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2014年中国散文精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中国作协创研部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很多时候我自己审视自己:一味地遵从自我,一味地放纵自己,到底是对是错?放纵到我妈这个岁数还有三十年,放纵到姥姥那个岁数还有近五十年。看着我妈,她是遵从自己而活吗?为了不让她血管栓住,我们无条件地宠着她。她说月季花好,我们公共的院里,前后左右都让她把花种满了。她说树好,最远跑到河北,黑更半夜地拉回七棵果树。儿子说:“真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母亲说:“错了,现在是谁想乘凉谁栽树去!”一副只为自己活着的架势。不对吗?有时看上去不对。小倩让我劝劝老太太,“不能再买花了,第二个莱太花市马上就要在咱院里落成了。”七棵果树已经死了两棵了,不远的河北也去了好几趟了,可是我们谁都张不开这个嘴,因为眼看着母亲摆出了那副当家做主的样子。我们都说,这比上医院看病省钱多了。

遵从自己就是衣服越穿越肥,鞋越穿越软,不照镜子、不上秤称,进门和出门可以是一个人,越活越简单,好像这个世界只剩下你自己了,别人怎么看你,你都不在乎。舒服了一个人,难受了所有人。

成功者说什么都是对的,有资本了做什么都有理由。

上周中国视协演员委员会颁发演员形象金榜,我和濮存听分别获了演员公众形象的男女金榜,在台上致领奖词时我说:“我不愿意获这个奖,谁能成为榜样啊?这压力太大了,天下哪有完美的人?就说胖这事吧,本来这纯属个人的事,我这么大年纪了,也不出图像了,在家随便吃随便胖是个人的选择。但是因为做了个出名的职业,于是你就被各种与你不相关的人管着,说你胖了、难看了、老了,一片关心,一片担忧,有的干脆开骂了。你其实挺感动的,他们没有任何企图,不求任何回报,单纯得只剩下关注你、对你好,你还不领情,你是块石头?”这也是我不想再拿起话筒的一个原因吧,不想被众人管着,遵从自我。

真正意义上的遵从自我实际上不是放任。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是有底线的,这个底线谁都清楚。社会、家庭、团队,都是一张无形的网,纵横交错地网着你,你可以视而不见,却脱离不了它。

于是我在考虑了半个月后,决定接手《等着我》。

第一次走进新台演播厅的时候,我是摇摇晃晃的,那里像个迷宫一样让我不停地感叹今非昔比。想起当年我刚离开主持人岗位的时候,几家地方台的领导找我,希望我能去他们那儿做节目。不算年轻的我口吐狂言:“你见哪个运动员打完国家队再打省队?”现如今省队的都在打国家队!这种变化是我那时无论如何想不到的。

而今阔别十年了,当教练都该换成第二拨了,我以什么样的胆量从深更半夜走向天亮?即使是姚明,十年后重回NBA能成为当年的姚明吗?  栏目很想为重新出山的我打造一番,智者也希望我全方位地收拾一下再出来。于是他们帮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宣传计划,大有把我炒爆的架势。罢了罢了,亲爱韵小同事们,这不是唯一的手段。我们踏踏实实地把节目做好,好馆子会有回头客的。你们努力打造我,、能打造成谁?能收拾到十八岁?这很不靠谱。于是我卸下了所有的耳环、项链、手镯,放弃了华丽耀眼的衣服,简简单单、干干净净地出场了。

有记者说:“你改变风格了,从前煽情的你现在平和从容了。”我说:“内心没改变,只是形式改变了,因为环境不同了。同样的屋子里,你对着一百个人说话和对着一个人说话,语调能一样吗?”一个连环境都掌握不了的主持人是个不称职的主持人。

有人猜测《等着我》是为我量身打造的。哈,我哪有那么重要!平心而论,这样的栏目谁都可以来做主持人。这个栏目的主持人是个功能性特别强的主持人,他只需把求助者的情况问清楚,一步一步地往前推进就可以了。我这样的人在这样的栏目里是比较受限制的,用我的话说:可惜我这块木材了。

