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当今的中国国情,不仅要回溯过往的中国历史,还要系统回溯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的变迁及中国社会内在转型的轨迹,才能透过纷繁的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变迁的内在逻辑。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才需要我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视角,科学审视中国近百年历史变迁的宏观逻辑及微观理路,明白百年中国历史进程中所经历的种种曲折及其背后的因果逻辑,了解百年中国所经历的世情、国情及社情变迁轨迹。这是当今任何一个具有真正爱国心的中国人所应持有的基本常识和科学态度。
孔子说:“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曹开云、于凯、吴超编著的《百年风云(20世纪中国的世情国情和社情)》的编写,即着眼于此种眼光,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从20世纪中国历史变迁的总体情势出发,精选若干关键的史实专题,以通俗史话的形式,运用以点透面、以小见大的透视手法,揭示百年间中国所面临的世情、国情及社情变化的种种情势,揭示其中的有机联系和内在规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百年中国历史变迁的总体情势。
曹开云、于凯、吴超编著的《百年风云(20世纪中国的世情国情和社情)》内容,分为百年世情、苦难与辉煌与沧海桑田三编。
所谓世情,是指20世纪100年间中国所面临世界情势的变化,其中既有全球进程的宏观格局之变,也有国际地缘政治的中观情势之变,同时还有中西文化交流互动之变。通过百年世界情势变化的叙述,可以使我们更加真切地了解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所面临的宏观格局及现实规定性,增加对国家历史变迁之总体情势的把握。
所谓国情,主要是指20世纪影响中国宏观历史进程的重大政治及社会事件。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叙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还原并理解100年间中国历史变局经历的种种现实选择,还能使人们理解这些现实历史选择背后的内在逻辑,从而加深对近现代中国历史重大事件及其历史意义的把握。
所谓社情,主要是立足于社会变迁层面,从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出发,重点关注20世纪中国社会文化层面所发生的总体变化及其基本趋势。这方面内容的考察,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近现代中国历史变局的内在情势之轨迹,从而加深对历史规律的科学理解。
在宏观历史的视野中,世情、国情与社情变迁彼此间又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通过《百年风云(20世纪中国的世情国情和社情)》的叙事,使读者在了解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运用“大历史”的眼光与普遍联系观点,以点透面,见微知著,通过对影响中国20世纪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叙述,适度复原百年国史变迁之轨迹,透视其中所蕴含的内在规律,深刻揭示百年国史、国情变化的大趋势,明白中国近现代史进程中国家和人民做出“三大选择”的内在必然性,从而更有效地面向青年大学生开展近现代国史、国情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树立科学的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