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赫哲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黄任远
出版社 辽宁民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黄任远著丹珠昂奔主编的《赫哲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所揭示的赫哲族的历史,承载着这个民族的文化,也承载着这个民族的发展和未来。中华大地孕育的55个少数民族多彩斑斓的民族文化,同汉族文化一道从远古走到今天,汇入了中华文化壮阔的历史长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保护、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不仅是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使命。本书使广大读者徜徉于少数民族多彩风情的同时,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认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民族悠悠历史的深远与厚重。

内容推荐

黄任远著丹珠昂奔主编的《赫哲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是由国家民委文宣司和辽宁民族出版社共同策划的的一套面向广大读者的大型民族知识普及读物。本书意在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现赫哲族历史文化,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赫哲族历史

 神话中的族源

 传说中的迁徙

 史书中的历史

 生活申的变迁 

第二章 赫哲族风俗

 服饰

 饮食

 居住

 交通

 婚嫁

 丧葬

 礼仪

 节庆

 禁忌

第三章 赫哲族萨满

 萨满

 跳神治病

 祭神仪式

 占卜

第四章 赫哲族文化

 赫哲语

 民间文学

 创作文学

 民间艺术

第五章 赫哲族名人

 著名作家乌·白辛

 民族作家孙玉民

 医学专家毕天民

 著名医生赵汝昌

 科技专家毕大川

 书法名家赵隽明

 抗日英雄董贵福

 抗日老兵傅文祥

 爱国人士董金宝

 民族干部傅景贤

 民族干部尤根深

 民族干部舒景祥

 民族干部葛忠兴

 民族干部吴慧

 优秀校长尤玉镯

 民俗画家尤永贵

 民间艺人尤连仲

 民间艺人傅占祥

 著名歌手葛德胜

 民间歌手吴连贵

 民间歌手尤树林 

 民间歌手尤金良

 萨满歌手吴进才

 伊玛堪翻译家尤志贤

 伊玛堪翻译傅万金

第六章 赫哲族乡

 街津口赫哲族乡

 八岔赫哲族乡

 四排赫哲族乡

参考文献

图片提供者

后记

试读章节

头向东,脚朝西。

陪葬物品不放皮。

赫哲人的丧葬除了早年的树葬以外,后来都是实行土葬。

早年的丧葬比较简单,用桦树皮裹埋。后来发展到挖一长方形土坑,四周围用原木垒成框壁,下面铺上原木,垫草、铺褥,把尸体仰放进墓中,并将死者生前最常用和最喜欢的东西均放人墓中做陪葬品。上面也用原木堆盖好,铺草培土成堆,形成坟墓。

从清朝中叶以后受满、汉族的影响,也开始用棺材殓葬了。根据死因不同,丧葬也略有不同。例如死于天花、瘟疫的当日就火葬,死于非命的隔日埋葬,在家中病死的和老死的二日后埋葬。

一般的土葬仪式是:人死后,将尸体头朝东、脚朝西放到屋地中间的木板上,两头垫起与炕相平。尸体上面盖有黄布、黄纸或黑布、白布。旁边放一碗水,在一根细线的两头各拴一个铜钱,一头的铜钱放在死者嘴里,另一头的铜钱放人水碗中,以示经常喝水。死者头前放一个饭桌,上面放满各种祭品,每天都要烧纸,并在其周围浇米汤和酒,口中叨念着死者多喝点多吃点等。如果死者生前吸烟,将他用的烟袋放在衣袖中。死者家中的猫、狗不得靠近尸体,如果靠近尸体,传说可能“起尸”。亲戚、朋友都来给死者焚香、磕头。有的送来一些用小米面做成的糕点或果品,以及狍鹿肉、鱼干等祭品,并祭酒三杯,行叩首礼,以示吊唁。

停尸的第三天午前或午时人殓。人殓前由亲友二人抬肩,二人抬脚,二人抬腰,长子捧头,抬尸在室内由左向右转三圈儿,然后装棺。

生活富裕的人家在院子当中搭一个高台,请村里的萨满跳神、唱神歌祈祷,使亡人到了阎王(伊木尔汗)处不致受罪。《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记载:凡是贵族富户家的老人去世后。殉葬的东西很丰富,用马、牛、羊、猪、鸡、鸭等动物家禽殉葬。

出殡时,如果死者是外姓人,把尸体从窗户抬出;死者是本家人,尸体从门抬出去。抬棺者多是晚辈人,有六人抬、八人抬的,个别也有二十四人抬的。没有条件的用爬犁拉出去。到墓地后,把棺材放人墓穴,由亲友中年龄大的人焚香祈祷“老人家,这就是你家了,好好地住在这里吧!虽然离开了生前的家,也要保佑全家大小平安无事”等话。然后,长子培第一锹土,如果没有子女,可由直系亲属代培。晚辈们穿上白孝服,扎白腰带,跪在墓前,号啕大哭。人葬后,把孝服脱下保存起来,等上坟、祭祀时再穿用。

