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紫薇看完此书称赞道:“大丈夫讲立言立行立功,玄奘便立言——袁绍如来,近光遗法;立功——佛不东来,我便西去;以及立行——既持,便不可破……佛法无边,妙义婉转”,马伯庸、孟非、陈坤、严峰教授、沈浩波……数十位名人合十推荐,中国著名CG插画师翁子扬读后赞叹不已,主动为此书绘制精美插图!
取经19年,唐僧到底经历了什么?一部讲述信念与勇气的旷世奇书,囊括万千佛法、佛理、修心智慧与人生真谛。
翻开昌如著的《行者玄奘(6大乘之神)》,走进高僧玄奘的传奇人生,倾听一个充满奇遇的真实故事,重走那段关于苦闷、烦恼与解脱的人性之旅。
《行者玄奘(6大乘之神)》由昌如著。
在那烂陀寺求学五年,玄奘觉得心中尚有疑问,于是他独自一人再度踏上艰苦的游学之旅。在炙热的印度大陆上,七十多个风俗各异的国家星罗棋布。
走过传说萦绕的提婆菩萨圣迹和狮子国,在南印度遮天蔽日的大森林中,玄奘遭遇食人族,之后又意外走入了失落近千年的阿旃陀石窟。那里,曾是佛陀寂灭两百年后,高僧法师研究经论的圣地。
玄奘的名望传遍了整个印度,那烂陀寺和戒日王的挽留,一次次不期而至的辩经,成为了玄奘东归最大的障碍。
19年+56个国家+110个城市+1335卷经文+5万里路=玄奘西行。新兴的大唐王朝、马背上的突厥人、神秘的中亚、多种思想大碰撞的印度……一一展现在玄奘这样一个孤独行者的求真苦旅中,成就了人类徒步史上难以逾越的伟大的探险。
第01章 求学那烂陀
般若羯罗帮助玄奘将简单的行李搬进戒日王院,二人穿过庄严豪华的塔寺、精舍、僧坊等建筑,一直上到第四重宝阁。
“师兄你知道吗?我们的食宿可都是觉贤长老亲自安排的。”般若羯罗边走边介绍道,“这戒日王院可不是普通的僧舍,寺中很多长老都住在这里。你想想看,有几个学僧能够享受到与长老同住的殊荣呢?羯罗住在第二重,已是受宠若惊。觉贤长老就住在第三重宝阁,只比我高一层,师兄居然还在他的楼上!”
刚说到这里,却发觉身后的脚步声停了下来,玄奘略有不安地说道:“我只是一介求法的学僧,怎么能够居于大德之上?这万万不可!”
说着,转身就要离开。
般若羯罗一把拉住他道:“师兄还是听从安排吧,那烂陀寺自有自己的一套规则,我等前来求法的僧侣,何必违背?”
这话说得有理,玄奘心中虽然仍有隐隐的不安,却又无可奈何。
第四重宝阁是两个套间,一—个由学僧使用,一个由侍者使用。
玄奘推开房门走了进去,发现里面虽不算大,一切生活和学习用品却是应有尽有。并且独门独户,十分清净。
般若羯罗上前帮他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立即飘入房间。他指着南边不远处的木制精舍道:“师兄请看,那里便是护法菩萨的故居。”
玄奘心中一凛,护法菩萨乃是印度佛教十大论师之一,那烂陀寺前任寺主,又是正法藏戒贤尊者的师父,想不到自己以一个初来乍到的学僧的身份,竟然得以与圣者毗邻。
望着那座被大片郁金香包围的美丽精舍,玄奘似乎明白了戒贤尊者和那烂陀寺对自己的期许和良苦用心……
七天后,寺中又给玄奘配备了一个名叫卢达罗耶的婆罗门净人和一头名叫诃利的大青象。
象是印度人最喜爱的动物,有实力的国王训练大量象军作战,普通印度人则用象来做更多的事情。例如用象鼻子卷着扫帚扫地、搬运柴草;农民下地干活,用它驮载一家老小及工具;有的人家还用大象来照看孩子。
诃利长着一颗圆而大的脑袋,皮肤坚厚,非常聪明,性情也极为温顺厚厚,惹人喜爱。在这之前,玄奘很难想象,那么庞大的动物,竟有如此温顺的脾气。
更难想象的是诃利那条长而柔韧的鼻子,前端竟长有类似手指的突起,异常灵活。玄奘原本以为,它只能用长鼻子卷起石头、木料等粗笨的物体,却不承想,它竟然也能捡拾像花生那样细小的食物,更能轻松自如地剥芭蕉皮,着实令他大开眼界。
领取了诃利之后,玄奘坐在象背上回自己居住的戒日王院,他没有指挥大象的经验,更不知道该如何让大象转弯,于是诃利便抄了近路。径直朝寺中央的大湖中走了过去。
这里是那烂陀寺学僧们平常休闲和纳凉的地方,最深处仅有两人高。诃利显然很喜欢水,玄奘也不介意,反正他现在已经会凫水了,炎热的天气从湖中经过只会让他感觉到凉爽。
诃利越走越深,湖底的淤泥被它的四蹄翻了上来,弄得玄奘满身都是。到达湖中央时,它整个后背都没入水中,长长的鼻子高举着,伸出水面呼吸。玄奘可没这个能耐,只好站在大象背上,抱住它的鼻子,防止自己摔下去。
湖边偶尔有人经过,玄奘心中暗想,我现在这个样子一定很可笑吧?
但是没有人笑话他,事实上,这是那些青年学僧平常很喜欢玩的一个游戏。
净人卢达罗耶取了玄奘的东西追了过来,见诃利背着玄奘下水,也不介意,径直跑到对岸去等他们,般若羯罗也在那里。
诃利终于上岸了,卢达罗耶赶紧过来。要把玄奘从象背上扶下来。
玄奘苦笑道:“我浑身都是泥,当心沾你一身。还是赶紧回去找清水洗个澡吧,顺便也给诃利洗一洗。”
卢达罗耶笑道:“不用,诃利自己会洗。我准备也来沾点儿光。”
玄奘不明白他的意思,好在诃利很快就以自己的行动做出了解释,只见它把长长的鼻子伸向后背,一股水流喷洒出来,冲刷着身上厚厚的淤泥,也冲了玄奘和卢达罗耶一身。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