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肯·罗宾逊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排名第一的TED演讲人。其“学校扼杀创造力”截至到2015年1月底已有3080万人次观看了该视频。他同时还是“Thinkers50顶尖思想家”与“创造力和创新领域的全球杰出思想家”。2003年,因杰出的贡献而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封为爵士。 一幅全景式展现创造力培养的蓝图。《让思维自由:用创造力应对不确定的未来(肯·罗宾逊教育五部曲)》这本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帮助他们在不可预测的变化世界中培养商业、教育和日常生活中的创造力。 国内首部颠覆课堂的教育书系“肯·罗宾逊教育五部曲”其中之一,最具力量的教育改革前沿新作。 国内外教育界专家和畅销书作者联袂推荐,一场教育系统改革的盛大飨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孙云晓,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清华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翟小宁,心流之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多元智能理论之父霍华德·加德纳,领导力之父沃伦·本尼斯等重磅推荐。 内容推荐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有创造力?创造力是特殊之人才有的吗?为什么大多数孩子都觉得自己极富创造力,而大多数成年人却不这么认为?事实上,这些问题比表面上看起来要严重得多。 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纳米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世界正在经历颠覆性变革。为了应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需要在教育、商业和社会大众之间建立起一种创造性关系。但是传统学校所进行的教育,尤其是应试教育,却只是一味地拔高传统的课业考核标准,根本没有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力,甚至抹杀掉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 此时,教育改革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在《让思维自由:用创造力应对不确定的未来(肯·罗宾逊教育五部曲)》一书中,教育学家肯·罗宾逊告诫我们,发挥创造力最重要的是智力而非学术,人类智力是多样性、动态性和独特性的结合体,并以此推导出了“想象—创造力—创新”的创新3部曲。而同时也提出,艺术与科学在发挥创造力方面是缺一不可的。另外,罗宾逊为我们呈现了激发团队创造力的9大原则,以帮助企业塑造有创造力的领导者,进而引领企业的创新文化。而改革教育,作为培养创造力最坚实的一步,更应遵循8个出发点,同时推广鼓励、识别和培养的创造性教学,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教育转型不容易,失败的代价也很大,但成功的好处绝对会超乎我们的想象。 目录 序言 创造力成就美好未来 引言 让思维自由 创造未来,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 重新思考创造力 教育、商业和文化的协调一致 想象,无限创造力的起源 第1章 我们正处在大变革时代 指数型增长的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 让历史告诉未来:难以预测的未来 埃尔文·托夫勒预见“未来的冲击” 用创造力迎接未来 第2章 教育的困境 改革,还是推倒重来 错误的方向:培养更多高学历人才 经济挑战 文化挑战 个人挑战 第3章 重要的是智力,而不是学术 智商并不是智力的全部 技术创新推动的文艺复兴 艺术创作也是一种学术能力 改变观念 第4章 认识我们的大脑和智力 失聪的音乐家 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世界 人类智力的多样性、动态性和独特性 舞蹈与智力 实现自我 第5章 怎样成为有创造力的人 拉斯维加斯,人类想象的产物 创新3部曲:想象、创造力和创新 说出你的想法 判断价值 一般创造力与个人创造力 第6章 情感,创造力的重要来源 创造力,思考与情感的二重唱 情感的边缘化 理性人假设与自然人假设 情感教育 缺一不可的艺术与科学 第7章 我们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单打独斗的天才只是特例 动态的文化 文化与创造力 思想的力量 适应时代 第8章 怎样做有创造力的领导者 培养创新文化 领导者激发团队创造力的9大实践原则 让员工尽情发挥的组织,是最有希望的组织 结语 改革教育,培养创造力最坚实的一步 目的决定方向 教育改革的8个出发点 鼓励、识别和培养,创造性教学的3部曲 课程与评估 美好的未来 后记 致谢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让思维自由 未来是不确定的,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创造未来。