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谊从童年时代起就与科普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从科普书籍中得到启蒙,走上了科学道路,同时,出于反哺的朴素想法,他将科普视为自己的第二职业,成了业余的科普积极分子。后来,又因工作需要,走上专职科普道路,并献身中国的科普事业。
面临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普工作的严峻现状——诸如,有人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鬼神现象,与科普争夺阵地;从国外输入的,诸如占星术、血型算命和所谓“外星人”等各种“洋迷信”,这些东西大都打着“科学”的旗号传播;还有一批江湖骗子,打出了“特异功能”的幌子从地方骗到中央等,郭正谊先生从基础工作和搞社会调查入手,组织全国性的社会调查,为国家的教育、文化、科技等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也为科普工作的开展找到正确方向;不畏各种势力的威逼恐吓,站在反伪科学反迷信的第一线,向形形色色的迷信、伪科学、骗局“宣战”。
郭正谊先生从童年时代起就与科普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从科普书籍中得到启蒙,走上了科学道路,同时,出于反哺的朴素想法,他将科普视为自己的第二职业,成了业余的科普积极分子。后来,又因工作需要,走上专职科普道路,并献身中国的科普事业。在中国科普研究所工作的岁月,更是凝练了他在这条道路,并献身中国的科普事业。在中国科普研究所工作的岁月,更是凝练了他在这条道路上的深深足迹。随着多年的科普实践,郭正谊先生认识到,科普工作的指导思想要明确。除了传播科学知识、思想和方法、破除封建迷信等工作外,科普也要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不能忽视和放弃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
热爱科学,热心科普
揭破形形色色的迷信
一、砸烂巫师的饭碗
1.调查巫师的迷信活动
2.琢磨“戏法”,破解巫术
3.拍摄电影,教育群众
4.巫术揭秘举例
二、方术种种揭秘
1.“灵鸽”的把戏
2.从街头“神猜术”说起
三、相关文章
话说下油锅
祝由移疮及其他
腹语术
街头猜姓的秘密
神猜术
从假尼姑行骗说开来
戳穿伪科学的骗局
一、揭露“水变油”的骗局
1.“水变油”的胡话
2.捣鬼术败露
3.归纳:如何识别科技骗子的种种骗术
二、批判占星术,关注青少年成长
1.与少年朋友谈读书
2.伪科学之书泛滥
3.调查伪科学之“源”——图书市场
三、相关文章
旗帜鲜明地反对伪科学活动
科学真伪辩
今天的“水变油”骗局
80年前的“水变油”骗局
60年前日本的“水变油”骗局
氧元素能轻易转化成碳元素吗——兼说“水变油”之不可能
点金术
八字算命不可信
星座与命运
旗帜鲜明地反对伪气功
一、挑战伪气功
1.从“耳朵认字”说起
2.“神功”不可信
二、“特异功能”种种
1.亲历张香玉的“自然中心功”
2.弘扬科学文化,坚决反对伪气功
3.国际合作,共同反伪
三、相关文章
与魔术师交朋友
“神医”现形
李洪志及其邪教“法轮功”是如何组织其信众进行反社会、反人民、反政府的
作品精选
“永动机”的历史和现实
以水为动力的永动机公司
胡迪尼的剑
信仰疗法大揭秘
奇妙的信息传递
“菠菜热”及其他
海鳔蛸的妙用
伪科学、赝科学和病态科学
科学精神与当代迷信
水银湖的迷误
双星的祝贺
七巧板的历史
漫话蒙汗药
π之谜
巧夺天工的烟火戏
从“地老鼠”到洲际火箭
源于失败的大发明——火药
漫话大赤包
小儿辩日问题不简单
科学的玩具与玩具的科学
宋应星的呼吸实验
冻酒
哈雷彗星别来无恙
星际战争与时间机器
也说发烛
结语:仅仅是一家之言——郭正谊谈科普创作
编后记
揭破形形色色的迷信
