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志英等著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工程动力地貌响应》以积累的洋山港工程海域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工程施工期间同步观测资料为平台,对崎岖列岛海域的水沙运动、地形冲淤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研究。对洋山港建一、二、三期工程前后的潮流场、泥沙场合海床冲淤做了全面、系统的比较,提出三条汊道封堵后,海域地形发生显著变化,导致潮波运动中的非线性效应。据此提出了为保证四期四港区顺利建成,为已建的新港区今后的冲淤平衡,建议北岛链中尚存的汊道不易封堵本书共分五章,对维护北港区的稳定、洋山港的进一步开发和持续发展以及近海水沙动力学研究的提高有所贡献。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建于长江口和杭州湾口外的崎岖列岛海域,地形和水文泥沙条件甚为复杂,给港口工程建设带来了困难。虞志英等著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工程动力地貌响应》通过历年来对该工程区海域进行多次潮汐潮流、波浪、泥沙、沉积、地形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分析,总结其演变规律,为不同时期的港口工程建设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崎岖列岛海区复杂的动力地貌演变规律进行理论总结。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工程动力地貌响应》可供从事海洋工程、港口航道工程和水利工程的有关技东人员,高等院校海洋、港口、水利、环境工程有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