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邓小平以生产力为基础的发展观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作者 张兰初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邓小平理论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恢复了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而确立了以生产力为基础的发展观。这一发展观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转向,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立在了发展生产力基础上。其发展的现实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仍然是邓小平发展观的终极关怀。邓小平发展观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实现了在新时期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飞跃。邓小平的发展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的开端,它为后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奠定了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的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内容推荐

本文对邓小平的发展观做了一次尝试性探讨,形成了以下基本的观点。

1.邓小平发展观的思想基础

任何具有伟大创造性的思想理论的产生都需要首先从哲学上进行一场革命。邓小平的发展观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一样,首先是在哲学上完成了一场重大的哲学革命。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首先是在哲学领域里实现的思维方式上的根本变革,从而才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突破了从前的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并批判继承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关于人类解放的哲学。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时候就是从哲学领域开始的。这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因为任何思想革命或一种新的理论乃至新的哲学命题的产生,都要回到哲学领域。一个思想的变革要在思维方式上形成新的解释原则,而这种新的解释原则实际上就是哲学观念的变革。邓小平的发展观首先必然是一次哲学观念的变革。也就是说,如果不首先从哲学观念上发生革命,那么,新的思想理论或命题就不能在思想的根基处给出明确的牢固的根据。

2.邓小平发展观的实质

从理论实质上看,邓小平发展观的首先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的理论。他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主义历史进步的基本原理,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不断发展的。而且,这个发展的目标就是共产主义。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现“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向。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进一步要求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前提。因此,邓小平的发展观中的核心范畴就是“发展生产力”。当然,需要强调的是,邓小平的发展观虽然重视发展生产力,但却不单纯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仅仅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基础”,而不是社会发展的全部。因此,邓小平的发展观并非是“经济决定论”,也并非是“生产力决定论”。

从中国社会发展看,邓小平发展观的实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的发展观是针对当代中国的具体国情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而如何实现共产主义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这个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他解决了当代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现实问题。因此,邓小平的发展观就是要回答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视野看,邓小平发展观的实质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当代中国的具体理论形态。邓小平的发展观回答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问题。在国际资本主义全球化扩张的情况下,如何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如何继续实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向前发展,是邓小平发展观所要回答的人类性问题。

3.邓小平发展观的内容

邓小平发展观的确立,首先实现了一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转向”。这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转向”标志着邓小平发展观的确立。在对“文革”意识形态的批判之后,邓小平就着手建立新的发展观。这个发展观指向的对象就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发展观的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方面,确立了经济优先原则。

邓小平的发展观是要解决中国社会的发展问题。这个发展的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因此,发展观的根本性质仍然取决于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阐释构成了邓小平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一定意义上,发展观就是要继续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把经济建设作为发展的直接目标,必须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中找到内在的关联。发展经济和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何种意义上具有一致性,是邓小平发展观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经典的共产主义是以“阶级斗争”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运动和手段的。而现在把经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工作,是否发生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背离?邓小平重新阐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比如,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这就把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本质紧密地连接起来,从而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新理解构成了邓小平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

此外,一种发展观的内容还要体现在“怎样发展”的手段上。邓小平的发展观中,把“改革”作为发展的总体性手段。所有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手段,最终都可以被概括为“改革”。他曾经指出,“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这里的“改革”主要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作出的政治的经济制度方面的改革。主要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三个部分。这些改革的最高目标就是要解放生产力。改革构成了邓小平发展观的总体性和实践性内容。

4.邓小平发展观的终极指向

邓小平发展观的终极指向是共产主义。但是,邓小平所理解的共产主义并不是空洞的理想,而是建立在现实的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之上的。因此,邓小平的发展观中的第一个环节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为人类进入共产主义奠定现实基础。为什么终极指向需要回到现实的物质生活基础,是理解邓小平终极指向的关键。邓小平不是把共产主义的终极理想看作是通过单纯的“阶级斗争”的结果,而是把共产主义理想建立在人们的现实的经济生活之中。邓小平多次指出要确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培养共产主义的道德信仰。但他把这一理想建立在现实的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只有当社会物质财富丰富起来,才能进入共产主义。

