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现代人时间紧张,将《论语》如此详细地学习一遍,颇为不易。为此,钟茂森博士以《弟子规》为主线,以“君子修身之道”为主题,对《论语》的精华作了一次三十小时的讲解,以方便更多大众学习。

钟茂森博士以《弟子规》的七科为主线,来贯穿整部《论语》,详细地开解如何修身,如何成为一个君子,乃至成圣成贤。

这本《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根据钟茂森博士的讲座录音整理而成,除删去个别口语外,基本保持了讲座的原貌。

内容推荐

《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是钟茂森博士以《弟子规》为主线,对《论语》进行的精华讲解。

“君子”可以说是《论语》—个重要的核心。在《论语》的四百九十二章中,“君子”先后出现一百—十九次,差不多每五章就出现—次。《论语》最终的导归是让我们能够成圣成贤,君子是正在修学的人能够成圣成贤的基础。

《弟子规》是儒家修学的基础,其内容就是以《论语·学而篇》第六章作为纲目:“子曰:弟子入则拳,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里面一共包含七科。分别是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弟子规》以三字为—句,总共有三百六十句,—千零八十个字,详细地把《论语》这一章讲解出来。

目录

解释经题

 讲经缘起

 《论语》概要

总叙

入则孝

 总说

 事亲篇——居则致其敬

 事亲篇——养则致其乐

 事亲篇——病则致其忧

 事亲篇——丧则致其哀

 事亲篇——祭则致其严

出则悌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

试读章节

我们将《论语》认真地学习一遍之后,将会发现《论语》所涵盖的学问是极其地精深,要透彻掌握是不容易的事情。现代人时间紧张,能不能够用讲解精华的方式,把《论语》提纲挈领地为大家讲解一遍?这样使大家在最短的时间把《论语》的精神、《论语》的主线掌握住,从而能够落实到自己的修身、齐家,乃至于治国、平天下。所以,我就想了一个主题,叫作“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因为我们看整部《论语》,“君子”二字曾经出现过一百一十九次。《论语》总共四百九十二章,差不多是每五章就出现一次。所以,“君子”是《论语》的一个主要精神。《论语》最终的导归是让我们能够成圣成贤,而在成圣成贤之前,先得做君子。君子是正在修学的人,还没有完全成就,但已经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了。

《弟子规》是修身的一个基础科目。在《弟子规》的修学基础上,又能够学习《论语》关于君子如何修身的学问,这样在儒家的修学上就比较圆满了。《论语》的基础在《弟子规》,如果没有《弟子规》,《论语》就会落空。所以我们题目讲到的君子修身是必须先从《弟子规》开始,而后以《论语》为主要修行的一个科目。

《论语》最后导归到“治国平天下”,都是以修身为本。作为中国人的“文化圣经”,《论语》几乎是从古到今的中国入必看的。但是很多人读《论语》,只是读到皮毛,只是了解一些常识,而未能真正地去落实和践行,原因是对《论语》理解还不够透彻,或者是理解上有偏颇。所以我们这次讲《论语》,跟其他人讲法有所不同,我们着重在践行部分,着重说明如何来落实这个学问,而且处处结合《弟子规》,体现出《弟子规》和《论语》是不二的,是一个整体。《弟子规》是根,《论语》是成熟的花果。

我们这次讲,不是按照《论语》原文从开篇到最后这么讲,是用一条主线贯穿整部《论语》。用什么主线?就是用《弟子规》“总叙”所讲到的七科。实际上《弟子规》的“总叙”也是来自于《论语》。《弟子规》是清朝李毓秀夫子编辑的,他就是以《论语·学而篇》第六章作为纲目。“子日: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规》就是以《论语》这一章作为总纲领。这里讲到的七科,第一是孝,第二是悌,第三是谨,第四是信,第五爱众,第六亲仁,第七学文。所以,一部《弟子规》就是在这七科方面进行开解,以三字为一句,总共有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个字,详细地把《论语》这一章开解出来。自清朝以来到现在,作为童蒙的一部主修教材,非常明了,是一个很好的童蒙养正的内容。

