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走上了文学史学的路”
胡适最初入美国康乃尔大学攻读农科。当时美国的农科是不收学费的,胡适觉得这样可以节省一部分由清政府提供的官费,寄回老家绩溪补助生活拮据的母亲。
一开始他学习还是很努力的,也梦想将来做个农业科学家,以农报国。在课堂上学了三个星期后,接到实验系主任的实习通知,胡适去报到时实验系主任问他:
“你有什么农场经验?”
胡适老老实实回答说:“我不是种田的。”
主任有些疑惑:“你作什么呢?”
胡适脸上一副诚恳的样子:“我没有做什么,我要虚心学习,请先生教我。”
主任又问道:“你洗过马没有?你先去洗马。”
胡适解释说:“我们中国种田,是用牛不是用马。”
主任摇摇头:“不行!”
在美国学习当然得遵照美国学校的规定。于是胡适就跟着实验系主任洗马了,往往是主任洗一半,胡适照葫芦画瓢洗另一半。洗完了马学套车,也往往是主任套一半,胡适学着套一半。如此这般实习了一个星期,胡适觉得还挺好玩的。接着一个星期是为包谷(即玉米)选种,一共有一百多种,要一粒粒挑,一颗颗选,一个星期下来胡适的两手都起了泡,不过他忍耐着,终于坚持到实习完毕。第一个学期,他的各门功课的成绩都在八十五分以上。第二年依然如此,胡适为了多得学分,又按照学校的规定增选了一门果树学。起初是在果田里剪树(枝)、接种、浇水、捉虫……干的全是果农的活,为时一个星期。第二个星期转入课堂教学,其中一项是苹果分类,一张桌子上放置了三十个不同种类的苹果,给每个学生一把小刀、一本苹果分类册,让学生们根据每个苹果的长短大小、果皮的颜色、开花孔的深浅,对照苹果分类册分别辨明属于哪一种类别。那时美国的苹果有四百多类品种,美国的学生大多是农家子弟,平日对苹果就很了解,所以只需在苹果分类册上查对学名,不大一会儿工夫便可分类完毕,填表交卷。更有甚者将几个苹果偷偷塞进口袋里扬长而去,三三两两享受苹果的美味。胡适可苦了,他需要一个一个的鉴别,花了两个半小时才将二十个苹果分类,而且大部分还分错了。另一位姓郭的中国留学生和胡适的情况差不多。
胡适甭提有多懊丧了。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心想:“我花了两小时半的时间,究竟是在干什么?中国连苹果种子都没有,我学它有什么用处?自己的性情又不相近,干嘛学农科?……”
于是他决定放弃已经学了一年半时间的农科,改学文科,并为此牺牲了两年的官费。以后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实验主义哲学家杜威攻读哲学。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胡适把握住了自己未来的命运,“从此走上了文学史学的路”,终于成为了中国首屈一指、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以后胡适经常举自己的例子,告诫青年学生要以本人的兴趣和禀赋作为选择科系的标准,说“求学选科比娶太太更重要”──这虽然是一句半开玩笑的话,却也是至理名言。
P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