敢于再次拿起话筒,源于我内心的盲目自信,这也是我这些年来唯一的支撑点。这份自信来自我对人性本身充满的好奇和接纳,这个人性囊括了善与恶。感谢我的神经从不因为年老而麻木,相信美好、相信善良,在我自己的内心建立一个无比宽敞的家。这个家里收藏了很多宝,从古到今、从上到下,无所不有。在这里,我既可以强大,也可以弱小,无所不能,无所畏惧。不想要的可以随时抛弃,欣赏的可以遍地开花,游刃有余地做着这个家里的主人。在这个家里既没有父母,也没有爱人,没有孩子。虚幻吗?一点儿都不!是精神的,是心灵的。现实依旧存在,现实被精神套住了、雾化了、分裂了,于是你就从根本上是自由的了,这就是我目前真正的生活状态。

一个主持人,当你内心对这个社会、对社会中的人、对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有着基本上的尊重和强烈的好奇时。你就不会一直说空话,你也就不会专拣那些华丽的词去涂抹自己,言不由衷是最可怕的。观众最聪明,你没有权利小看他们,他们听不听你说的话,是你做主。你说的是他们想听的话吗?想听的话可不一定都是哲学啊,有的时候是废话。

《等着我》仅录了三回,我就知道了,在这个栏目里,不是我付出了,是我得到了。

P4-5

后记

今年的这本集子编得比每年都困难,为何?乃作品太多。虽然反复对比斟酌,几经删减,但字数仍然大大超出。看看似乎哪篇都不能删去了,只好对长文作节选。一而再,再而三,最后交付给出版社,仍收到“无情”回复:必须再删掉7万字!

倒不是说字字珠玑,篇篇精品,但删不去确实有删之不去的理由。有的是因为立意、结构、文字表达,通篇皆好;有的是因为内容重大,博厚沉雄;还有的是因为题材重要,比如少数民族一家亲等等。存在即有存在的合理性,黑格尔名言:“存在即合理。”

一、人物命运紧紧抓住了散文的心

此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一组人物散文。

朱秀海的《山在山的深处》给我的不仅是感动,更是震撼,我想读者会与我一样久久不能释怀。一个声震全国的战斗英雄李大德。战场上的狮虎豹,在和平年代竞落得那样悲惨的下场,像蚂蚁一样默默无闻地死去了,是什么“力量”消失了英雄的血肉、筋骨、精气神?更有一种看不见的可怕“力量”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连高位的将军,乃至于省委书记、市委书记也奈何不得。生活荒诞得难以想象,如果是用小说呈现,那就一定以为是作家的肆意编造;可这确实是一个真实的人物与命运,它击碎了我们胸中的许多美好理想。我此刻只想呼号:那荒诞之源,在哪里?

王宗仁的《不冻泉》又是写西藏线上的兵站人物,这回是电影《昆仑山上一棵草》的主人公老惠和惠嫂,一对军夫民妻的高尚奉献精神,即使在今天这个物质化了的年代、金钱化了的社会,依然会让有情操的人们热血奔涌。以写西藏官兵为“生命源”题材的王宗仁,不知怎么掌握了那么多活生生的人物和故事,他手里就像有一个百宝囊,什么时候伸手都随时能抓取出一个宝贝。王宗仁的表现手法也值得一书,他总是把自己摆进去,用个人情感和内心活动作为引线,于不动声色之间就把故事讲完了,同时也把故事的主人公树立在读者的眼前。这种“不露痕迹”却“尽得风流”的手法,亦即“没有技巧的技巧”,恰是被许多文学大师们推崇过的重要的文学手段。

田珍颖《冬天的记忆》中的母亲,传奇又平凡,伟大又普通,既是过去中国极少的高端知识女性又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温良女子。作者为我们留下了一位通身闪耀着神性光辉的“秦先生”,她的形象定格在端庄、美丽、知性、善良、大度、良知、坚强、勇敢、顽韧、忠贞不渝、不屈不挠、深明大义……这样的知识女性形象在中国散文长廊里很稀少,因而显得弥足珍贵。

