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潜水艇,一个神秘的船长,一个学富五车的科学家,一个老实厚道的仆人,一个野性十足的捕鲸手,他们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各种艰险,纵横海底两万里,为我们演绎出一个个离奇的故事,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去欣赏这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海底墓地、珊瑚谷……
儒勒·凡尔纳编著的《海底两万里》这部出色的科幻小说,故事曲折惊险,引人入胜,画面多姿多彩,气象万千,让人读后在赞美探险者勇敢的同时也惊叹于大海的壮美!
这部作品集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奇妙幻想于一体,让读者时而进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走近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读来既使人赏心悦目,也令人惊心动魄,永生难忘。
《海底两万里(赠英文版)》是儒勒·凡尔纳的一部力作,讲述的是一位法国博物学家赴美参加科学考察活动后,正准备返回法国时,应邀登上一艘驱逐舰,参与驱逐盛传的海上“怪物”。然而,博物学家等人非但未能驱逐掉“怪物”,反而被“怪物”所俘获。其实,所谓的怪物,竟是一艘当时尚无人知晓的潜水艇。他们虽身为俘虏,但却受到艇长尼摩的善待,只不过,为了保密的缘故,不许他们离开潜艇。因此,博物学家一行被迫随潜艇游历各个海洋。后来,他们几经艰险,得以逃脱,终将这一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三 随先生尊便
在收到J.B.霍布森的信之前三秒钟,我想追逐那头独角鲸的念头还都没有穿越美国西北部的念头强哩。可看完这位尊敬的海军部长的信之后三秒钟,我便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真实心愿,我平生唯一的目标就是要捕捉到这个令人焦虑不安的怪物,把它从这个世界上给清除掉。
可是,我刚刚做了一次艰苦旅行,鞍马劳顿,疲惫不堪,急需休整。我一心想着返回祖国,访朋会友,回到我那带有植物园的住所,欣赏我的那些被视作珍宝的藏品。可现在,我把这一切全都抛到了脑后,我忘掉了疲劳、朋友、藏品等等一切,毅然决然地接受了美国政府的邀请。
“再说,”我在想,“条条道路通欧洲,也许那头独角鲸非常可爱,能把我引向法兰西海岸也未可知!这个威风十足的动物也许会为了讨我的欢心,让我在欧洲海域捕获到它,而且,我带回巴黎自然史博物馆的独鱼鲸那象牙质戟,不得小于半米长。”
可是,我现在则必须到太平洋北部海域去寻找这头独角鲸,这可是与我返回祖国的道正好是反方向的呀。
“孔塞伊!”我不耐烦地喊了一声。
孔塞伊是我的仆人。他是个忠心耿耿的小伙子,我每次旅行他都跟随着我。他是个正直的佛来米人,我很喜欢他,他也很喜欢服侍我。他性格稳重,规规矩矩,为人热情,生活突发意外,从不大惊小怪。他心灵手巧,什么都会。他虽然名字叫孔塞伊,但却从不提什么建议,即使问他他也不提。
由于同我们这些巴黎植物园的学者圈子中的人经常接触,孔塞伊耳濡目染,渐渐地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我觉得他都快成专家了。他对博物学的分类非常精通,能像杂技演员一样灵巧地把门、纲、亚纲、目、科、属、亚属、种、变种等等,分得清清楚楚。不过,他的学问也仅限于此。他对分类掌握得十分娴熟,其他方面就不行了。他深谙分类理论,但却缺乏实践,我想,他也许连抹香鲸与一般鲸鱼都分不清楚!但他却是个正直而诚实的小伙子!
至今,十年来,孔塞伊跟随着我到处进行科学考察。他从来不去考虑旅途遥远,鞍马劳顿。无论前去哪个国家,不管是去中国还是去刚果,他都准备好行囊,说走就走,二话不说。他去哪儿都不在乎,连问都不问一声。另外,他身强力壮,肌肉发达,什么病也伤不着他,而且还总是心平气和,处事随和,从不发火。总之,他心地善良,很好相处。
小伙子三十岁,同他主人的年龄之比是十五比二十。请大家原谅,我用这种方法来说明我今年已年届四十。
不过,孔塞伊也有个缺点。他过分地拘礼,跟我说话都客气得过分,使用第三人称。
“孔塞伊!”我又叫了一声,一边手在哆嗦着准备行装。
当然,对这个忠心耿耿的小伙子我是完全可以放心的。平常,我是从来不问他可否跟我一起出行的。但这一次就不一样了,这可是一次远征,时间也不知要多长,而且险象环生,是去追逐一个能把驱逐舰像敲核桃似的敲碎的大动物。再沉着冷静的人,对这种事也得掂量掂量的!孔塞伊会怎么说呢?
