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插图,百年经典,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地理书!
房龙把所有的大山、城市、海洋放在地图上,然后告诉我们那里的居民的故事,他们为什么在那儿,他们又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在做什么。
《房龙地理(原版插图)》是一本专属于房龙的、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地理书。它打破了常规地理书的写作方式,紧扣“人”的观念,将人的活动和重要性提升至首位,自始至终关注的是“纯人”的那一面——科学、艺术、商业、宗教和政治,从历史的高度阐释了人与地理以及地球的关系,生动地演绎了“人文地理”这一概念。同时,在历史的叙述中还穿插回顾了人类与自然相互协调和适应的漫长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发掘自身潜力并努力探求与地球——人类唯一家园达到和谐的最终方式。
房龙在此书中贯穿了其惯有的行文风格,诙谐幽默的文字将枯燥的地理知识讲得深入浅出,趣味无穷,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带人领略并把握人类的厚重历史。
房龙说,历史是地理学的第四个维度,它赋予了地理学时间和意义。《房龙地理(原版插图)》正是他从这一观点出发完成的杰作。他睿智的娓娓讲述和亲手绘制的风格果敢的插图,使地理学不再是干巴巴的山脉和河流、也不再是那些难以记忆的地理名词。在他的笔下,人类几千年来对权力与财富无休无止的争夺和随之而来的阴谋与战争,人类对文明进步的向往、对善良美好的渴望,赋予了地理学绚丽的色彩。
哪一个占据了另一个亚洲南部大半岛?
亚洲南部半岛的面积为巴尔干半岛的4倍,那里拥有四个古老王国,有独立的,也有半独立的,还有别国的殖民地。位于南部半岛的最西边的是缅甸。在1885年之前,缅甸还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但后来,英国取得缅甸人的同意和一些其他国家的支持,将缅甸末代国王放逐,并把缅甸并入了大英帝国的版图。我想除了缅甸末代王本人之外,没有人会对这件事提出异议。然而末代国王本人并不是土生土长的,他是北方的舶来品,整个南部半岛也都不甘受其统治。对这一点,缅甸的山脉要负主要责任。缅甸北部边境有一座东西走向的高山,俨然一个天然的屏障,将印度拒之门外。但是,缅甸境内的五座大山却都纵贯南北,为在中亚大平原生活的民族提供了一条便捷通道,他们可以从这里顺利地到达孟加拉湾、暹罗湾甚至中国南海等富庶的沿海地区。他们所经之处,不只是留下无数断壁残垣、荒田废地、焚毁的城市,也留下了许许多多他们的子孙后代。缅甸末代君主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不必因为缅甸末代国王的不幸而过分难过。正是他,为了庆祝自己登基,重演了一场古老亚洲的悲剧——杀死自己的所有亲属。从前,土耳其帝国的苏丹为了以防万一,也常常采取这种残忍的手段。就像假若有朝一日你当上了南美洲某共和国的总统一定不能忘记购买意外保险一样。但是这个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杀尽上百个兄弟、子侄的血流成河的事件,实在令人无法容忍。于是,英国总督便趁机赶走了这位末代暴君并取而代之了。自此,缅甸这个拥有3%印度教徒和90%佛教徒的小国迅速繁荣昌盛起来。从仰光至曼德勒一路通航的伊洛瓦底江很快成为商贸运输的大动脉,每天都有无数船只在江上来来往往,运输大米、石油等物资,成就了缅甸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景观。
缅甸东面与暹罗接壤。多纳山脉和他念他翁山脉伫立在缅、暹两国边境。由于暹罗的西侧是英国的占领地,东侧是法国殖民地,而英法两国相互提防、排斥,暹罗才保全了它独立国的地位。另外,暹罗国王也为王国鞠躬尽瘁,这也是暹罗王国得以幸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18世纪后期一个中国人领导暹罗从缅甸独立出来,他的后裔老国王朱拉隆功在位将近40年。这期间,他一直小心巧妙地利用东西两边的邻居互相牵制,并适时做出一点小小的让步,并挑选来自威胁不大的小国人士取代英国人和法国人来做自己的顾问。睿智的朱拉隆功国王还建立了大学,自此,暹罗的文盲率由原来的90%降至20%。他还修建铁路,疏浚湄南河,使其通航里程达400英里以上。他还搭建了一套出色的通信系统。另外,暹罗的军人们也都训练有素。暹罗王不仅把暹罗发展了一个很可靠的同盟,而且也有可能变为潜在的威胁力量。
