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前雖在葡人管治下,居住在小城裡的絕大部分是中國人,同文同種,中華文化一直深藏在中國居民的集體血脈中,血緣的關係,出現歷時性的文化承傳,體現在思想意識、民情風尙、敎育文化、生活習慣上,世代相傳,當然免不了影響着作家的現實人生感受。因此,澳門華文文學可以說是一直不脫離於中國文學主體。这本《澳门新诗选》为人们了解和研究澳门文学,提供了完备的资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澳门新诗选/濠海丛刊C |
分类 | |
作者 | 郑煨明 |
出版社 | 澳门基金会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澳門回歸前雖在葡人管治下,居住在小城裡的絕大部分是中國人,同文同種,中華文化一直深藏在中國居民的集體血脈中,血緣的關係,出現歷時性的文化承傳,體現在思想意識、民情風尙、敎育文化、生活習慣上,世代相傳,當然免不了影響着作家的現實人生感受。因此,澳門華文文學可以說是一直不脫離於中國文學主體。这本《澳门新诗选》为人们了解和研究澳门文学,提供了完备的资料。 目录 澳門中文新詩史略(代前言) 内 篇 三十年代 春底風光 給你,廣州 在街上 沉沉的煙幕、迷漫了南國名都 覆--隨軍者 在病中 五十年代 採茶姑娘的歌 六十年代 人力車夫 時鐘 我走過曲折泥濘的小路 奔騰吧!邊海河 歌 格力狗 寫詩 音樂 裸胸裝 綠 憤怒的黑色 紅線 黑板 致一位蘇聯老太太 嬰兒 冶暖人間 我找尋着靈感 歐金玉 寄語失意的青年 浪花 山雨 燈塔 意念 語言 虔祝《紅豆》 愛絮篇 啊!我找到了失落的童年 花之頌歌(兩首) 美麗姑娘將要出嫁 七十年代 可愛的"萬象之邦" 舱 《衛星城市惡咒曲》--"新世界交響曲"的變奏 窗 人物速寫(三題) 詩二首 童話頌 八十年代 今 魚 伞 咖啡座 微笑 少婦心事 擺渡 片斷 燈語 夢見了你 思(致貝克特) 無題 撿辦洋紫荊的相思 辦公室速寫(三首) 觀 青諫 黑坭、白石、光水氹 我望故鄉山頭月 夢鄉 醉鄉 偶然,偶然 我的黃昏 荒誕的發問 忍 冥盼 煙香說 草堆街 蚌 過澳門歷史檔案館 稻草人 瘋人院小景 龍舟水 在飛機上看雲海 望月 扇子 橋 弔詩人戴望舒 長途電話文化史講義摘要 述懷三語 祭 曾經 相思 回憶的河流 老黃牛 魚市場 松山 老榕下 住宅區街景錄影 我們遺失了所有的臉 進化狂想曲 九十年代 二十七的獨白 觀程十髮畫 行人 竹灣 酒廊 傾斜 夢渡 向晚的感覺 遭否決時 寫在建築工地上 相思樹 晚禱 我就這樣告訴你 沒有羽毛的翅膀 中年 酒吧咏嘆調 鐘聲 丹荔累累的時節 棕色 小城音符 含笑的氣質 刷不亮夜色 夏歌 拾一片檸檬黃的落葉 掠過第三隻眼睛 燃燒的美 濠江有座不為人知的塑像 模式 咖啡座 沒有長途電話的日子 蹣姍 路網 視覺的構成 序曲 我愛,爸爸! 入實驗室撳緊急掣 歷史對話 跨海大橋 竹灣海灘 古聲 澳門94·6·1的黃昏 澳門的無題(1994·7) 自白 南越王墓記 日子,平平淡淡 生活 再會 一個女性的一生或者是 外 篇 二十年代 七子之歌之澳門 三十年代 澳門吟 五十年代 澳門 七十年代 澳氹大橋 關閘 濠江小拾 黑沙灣印象 伶仃兩岸 澳門獵古 澳門雜詩之混血兒 八十年代 澳門盧九花園荷池 浮游地獄篇之第二篇 楓印 風順大教堂 澳門傳奇 濛江寄小亞納生日 澳門行 遺失的古錢 九十年代 三二九事件 遊澳門賭場 白鴿巢公園 後記 试读章节 春底風光 德 亢 仿彿風光在蕩漾, 也像是舂鳥飛翔; 遠遠地傳來笑聲, 似是情絲底快暢。 雨啊,微微的下。 風啊,緩緩地吹。 