我还特别喜爱王多圣的《咫尺无限》,他笔下那个完颜家族的小男孩,是多么的有血有肉,让人陪着辛酸:上到二年级还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帆布黄书包,只能延用姐姐的旧花兜而变得忧郁,小小心思里装满了小大人的各种梦,即使挨打也一次次远远地行走……如果我臆想得不错的话,我猜这个男孩的生活原型就是王多圣自己。不过又不完全是他自己,而是经过岁月的锻造之后,经过生活的淬火之后,经过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科学的熏陶之后——如今已四十多岁的王多圣,回望自己的来路,越发清晰地了解和理解了那个小男孩的所思所想,同时也以这篇文章开拓了一个新的写作视角。

倪萍的《等着我》虽然不是专写人物的篇什,但她笔下的几个人物的命运,还是深深抓住了我们的心,令我们的眼窝发热。那位执拗寻找生身父母的白化病女孩,那个敢于追求爱情的“小白兔”,连同是否要重新站回到聚光灯下去做这个节目主持人的倪萍自己,一组人物的命运纠结在一起,显示出共同追求真善美的热度。倪萍可真会写文章,行云流水般的叙述,无距离的推心置腹,深切信任之下的交心,构成了一个大大的“真”字。“真”字开头,善良形影相随,美便留下了永恒。

二、璀璨的散文之光亮起来

除了诗歌的凝练,散文在诸种文学体裁中,可能是最讲究艺术审美的文字了。

散文艺术审美的高度在哪?首先——文字。好的语言是散文写作的制高点,一篇散文,第一段就把你抓住,让你忠实地跟着走的,除了悬念性的情节,就是语言了。光彩的语言是报春花,万紫千红,灼灼烁烁,一下子就把人的精气神调动起来了。

两位领衔者继续领衔:陈世旭的几篇年度散文(包括本书所选的《东坡赤壁怀古》)继续保持了他凌虚高蹈的诗意气场,一句一花,一字一叶,花叶葳蕤,香气四溢,诗情、画意、覃思、胸襟、理想,全借着灼人的文字表达得淋漓尽致。徐刚则继续蜗居在他那温馨的书房,边品茗边读和写,有经年累月的大量阅读打底,徐刚的文字继续保持着他博厚古拙的书卷气,一俯一拾,一吟一诵,观古照今,神思飞兴,于历史中沉潜,于现实中发问,不仅辞章粲然,更具文史哲深度,能把当代散文书写到这境界者,除八十岁以上老先生辈,当代作家中殊少,全国也许超不过十人?

不过中青年后来者不断涌现出来,又给散文带来了强大的能量和耀眼的光芒。中国真不缺人才,散文界也真不乏才华横溢的后来者:

张亚丽《京城的告密》从北京的建筑起笔,逐渐涉及人心、社会、国家、政治,以及文化、文脉、文明……感觉先锋,视野磅礴,语言瑰丽,气象万千,既有传统文化的素养,又有现代新锐意识,十分难得。

任林举《西塘的心思》是一篇才华摇曳的散文,只消读上两三行,就身不由己地跟着作者的思绪,走在自然的西塘和他主观的风景里。诗意的文字里荡漾着哲思,新锐的感觉中跳动着一颗年轻的心,是浓郁的美的享受。安然《亲爱的花朵》是一篇诗意美文,由百花盛开而哲理追索而人生况味。有能力把几朵花儿写得这么千秋万代、地老天荒的,不仅靠才华,更是投诸了生命的火焰。

这些似乎都是“新人”,名字没怎么见到过,但他们出手就如此高大上,直让人感慨文章是写不完的,才华之外有才华。与他们相比,不少“名家”的作品反倒弱了,我想距离不应该在技巧,而更在于“气”,文章不是用笔(电脑)写出来的,而是用全副的生命灌注,呕了多少心沥了几许血,全在文章里呢,所谓“文以气为主”,所谓“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所谓“气贯长虹”,古人太有才了,能展示得这么恰切而又如此大气磅礴。

三、个性是世上一种难得的珍宝

散文是当今中国创作数量最多的文学品种,散文创作大军从来就不愁源源不断的兵源,每天,都有大量新的作品问世。要在这么澎湃的作品大潮中被人看到被人喜爱被人刻骨铭心,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我以为是——独特的个性。

