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少年必读世界文学经典概览之第3册,里面收录有德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小仲马的《茶花女》,左拉的《萌芽》,莫泊桑的《俊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意大利作家乔万尼奥里的《斯巴达克思》,还有英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和夏绿蒂·勃朗特的代表名著,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俄国大诗人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的传世佳作,俄国讽刺作家果戈理的杰作,以及俄国作家冈察洛夫的名著《奥勃洛摩夫》。它们都不是作品原著,只是介绍了作品的内容概要及其鉴赏与分析,主要供爱好文学的青少年、语文工作者以及大中学校师生阅读使用。
《少年必读世界文学经典概览》系列丛书6本,采用“集锦叠翠”的办法,精选了世界近百位文学名家,以及他们风靡世界的89部文学名著。在这些文学名著中,有上古时期人类在东方结出的第一批璀璨的文学硕果,有古希腊到中世纪的文学精品,更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的多姿多态的传世佳作,还有20世纪以后的现当代文学,异军突起的拉美文学,姗姗来迟的非洲文学,这些由全人类共同参与创造的艺术精品构成一座五彩纷呈、琳琅满目的文学大观园。该系列丛书主要奉献给爱好文学的青少年、语文工作者、大中学校师生。
本书为其中的第3本,收录了欧洲19世纪的多姿多态的传世佳作。
查理·包法利是个军医的儿子。他天资不高,但很勤勉、老实,为人懦弱无能。父亲对教育不重视。他在12岁时由母亲为他争得了上学的权利,后来当了医生。这时他的父母又为他找了个每年有12()0法郎收入的寡妇——杜比克夫人做妻子,她已45岁了,又老又丑,“柴一样干,像春季发芽一样一脸疙瘩”。但她因为有钱,并不缺少应选的夫婿。她和查理结婚后,便成了管束他的主人:查理必须顺从她的心思穿衣服,照她的吩咐逼迫欠款的病人;她拆阅他的信件,隔着板壁偷听他给妇女看病。
一天,查理医生接到一封紧急的信件,要他到拜尔斗给一个富裕农民卢欧先生治病,他的一条腿摔断了。卢欧是个50岁左右的矮胖子,他的太太两年前已去世了。家里由她的独生女爱玛料理。这是个具有浪漫气质的女孩子,面颊是玫瑰色的,头发黑油油的,在脑后挽成一个大髻,眼睛很美丽,由于睫毛的缘故,棕颜色仿佛是黑颜色,她“朝你望来,毫无顾虑,有一种天真无邪胆大的神情”。她给查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查理给卢欧诊治过后,答应他三天后再去拜尔斗,但到第二天他就去了。此后,他一星期去两次,先后花了46天的时间,治好了卢欧的腿。
查理妻子见丈夫常上拜尔斗去,免不了要打听病人的底细。当她知道卢欧小姐曾受过教育,懂得跳舞、地理、素描、刺绣和弹琴时,醋劲大发。她要丈夫把手放在弥撒书上,向她发誓,今后再也不去拜尔斗了。查理唯命是听,照样做了。但不久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他妻子的财产保管人带着她的现金逃跑了,查理的父亲发现媳妇一年并没有1200法郎的收入(她在订婚的时候撒了谎),于是跑来和她吵闹。她在一气之下,吐血死了。
卢欧老爹给查理送诊费来,当他知道查理的不幸后,便尽力安慰他,说自己也曾经历过丧偶的痛苦。他邀请查理到拜尔斗去散散心。查理去了,并且爱上了爱玛。他向卢欧老爹提亲。卢欧感到查理不是理想的女婿,不过人家说他品行端正,省吃俭用,自然也不会太计较陪嫁,便答应了。开春后,查理和爱玛按当地的风俗举行了婚礼。