我们也以《论语》“学而第一”的第六章作为总纲领,把《论语》将近五百章抽取精华归纳,按照七科来分类,详细说明君子如何修身立德。《弟子规》这个弟子不是说小孩,李老夫子在这里说弟子是讲的孔门弟子,孔门弟子首先要做君子,最后要做贤人,然后要做圣人。圣人是智慧、德行都圆满的人,他对宇宙人生真相完全明了。弟子是正在学习的人,是学生。圣人是老师,孔子是圣人。贤人比圣人稍微差一点,还没有完全圆满,但是也能够做我们的老师。我们想要这一生成圣成贤,根本一定要落实,就是孔老夫子所提出来的做弟子的标准。所以我们将《论语》分为七个科目,详细地开解如何做君子、如何做圣人。

《大学》里面讲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圣人是能够完全将自己的明德显明出来的人。明德这个明是智慧,德是德能,智慧、德能人人本有,本性中本来具足,并不是从外面学来的,也不是修来的,因为你本来就有,只需要把它显明出来就可以了。圣人是已经显明了明德的人,我们作为凡人,还没有显明明德,因此要明明德。第一个“明”字是动词,显明我们自己的明德。显明明德了还要亲民,亲民就是要帮助天下人一同来显明明德,所谓自觉觉他。自己觉悟,显明了明德,要觉他,也要帮助别人,帮助他们也明其明德。最后自觉、觉他都圆满了,那叫止于至善,这是圣人的事业。我们今天所修学的就是明明德的一个阶梯,怎么样去显明自己的明德。真正显明明德之后,就达到了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天下平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世界和谐了。不仅世界和谐,整个宇宙都和谐了。因为宇宙本来和谐,正因为我们明德不明,所以我们看到的宇宙不和谐。放下那些阻碍明德的东西,我们就能够看到宇宙本来和谐,而且自己原本跟圣人无二无别。P1-3

序言

《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是钟茂森博士于2011年4月10日启讲,6月17日圆满结束的一次对《论语》精华的讲解。钟茂森博士在此之前,曾经参考朱熹、蕅益大师、李炳南居士等古今大德的注解,对《论语》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前后历时二百八十二小时,将《论语》的要旨和微妙义理演绎得淋漓尽致。由同修将此整理成《论语讲记》出版,共计九册,二百余万字,堪称对《论语》最为详尽的解读。

现代人时间紧张,将《论语》如此详细地学习一遍,颇为不易。为此,钟茂森博士又以《弟子规》为主线,以“君子修身之道”为主题,对《论语》的精华作了一次三十小时的讲解,以方便更多大众学习。

“君子”可以说是《论语》一个重要的核心。在《论语》的四百九十二章中,“君子”先后出现一百一十九次,差不多每五章就出现一次。《论语》最终的导归是让我们能够成圣成贤,君子是正在修学的人能够成圣成贤的基础。

《弟子规》是儒家修学的基础,其内容就是以《论语·学而篇》第六章作为纲目:“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里面一共包含七科,分别是孝、悌、谨、

信、爱众、亲仁、学文。《弟子规》以三字为一句,总共有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个字,详细地把《论语》这一章讲解出来。

在本次讲习中,钟茂森博士以《弟子规》的七科为主线,来贯穿整部《论语》,详细地开解如何修身,如何成为一个君子,乃至成圣成贤。

《大学》上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弟子规》是我们修身的根本,《论语》是《弟子规》的扩展。从古到今《论语》几乎是中国人必看的。但是很多人读《论语》,却难以“变化气质”,得真实受用。原因就是对《论语》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未能真正践行于生活。因此,钟茂森博士这次讲习,着重在践行部分,处处结合《弟子规》来说明如何落实这个学问。体现出《弟子规》和《论语》是不二的,是一个整体;《弟子规》是根,《论语》是成熟的花果。

《论语》的基础在《弟子规》,如果《弟子规》不能落实,学习《论语》就会落空。就如同程子所说:“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因此,《论语》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开篇,其深义即在启示学人,圣贤之道,须躬身实践,方达真实受用。

本次讲习,钟茂森博士以《弟子规》七科为纲,提纲挈领地将《论语》的精华撷取出来,方便大众能够很快把握《论语》的主线,从而将《论语》的精神落实到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处事待人上。这对于获得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都是大有益处的。

本书根据钟茂森博士的讲座录音整理而成,除删去个别口语外,基本保持了讲座的原貌。由于整理者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4年8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21: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