创造力是绝大多数人天生就有的能力,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为创造力的产生提供适宜的条件。教育、商业和文化必须协调一致,才能造就出创造力无限的人才。想象,是一切创造力产生的源头。 每当有人对我说自己没有创造力时,我都认为,他们并不明白创造力的内涵。 你的创造力如何?与你共事的人的创造力如何?你朋友的创造力是高还是低?下次,当你出席社交活动时,就可以问问他们。实不相瞒,你可能会对他们给出的答案感到惊讶。因为我曾跟世界上许多不同的组织和个人共事过,但不管我走到哪里,总会发现同样的悖论:大多数孩子都觉得自己极富创造力,而大多数成年人却不这么看自己。事实上,这个问题比表面上看起来要严重得多! 创造未来,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革正极速发生的世界,也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我们来说,复杂的未来将如何展现还是一个未知数。而文化变革也从来都是曲折的,很难被预测。如果它能够被预测,也就不需要有那么多媒体专家和文化预测者了。或许是考虑到了这些纷繁的动荡,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J。K。?Galbraith)才说:“经济预测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占星术显得更可靠。” 随着世界的转速变得越来越快,很多组织都认为,自己需要招聘到的是拥有创新思维以及与团队沟通顺畅、合作无间的员工——灵活、适应性强的人。很多时候,这些组织总是认为自己招聘不到类似的员工。为什么呢?本书的目的就是,向对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投以严肃关注的所有人,或者希望理解自己创造潜力的人解答如下3个问题。 ●为什么提升创造力至关重要?商界领袖、政治家和教育家一直都在强调提升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为什么这件事这么重要? ●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人们只有在帮助下才能发挥创造力?孩童时,我们满脑子的点子会咕嘟咕嘟地往外冒。但是长大以后,是什么让我们觉 得自己没有创造力了呢? ●与哪些因素有关?什么是创造力?是人人都有,还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有?创造力能够被培养、开发出来吗?如果能,又该怎么做呢? 每个人偶尔都会想出一些新点子,但如何激发创造力,才能让它稳定而可靠地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你正经营着公司、组织或学校,那么你能使创造力变得更有系统、更规律吗?你该如何引领创新文化? 重新思考创造力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剖析创造力的本质以及它在实践中的运作方式就显得很重要了。以下有3个相关的概念,我会在后文中逐一阐述,它们分别为:想象、创造力和创新。想象指的是我们想到感官里并不存在的东西的能力;创造力指的是我们开发有价值的独创见解的能力;而创新则指的是我们将新想法付诸实践的能力。在这3种能力中,人们尤其对创造力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解。 创造力是特殊之人才拥有的吗? 人们常常认为,只有特殊之人才拥有创造力:创造力是一种 罕见的才能。创意天才玛莎·格莱姆(Martha?Graham,美国舞蹈家)、毕加索、爱因斯坦和爱迪生等人的历史故事更加强化了这一观念。企业往往把员工分为两类:“创意人”和“普通人”。你通常很容易就能分辨出谁是“创意人”,因为他们上班时不穿西装。他们穿牛仔裤,而且可以迟到,因为他们正苦苦思索着好点子。当然,在这我并不是说“创意人”没有创造力。他们很可能极具创造力,但只要有可供发挥能力的土壤,任何人都能做到,包括西装革履的“普通人”。事实上,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创造力,但关键是,如何将其开发出来。创造性文化涉及每一个人,而不仅仅是少数几个人。 创造力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吗? 人们常常认为,创造力与特殊的活动有关,比如艺术、广告、设计或营销。不过,虽然这些活动可能都需要创造力,但很多其他事情——科学、数学、教育、医学、与他人共事、管理运动队、经营餐馆,也一样需要创造力。有些学校会设立艺术学院,这正好契合了我的一贯主张——学校应提供更好的艺术教育。