路上泥滑阻行人, 萬光之王你到那裡去? 滿佈着悲慘風雲, 大地給戰示申併吞; 突來了一片殺鬥, 毀滅舂神底溫柔。 槍啊,密密地響。 血啊,滲滲的流; 宇宙暗悲喪壯士, 自由之神你往哪兒去?P5 序言 澳門中文新詩史略(鄭烽明) 1.前言 澳門中文新詩作為一個文學研究的概念,應包括兩大範圍:1.澳門人創作的中文新詩;2.以澳門為題材的作品。至于"澳門人"的定義,筆者認為從文學研究的角度來看,必須注意到階段性生活環境這個要點,即一位作者在某一段時間內是否以澳門為日常生活地,若是,則這位作者在該段時間內所創作的作品就應該被認同為澳門人的作品。 2.二十年代的澳門中文新詩 當我們現在來回顧澳門中文新詩的歷史時,我們發現其實並非如我們原先想像中那般貧乏。根據筆者的初步整理,最早期的一首作品,也許可以追溯到著名的新月派詩人間一多先生所創作的《七子之歌之澳門》。這首詩為組詩《七子之歌》的第一首,發表於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乃一首愛國主義的作品,充滿了對祖國盡早統一、澳門早曰回歸的真摯期待。 3.三十年代的澳門中文新詩 至於三十年代的澳門中文新詩,我們現在能搜集到的資料仍然屈指可數,大抵有德亢、蔚蔭、魏奉槃和飄零客等幾位在三十年代末的幾首作品,內容都對侵略者大加撻伐,對英勇抗戰者加以歌頌。而蔚蔭的《在街上》,共分五部687行,為澳門中文新詩史上至今為止最長篇的一首詩;這首作品的內容,以對社會上種種醜惡的陰暗面加以毫下留情的批判為主,以當時家國民族存亡攸關的時代背景來說,是有着更深刻的意義的。此外,盧遜的《澳門吟》,作品內容直接反映了當時澳門社會上的一些問題,包括對黃、賭、毒、迷信、戰爭和一己的懦弱等等的譴責,為一首技巧相對比較成熟的格律詩。 4.四、五十年代的澳門中文新詩 筆者或因見聞下廣,至今未曾發現四十年代的澳門中文新詩,大概是因為當時正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全面侵華,因此作品相對來說比較少或較難流傳吧。甚至是戰後五十年代的作品,據現今搜集所得,亦僅得謝康教授一首名為《澳門》的新詩和雪山草的《採茶姑娘的歌》等。 5.六十年代的澳門中文新詩 六十年代的澳門文壇,相對以前來說,比較活躍,先後有《紅豆》、《澳門日報·新園地》等刊物創刊,為廣大的詩歌愛好者提供了發表的園地。也有些詩歌作者為了爭取更多的發表和交流機會,往往會投稿香港的文藝刊物。這個時期的重要詩人包括行心(即余君慧)、李丹、汪浩瀚、雪山草、江思揚和韓牧等等。上述幾位前輩詩人,當時可能還是頭角初露的新秀,但從他們這時期的作品來看,已知他們的潛質是很有份量的。 6.七十年代的澳門中文新詩 七十年代的澳門中文新詩,從現知的文獻來看,似乎有一個發展過程中的滑坡,相對於前一個十年來說,活躍程度就有所下及了。當然,其中汪浩瀚、江思揚(又以林冶雨為筆名)越加成熟,前者浪漫加上格律,後者現實加上白描,漸次形成了自己的詩風。而韓牧,在這個時期,已移居香港,並在東南亞和香港的詩壇,漸享盛名,作品風格亦日漸趨向現代王義;他仍然非常關懷他的出生地,曾自稱為兩棲動物--筆者認為以港澳兩地相距之近和人們雙向流動之頻來看,"兩棲"是個非常值得注意的論證作家文化身份時的重要概念,特別以港澳的情况來說,尤為下可或缺的部份。與韓牧情况極之近似的有同樣出生於澳門而移居香港的詩人陳德錦。此外,我們或可蠻有把握地說三十年代活躍於上海文壇的華鈴(馮華鈴)大約自四十年代末起長期隱居澳門,至這個時期他又再次併發出熱情的詩興了。 7.