爱玛13岁进入修道院附设的寄宿女校念书。她在那里受着贵族式的教育。她爱教堂的花卉、宗教的音乐,并在浪漫主义小说的熏陶下成长。彼耶的小说《保耳与维尔吉妮》是她最喜爱的图书之一。她梦想过小竹房子的生活,尤其是有位好心的小哥哥,情意缠绵,爬上比钟楼还要高的大树去摘红果子,或者赤着脚在沙滩上跑,给你抱来一个鸟巢;她又“衷心尊敬那些出名或者不幸的妇女”,沉浸在罗曼蒂克的缅想中。一位在大革命前出身于贵族世家的老姑娘,每月到修道院做一星期女红,她向女生们讲浪漫故事,而且衣袋里总有一本传奇小说。后来,爱玛的母亲死了,父亲把她接回家去。
爱玛结婚了,她终于得到了那种不可思议的爱情。在这以前,爱情仿佛是一只玫瑰色羽毛的巨鸟,可望而不可及,在诗般灿烂的天堂里翱翔。婚后,她却发觉查理是个平凡而又庸俗的人。他“谈吐像人行道一样平板,见解庸俗,如同来往行人一般衣着寻常,激不起情绪,与激不起笑或者梦想”。查理不会游泳,不会比剑,不会放枪。有一次,爱玛用传奇小说中一个骑马的术语问他,他竞瞠目不知所对。她悔恨自己为什么要结婚!有时,为了弥补感情上的空虚,她向查理吟诵她记得起来的情诗,一面吟,一面叹息。可是吟过之后,她发现自己如同吟唱前一样平静,而查理也没有因此而感动,正如火刀敲石子,她这样敲过之后,不见冒出一颗火星来。
不久,查理医好了一位声名显赫的侯爵的口疮。侯爵为答谢查理,他邀请查理夫妇到他的田庄渥毕萨尔去做客。查理夫妇坐着马车去了。那是个有着意大利风格的庄园,房子很大,还有美丽的花园。爱玛对侯爵家豪华的气派,高雅的客人,珠光宝气的舞会场面,样样感到入迷。一位风流潇洒的子爵来邀她跳舞,给她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在回家的路上,她拾得了子爵的一个雪茄匣,又勾起了她对舞伴的怀念。回到家,她向女仆发脾气。她把雪茄匣藏起来,每当查理不在家时,她把它取出来,开了又开,看了又看,甚至还闻了衬里的味道:一种杂有美女樱和烟草的味道。她“希望死,又希望住到巴黎”。
渥毕萨尔之行,在爱玛的生活上,凿了一个洞眼,如同山上那些大裂缝,一阵狂风暴雨,只一夜工夫,就成了这般模样。她无可奈何,只得想开。不过她参加舞会的漂亮衣着、缎鞋,她都虔诚地放人五斗柜。“她的心也像它们一样,和财富有过接触之后,添了一些磨蹭不掉的东西”。爱玛辞退了女佣人,不愿意在道特住下去了。她对丈夫老是看不顺眼,她变得懒散,“乖戾和任性”。
查理怕引起爱玛生病。他们从道特搬到永镇居住。这是个通大路的村镇,有一个古老的教堂和一条子弹射程那样长的街。街上有个金狮客店和引人注目的郝麦先生的药房。郝麦是个药剂师,戴一顶金坠小绒帽,穿一双绿皮拖鞋,他那洋洋自得的脸上有几颗细麻子,神气得就像挂在他头上的柳条笼里的金翅雀那样。他经常爱自我吹嘘,标榜自己是个无神论者,他没有医生执照,但私自给农民看病。爱玛到永镇那天,由郝麦和一个在律师那里做练习生的赖昂陪着吃晚饭。
赖昂·都普意是个金黄头发的青年,在金狮饭店包饭吃的房客。爱玛和他初次见面便很谈得来。他们有相同的志趣,而且都爱好旅行和音乐。此后,他们便经常在一道谈天,议论浪漫主义的小说和时行的戏剧,并且“不断地交换书籍和歌曲”。包法利先生难得妒忌,并不引以为怪。
爱玛生了一个女孩,起名为白尔特,交给木匠的女人喂养。赖昂有时陪她一道去看女儿。他们日益接近起来,爱玛生日时,赖昂送了一份厚礼,爱玛也送给他一张毯子。
时装商人勒乐,是个狡黠的做生意的能手,虚胖的脸上不留胡须,仿佛抹了一道稀薄的甘草汁子;一双贼亮的小黑眼睛,衬上白头发,越发显得灵活。他逢人胁肩谄笑,腰一直哈着,姿势又像鞠躬,又像邀请。他看出爱玛是个爱装饰的“风雅的妇女”,便自动上门兜揽生意,并赊账给她,满足她各种虚荣的爱好。
P2-5
一
文学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精神财富之一。世界文学地连五洲,时贯古今,浩如烟海,一望无际,即使是绝顶聪明的人也难穷其万一。如何在繁忙而紧张的现代生活中,以最节省的时间把握世界文学的知识呢?我们采用“集锦迭翠”的办法,精选了世界近百位文学名家,以及他们风靡世界的89部文学名著,汇编成《少年必读世界文学经典概览》系列丛书6本,以奉献给爱好文学的青少年、语文工作者、大中学校师生。