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农业制度与政策的改革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发展较顺利。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与此相应,文化上的需求也随之而来。然而,由于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还跟不上其物质文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上千年的封建迷信并未根除,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各种迷信活动在广大农村再次泛起,并很快蔓延开来。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民间广为流行的算命、算卦、看相、跳大神等迷信活动大都销声匿迹,但到20世纪80年代则又死灰复燃。在一些地方的庙宇中有大量群众排队朝山敬仙,进香拜佛。一些先富起来的人还流行着“富不富看坟墓”的荒唐说法,这些富者大肆修坟造墓,大办红白之事。在“文革”之后,本来,国家出于保护文物古迹的需要,同时为了落实宗教政策,修复了一些著名的庙宇,特别是修复“文革”时曾被破坏的寺院。但是,被一些人所误解,这些人认为,既然国家都出资修庙,那么地方上修庙也就顺理成章了。一时间,在有些地方竞出现了怪现象,学校破旧不堪,但建设庙宇却都耗资甚巨。更有甚者,在这一窝蜂的修庙热潮中,一批供奉邪恶神怪的庙也被修建起来;修起来的土地庙和娘娘庙,不但香火旺盛,还为巫婆和神汉提供了搞迷信活动的场所。
一、砸烂巫师的饭碗
自古以来,巫师都是靠各种巫术骗钱混饭的。本来,人的生、老、病、死是极普通的自然现象,巫师却胡说什么“无鬼不生病,生病必有鬼”,要靠仙人施法或神明显灵,将邪魔鬼魂赶走,才能保全生命,而巫师就是神明和仙人的化身。当然,只凭空口说白话是不行的,他们必须使用骗术制造假象,再配合装腔作势的肢体动作和声音造成神秘、恐怖的气氛,连唬带吓,使人上当。这些巫婆、神汉利用民众的愚昧无知,施展骗术,装神弄鬼地诈骗钱财。一些自称是“神仙”下凡的巫婆为人驱鬼祛病,这种做法不但治不好病,反而致人或死、或残。
1.调查巫师的迷信活动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上巫婆和神汉的当呢?如何才能避免群众继续上当呢?郭正谊曾带着这些问题到陕西和四川的一些农村地区进行社会调查。他亲眼目睹了巫婆和神汉的种种骗人勾当,以及曾被巫术迷惑和欺骗的群众讲述他们遭受残害的经过。他与受骗上当后有所醒悟的村民交谈,倾听他们对巫婆、神汉的揭发和控诉。他认为,必须要揭开这些骗术的诡秘之处,让人们知道这些巫婆和神汉是如何捣鬼的,并以此来教育那些淳朴的村民。从长远看,还要不断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使他们能够战胜愚昧,最终彻底地铲除封建迷信滋生蔓延的土壤。例如,在四川某地区,那里的迷信活动极为猖獗,巫婆和神汉的做法狠毒,为害大众。有个巫婆为一杨姓之家“驱邪治病”,她欺骗这家人,硬说这家的女孩儿(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是“白骨精”转世。结果受骗的杨家父母就把女儿捆起来,火烧“白骨精”,造成女孩儿遍体鳞伤。还有一个名叫邱世江的男孩儿,他的手指不小心被刀子割破,创面处发生了感染,其实用些药就能治好。但由于家人听信了巫婆的话,就把手剁掉了,结果造成小男孩儿终身残疾。还有一个巫婆,吹嘘自己能够“透视”,她指着她继子家的2岁女孩儿说,这个女孩儿的肚子里生有“獠牙”,长大了是要吃人的,而后竞亲手用刀将这个小女孩儿活活地砍死了。
又如,有位叫王秀莹的村民得了哮喘病,就请来巫婆为她“驱邪治疗”。巫婆装神弄鬼,满屋子乱喊,一会儿说:“来了,来了!‘妖怪’来了,飞!飞!飞!”一会儿又说:“来了,来了!‘天兵天将’来了,杀!杀!杀!”把王秀莹和她的丈夫吓得当场就精神失常了,导致夫妻俩一起跳进了水库,两人淹死后,还留下了4个未成年的子女。
还有一个村子,20多个村民受巫婆的欺骗,他们必须强忍疼痛,让巫婆从他们每人身上割下一块肉,并把这些供奉给下凡的“神仙”享用。而在另一个村子,有一口灌溉用的池塘,村里的神汉用妖术惑众,他说,在池塘中有一只“金船”,是“菩萨”派来的,是接大家“升天”的。一些人上当,纷纷跳进池塘。当场就淹死了41人,其中年纪最大的69岁,最小的只有3岁。在这些死人之中,包括一个8口之家和一个4口之家。
郭正谊一边全面细致地进行调查,认真撰写调查报告,同时还对巫师的骗术作了详细深人的研究和分析。此外,这一时期他查阅了大量中国古代的和现代的各种江湖骗术的资料,还有国外的类似骗术,并且对其中的一些常用骗术做了仔细考察和亲自操作,弄清楚其中的“奥妙”。其实郭正谊自己在少年时代就对一些“江湖功夫”有所了解,这也让他能更深地洞察骗子的心理活动。
2.琢磨“戏法”,破解巫术