邓小平同样不是在抽象的人性论的意义上阐述共产主义理想的,而是把这种理想看作是道德信仰,提出了“四有”。“四有”的理想是共产主义理想的具体形态,也是邓小平发展观对共产主义终极指向的一个理论丰富和发展。此外,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调,比如“两手抓,两手硬”等也是邓小平发展观对共产主义终极指向的理论建设。

5.邓小平发展观的理论价值

邓小平发展观对当代科学发展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发展观的基础上,把当代人类生存危机问题纳入到发展评价体系。当代人类生存危机问题凸显,因此,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理论,必须把这一人类的生存危机问题纳入到对发展的评价体系之中。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方面要考虑到经济增长,同时也要考虑由于经济增长所导致的生存困境。其次,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发展观的基础上,把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纳入到发展评价体系。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单纯从人类社会内部去进行评价,还应该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考虑到其中。由于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当代社会的发展问题应该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的评价指标。最后,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发展的最高目标仍然是人。发展并非是单纯的经济增长,也并非是物质利益的不断满足,而是实现人的全面的自由发展。因此,当代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原则,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一个重大丰富和发展。

目录

绪论

 一、本书的研究范围

 二、本书的研究意义

1.发展观是全部邓小平理论的核心

2.邓小平的发展观对丰富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邓小平的发展观对树立“科学发展观”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4.邓小平发展观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重大理论贡献

 三、撰写本书的目的

1.对邓小平发展观理论特色的研究

2.对邓小平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关系的研究

3.对邓小平发展观哲学基础的研究

4.对邓小平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的研究

第一章 邓小平发展观的思想基础

 一、“思想继承”的本质

1.思想是怎么形成的

2.继承思想要依靠思想自身具有的客观性

3.继承思想活动的基本原理

 二、发展观中的思维方式变革

1.文革以来的抽象发展观及其抽象思维方式

2.对真理与认识论结构的恢复

3.对认识“前理解”的尊重

4.邓小平发展观中的历史性解释原则

 三、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重新确立

1.真理是具体的

2.真理是历史的

3.真理具有相对性

4.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原则的恢复

第二章 邓小平发展观的实质

 一、发展观概念的提出

1.作为“哲学反思”结果的“发展观”

2.邓小平的“发展观”概念需要我们去“解读”

3.邓小平“发展观”概念的内涵

 二、邓小平发展观的理论本性

1.邓小平发展观中生产力的作用

2.邓小平以生产力为基础的发展观

 三、当代中国共产主义逻辑的新起点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理论内涵

3.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国际背景

第三章 邓小平发展观的内容

 一、邓小平发展观实现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转向”

1.邓小平的发展观革命

2.“文革”:对经典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误用”

3.从“阶级斗争”到“生产力发展”的转向

 二、邓小平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新理解

1.发展观所提出的目标逻辑

2.从“抽象”回到“具体”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新理解

 三、改革:邓小平发展观中的实践性环节

1.经济体制改革

2.政治体制改革

3.科技体制改革

第四章 邓小平发展观的终极指向

 一、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

1.人类的理想性生存方式

2.青年马克思的理想

3.共产主义的理想性

 二、邓小平的发展观不是“实用主义”

1.对“极端理想主义”价值观念的废黜

2.“回归现实生活世界”

3.“摸论”和“猫论”并不遮蔽“理想主义”

 三、邓小平发展观的终极指向

1.邓小平发展观的终极指向是“以人为本”

2.邓小平发展观的终极指向是共产主义

3.邓小平发展观的终极指向是世界历史

第五章 邓小平发展观的理论价值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

 二、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观的继承

1.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观的理论实质的继承

2.对邓小平发展观中“经济优先原则”的继承

3.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观的方法论继承

 三、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观的超越

1.从“建设”到“发展”的转变

2.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根据

3.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论超越

4.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文明”含义

5.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原则

6.科学发展观的“和谐社会”思想

结语

 一、邓小平发展观实现了思维方式的革命

 二、邓小平的发展观是历史进步论

 三、邓小平发展观的实质

 四、论文创新观点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1:3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