八九十年代的澳門中文新詩 再從創作隊伍方面看,這個時期的澳門詩壇是四代同堂,老一輩中有在抗戰時已於上海成名的華鈴,現正當壯年的有已移居加拿大的韓牧,仍居濠江的則有陶里、淘空了、汪浩瀚、高弋和雲力(現已離澳,居新加坡)等等,青年詩人則有葦鸣、懿靈、流星子、凌鈍(現居港)等等,而更年輕的一群亦大有人在,如林玉鳳、黃文輝、馮傾城、謝小冰等等,總之,真要數的話,澳門四代詩人的人數定可數到三、四十位,而仍活躍於創作的約有二十人左右。 自八十年代以來,澳門中文新詩的步伐比前更為壯闊,這裡我們可以提供一些資料,供大家參考:……根據上述的資料我們也許可以辯證說,澳門的現代詩是得到其他重要的中文文學創作地區的廣泛而充分的肯定的。而自從八十年代以來,代表着澳門文學的形象,擔當了與其他地區作實質上的文學交流的角色的,正是澳門的現代詩。詩在澳門,其實是有着源遠流長的傳統。過渡期的澳門文學,以現代詩的表現最為積極,應是下必懷疑的了。 說到這個時期澳門中文新詩的風格,我們可從思想內容(題材)及形式(藝術手法)兩方面去分析。從題材方面看,我們大致上可以看到澳門詩人寻尸常溫柔多情的一面;面對眾多的資料,我們必須承認浪漫的抒情詩是澳門中文新詩的主流。然而,澳門的部份詩人的部份作品,也有濃重的歷史感,如韓牧和陶里等的部份作品;而葦鳴的許多作品,都強調緊扫歷史和現實。強調歷史感,以較敏感的政治和社會現實為題材的作品,下能成為澳門現代詩的主流,自有其客觀的歷史和社會因素,但葦鳴亦並非完全沒有同路人的,懿靈《流動島》的出版,就是一個最強而有力的例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踏入過渡期以來,在澳門比較年輕的詩人的創作中,帶有後殖民地主義色彩的作品,亦漸漸出現,如葦鳴和懿靈的一些作品,往往毫無顧忌地對澳門的一些怪現象加以諷刺便是例子。如果要說在過渡期的澳門詩人的表現,年輕一輩的和他們的前輩們最大的分別在哪裡的話,筆者以為就是在題材選擇這一點上;最重要的是,青年詩人比較有膽把對現實的下滿以一種控訴的、諷刺的語調寫出來,而前輩們則或許可以陶里,(寫在《蹣珊》出版之後)的一段話為代表: "我不喜‘寫實’,這由於世間諱忌太多;前面有火,我下是燈蛾。因此,祇寫些……夢囈式的……長短句。"這些飽經憂患後的真心話,我們應該加以尊重。 澳門現代詩壇,旗幟鮮明的流派理論之爭,至今從未出現過;事實上,願意而又有足夠勇氣明確提出詩觀的詩人並下多,印象中祇有懿靈的(九十年代澳門詩壇發展勘探)一文,有較明確地提倡"走出現代與後現代的狹縫"的說法。在這篇篇幅有限的論文內,要細細分析澳門各家詩人的藝術取向幾乎是下可能的。但如容許我們粗略地看的話,澳門詩人在創作手法上大約可分為三大派:一、新詩派;二、現代派;三、後現代派。所謂新詩派,是指作品的創作手法傾向於繼承五四以來新詩傳統的澳門詩人;這派的詩人群包括馮剛毅(另有筆名雲獨鶴、薄海涯等等)、雲力、胡曉風、汪浩瀚和江思揚等人。其中汪浩瀚更是一位自六十年代起便堅持創作,至今下輟,且每一階段皆有所提高的前輩,他對新詩的態度和創作精神,值得我們讚揚、仿效。詩風委婉含蓄,且重視詩歌的格律,正是這派共通的特色。 至於澳門的現代派,可說是三派之中陣容最鼎盛的;如有深受國內朦朧詩影響的高戈、流星子、淘空了等等,傾向於臺灣、香港以至海外中文現代派詩風格的則有韓牧、陶里、吳國昌、玉文、陳達昇等等。 最後要談一談後現代派。本來這派可完全歸入現代詩派中,蓋"現代"這個概念,本就包含着不斷發展的意思。下過,既然懿靈已經在她的(九十年代澳門詩壇發展勘探)一文中提出了"後現代主義文學"等等有關的論述,並以筆者為澳門最早的後現代主義文學的實踐者,文章最後更有所呼籲。為了方便凸顯這種明確下同的思維方式與技巧上的取向,也為了本文在論述上的方便,這裡姑且就把它"獨立"起來說。