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琢磨,郭正谊不但摸清了许多骗术的底细和诀窍,而且还通过实际练习,使得他可以熟练地进行巫术的表演,甚至与那些巫师相比,他的水平也是毫不逊色的,这些使他日后能够揭露形形色色的江湖骗子的各种手法。
说到“戏法”,郭正谊并不陌生。在郭正谊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母亲常把家里值点钱的东西找出来,打发他去当铺典当,或者拿到早市或夜市上去变卖。有时,郭正谊也摆个地摊儿,出售这些零星的物品以贴补家用。初到市场他不摸门路,也免不了上当受骗,他不得不学着大人的样儿招揽顾客,还要察言观色,学着买卖人的小手段,讨价还价。那段时间,郭正谊经常和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他不但广泛地接触了中国社会,而且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各色人物,包括小商小贩、杂耍艺人、地痞乞丐,以及他们赖以生存的江湖骗术,都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了解。
那时,北京的庙会很多,城乡的百姓都到庙会上交易。有卖食品、卖药和卖各种日用品的,还有唱戏的和变戏法儿的,非常热闹。每逢庙会,郭正谊都要去看热闹。他对一个地方特别感兴趣,那就是变戏法儿的场子。看得多了,他就常到地摊儿的后面转悠,为的是了解戏法儿的门道,他仔细琢磨其中的奥妙,直到弄明白为止。P8-10
科普工作作为科技工作的一翼,是发展我国科技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关系到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民族的兴旺与前途。新中国成立以来,做好科普工作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寄予科技工作者的期望。1980年,在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高士其同志的提议下,在我们党和国家的第二代领导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指示下,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科普创作研究所”,1987年根据国家科普工作的需要更名为“中国科普研究所”。
时光荏苒,2010年,中国科普研究所迎来了建所30周年。在这而立之年,回眸30年来的研究成果和人才成长,令人感到欣慰和鼓舞{如今,中国科普研究所已经成为我国科普工作的智库,在职工作人员中拥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超过半数,2008年经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了我国科普领域第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批又一批年轻的知识青年立志于科普工作,使我国的科普研究事业蓬勃发展。
饮水思源,中国科普研究所发展到今天,是老前辈们坚持不懈、努力奋斗,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普工作者的优良治学传统和科学精神,了解他们当年为科普事业贡献青春甚至一生的事迹,感悟他们对科普事业的热爱和执著,对今天的青年学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中国科普研究所建所30周年之际,所领导班子研究决定设立专项课题,并委托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刘树勇教授协同本所项目组的工作人员,通过访谈的形式,对中国科普研究所离退休的部分老科研人员进行采访,请他们就自己是如何走上科普事业这条道路的,如何从事科普研究工作以及工作中的心得与体会等进行口述,将他们的回顾与叙述整理成文并公开出版,也希望能供我国从事科普工作的同仁们参考共勉。同时,为了怀念中国科普研究所的创办人高士其先生,我们特意编辑了《科普泰斗——高士其优秀作品选》一书,以表达对这位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科普事业的奠基者的缅怀之情!