稍后,我会解释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当然,创造力并不仅局限于艺术: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就包括艺术教育在培养创造力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但学校教授其他功课的原因同样充分。同时,包括科学和数学在内的其他学科,恐怕与音乐和舞蹈一样富有创造力。 所以,每当我们运用自己的智力时,就有可能会产生创造力。 商界也一样,不同企业会在不同领域发挥着各自的创造力。比如,苹果公司最擅长的是开发新产品;而其他企业,比如沃尔玛,就完全不会创造任何产品,但它们会创新系统,比如革新供应链的管理和定价。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在提供服务方面也极有创造力:星巴克并不发明咖啡,而是围绕咖啡创造了一种特别的文化。事实上,它创造出了价格高达5美元一杯的咖啡,我认为,这算得上是一种突破。可见,组织在任何一个环节的创新,都有可能会改变自身的命运。 我的出发点是,既然人天生就拥有巨大的创造力,那么就应该淋漓尽致地释放它们。请记住:创造性文化涉及每一个人,而不仅仅是少数几个人。 学会创造 人们往往认为创造力是天生的——要么天生就有,要么就没有,就好像有人一生下来眼睛是蓝色的,而有人的眼睛则是褐色的一样——命中注定,人类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但事实上,你有很多种办法可以帮助人们变得更具有创造力。如果有人告诉你,他们不识字也不会写,你不会认为他们不具备阅读和写作能力,相反,他们只是没有接受过相关的教育而已。创造力也一样。每当有人告诉我他没有创造力时,我都会认为,他只是不了解创造力到底是怎么回事罢了。 松开缰绳? 创造力有时与自由表达相关,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对创造力教育表示担忧的部分原因。 评论家认为,孩子们理应疯狂打闹、撞翻家具,而不应该老老实实地做功课。进行创意工作时,人们通常会玩味自己的点子;享受其中,让想象力肆无忌惮地飞驰。但创造力同时也需要我们精神高度集中地琢磨自己的想法和项目,为之打磨出最佳的表现形式,明智地判断出最适合的实践方法,并指出原因所在。在每一门学科中,创造力都要借鉴技能、知识和自制力方面的优势。它不仅仅是要我们松开思想的缰绳,更需要我们将之操控得如鱼得水。 那么,为什么这些问题很重要? P1-6 序言 创造力成就美好未来 如果我们总是直勾勾地盯着后视镜,就无法成功地在复杂的未来环境中畅游。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跳出思维定式的禁锢。 创造力是人类最宝贵的天赋。世界越变越复杂,为了应对它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获得更多的创造力。不过,现实中很多人却怀疑自己没有创造力。所以,《让思维自由》这本书谈的就是:为什么创造力如此重要,为什么有人认为自己没有创造力,为什么我们会变成这样,以及我们可以就此做些什么。本书于2001年首次出版,而这本则是全新修订版。那么,为什么要出新版?它的新颖之处又是什么呢? 我之所以要再次出版《让思维自由》这本书的第一个原因在于,时隔多年,世界(也包括我自己的小世界)已经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几乎在每一条战线上,变革的步伐都变得越发地“疯狂”,而本书所探讨的核心问题也由此显得更为迫切。想一想技术变革的速度吧:10年前,在大多数人眼里,互联网还是个新奇的玩意儿。那时,世界上没有智能手机,没有iPod,没有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更没有现在这些可以改变世界各地文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媒体。此外,其他很多我们在10年前无法预见的事情(比如“9·11”恐怖袭击事件和2008年经济危机)也发生了:它们散布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各个领域。因此,人类世界的不可预测性是我在培养商业、教育和日常生活方面的创造力这一主题中提炼出的核心观点。 新版问世的第二个原因是,如今我对本书的核心思想以及如何付诸实践都产生了更多想法。过去10年,我曾就这些想法与各领域、各阶层的人讨论过,他们中有跨国公司总裁和非营利性组织的领导,也有政治家、艺术家、科学家、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这些经历加深了我的信念:《让思维自由》这本书里提出的观点十分重要,绝对紧迫;而且,我必须将之传达给更多读者。 新版问世的第三个原因是,过去10年,世界在进步,我也一样。这千真万确。撰写第一版时,我和家人住在英格兰的一个小镇上,它就是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镇,那里是莎士比亚的故乡。改写新版时,我住在洛杉矶。