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是中国人追求理想居处环境的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对一切与此相关的行为取向和人文风情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正是我们把“风水”放在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系列中来一番“趣谈”的依据。本书对课题判断的取向,汲取或介绍了专家们的一些研究成果。图文并茂,为读者增添了阅读趣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风水趣谈/外教社汉英双语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完颜绍元 |
出版社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风水是中国人追求理想居处环境的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对一切与此相关的行为取向和人文风情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正是我们把“风水”放在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系列中来一番“趣谈”的依据。本书对课题判断的取向,汲取或介绍了专家们的一些研究成果。图文并茂,为读者增添了阅读趣味。 内容推荐 神秘文化是一座变幻奇特的库府,治学者从中窥见智慧的闪光;执事者从中总结御政的权谋;生意人从中获取滚滚的财源;迷信者从中祈求缚身的绳索。风水犹如宠杂而神奇的迷宫,有走不通的路,有解不透的术语,有容易陷没的深井,有令人深思的问题。 本书虽然回避艰深的学术论证和探讨,但还是依笔者对课题判断的取向,汲取或介绍了专家们的一些研究成果。为了增强读者的理解力和阅读趣味,还结合文字表达,插配了不少图片。 目录 前言 壹 来龙去脉源流谈 一、风水的原始意义 二、早期文明的曙光 三、风水和《周易》 四、风水的理论整合 五、秦汉以后的风水走向 贰 聚气藏凤虚实谈 一、生气:风水的核心观念 二、入山寻龙 三、左右察砂 四、山场问水 五、宝地点穴 六、定位取向 七、风水工具 叁 龙蟠虎踞“宝地”谈 一、城市的风水模式 二、村落的风水模式 三、住宅的风水模式 四、“阴宅”的风水模式 五、风水的基本原则 肆 趋吉避凶俗信谈 一、祈福纳祥的风水礼仪 二、弥补缺陷的风水构筑 三、厌胜化煞的风水法术 四、绚丽多姿的风水小品 五、重规叠矩的风水宜忌 试读章节 四、山场问水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 郭璞《葬书》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按照以获取“生气”为直接目的的风水理论,“得水为上”的依据共有三条: 第一,水有养“气”作用。因为水本身便是气的液体形态,这个道理前面已介绍过,即生气的来路,便是阴阳二气经过风、云、雨水几种形态的转变,“行乎地中,而为生气”,所以说“气生水,水又聚注以养气”(《博山篇》)。 第二,水有止“气”作用。因为气是流动的物质,既会随着风而吹散,也会因为遇到水而停止下来,所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这还是由于水、气原本一体的缘故,近似血溶于水的逻辑,总之是再也不会“逃”掉了。 第三,水有运“气”的作用。对此,风水书有形象而简明的概括:“人身之血以气而行,山水之气以水而行”(《阴阳二宅全书》)。 按照“藏风止水”以聚养“生气”的风水原则。最合适的居处环境,就是既要有山脉这个有形的屏障挡风藏气,更要有水流这道无形的屏障止气、运气、养气——三个功能的重要性显然又胜于一个功能,这就难怪郭璞要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了。 一句话,山环水绕便是藏风聚气的最佳风水模式。 剔除“生气说”为这种择居模式添加的种种虚拟成分,显而易见,风水观念对水的如此看重,实际上就是水为生命之源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此外,水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的介质,特具空气调节和环境净化的功能,现在已成为常识,这也说明“气以水而运”的说法,应含有古人保健养生方面的经验总结。 环山绕水的居处环境,通常只能在丘陵地区寻觅,这一点,本书在开篇追溯风水观念的源头时,就已经分析过了。而在没有峰峦的平原乃至荒漠地带,有无水源便成了有无“风水”的根本支撑,因此风水书又将逶迤曲折的河流称为“水龙”,用来取代绵亘起伏的“山龙”。即使在山水俱全的情况下,亦有“凡看山,到山场先问水”的说法(《博山篇·概论相地法》),有水无山同样可以成为宝地,有山无水则绝不可取。《三国演义》中,蜀将马谡奉命据守街亭,认定“凭高视下”而“树木极广”的南山是安营佳境,副将王平则以该山没有水源为由,偏说这是不能居住的“死地”。马谡拒诔失街亭的悲惨结果,恰恰应合有山无水绝不可取的风水观念。 颇有启示意义的是:王平好像并不懂风水。 找水口 相水形 风水操作步骤中的“问水”,大致有三道程序,第一是”找水口”。风水书认为,“局之大小,山之贵贱”,就是聚气“生气”的面积大小,山脉地势的好坏,首先在乎水口的区别(《葬经翼·水口篇》)。 水口,就是一个地区的水流的出入口或其近旁。在丘陵地区,水口多是山口,水流自山地沟谷流至山麓出口处,因流速急剧减低,所携碎屑物质在此堆积成“冲积扇”地貌,形成气候湿润、土地肥沃的生态环境,最适合居住生活和发展生产。本书第一章曾介绍过,直到春秋时代,我们的先人仍以这种过渡形地带为主要的聚居与活动场所,认为水口最能聚气的观念,正是在这种实践中培养成的。在平原地区,水口就是河口,即河流注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河段,这种环境,不仅以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优势,适宜安家落户和农业生产,而且对航运、建港、城市给水及渔业利用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只须看小起市镇村落,大至都邑名城,多占这种“口岸”形的地理位置,便知道“水口”之说,其实也是先人选择居址经验的总结。 