在这些名著中,有上古时期人类在东方结出的第一批璀璨的文学硕果,有古希腊到中世纪的文学精品,更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的多姿多态的传世佳作,还有20世纪以后的现当代文学,异军突起的拉美文学,姗姗来迟的非洲文学,构成一座五彩纷呈、琳琅满目的文学大观园。
在这些才气横溢、日晕月华的作品中,有的花繁叶茂,摇曳多姿;有的江河奔腾,气势磅礴;有的林园亭榭,曲径通幽。真可谓“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我们欣赏这些作品对于扩大眼界,增长知识,借鉴成就,提高文学修养均具有重大的价值。
我们在编写时努力在不失真的情况下,把鸿篇巨制改写成可读性强的短篇故事。同时,我们遵循文学鉴赏性的原则,对每部名著的思想和艺术特色作了剖析,对不同时期不同创作方法的作品进行了适当的比较,以区别不同流派和不同风格的特色。愿此书能成为读者生活的伴侣,攀登事业高峰的扶梯,希望大家能喜欢!
二
本集编写的有德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小仲马的《茶花女》,左拉的《萌芽》,莫泊桑的《俊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意大利作家乔万尼奥里的《斯巴达克思》。
福楼拜的创作极力追求艺术上的美,在法国文学史上,他以“客观而无动于衷”的美学理论和朴实严谨的艺术风格别开生面。莫泊桑是他的弟子,他对社会问题的揭发比老师要深刻得多,他在作品中概括地描绘了19世纪后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面貌,塑造了社会各阶层生动的典型形象。在名篇《羊脂球》、《米龙老爹》中,他以普法战争为题材,揭发了资产阶级的懦怯无耻,歌颂了人民的爱国热情。他的小说能在平凡生活中选择典型,结构严谨,文笔简练,故事结尾耐人寻味。
左拉的鸿篇巨制《卢贡——马卡尔家族》,共写了25年才完成,包括20部小说,作品通过卢贡——马卡尔家族成员的不同遭遇,全面反映了拿破仑第二时代的法国社会生活,描写了劳资冲突和人民的苦难,揭发了资产阶级追求金钱的狂热。作家主观意图是要表现遗传和环境对人的影响,但从作品的客观效果上,则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必将崩溃。在左拉的创作中,有不同程度的自然主义观点的反映,而他的优秀作品《萌芽》则成为现实主义的杰作。
罗曼·罗兰是19世纪末叶法国的大作家,他生活的年代正处于一个历史的转折时期。他一生积极参与维护人类和平,反对战争的斗争。他在作品中竭力宣扬民主进步和人道主义的思想。高尔基曾指出,在西方社会的阴暗的岁月中,罗兰是那些不断在创造文化财富的不知疲倦的顽强的人当中的一个。
法国戏剧家小仲马是著名小说家大仲马的私生子。他的剧本多半以妇女、家庭和婚姻问题作为题材,深切同情在资本主义淫糜风气下受蹂躏的女性命运,探讨和阐明社会道德问题,提倡社会改良。他的名剧《茶花女》便属于这类作品。
意大利作家乔万尼奥里生活在意大利人民为反对民族压迫,开展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年代。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痛恨外族侵略者,他是意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的的亲密战友,共和主义派。他写的历史小说多以古代罗马生活为题材,表达了反奴役、反压迫的思想,热烈追求民主和自由的社会生活。
三
本集编写的还有英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和夏绿蒂·勃朗特的代表名著,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有俄国大诗人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的传世佳作,有俄国讽刺作家果戈理的杰作,以及俄国作家冈察洛夫的名著《奥勃洛摩夫》。