“孔塞伊!”我第三次在叫他了。
孔塞伊来了。
“先生叫我?”他边走进屋里边问。
“是呀,小伙子。帮我准备一下,你自己也准备一下。我们两小时后出发。”
“随先生尊便。”孔塞伊平静地回答。
“一分钟也不能耽误。把我所有的旅行必需品,衣服、衬衫、袜子等,不用数了,尽量地多拿,往我的大箱子里塞。赶快去弄吧!”
“那先生的标本怎么办?”
“以后再说吧。”
“怎么!先生的那些原始兽类、蹄兔目兽类、羚羊属动物以及其他动物的骨骼标本都怎么办呀?”
“先寄存在饭店里吧。”
“那先生的那只活鹿豚呢?”
“我们不在时,请别人给喂喂吧。另外,你让人把我们的那些用于研究的动物想办法运回法国去。”
“这么说,我们不回巴黎了?”孔塞伊问。
“回……当然要回……”我支支吾吾地回答说,“不过,得绕个弯。”
“先生喜欢绕弯就绕吧。”
“啊!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稍稍绕点道而已。我们要搭乘‘亚伯拉罕·林肯号’走。”
“先生觉得合适就好。”孔塞伊平静地回答道。
“你知道,我的朋友,事关那个怪物……就是那头深海独角鲸……我们要把它从海上清除掉……我是《海底的秘密》这本四开两卷本一书的作者,是不能不随法拉格特舰长一起出海的。这任务很光荣,不过……也是个危险的任务!我们不知道要跑到哪儿去寻找它!这种动物可能变化多端,反复无常!可我们仍然得去找它!好在我们有一位胆大心细的舰长!……”
“先生去哪儿,我跟你到哪儿。”孔塞伊回答道。
“你还是好好考虑一下的好!我实不相瞒,这种远航很可能会有去无回的!”
“随先生尊便。”
一刻钟后,我们的箱子收拾停当了。孔塞伊干这种事毫不费神,我敢肯定他什么都不会忘的,因为这个小伙子整理起服装、衬衫来,如同给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分类一样地轻车熟路。
P13-15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法国19世纪的一位为青少年写作探险小说的著名作家,特别是作为科幻小说题材的创始人而享誉全世界。
19世纪最后的二十五年,人们对科学幻想的爱好蔚然成风。这与这一时期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凡尔纳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写了大量的科幻题材的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描写了许多志趣高尚的人。他们全身心地献身于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物质利益。这位科学幻想小说大师笔下的主人公都是一些天才的发明家、能干的工程师和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他是在通过对这些英雄人物的描写,体现当时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反映出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与资产阶级那些一心在投机钻营、贪赃枉法的人的不同。
凡尔纳不同于那些脱离生活的书斋学者,他力图将那些集高度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于一身的人作为自己的正面人物。譬如他的长篇小说《神秘岛》(1874)里的中心人物——工程师史密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所喜爱的浪漫英雄主义人物——尼摩艇长也是这样的人。他笔下的英雄人物富于人性,没有种族偏见,憎恨殖民主义者,同情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从他的作品中读者不难看出,他是这样一个民主主义作家:在他所选择的冒险题材许可的情况之下,他尽可能地去表达自己对于压迫者的憎恨,以及对于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平等原则上的团结一致的幻想。
《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一部力作,讲述的是一位法国博物学家赴美参加科学考察活动后,正准备返回法国时,应邀登上一艘驱逐舰,参与驱逐盛传的海上“怪物”。然而,博物学家等人非但未能驱逐掉“怪物”,反而被“怪物”所俘获。其实,所谓的怪物,竟是一艘当时尚无入知晓的潜水艇。他们虽身为俘虏,但却受到艇长尼摩的善待,只不过,为了保密的缘故,不许他们离开潜艇。因此,博物学家一行被迫随潜艇游历各个海洋。后来,他们几经艰险,得以逃脱,终将这一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陈筱卿
2009年12月
儒勒·凡尔纳的杰作……令我们的童年更加斑斓,教会我们许多地图集所不能讲述的东西:冒险的意味和对旅行的热爱。
——法国作家 让·科克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