暹罗的首都曼谷位于湄南河的三角洲上,人口已达100万,但是,大多数居民仍然在湄南河河边的小船上居住,俨然一派东方威尼斯的画面。暹罗并不排斥外国移民迁入,所以,很多勤劳的中国人能自由地跑到曼谷定居。目前,迁往曼谷的中国人已占其总人口的1/9。暹罗也迅速发展成重要的大米出口国。暹罗森林茂密,经济价值非常可观,其中重要的出口品之一就是柚木。另外,马六甲半岛的一部分也在暹罗境内,那里蕴藏着世界上最丰富的锡矿。
然而,总体说来,暹罗政府反对国家工业化。所有热带地区的居民如果想要生存,必须首先发展农业和简单的手工业。让欧洲成为工厂和贫民窟的天下吧,亚洲只希望永远守护着自己的农田和村庄,西方人可能不会喜欢,但它们十分符合东方人的口味,当然工厂就不在其中了。
另外,暹罗的农产品与多数发达的农业国有些不同。这里除了中国人饲养的100万头猪之外,还有600万头驯化的水牛和6822头大象。暹罗大象不仅能在田里帮主人干活,还可用来出租,充当起重机和重型大卡车。
法国人占领的那部分半岛便是法属印度支那,它自南向北,大致可划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是柬埔寨,位于湄公河大平原的三角洲,盛产棉花和胡椒。束埔寨虽然名义上是独立王国,但实际却受法国人的监管。吴哥窟位于柬埔寨的腹地、洞里萨湖北边茂密的森林之中,是束埔寨一个引人入胜的历史遗迹。吴哥窟是由高棉族这个神秘的民族创建,但对于高棉族,我们却知之甚少。公元9世纪,高棉族人在柬埔寨北部的吴哥建立都城。建都工程十分浩大,每一面城墙都至少有2英里长、30英尺高。最开始,高棉族人受印度僧侣的影响信奉婆罗门教,但是,到了10世纪,他们又改信佛,并把佛教定为国教。借此,高棉族人的精神世界也产生了转变,这一转变也体现在随处可见的寺庙和殿堂结构之中。这些在公元12世纪至15世纪之间建造的建筑,在吴哥被摧毁后,还是为后世留下了惊人的古建筑废墟。即便是举世闻名的玛雅遗产与吴哥古迹一比,也充其量只是一些头脑简单的初学者的作品而已。
另外一种说法是,吴哥早在湄公河三角洲形成之前就已经建造在海面上了。如果真是如此,就意味着大海后退了300英里。这简直是一个奇迹!据相关史料记载,纳拉文的海岸线曾后退近5英里,比萨的海岸线曾后退近7英里。关于吴哥的来龙去脉或许永远是个谜。虽然吴哥在束埔寨的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但它当时的地位比今天的纽约还重要,而现今吴哥不存在了,变成了明信片上的一道泛黄的风景,如果是在巴黎殖民地展览会上,参观者花一个便士就能买得到。更为匪夷所思的是,吴哥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时,巴黎却还只是一个由简陋的房屋七七八八地拼凑而成的小渔村,到处都散发着难闻的鱼腥味。
P243-245
十年以前,您给我写了一封信,今天,我终于能回复您了。您在信里这样写道(以下是我从原信引用的):
“……是的,那地理学呢?我想要的不仅仅是全新的地理学,更是我自己的地理学。它能告诉我我想知道的知识,而对其他的知识有所简略。我想让您为我写的,就是这样的地理学。之前我去了一所学校,那儿非常认真地对待地理。在那里我学习了所有关于不同国家的知识,包括它们的边疆、它们的城市、它们的人口总数;我还学习了所有山的名字和它们的海拔、每年的煤炭开采总量。但是这些东西我学完就忘了。它们彼此没有形成关联,变成了一堆杂乱无章的、糟糕的事件摘要,就像是一个堆了太多图片的博物馆,或是一个没完没了的交响音乐会。它们对我毫无价值可言,因为每当我需要确切的事实依据时,我不得不重新查阅地图和地图册,或是百科全书和蓝皮书。一定也有不少人和我一样深受其苦。您能为我们这些可怜的人写一部有用的新地理学吗?一种关注人类本身的地理学:把所有的大山、城市、海洋放在您的地图上,然后告诉我们那里的居民的故事,他们为什么在那儿,他们又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在做什么。同时请您强调那些真正有趣的国家,别把笔墨浪费在那些干巴巴的名字上。这样我们就能把它们全都记住了,不然的话……”
而一如既往地渴望并听从你们命令的我,转过身说:“亲爱的,给你,这就是那本书!”
一手拿笔,一手拿画笔,眼中闪耀着思想的光辉……他的作品将笑傲数个世纪。
——威尔·杜兰
房龙的笔,有种魔力……房龙的方法实在巧妙不过,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读他书的人,无论大人小孩,都觉得娓娓忘倦了……
——郁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