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30~60年代)以狄更斯、勃朗特姐妹、萨克雷为代表,后期(70午代以后)以哈代、萧伯纳为代表。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与法国有很大不同,法国文学中大量描写“个人奋斗”的英雄,如于连、拉斯蒂涅、杜洛阿、克列斯朵夫等。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则大量描写“小人物”的题材,把流浪儿、贫困工人、女家庭教师作为作品主人公。英国工业比法国发达,两极分化也更加厉害,伦敦形成很大的贫民窟,狄更斯多数作品都是描写伦敦贫民窟生活的。夏绿蒂·勃朗特在《简·爱》中,描写的是一位家庭女教师的遭遇。其次,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受到19世纪中叶工人开展的“宪章运动”的影响,作品中突出地描写了劳资双方的冲突,反映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狄更斯的《艰难时世》,盖斯凯尔夫人的《玛丽·巴顿》都属于这类作品。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他的作品对资产阶级的政府、议会、法院、监狱、家庭、学校、道德、哲学进行了全面的揭露,反映了时代最尖锐的矛盾冲突,马克思称赞他的小说,以“明白晓畅和令人感动的描写,向世界揭示了政治的和社会的真理,比起政治家、政论家和道德家合起来所作的还多”。但狄更斯在作品中竭力宣扬道德感化的力量和反对暴力的思想。晚年对社会改造逐渐丧失信心,作品中流露悲观失望的情绪。
19世纪俄国是一个落后停滞的封建国家,还保留了农奴制度。因此,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认识农奴制的丑恶,成为现实主义作家写作的一大主题,涌现了一大批成就非凡的作家。普希金是19世纪俄国文学的开山祖师,也是俄国文学中各种体裁的奠基者,他写作了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尤以诗歌成就最高,被人们称为“诗歌中的太阳”。
莱蒙托夫的创作充满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沙皇专制统治的反抗精神,但带有孤独和悲观的情调。正如俄国批评家赫尔岑说的:“勇敢的、但又忧郁的思想,没有一刻离开过他的脑子;这思想贯注在他笔下的所有的诗歌中。”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将普希金和莱蒙托夫进行了比较。他说:“普式庚在厌世主义之外形,来尔孟多夫则直在消极之观念。故普式庚终服帝力,入于平和,而来尔孟多夫则奋战力拒,不稍退转。”
果戈理是俄国文学中一位天才的讽刺作家,专制农奴制度无情的揭露者。加里宁说:“请回忆一下果戈理吧!世界上很难找到第二个人,能那么深刻地写出他生活的那个社会的丑恶。”鲁迅称果戈理是“俄国写实派的开山祖师”,他的作品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但果戈理晚年思想倒退,由批判专制农奴制度,转而为专制农奴制辩护,宣扬宗教的道德观念。最后,他在精神错乱中去世。
冈察洛夫在俄国文学中是一位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来塑造典型的能手,他生动地描写了懒虫奥勃洛摩夫的形象,在俄国文学中乃至世界文学中均占有一席光辉的位置。冈察洛夫在政治上采取贵族自由主义的立场,创作中反映了宗法制贵族庄园生活的崩溃,肯定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胜利,并努力从贵族和资产阶级联盟中去寻求社会的出路。他反对革命民主主义者的革命主张。
本集编写:阿荫、纪昌、福康、同枢、阿春、夏萍、春晖、田村。
温祖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