也就是说,无论就题材、语言、观点、结构、创新等各方面,你至少得占上一样,把文章写出你的与众不同。

读萧歌《向死而生的飨宴——<鲁本斯、凡·戴克与弗兰德斯画派>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展》这篇艺术随笔,青年文学评论家饶翔用了“惊艳”两个字,我认为是太准确了,对了,就是这种感觉。虽然书写这两个画展的观后感对于学艺术史的清华硕士萧歌来说,正是她的强项,但能腾身到欧洲艺术史的半空中,脚踩滚滚流云向下俯瞰。捋出几条主要脉络然后及面、及点,不禁使不甚了了的外行读者们得着进门的通道,能迅速登堂入室,觅得珍宝。何况萧歌的语言不按常理出牌,既是感性的诗意的,又是哲学的理性的,还具有新一代高智商小资们所特有的先锋范儿,每一句话都能让你心醉。这个“80后”女孩的文学天分是我所碰到的“惊为天人”的那种,她写得真是太漂亮了,又一次印证了“散文在散文之外”乃颠扑不破的真理。

林岫也是艺术界中人,是中老一代的学者型才女,她的华贵更多体现在传统的中国古典美。诗、学、艺各方面的修养,不仅成就了她的才情,也熔炼出了她独卓的识见和深度。《从看画和画燕逆飞说起》即是一扇窗,可见林先生艺学、诗学与文学的一角。

王巨才在生活中是一位宽厚平和的长者,低调做人,没见过他慷慨激昂,连高声都很少见,但这篇《浪打沙湾寂寞回》却显示了他持拙守衷的韧性。从题目看似乎很文气的文章,内里却处处风骨,把他个人对郭沫若这个有大争议才子的钦佩,大河流水一样地放开了心闸。自从做了中国散文学会会长,王巨才对自己的创作要求更加严苛了,据说有时一上午仅写二三百字,但到下午就又全部推翻。所以他的散文数量不多,却一篇扎实似一篇,篇篇皆保持在高线之上,赢得了喝彩和尊敬;他自己则收获了畅游创作之海的自由,身心脑俱轻松,是真正的文学享受。

周大新《当兵上战场》以朴实的文笔,实在的述说,于无声处炸开惊雷,让人对军人充满崇敬。该文所具有的思想容量是为闪光处,值得一赞。

张曼菱和黄怒波这回以奇谲的题材取胜,一东南亚湄公河毒巢金三角,一哥伦比亚游击队员,皆是吸引眼球的热题材。二人都尽量在事件的叙述中表达出自己的独到眼光和观点。尤其是张曼菱关于“帝国主义祸害”的发问,义正词严,是能给不少不分青红皂白的“西粉”们上一课的。这一课的见解之独立,之犀利,之勇敢,之深刻,之一针见血,是多年来未听到的声音了,所以,在此一定要引上两段,与读者共享:

是谁把“金三角”变成了亚洲的伤口和耻辱?

罪恶的根源来自西方。当年英国人殖民扩张,到“金三角”种鸦片,向亚洲强行推销,引发了中国的鸦片战争。现在欧美这些发达国家却不愿承担责任了。当他们指责“金三角”的时候,就好像是一个无辜者。

每个亚洲人和中国人都应该清醒地看看历史:那些处于世界潮流中心的发达国家,在完成了掠夺,吸饱了殖民地的鲜血之后,就遗忘和抛弃了这个被蹂躏过的地区。

当茶叶、咖啡和罂粟都已经过时,石油成为优势资源,同样的事情,它们又到中东,到伊拉克去做了。动机还是掠夺,把别人的土地搞得一团糟。

这么揭示罪恶、把血淋淋的历史伤口重新撕开的文字,肯定要遭到某些人的谩骂。但曼菱不怕,这个历来特立独行的“女汉子”,秉持着文人宁折不弯的秉性,“坚持真理”在她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一种担当,该说出来的就一定要说出来,她坚信有用,不仅发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声音,而且会惊醒一批梦中人的。

格致是近年来散文界的一朵奇葩,其独树一帜,在于她的文学世界乃纯粹一己的“心相世界”,除了自我的主观想象,其他客观物象似乎通通都不存在。你看她这篇《外科医生的手》,突然就把别一种思维楔到我们面前的生活中,突兀,奇特,叫人奇怪世界的同一性原则在哪儿走岔了道?但这被作者楔来的世界竞然很迷人,同我们身在的世界是有差距的但又血肉相连,格致用她主观构建的世界给了我们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现实性,散文的功能被这位才女彻底革了一命。