筆者認為,其實說穿了,所謂文學的後現代主義,不外是一種作家對社會上既存的文學主流的嚴格反思和求變要求的提出而已(同時,也對自身所處的時空間一切事物的合理性和價值,進行深刻的重新評估);反思和求變的結果,在文學上王要表現在兩方面:一、題材的無限拓展,故有突破禁區的傾向,二、表達題材的手段與形式的無限度嘗試。在澳門,屬此派的詩人有葦鳴、懿靈和凌鈍等,另梯亞的部份作品也可歸入此派,如(紀錄片)等等皆是。香港詩人羈魂在論葦鳴的詩時說: "進懿步地他更以廣告、報告、撮要等實用文體做詩--毫無定格,大大拓展了詩體的畛域。……修辭方面,……更下論工拙、不避鄙俗、不拘文白地"大放闕詞"!……事實上,突破語言的限制和障礙,正是歷代詩人下斷努力的方向之懿,……"這懿段之字,大概也可作為澳門後現代詩派的注腳。 總的來說,八十年代以來,特別是進入過渡期以來,澳門的現代詩,確盡了它建立澳門文學形象的責任和努力;更教人高興和鼓舞的是,澳門詩壇至今仍表現得很有活力--特別是在九十年代初懿群新人的湧現:林玉鳳、郭頌陽、黃文輝、齊思、謝小冰、馮傾城、王和等等,都是頗有潛質的二十餘歲的小青年詩人,衷心希望他們能迅速成為澳門現代詩壇的真正的新生代。 8.餘論 在澳門中文新詩史的範圍裡,有兩點是我們應該注意到的:1.澳門頗有一批生或長於斯卻早已離開了這塊他們曾經熟悉的地方的詩人,如韓牧、張錯、陳德錦、張弄潮、鍾偉民、黃坤堯等等,他們很有才華而且也頗寫了不少以澳門為題材的作品;2.也曾經有許多鄰近地區的詩人,以旅遊者的心態光臨澳門,觀光之後也寫了一些以澳門為題材的作品,其中下乏佳作。 后记 多月前,澳門基金會的吳志良先生要我編一部《澳門中文新詩選》,這是個難得的機會,我首先要向基金會和吳先生致謝:編一部自己滿意的詩選,是我多年來期望的一件事。 理想中的《澳門中文新詩選》,個人認為最奸要能從中看到澳門中文新詩發展史略;換言之,要做到選即等於史。當然,這祇是我個人的觀點,但在編這本書的時候,卻成了指導思想。 我們都知道,在研究澳門中文文學的時候,八十年代以前的資料一向以貧乏見稱;為了盡量保留史料,我在編選八十年代以前的作品的時候,比較偏重於作品的史料價值。在這裡,我要向前輩劉羨冰校長和文友廖子馨小姐致謝,她們都無私地為這部詩選,提供了一些最寶貴的資料。 這部詩選,重點放在詩人點將和作品的巡禮方面,並希望能盡量保留資料和線索,故下能視為選粹。而在體例的處理方面,我首先把它分成內、外二篇:內篇乃以澳門為日常生活地的作者的作品選;外篇則是一些並非以澳門為日常生活地但卻創作了以澳門為題材的作者的作品選;然後,我再以作品的創作年代作編排次序的標誌,基本上每十年作一個小結。詩選中的作品,大多數乃由作者先行自選若干首,然後我再在其中挑選,凡屬這類的入選作品,於作品後皆下註明資料出處。至於有些作者因無暇自選而授權我在其詩集中或從刊物裡選出作品,又或因我未能與作者聯絡上而自作主張編選的作品,皆於作品後註明資料出處。 在校對的時候,我們採用了針對文字、標點以至包括形式在內的二人同步讀校法,效果下錯。至於我們所採用的原作品底本中的問題,除了一些十分明顯的錯誤而我們又能推斷出正確答案的才會加以改正之外,我們是盡量忠於原著的;但事實上,在校對的過程中,我們還發現了許多我們所採用的原作品底本中明顯有問題的地方,皆因未能覓得原手稿加以校勘,故祇能暫時"習非成是"了。 最後,謹向提供自選作品的前輩們和詩友們致謝,也要向其他信任我、授權我編選作品的詩人們表示感謝,沒有他們的支持和合作,這部詩選是不可能成書的。當然,詩選必然還存在許多下足之處,大部份的責任都應該由我來承擔。 也許,每一位詩人的心目中,都會有一部與別下同的詩選。我期待着有更多下同角度的《澳門中文新詩選》出現;眼前的這部詩選,也祇下過是一家之書而已。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