机构的资深新闻人张玉玲女士,不辞劳苦地为地方部举办的全国应急直播报道培训做了精彩的交流发言,小书特别摘编收录了她的部分发言记录义稿,相信对广大从事电视新闻直播的业内同人会有帮助和教益。特别向张玉玲女上表达我们的敬佩与感激之情。 此外,还要特别感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绚女士,感谢巾闰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魏永征先生。两位专家对本书的认可,以及在出版环节所做的中肯推荐,对本书的出版至关苇要。 难以涌盖所有为本书出版付出辛劳的人士,在此一并表达由衷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欢迎广大读者批评并帮助我们纠止本书的不足与失误,这足能让我们继续进步的阶梯。 编者 2010年2月 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