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醉美巴丹吉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甘肃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王继军、冯玉雷主编的《醉美巴丹吉林》以散文、游记、杂记等文体形式描写,或平铺直叙,或旁征博引,或苍茫大气,或细腻委婉,以丰富的笔触解读了阿拉善右旗厚重人文历史和醉美景观。本书分为“名家慧眼”“行吟驼乡”“醉美家园”三个版块,收录71篇文章,40余万字,读者细读之,如品醇酿,回味无穷。

内容推荐

王继军、冯玉雷主编的《醉美巴丹吉林》是一部关于内蒙古著名景区巴丹吉林的散文集,收录了《巴丹吉林沙子的由来》《梦幻巴丹吉林》《敖包的来历和祭祀》《再游巴丹吉林》《大地的馈赠》等几十篇散文。这些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对人文历史的介绍,对现代旅游的描述等。

目录

名家慧眼

 天大的一盘散沙

 弱水三万荒漠通途

 雅布赖山洞窟手印岩画

 盐·沙漠·文明

 曼德拉山岩画——写给晓风

 苍凉醉美的巴丹吉林

 上帝疼在心底的沙

 锦绣阿拉善

 远古的呼唤

 安逸的小镇

行吟驼乡

 阿拉善四章

 走向巴丹吉林

 阿右旗行记

 壮美巴丹

 天籁神韵——用心听到的阿拉善右旗

 驼乡探幽

 雅布赖:盐神的子孙

 大漠恋歌

 美丽的伤口

 春光里的红墩子大峡谷

 曼德拉山访古

 巴丹吉林的生命

 相遇巴丹吉林

 绽放激情,倾听心灵花开

 沙漠,邂逅一场意外的美丽

 巴丹吉林寻梦

 行走的背包客

 大漠逞英雄

 没有做醒的梦

 驼乡小镇

 大漠深处有人家

 生活在世界最高的沙山下

 梦中的巴丹吉林

 海子,海子

 阿右旗捡石记

醉美家园

 上帝画下的美丽曲线

 手印岩画隐藏万年秘密

 远方有多远

 大地之上端坐着王

 私人笔记

 巴丹吉林三章

 塔木素之夜

 大汗之山

 叩拜天堂大漠

 巴丹吉林沙漠赞

 风是时间的雕手

 石头城,谜一般的存在

 恩格日乌苏的石头

 中诺尔图的魅力

 大红山——最后一口驼井

 巴丹吉林的品格

 初识夏日嘎庙

 高山峡谷藏古庙

 大石头沟

 海森楚鲁,一个静卧大地的巨人

 月光下的曼德拉

 灵之旅

 又见巴丹

 大漠藏城印象

 家乡风韵

 祭祀白银敖包

 特布希问禅

 巴丹吉林深井

 《江格尔》说唱

 敖包的来历和传说

 多姿多彩的喀尔喀服饰

 沙力搏尔搏克

 巴丹吉林沙子的由来

 小城骆驼多

 大地的馈赠——锁阳

 大秦之腔——倾听阿拉善的声音

后记

试读章节

天大的一盘散沙

漠月

腾格里、乌兰布和、巴丹吉林,上苍给予它们共同的特征是什么?不言而喻。

金黄,是它们亘古的色泽。沙漠,是它们存在于地球这个大家庭的身份标识,某种时候是一种壮怀激烈的宣言。假设它们是巨人般的三兄弟,谁为长?东西长270公里,南北宽270公里,4.9万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一个半台湾,巴丹吉林沙漠给出的答案是,排行世界第三、中国第二。那么,腾格里和乌兰布和便要俯首称弟了。无怨无悔,围绕身边,心甘情愿,仰望和陪伴如此伟岸的兄长,似乎是一种幸福。已经千万斯年了,可是这样的坚守,永远没有终点,还要继续坚守下去,从遥相呼应直到融为一家。其实,多年前我就知道,三大沙漠已经会师了,如同三兄弟结盟,成为命运共同体。这,也可以认为是巴丹吉林的一种外延。面对这样的事实,作为人类的我们应该呈现怎样的表情,哑然、沉默?还是无奈、沉重?如同一个天才雕塑家,面对天大的一盘散沙,竟然也束手无策?

当然不止如此。

我们不只有沉默和沉重,还有智慧,包括幽默。我们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有外延,就必须有内涵。外延与内涵,是一个同样古老的哲学范畴。哲学是什么?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原本就是智慧的意思,是一种辩证关系的达成。那么,接下来的问题肯定是,巴丹吉林的内涵是什么?同行的朋友告诉我说,奇峰、鸣沙、群湖、神泉、古庙,堪称巴丹吉林的“五绝”。这,或许就是巴丹吉林的内涵。

还有传说。它为什么叫巴丹吉林?

