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珞珈风雅
分类
作者 杨欣欣//肖珊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给周总理写信》;《毕生不忘学术》;《倡议恢复高考第一人》;《历史的辩护人》;《手抄式图书馆》;《为一个学生讲课》;《老夫子,大球迷》;《影响中国五百年》;《光着膀子算数据》……《珞珈风雅》(作者杨欣欣、肖珊)由多位作者以不同的角度叙述了武大建校以来有关校史、校貌、校友趣事,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武汉大学的发展历程。

内容推荐

《珞珈风雅》(作者杨欣欣、肖珊)由多位作者以不同的角度叙述了武大建校以来有关校史、校貌、校友趣事,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武汉大学的发展历程。

《珞珈风雅》收录了《风云际会》;《一所大学的红色印记》;《四世情缘》;《郭沫若故居》;《1938:一区27号》;《半山庐的叹息》;《坐而学起而行》;《“六一”纪念亭》等作品。

目录

珞珈子弟尽雄才(代序)

上篇流风

风云际会

一所大学的红色印记

四世情缘

郭沫若故居

1938:一区27号

半山庐的叹息

坐而学起而行

“六一”纪念亭

解放的日子

毛泽东视察武汉大学

飞鸿印雪

珞珈山上的第一栋房子

国立武汉大学开山者刘树杞

王世杰魂牵武大

王星拱流亡兴学

周鲠生迎难而上

记若干“第一代”武大校友

云蒸霞蔚“十八栋”

中国女性的佼佼者

八年炼狱晨钟暮鼓

缅怀我们的李达老校长

刘道玉这七年

珍贵文献“回家”记

弦歌不辍

他们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自然》《科学》与国立武汉大学

乐山孕育12位院士

学术世家

新中国第一位硕士

小板凳上做的学问

武大的文学传统和文学传人

中篇佳话

学府美谈

珞珈三女杰

童心不泯

珞珈山的孩子

哈佛三剑客

文学名师至情的眼泪

珞珈山下四人行

“不合时宜”的教授

“标本唐”传奇

三代留学路

这条道,铭记终生

“始”字背后

一家七口的武大情缘

浪漫传奇

当代李赵

多情人不老

武大“文青”的浪漫爱情

磨难中的平民爱情

爱情如樱花绽放

“金牌”伴侣

“雷公电母”

妙解人生方程

逸闻趣事

五十之前不著书

愤而辞职

慧眼识珠

巧改“珞珈山”

徐震要打朱东润

改变主意搞创作

胡适四次来武大

教授当死于讲堂

爱出难题的数学家

以词言志

徐天阂唱诗

穷教授

“画学系”

苛刻的考试

不言“章黄学派”

“学大汉武立国”

给周总理写信

舞枪弄棒

毕生不忘学术

倡议恢复高考第一人

历史的辩护人

手抄式图书馆

水稻候鸟

为一个学生讲课

老夫子,大球迷

影响中国五百年

光着膀子算数据

下篇雅韵

相约青春

母校常人梦中

理学院夜晚的灯光

梦一般的记忆

踏遍来去枝

终生不负

寄兴烟霞

物外桃源

忆珞珈

武大的树

文学的家园

青春的珞珈山

珞珈赋

珞珈红叶

晨早的樱园

珞珈四季

咏樱花

放歌行吟

曾经的校歌

校歌品鉴

珞樱1

冲动源自内心深处的渴望

珞樱2

音乐梦想·十年绽放

编后记

试读章节

另一位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巨大贡献的武大人是李汉俊。

日本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渠道之一,李汉俊留学日本期间,结识了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河上肇,深受其影响。李汉俊勤奋学习马克思原著,并用其指导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撰写了数十篇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曾赞其为“最有理论修养的同志”。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后请他校对把关。五四运动前后,李汉俊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作,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的启蒙者之一。董必武曾在回忆录中写道:“李汉俊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老师。”

董必武1927年4月27日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附小小礼堂参加了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37年10月,董必武应武汉大学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抗日问题研究会的邀请,到武大学生大礼堂为全校师生作了《独立自主,发展游击战争》的讲演,在讲演中积极宣传中共关于独立自主地发展敌后游击战争的精神,鼓励师生走抗日救国的道路。

1964年11月3日,阿富汗国王穆罕默德·查希尔·沙阿偕王后一行到武汉访问,董必武副主席陪同到武汉。在汉期间,他陪同客人参观了武汉大学,重访了离别近30年的珞珈山。

陈潭秋是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走出来的一位革命家。1914年,他考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预科,1915年转入英语部,191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五四运动期间,他与恽代英、林育南等组织武汉大学联合会,声援北京爱国学生运动。1922年秋,陈潭秋到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附小兼课,利用讲台作掩护从事革命宣传,先后教授英文和历史。他教历史课时,反复教育学生,不要从朝代、帝王的更迭看历史,而要从社会的经济发展看历史的演变。他反复揭露当时社会所存在的各种不平等的现象,指出什么“教育救国”、“工业救国”都是没有希望的,只有改革社会制度,才是消除社会一切弊端的根本出路。他的思想像一团火照亮了进步师生的心。

陈潭秋还和董必武一道,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把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等校在五四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青年20多人吸收到团组织中来。

在陈潭秋的影响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及其附小有一批进步教员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武汉地区较早的一批共产党员。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附小一时成为革命力量的重要阵地,“有一个时期简直成了湖北革命运动的指挥机关”。