水口以次,第二是“相水形”,就是观察水流的形态,风水书说:“水法之妙,不外乎形势、性情“(《水法方位辨》),包含着辨别流向、形态、性能等多种内容。 对于水形的千差万别,风水家们确实有非常细致的观察,仅以《水龙经》所载,就有干水、枝水、曲水、顺水、远水、界水、来水等多种大纲之分,每一纲下,又有交界、朝堂、单缠、曲勾、斩气、反跳、聚砂、撞城等种种细目的讲究,而且都与“生气”的聚散结合起来阐释,再由此推及人事祸福。随手拈一例,比如右图这个水形叫曲水单缠,讲白了就是一条河流曲曲弯弯,图下部那个红色的小圆点就是选宅位置,叫“穴位”,由此构成所谓”水缠玄武”的形势,其解说是:“前有曲水三四折,远远朝来,就身兜抱局后,缠身玄武而去。入路得结咽处,束气紧密,发福悠久,富贵双全,人丁繁盛,二三百年不衰。”其要义,无非就是水流在“穴位”周围的重重环绕,把“生气”都收束聚拢来了而已。 循此原则,《水龙经》又归结出对水形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屈曲环抱,所谓“自然水法君切记,无非屈曲有情意。来不欲冲去不直,横不欲返叙不息”;“水法不拘去与来,但要屈曲去复回。三回五度转顾穴,悠悠眷恋不忍别”。淘汰掉聚集生气的神秘说法,剩下来的仍旧是构筑在生活经验上的顺应自然的理念,比如,在临水的凸岸旁建宅,绝少冲刷崩塌之忧,而弯曲的水形每常自然地避开连片的耕地,无妨农业,可见古人的风水含有建宅不夺耕地的指导思想。此外,曲形河床的演变规律,总是凹岸逐渐后退,凸岸不断淤涨,这样,住在凸岸的人们不仅可就近取得水湾内侧的比较清洁的饮用水,还可借用大自然的造化获得新的涨地。这类例子,在率先提出“风水”一词的郭璞的相地故事中就有,《晋书·郭璞传》说,他为母亲在暨阳(今江苏江阴东南长寿镇南)选择的墓地,离河流仅有百步,有人说离水太近对家人不利,郭璞说这河流不久就会变成陆地。果然,没过多久,河中沙涨成地,周围十里以内皆成桑田,变为景色宜人的“风水宝地”了。假使不从郭璞精通水文学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或许会以为史传在宣传其神乎其神的风水术。 P74-78 序言 风水是中国人追求理想居处环境的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对一切与此相关的行为取向和人文风情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正是我们把“风水”放在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系列中来一番“趣谈”的依据。不过,有几个问题,宜把招呼打在前面。 首先是“风水”性质的争议性。1980年出版的《辞海》给风水所下的定义是:“风水,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二十年后的《辞海》修订版,基本表述照旧,只是将“旧中国”的“旧”字省掉了,认可了新中国创立五十年以后的今天,风水现象依然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这是相关学科领域的主流认识。但同时也另有一批学者认为,风水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学问,“蕴藏着丰富的科学内涵”(羽佳、方人也:《科学看风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9)。是迷信就该破除批判,是科学自当提倡推广。然而现在有人说是“迷信”,有人说是“科学”,在此针锋相对之间来展开这个话题,“两姑之间难为炊”的尴尬,可想而知。笔者触及风水有年,至今不认同风水足以和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概念划等号,但风水中的确存在不少可以分析可以探讨的内容,特别是把它当作一种文化现象来审视,还是有其“趣谈”价值的——权当是对事物都要作科学分析吧。 其次是风水范围的广泛性。有人说它是“学”,吸收了中国古代哲学、伦理、建筑、生态、天文、历法、地理、水文、气象、土壤,养生、审美等多种学科领域的成就,这就是前面引述过的所谓综合性、系统性了:也有人说它是“术”,当真是天星地卦、望气式占、符箓祈禳、八字择日、厌胜镇邪、灵物法宝、命理流年、建除六壬……径可称作是一个巫觋方术的完整的结构体系。显然,无论从哪一种取向出发,要想对之进行哪怕是稍具完备性的梳理,绝非笔者绵薄之力所能及,也不是本书区区篇幅所能承担的。有鉴于此,笔者只能避繁就简,主要从民俗文化这一层面着眼,为读者提供一个略知风水的基本线索。 再次是风水表述的晦涩性。风水建立于《周易》思想体系之上,其后又和各种泛神秘文化贯通,由此演绎出一大套术语体系。过去的“风水先生” 借此意义隐晦、造词僻拗的“行话”诱蒙主顾,甚至今人写的一些号称研究风水的读物,也有意无意地承袭遗风,似乎非此便显不出风水的神秘莫测,或者显不出本人的高深博学——打个比方,就好像有人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把食盐称为“氯化钠”,把石灰称为“氧化钙”,或者把煤球叫作“黑色固体球形可燃矿物”。为方便读者,笔者在行文遣词中,尽可能做到浅显明白,石灰就是石灰,煤球就是煤球,对那些看似玄奥深邃,讲起来牵丝攀藤、夹缠不清的概念术语,也不再展开。当然,通俗浅近的文字,往往有不能传达微妙会意的缺陷。好在本书宗旨不是在“风水”同行中作切磋交流,相信大多数读者是能谅解的。 此外,本书虽然回避艰深的学术论证和探讨,但还是依笔者对课题判断的取向,汲取或介绍了专家们的一些研究成果。为了增强读者的理解力和阅读趣味,还结合文字表达,插配了不少图片。需要说明的是,除署名引述的观点成说和图文资料外,囿于体例及图片摄制者失考等其他原因,未能—— 具名,在此,特向金良年、张锡昌、王全亨、唐载清、肖勇俊、张家伟、吴荣芳等及众多未具名的同仁和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 完颜绍元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