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LloydWright)曾说过:“如果你想把世界翻个面,撼动它,那所有被晃动的东西都会落在洛杉矶。”就在《让思维自由》第一版问世之后,我和家人就被“晃动”了,而且还真的“落在”了洛杉矶。如你所想,这真是命由天定。从那时起,我跑遍了美国,遇到了许多杰出的人,见证了不少颇具吸引力的举措。这些经历为我写新版提供了素材,所以我把写作重点更多地放在了美洲、亚洲和欧洲的发展上。没错,创造力正是全球性问题。 2006年,我到加利福尼亚州的蒙特雷市去参加举世闻名的TED大会,在演讲中我提到了这本书的部分核心主题。自那以后,这场演讲在100多个国家中被下载了500多万次。说到这个数字,我儿子詹姆斯和女儿凯特曾给我看过一段在YouTube上的30秒视频——视频中,两只小猫好像在彼此“交谈”,这段视频的下载次数是3000万次。所以,我对那500多万次的下载量持保留意见,尽管我也知道,与猫咪视频不同,我的TED演讲在世界各地的大小会议、培训活动上都播放过。总之,迄今为止大约有上亿人观看过它,这是人们对这些议题感兴趣程度的一个衡量指标。2010年,我做了第二次TED演讲,也引起了巨大反响。 2008年,我创作了《让天赋自由》一书,它于2009年1月在美国出版,后又在世界各地出版了多个版本。这本书着眼于个人才华和创造力的本质以及其蓬勃发展的条件。从许多方面来看,《让思维自由》简直与《让天赋自由》一书是绝配——前者更深入地探究了为什么培养个人才能(尤其是创造力)的需求会变得如此迫切,一般性的组织,尤其是教育机构,为什么往往会从一开始就扼杀它们,又是怎样扼杀的。因此,当出版社建议我为《让思维自由》撰写10周年新版本时,我很高兴。我必须承认,起初我并没有打算进行大面积的修订。我以为花上个把周末,边品红酒,边运行下拼写检查程序,把原文理顺就行了。结果,我几乎重写了整本书:我加入了新素材,让观点变得更清晰,让全书的文风更接“地气”。所以,就算你看过第一版,也别错过阅读新版(购买或借阅都行)。两者在很多地方都有所不同,我想你会发现新版的亮点,请再读一遍。如果你是第一次拿起本书,那么不管你是在企业、教育业或非营利性组织工作,还是单纯地在乎自己的创造潜力,我相信,书里的许多内容都可以激发你的兴趣,打动你的心。 本书的目标首先是帮助人们理解自己创造力的深度,以及解答为什么人们会对自己的创造力有所怀疑的问题;其次,鼓励组织相信人们的创造力,并为之创造出让创新繁荣发展的条件;最后,推动教育领域的创造力革命。 我曾在原版引言中说过,这本书叫作《让思维自由》,原因有三。如今,这三个原因仍然成立,兹列如下。 首先,人类的智慧有着深刻和独特的创造力。我们生活的世界,是靠人类的想象力及文化造就的观点、信念和价值观所塑造的。人类世界的创造,既出于自然环境,又“出自我们的思维”(outofourminds)。思想和感受不仅是对世界本来面貌的还原,而且是对世界产生自己独特的观点,并阐释经验以赋予意义。因为拥有的观念和体验到的意义不同,所以不同社群又有着很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从表面上看,我们创造了自己所置身的世界。当然,我们也可以重新塑造它。人类历史上的伟大革命,大多由全新观念所引发:新的观察方式粉碎了固有的确定性。这是文化变革最根本的进程。 其次,实现我们的创造力部分取决于才能发挥的载体。教育本来就应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但很多时候,它并未帮上忙,反而让很多人放弃了自己的真才实干。他们抛弃了自己的才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就是“抛弃了他们的思维”(outoftheirminds)。 最后,如今有一种癫狂情绪推动着现行教育政策的发展。我们本应该理性地辩论“用什么样的战略来迎接这些重大变化”,但却有人老调重弹,要求我们将传统的学业标准拔高。一如我所解释的,这些标准是为其他时代、其他地方设计的。直勾勾地盯着后视镜,我们无法成功地在复杂的未来环境中畅游。要保持航线,我们就应该“让思维自由”(outofourminds)。 肯·罗宾逊 于洛杉矶 后记 教育和培训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可同一把钥匙也能往两个方向转:朝一边转,你就会锁住这些资源;而朝另一边转,你才能释放资源,让人们回归自我。 我在本书中提到的关于想象、创造力和创新的所有设想,全都可以归结为一点:我们在教育界、商业和社交里需要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人类能力的概念。我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待这些议题。如今,生态学的概念在人们对地球自然资源的认识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从工业革命时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压榨、破坏地球的赠予,因为我们从未看到它的价值。我们误解了自然界多种不同元素彼此提供营养、互相维系的方式,并危及了自然的平衡。