对于巴丹吉林之名称的来历,一说巴丹吉林由蒙古语“巴岱”和藏语“吉让”演变耦合而来。另一说是几百年前,有一个叫巴岱(巴丹)的蒙古族牧民不仅在此居住,而且在广袤无际的沙漠里发现了许多湖泊和草地。后来,他将家人都迁移到这里,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过着天堂般无忧无虑、丰衣足食的日子。因此,后来的入们以“巴丹吉林”命名了这个沙漠,意为巴丹的湖泊。这个传说在当地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美誉度极高。不过,据考古学家考证,遗留在沙漠里的陶瓷碎片属于石器时代,证明数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有这个乌托邦式的传说,以及考古认定的物证作为前提,再听同行的朋友将巴丹吉林称赞为天堂大漠,也就不足为奇了。对此,我也表示认同。从世俗的层面讲,天堂是人们最理想的归宿,甚至为之不惜穷尽自己的想象力;从哲学的角度讲,却正因为它的虚无。这种虚无衍生而出的文学品种之一,可能就是寓言。即便是成人世界,也需要寓言,这并非自欺欺人。真的是这样,面对巴丹吉林,听着朋友们不厌其烦的介绍,其时我的脑海里翻腾的就是这些意念。  然而,巴丹吉林是真实的,并非寓言。

据说,巴丹吉林沙漠也正是因为奇峰、鸣沙、群湖、神泉、古庙这“五绝”,才从无名到有名到著名,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处处神奇,处处魔幻,处处美景,整个发现的过程,想必充满了几代人的艰辛和曲折,并非一蹴而就。美的存在与发现,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如同真理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我这样表述,巴丹吉林的朋友们也许会不以为然,继而反驳:事实胜于雄辩。是的,这里已经被命名为沙漠世界地质公园,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沙漠”,入选“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是的,公园入口处高耸的地标筑碑上,刻有“巴丹吉林沙漠,必鲁图峰,1611.009米”的字样。不断有三五成群的游客在这里驻足,他们来自周边地区,兴致盎然地阅读碑文、摄影留念。时至中午,阳光普照,地表温度在不知不觉间升高,时不时有干燥的热风拂面。如果有一场小雨就好了,会很惬意呢。问题是,这里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4000毫米,如此强烈的反差,令人惊诧,局外人是难以想象的。举目眺望,晴空万里,云朵都稀薄得可怜。我这种其实并不算矫情的想法在巴丹吉林,简直是太奢侈了,反倒成了一种被人啼笑的把柄。参加僻美巴丹吉林》采风活动的朋友们头顶烈日,大雁一样排成一行,也在这里留下自己的影像。男男女女穿着各种各样的休闲装和运动衣,花红柳绿,像一道突兀的风景。他们的身后就是巴丹吉林沙漠,就是有“沙漠珠峰”之称的世界沙漠最高峰——必鲁图峰。他们差不多都是我的老乡。他们从小到大都与沙漠有着掰扯不开的情缘。他们个个笑容可掬,朴实而亲切。

有那么一瞬,我的眼睛湿润了,想流泪。

P2-4

序言

阿拉善右旗是一片广袤富饶、古朴厚重的热土,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满、回、藏各族和谐共处的多民族聚居地。这里的人民淳朴善良、坚韧不拔,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在这里不断交融,各民族和睦相处、团结奋进。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能感触到文化的气息、探索到草原文明的奥秘,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曲一调都在诉说着阿拉善右旗的古老和神奇,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特别是巴丹吉林沙漠横贯全境,以奇峰、呜沙、群湖、神泉、古庙“五绝”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沙漠”“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沙漠珠峰”——必鲁图峰傲立其中。“美术世界的活化石”——曼德拉山岩画形象生动地记录了远古先民在这片水草丰美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生产劳作、放牧狩猎、竞技征战、舞蹈祭祀的生动场面,堪称我国西北古代艺术的画廊。栩栩如生而又百般传神的海森楚鲁风蚀地貌反映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九曲回转的额日布盖峡谷具有丹霞地貌的典型特征……祭敖包、蒙古长调、沙嘎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醉美巴丹吉林》的付梓问世,无论是作为阿拉善右旗历史上一个文学事件的出现,还是作为一个文学文本的留存,对阿拉善右旗来说都是一件极具感召意义的事情。作者们以书言志,以文咏怀,形成了一篇篇主题鲜明、感染力强,具有浓郁本土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文学作品,创作出一批反映家乡新风新貌的原创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既有著名作家的纯青笔墨,也有中坚力量的扛鼎力作,更有本土文学新秀的清丽文字。从内容上来讲,有抒情的,有写景的,有纪实的,有怀古的,有考证的;表现风格也是多种多样,各显所长,或质朴自然,或凝重大气,或明丽优雅。读着这些优美的文字,如同在享用一场精神的盛宴,审美的愉悦不期而至。

