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自有菜根香,学佛亦是如人饮水,冷暖人自知。师创办《法鼓》,一代高僧学佛如是说……
在家应该如何修持?神通果真伟大?佛陀生灭年为何?藉由历史源流的探究,带领你深入了解佛法的根本面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学佛知津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圣严法师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菜根自有菜根香,学佛亦是如人饮水,冷暖人自知。师创办《法鼓》,一代高僧学佛如是说…… 在家应该如何修持?神通果真伟大?佛陀生灭年为何?藉由历史源流的探究,带领你深入了解佛法的根本面貌。 内容推荐 本书提供基本的佛教常识,帮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一窥佛教究竟。 圣严法师以深入浅出的笔法,化解一般人对佛教名相典故的疑团。收录的十六篇专文,篇篇都是学佛者不可不知的常识,例如:原始佛教,怎样做一个居上?怎样修持解脱道?为什么要做佛事?等等,并为好奇的读者解惑:神通的境界与功用、神鬼的科类、佛陀的生灭年月、僧人的姓名源流、舍利考原等等。 透过本书,可以以清楚原始佛教的成立过程与思想,具体掌握修持的要领,并且了解许多佛教典故由来,丰富你的学佛人生。 目录 自序 原始佛教 佛教的伦理观 怎样做一个居士? 怎样修持解脱道? 为什么要做佛事? 神通的境界与功用 神鬼的种类 佛陀的生灭年月 僧人的姓名源流 佛教的道场名称 今后佛教的女众问题 化缘怎么讲? 建寺做什么? “大师”考名 “舍利”考原 “龙象”考物 试读章节 一、原始佛教的定义 对于佛教思想史的分期法,近代的学者之间,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不过,一般来说,可以分作两大类:佛陀时代的称为基础的佛教,佛陀以后的称为发展的佛教。基础的佛教,可以称为原始的;发展的佛教,则又分为第一期——小乘部派佛教,及第二期——大乘宗派佛教。小乘的思想,着重出家僧团在批注释义方面的努力。大乘的思想,侧重于佛陀本怀在精神理想方面的发挥。但此二者的渊源,均不出乎原始佛教思想的延伸。 我们研究佛教,若不追本溯源,理解原始佛教,而只是光看小乘的部派佛教及大乘的宗派佛教,往往就会误解佛教。乃至使你面对着三藏圣典,亦难免感到莫衷所以而难以决断和取舍。这就是因为发展的佛教之中,均已多多少少加入了历代古人的思想,以及各个时代环境中的特殊成分。因此唯有研究了原始佛教,才能真正了解佛教的根本精神。 二、佛陀及其教团 (一)出家以前的菩萨 我们现在所讲的佛陀,就是距今二千五六百年前生于印度的释迦牟尼。佛陀是由行了菩萨道而完成的。尚未成佛的佛,通常称为菩萨,此处是指释迦佛的最后身菩萨。 出家之前的菩萨,乃是一般人格(凡夫)的榜样。身为太子享尽人间一切富贵尊荣,这是人间福报的模范;自幼好学深思、博闻广识,文艺武功的造诣为当时之极致,这是人间智者的模范;事父母以孝敬,蓄妻生子一如常人,这是人间伦理的榜样。由此可见,成佛的基础,先要具备一般人格的条件。 (二)由苦行至成佛 这一阶段的释尊,是从一般宗教的信仰和实践,而转为独创思想的过程。他由二十九岁出家,苦行六年,至三十五岁成道。最初修学印度神教的法门,信仰梵天,修禅定,习苦行,由信起修,修禅定而达到最高禅境的非想非非想处定。继之,修苦行(持外道戒)六年,日食一麻,以维生命,形销骨立,而不退心。这确是一般宗教徒的最佳榜样了。修禅定,乃是印度传统的宗教行持法;修苦行(戒),则为印度当时反传统的新兴宗教行持法。释尊的学习过程是沿着历史的轨迹,进入新的天地。最后,他却体认到了,光靠定和戒的方法,不能真的达到解脱的目的,于是主张以智慧的观照,来冲破生死苦海的藩篱;戒、定、慧三学具足,才是求取解脱的唯一法门。 低级的宗教,止于盲目的信仰;高级的宗教,则在信仰之后,必进而修行。释尊是由一般的高级宗教之中信行而来,并非否定了一般的宗教而独创佛教,乃是透过一般宗教的信仰和实践而另设佛教。佛教的尊贵和崇高,即在于此。既能肯定一般宗教的价值,又须以智能的抉择,对之做理性的考察。不像一般的宗教,仅鼓舞人们去服从“神”的“权威”,而不许用历史的方法及科学的角度,对他们的“神”做理性的考察。 因此,一般宗教的实践,止于戒和定;佛教的实践,则于戒定之上,增加智慧。所以,释尊是一般宗教徒的最佳榜样,他是超越了一般宗教而始创了佛教。 (三)佛陀的一生 佛陀成道之后,直到八十岁时进入涅槃,他是作为一个佛教徒的最佳榜样。福慧两足,悲智双运。空我执而断除一切的烦恼——自求解脱;空法执而广度一切的众生——使人解脱。佛是由于行了菩萨道的自度度人而来。成佛之后的释尊,虽已功圆果满,但仍不放弃任何一个说法度人的机会。他以深邃的智慧,配合和平中道的态度,发挥利益众生的精神。他没有作为领袖的希望,由弟子们自然形成的僧团,却在无形中以佛陀作为最高的中心;他不主张以神异怪诞之术作为弘化的手段,佛的神通境界也非任何一人所能企及;他从来不会以权威者自居,佛的言行却为千年万世之所仰止。 P1-4 序言 这是一本新书,是从《佛教是什么》、《佛教实用法》、《璎珞》的三本旧书中选辑而成。也就意味着这是那三本书的菁华。那三本书,分别出版于一九六四年及一九六八年,那些文章,写成于山中掩关及禁足期间。由于当时的阅藏方向,着重于根本佛教或佛教原始面貌的探究,多半的工夫,放在阿含部及律部,这使我对佛陀化世的本怀及僧团生活的形态,把握到了源头的景色,以致嗣后当我涉及大小乘各宗派的思想之时,不再受一宗一派的模式所限,却能从各派的优胜处得到法益。 个人虽不敢说这二十年来,在法门中有了多少进步,然在不断地努力于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也不断地修正了自己的角度,立场未尝稍变,表达的方式,则自觉有了若干程度的调整。故趁这次选辑的机会,除了文章的过滤,在文字上也略有精简。并且给《神通的境界与功用》、《神鬼的种类》、《佛教的道场名称》等篇,附加了许多条注释。 这二十年中,由于此三本书中,收有几篇适合许多读者口味的文章,其初版又仅印了一千册,故曾一再被人问及何时再版。也曾由程黄彩云居士,将其中的两本,分别于一九七九年及一九八一年,各印了一千册,分赠结缘。尤以原收于《璎珞》中的《怎样做一个居士?》、《怎样修持解脱道?》、《为什么要做佛事?》的三篇,本来就是为了单行大量印发的小册而写,在国内及香港星马各地,流通较多,而我自己,倒觉得那个阶段的其他各篇文章之中,尚有不少篇的内容,相当扎实,它们是我写作《正信的佛教》的同时期产物,也是为了相同的目的而写,只是更加专题化、更加深入了而已。因此,本书的选辑,可为读过《正信的佛教》的缁素大德,提供更多的佛教常识,名之为《学佛知津》。 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三日序于台北北投农禅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