据美国学者约翰·伊斯雷尔和唐纳德·w,克莱因统计,1938年末,等待批准进入陕甘宁边区的青年学生有2万人。从1935年到1947年,在通往延安的公开或隐秘的大路小径上,怀揣革命理想的青年学生或扮成商贾、“银行小姐”,或以“延安参观团”的名义穿越关卡,投入革命圣地的怀抱。

22岁的李锐就是其中一员,早在他就读武汉大学机械系时,便是一个爱国的热血青年。1937年,他甫到即受重用,被留在相当于现在的“团中央”的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任宣传科科长。一年多以后,李锐和中央青委的其他同志创办了轰动一时的墙报《轻骑队》,其犀利的文风被毛泽东誉为“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主义的文风”。1941年,李锐被调入《解放日报》社,开始了他的编辑记者生涯。1943年,面对抗日战争的形势需要,他在《解放日报》开创了军事评论,他论述山东战场形势的社论《山东的捷报》,毛泽东作了批示:“此文写得生动又有内容。”

1944年4月,武大校友陈家康奉调又一次回延安。1937年5月,他曾作为上海党组织代表,参加了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和中共中央白区代表会议。这一次,他回延安是参加接待中外记者参观团的工作。同年7月,美国官方代表包瑞德上校率美军观察组到延安考察,这是中国共产党与美国建立官方关系的开始,也是首次与西方国家的官方往来。为此,中共中央专门设立了军委外事组,陈家康为其成员之一。在陈家康等人的努力下,这两次参观考察打破国民党的严密封锁,取得国际上的了解和支持。

校友朱九思于1937年底赴延安,先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翌年6月,他结束在抗大的学习,留校工作,任政治主任教员。随后,他作为抗大第二分校工作人员,到敌后晋察冀边区做军队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

“几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60多年前,武大人千里奔赴延安。60多年后,我们在延安邂逅武大。

“十八栋”是珞珈山南面的一个老楼群,一区27号是一栋幽静清寂的英式二层小楼,74年前,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肩负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重任的周恩来,正是在这里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统战工作。P5-7

序言

“精神”一词,哲理深邃,唯心推崇;另有精力旺盛,锲而不舍之意。“武大精神”,乃追求真理,崇尚学术,彰显高雅,敢于担当,实属学府之魂、镇山之宝。

武大精神,贵在高雅。大师云集,立德立人,悠悠百年,代代雄才。武大先驱张之洞,建“汉冶萍”之伟业,立《劝学篇》之宏论,有“自强学堂”之创举。武大元勋王世杰,学贯中西,传承学脉,树“国立武大”的宏愿,著《比较宪法》之杰作;生为武大昌盛而欣慰,死以“武大校长”为墓碑!情系珞珈,令人感叹!哲学家李达,追求真理,爱我中华,血染珞珈,浩气云天!

武大精神,重在自强。清心向善,嫉恶如仇。法学家梅汝□,肩负民族重托,扬威东京审判;义正词严,怒指日寇,把战争罪犯推向绞刑架。大快人心,壮我中华!史学家唐长孺,精研南北朝,探秘莫高窟。为国学争光,显华夏探究之雄风!生物学家高尚荫,厚积薄发,终成正果。探鸭蛋之奥秘,创生物之奇迹。化学家邬宝良,潜心探究,为我国原子能研究开路奠基,为武大新生鞠躬尽瘁。

武大精神,气贯长虹;无私奉献,誉满九州。韩德培、吴于廑、张培刚哈佛“三剑客”,曾为武大赢得数十年美誉。文学家闻一多,改“罗家山”为“珞珈山”,为武大成为最美校园奠下基础。俱往矣!百年老校,青春永在。测绘学家刘经南的“北斗情怀”,成就了超越GPs的壮举,两院院士李德仁,创地理空间信息科学奇迹,独争该科“全球领袖奖”之殊荣!理工一年喜评五院士,文科两次名列全国获奖前茅……

武大精神一脉传,庆贺校庆谱新篇,珞珈子弟怀大志,筑梦圆梦尽雄才。

李龙

2013年10月29日

后记

武汉大学走过120年辉煌岁月,留下了众多精彩华章。一个个传神的故事,一个个美丽的传说,无疑是武汉大学校史的生动剪影,也是学校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这本小书,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典藏学校历史,传承武大精神。我们如大海拾贝,在浩如烟海的档案和图书资料中搜寻、筛选,最终又忍痛割爱,将已经成形的数十万字材料反复浓缩。

本书所选文章主要来自《武汉大学报》、《漫话武大》、《武大校友通讯》、《老武大的故事》、《武汉大学校史》、《珞珈风》、《武汉大学诗人诗选》,以及武汉大学新闻网、武汉大学校友总会网等。谨此,向出版物的撰稿人、学长校友和编者表示诚挚的感谢。

有几点需要说明的是:一、因为本书主要选取公开发行物,其中又主要选自武汉大学报社编辑出版的相关书刊和网站,所以收录时有的未再征求原作者意见。二、凡未标注来源的文章,均系专为本书所写,或来自武汉大学校内网站。三、每部分文章基本上按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序。四、所选稿件所涉及的人物、作者等,尽量不重复出现。五、对原作中的明显错误作了修改。

参与本书编写的主要是武汉大学报社的编辑人员,部分实习生和学生记者参与了工作,包括: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本科生苏靖尧、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徐爱珍、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汪泉、印刷与包装系本科生靳少秋、哲学学院本科生杨艳红等。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骆郁廷对本书的编辑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党委宣传部部长胡勇华策划了本书的总体思路,在编辑过程中给予了指导,并要求不在主创人员名单中署名;宣传部副部长罗永宽、张发林提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我们水平不足,加之时间仓促、资料有限,本书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赐教。

编者

2013年秋·珞珈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8:3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