这项出版计划就要付梓了,丛书名经项目组的同事们反复斟酌,定为《科普人生》,虽难于准确表达,但求言尽其意。在建所30周年之际我们先出版部分老同志的口述书稿供科普工作者先读为幸,今后将根据事业的发展和老一辈科普工作者的情况,再分阶段地整理和出版,以促进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
这套丛书的出版得到了科学普及出版社总编辑颜实同志和基础教育图书事业部主任徐扬科同志以及编辑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这里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时间紧迫,书中不尽如人意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任福君 姚义贤
2010年4月12日于北京
郭正谊先生从童年时代起就与科普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从科普书籍中得到启蒙,走上了科学道路,同时,出于反哺的朴素想法,他将科普视为自己的第二职业,成了业余的科普积极分子。后来,又因工作需要,走上专职科普道路,并献身中国的科普事业。在中国科普研究所工作的岁月,更是凝练了他在这条道路上的深深足迹。
面临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普工作的严峻现状——诸如,有人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鬼神现象,与科普争夺阵地;从国外输入的,诸如占星术、血型算命和所谓“外星人”等各种“洋迷信”,这些东西大都打着“科学”的旗号传播;还有一批江湖骗子,打出了“特异功能”的幌子从地方骗到中央等,郭正谊先生在主持中国科普研究所工作的时期,从基础工作和搞社会调查入手,组织全国性的社会调查,为国家的教育、文化、科技等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也为科普工作的开展找到正确方向;不畏各种势力的威逼恐吓,站在反伪科学反迷信的第一线,向形形色色的迷信、伪科学、骗局“宣战”。为此,他发表文章、编著书目、录制科教影片、关注青少年成长,也因此被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1999年),赢得了多方的尊重和敬仰。郭正谊先生曾深有体会地说:“文明的过程就是科学不断代替迷信的过程,与迷信作斗争是科学的永恒主题,也是科普的重要任务。迷信只要存在一天,它就不会停止与科学争夺阵地。要坚持宣传和普及科学,就不可避免地要与来自迷信和伪科学营垒的势力发生正面碰撞,有时还会爆发刀光剑影的激烈战斗”。
随着多年的科普实践,郭正谊先生认识到,科普工作的指导思想要明确。除了传播科学知识、思想和方法、破除封建迷信等工作外,“科普也要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像养鸡、种蘑菇等初级的技术推广工作,也需要作为科普的重要工作内容。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丝毫不能忽视和放弃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
在访问郭正谊先生期间,我们感受到他的幽默风趣,言谈中常常是嬉笑怒骂,挥洒自如,思维清晰,且淡泊名利。至今,他仍对科普事业颇为关心,常常发表一些见解,特别是对封建迷信活动的泛滥表现出忧虑。在访问中,除了了解到他在科普理论和实践中取得的诸多成果之外,我们还看到郭正谊先生在科学史的研究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如对炼丹术、火药和古代火器发展的研究,这些成果对他的科普研究与创作都产生着积极的作用,可谓是相得益彰,这也使我们更加敬佩郭正谊先生深厚的科学文化功底。
由此,我们想,一个能时时保持激情,坚守一份事业的入,必定是一个睿智、执着、勤奋、积极向上的人。我们也相信,郭正谊先生的这些品质和他为科普事业所作的这些工作能给后来人很多的启示。
本书编写组
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