我们对本土的文化遗存,都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喜爱。作家孔瑞平在婀拉善四章》中写道:“你不要以为沙漠就是干渴的代名词,不知道何年何月何时,银河倾倒了一斛珠子般的星辰,至沙漠,幻化为星罗棋布的湖泊……”巴丹吉林沙漠的每一处风景,在作者的笔下都是那样灵动,那样美丽,那样令人陶醉,那样让人向往。作家杨献平的《巴丹吉林的生命》写道:“沙漠与密林、雪域、草原,是这个世界上最适宜隐居、安妥灵魂的地方。”它把读者带入一个胜似仙境的所在,在移步换景中顿悟生活的乐趣和美好。诗人席慕蓉惊诧于历经风霜的曼德拉山岩画,在馒德拉山岩画——写给晓风》中写道:“在曼德拉山的山巅,我所见到的,应该就是人类最早最早的诗篇了吧?当年那些刻凿的人,应该就是世间最早最早提起笔来的诗人了。”对岩画赋予了诗歌的生命,作家牧马在《石头城,谜一般的存在》中也写道:“来到海森楚鲁,面对令人惊异的景观,有人找到了狮犬虎豹,有人找齐了十二生肖,有人作画拍照,有人吟诗唱歌,有人喜笑颜开,有人捶胸哭嚎。”作者笔下的海森楚鲁流光溢彩、妙趣横生……每一处描述,我们都看到了一个崭新的阿拉善右旗!读《醉美巴丹吉林》一书,感觉美不胜收,每一篇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美感和收获。

“窥一隅而知全貌,撷一朵而知春天。”《醉美巴丹吉林》是阿拉善右旗文艺创作的一个缩影,也是阿拉善右旗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剪影。随着阿拉善右旗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事业也必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在此,我衷心祝愿情系阿拉善右旗的作家朋友们越来越好,祝愿阿拉善右旗文学艺术百花齐放,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是为序。

2017年6月10日

后记

散文集《醉美巴丹吉林》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出版,我们感到光荣而欣慰。

阿拉善右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11个民族和谐相处的边境旗县。这里民风淳朴、资源丰富、自然壮美、人文深厚。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曾有狄、月氏、匈奴、回纥、党项、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繁衍生息。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建设发展了草原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多民族文化碰撞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其中尤以沙漠、骆驼、岩画、马背、长调民歌、宗教朝圣、草原丝路等文化内容为盛。

如何从文学的角度表现阿拉善右旗,是摆在广大文艺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2017年4月,旗委决定出版《醉美巴丹吉林》一书,在旗委宣传部的统筹安排下,旗文联、作家协会密集组织了蒙甘东风《醉美巴丹吉林》采风创作活动、蒙甘宁知名作家僻美巴丹吉林》采风创作活动、《醉僻美巴丹吉林》草原丝绸之路语言文化调查活动。为了丰富书稿内容,我们特约上海交通大学叶舒宪教授、宁夏《朔方》杂志漠月主编、陕西冰心散文奖获得者曹洁女士等知名作家为本书撰文,还通过网络和微信平台征稿,让所有关心阿拉善右旗的作家、摄影家、驴友们从多视角来反映阿拉善右旗独特的历史人文、山川地貌、风土人情。编审者们从本书的主题思想、文章体裁、整体风格、图文质量等方面严格把关,遵照宁缺毋滥的宗旨筛选稿件,反复斟酌,终成定稿。

《醉美巴丹吉林》以散文、游记、杂记等文体形式描写,或平铺直叙,或旁征博引,或苍茫大气,或细腻委婉,以丰富的笔触解读了阿拉善右旗厚重人文历史和醉美景观。本书分为“名家慧眼”“行吟驼乡”“醉美家园”三个版块,收录71篇文章,40余万字,读者细读之,如品醇酿,回味无穷。

《醉美巴丹吉林》是集合众多作家以文学形式全面表现阿拉善右旗的第一部散文集。它的结集出版,体现了各级领导的关怀,凝结了广大作家的心血,得到了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支持。作为合作伙伴,《丝绸之路》杂志社功不可没。作为友邻地区,东风航天城和永昌县文联深情助力。在文图初审阶段,作家海峰、慎祥、云霞,摄影师有里等字斟句酌,逐图审核,做了认真的编排修改。由于时间仓促,个别文章和图片的作者和摄影者未能联系到,敬请谅解,也请及时沟通。

最后,对所有参与《醉美巴丹吉林》一书出版的朋友表示诚挚感谢!恳请广大文艺工作者继续关注这片热土,抒写大漠情怀,祝福驼乡人民!

编者

2017年6月1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