虽然现如今危险依然存在,但至少,这些概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在使用人力资源方面,也存在类似的遗憾。为了发展工业经济,数代人建立起了狭窄的教育观,把一些最重要的才能和素质边缘化了。为了追求组织里更高的生产力和效率,我们忽视了人类创造力和创新天然所仰赖的内在因素。我们浪费了无数人的馈赠,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它们的价值。一路走来,我们因为没有意识到不同才能和热情如何彼此维系、彼此丰富的现实,才危及了社会的平衡。现如今,危险不仅存在,而且这些概念还尚未得到广泛的认同。 这些不是琐碎的小事。雪崩般的变革必然会横扫我们所在的时代。为了跟上变化,我们需要理解、掌握自己的智慧。人们常说,教育和培训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它们的确是,可同一把钥匙能往两个方向拧:朝一边拧,你就会锁住所有资源,哪怕是那些本身拥有资源的人也无法窥得进入的途径:而朝另一边拧,你才能释放资源,让人们回归自我。要在组织、学校和社会中实现我们真正的创造潜力,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自己,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彼此。 我们必须学会施展并运用创造力。 书评(媒体评论) 教育的全部使命就是发现学生、解放学生和发展学生,而所有这一切的前提是让思维自由。这就是我推荐《让思维自由》的理由。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通讯、人工智能和纳米等新技术的突飞猛进正在给我们的今天带来巅覆性影响,也为我们的未来增加了无限的不确定性。传统的知识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远远不能适应变革时代创新为王的要求。传统学校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应试教育的模式,不但没有培养出我们孩子们的创造力,甚至有可能扼杀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罗宾逊爵士在《让思维自由》这本著作中告诉我们:如何走出教育的困境,如何在不可预测的变化世界培养商业、教育和日常生活中的创造力,如何用创造力去迎接人类的未来。《让思维自由》是一本推动教育领域创造力培养的革命性著作! ——彭凯平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身教授 创造适应未来的教育,思维自由是关键,思维自由了方有天赋的发掘。解放学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平台,是教育的未来发展之路。《让思维自由》一书契合了人才成长规律,其中每一则生动的素材、每一个鲜活的案例,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和灵性,它们从现实出发,又高于现实,面向未来。 ——翟小宁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 以创造力应对不确定性是人类的最佳选择,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成为各类教育的核心内容。 ——陈 劲 清华大学教授,创新研究专家 关于创造力的书,并不总是创意十足的。肯·罗宾逊的书是个令人惊喜的意外。 ——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 美国加州 克莱蒙特大学心理学教授,畅销书《创造力》《心流》作者 传统上让我们引以为傲的智能与今天组织和社会需要的创造力之间的错位,使《让思维自由》所做的分析无比精彩。 ——霍华德·加德纳 哈佛大学教授,多元智能理论之父 如果说存在一个时间点,而创造力在这个时间点上对公司的生存与发展绝对不可或缺,那么这个时间点就是现在。针对创造力提出重要而深刻的见解,没有哪一本书比《让思维自由》做得更好。 ——沃伦·本尼斯 领导力之父,畅销书《决断》《极客与怪杰》作者 肯·罗宾逊用犀利的文笔,向我们展现了创造力被低估甚至被忽视的种种现象,尤其是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 ——约翰·克里斯 英国喜剧大师,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男主角 《让思维自由》用翔实的素材和缜密的逻辑告诉我们:创造力是我们今天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这是一本不可错过的好书! ——肯·布兰佳 畅销书《一分钟经理人》《领导力的秘密》作者 这是一本不同寻常的著作。《让思维自由》对人力资源的意义,就相当于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对环境的意义。 ——沃利·奥林斯 国际品牌大师,沃尔夫·奥林斯国际品牌顾问公司联合创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