丈夫死了,妻子要戴孝,时间为一至三年不等。死者的妻子和最小的儿子,要穿全身白孝服,赫哲语叫“新那新”。,妻子头上扎白布条,腰间扎白布带,拖在身后边,还拴个小铃铛,便于丈夫的灵魂听到铃声跟着走,不使他迷失方向。

亲人向死者的灵魂告别,叫作“出魂”。男人死后七天,女人死后九天的晚间,把死者生前用的被、褥,仍放在他(她)生前睡觉的炕上,白天将被子收拾起来,晚间照旧铺好,表示给死者灵魂盖用。炕上放桌子,摆上斟满酒的杯子和食物,叫作“档子”。活人每天吃三顿饭,也给“档子”装三次烟,倒三遍茶水和摆饭菜。赫哲人认为死者的灵魂可以回家来吃喝、抽烟。在“出魂”时,亲戚朋友也来敬酒。送魂

萨满送魂。

连唱带跳。

早期赫哲族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缺乏文化科学知识,其丧葬习俗突出的就是送魂。赫哲语叫“撂档子”,意思是送死者的灵魂去阴间(布尼)。所以送魂也是脱孝服的日子。举行送魂的时间要根据死者的经济情况而定,一般是在死后百日举办,经济生活富裕的人家,也有在死后三周年办理的。

P74-75

序言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几千年来,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一道,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开发着这块土地,建设、发展、捍卫着这个古老而伟大的国家。各民族都是兄弟,相互离不开,都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习近乎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因此,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增进了解、紧密关系,深化友谊、建立牢不可破的感情基础,是中国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多发期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本要求。

为了进一步宣传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增强对少数民族的认识,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方针,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与沟通,让读者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加深对我党民族政策的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宣传司和辽宁民族出版社共同策划了《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从书》。

依据上述原则,《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的编写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鲜活生动的语言、特色浓郁的图片以及丰富的民族常识链接,向读者展示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渊源、民族变迁、社会生活、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历史人物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伟大实践。第二,作者多为本民族专家学者和与民族研究工作相关的专家学者,对自己撰述的对象既有深厚知识积累,也有真挚情感。第三,内容彰显了历史与现实、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与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多彩画卷和轨迹,引导读者走近少数民族,聆听他们的古老传说,感受他们的发展变化,加深彼此的沟通和了解。这套《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是面向民族干部和各级干部通览我国少数民族概况的普及读本,也是图书馆必备藏书。

《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所揭示的每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承载着这个民族的文化,也承载着这个民族的发展和未来。中华大地孕育的55个少数民族多彩斑斓的民族文化,同汉族文化一道从远古走到今天,汇入了中华文化壮阔的历史长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保护、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不仅是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使命。期待通过《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使广大读者徜徉于少数民族多彩风情的同时,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认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民族悠悠历史的深远与厚重。

后记

1969年3月,我刚20出头,从杭州市美丽的西子湖畔来到黑龙江畔的同江县三村大队插队落户,先后当过农民、公社广播站线路工、编辑、公社知青助理、佳木斯电台驻同江县记者、同江县委通讯干事、同江县广播站副站长、同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到1994年举家搬迁哈尔滨,我整整在同江赫哲族族居地工作、生活了25年。天长日久,我和当地的赫哲人打成一片,和吴连贵、尤树林、尤永贵、尤金良、董凤喜、葛德胜、尤根深等赫哲老人成了忘年交; 日积月累,我搜集记录了赫哲族风俗和民间文学资料近200万字。近之。年,我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室工作,经常陪同国内外学者到同江、饶河、佳木斯赫哲族聚居地采访、调研,这些工作为我最近接受辽宁民族出版社《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编委会的邀请,撰写《赫哲族》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这本《赫哲族》是我在日本横滨市探亲期间,在儿子家中写完的。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儿子和儿媳的大力支持,在网上查阅资料,并参与撰写了第一章和第六章,由我执笔完成了第二章至第五章。

这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得到了辽宁民族出版社副总编吴昕阳和责任编辑吕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还得到了同江市委市政府、街津口赫哲族乡党委、八岔赫哲族乡党委、饶河县委和县政府、四排赫哲族乡党委、佳木斯市敖其镇党委以及广大赫哲族干部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所用照片,除了作者拍摄之外,选用了黑龙江省民委迟伟臣先生的照片,赫哲族民俗画家尤永贵的图片,俄罗斯画家哥.巴夫里斯的图片,以及百度和中国赫哲族网上的民族风情照,为拙作增色不少,在此向这些图片的作者表示真诚的感谢。

最后,借本书的后记,衷心祝愿赫哲族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幸福,万事如意!

黄任远

2010年6月于日本横滨市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7: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