今年继续推出“微信选萃”栏目,相比于正统写作的散文,这几篇“随意”出现在微信上的微文章,其个人特性当然更生动,也更顽韧。因为没有了发表的绳墨“标准”着,它们抵达心灵的速度、广度、深度和厚度似乎都更激情。它们有正统散文中所丧失了的一些素质,有时候让我们更加感动。

四、结构上的杂乱无章,似乎是今年散文的大敌  我个人认为,2014年散文创作的最大毛病,在于作家们完全置读者的感受于不顾,而只是个人信马由缰地发泄和倾吐。对,就是“信马由缰”这个词。很多文章都到了毫不节制的程度,一上手就七八千、一两万乃至两三万字,什么都往里装,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大概是当下发表太容易了,编辑部也不能从严把关,从而,把散文的写作规律完全搁置在一旁,形成了一种冗长的、沉闷的、碎片化拼接的散文创作“新模式”。甚至有些颇有名气的作家,居然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散文了。

散文什么样?散文有创作规律可言吗?当然了!重温过去福楼拜、契诃夫、鲁迅、茅盾、老舍、汪曾祺、林斤澜等中外名家关于创作的论述,便能依稀回想起文学的(散文的)严格训练与要求。“惜墨如金”,“删去一切可删去的字”,“简洁是真正作家的标志”等等,窃以为这些经典之语并没有过时。一篇《岳阳楼记》,总共才368字,有情节,有细节,有写景,有抒情,有文字,有结构,有观点,有思想,有天地胸襟,有家国情怀,有千古名句,有万人背诵,前呼后应,一气呵成,乃中华千古第一至文,这是真正的散文典范。

我们虽然写不出这样的至文,但至少不应忘记朝此方向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不太看好本书中的长篇大文,尽管它们有些片段的文字很地道和漂亮,尽显作者的才华;但你已经读上一半了,还不知它的结构在哪儿?它到底想表述什么?而它的冗长已经开始让你昏昏欲睡了。这样的散文读起来成了受刑,谁甘愿呢?倒是有几位新手的短文值得推荐。

林文钦的《中药芬芳》是一篇很完整很规矩的散文,围绕着“中药”下笔,感觉和个人识见编织在情节和人物中,叙述的口吻很平和,文笔时见光彩,读后掩卷品味。很舒服。在当下散文写作大多不重视结构、只任自己一路狂泻的“病痛写作”中,该文的“规矩”显得弥足珍贵,尤其对于一位业余作者来说是正路子。

还有这几年突然喷涌出大量作品的呼伦贝尔女作家艾平,她肚子里的生活实在太多了,所以一写就收不住笔。本书中我特意收入了她最短的一篇《八月,别走》。别看此文只有两千多字,但却布局精巧,颇费匠心,以“八月,别走”作为一句循环往复的吟唱,把蒙古族男孩小斯日古楞即将上学的准备过程一段段展开,并在这过程中一一展示了蒙古族人家的日常生活和心情。小文短而全面,草原简直被写活了,情趣和温暖像无边的牛群羊群般漫卷开来,一点不输艾平写的其他长篇大文。

总之,我认为,冗长的散文之风是这些年来散文界越来越严重的一个病症,除已招致读者的厌弃外,也与大数据时代的节奏相悖逆,是应该引起众创作同仁警觉的时候了。

2014.10.8初稿,10.18定稿  于英伦沃克汉姆红房子

目录

心灵有约

 等着我/倪萍

 当兵上战场/周大新

 致鱼山/叶梅

 八月,别走/艾平

 一个人的车站/范小青

 出发抑或抵达/朱蕊

 红高粱白高粱(节选)/崔济哲

 滇越铁路的历史记忆/杨杨

 身体内的闪电与玫瑰/杨献平

 大抵如此(二则)/王晓莉

 故园石羊/和谷

 屋顶上的梦/宁肯

 一个医生的日常手记(节选)/蓝燕飞

世说新语

 东坡赤壁怀古/陈世旭

 虞美人/徐刚

 古文观止/(瑞典)马悦然

 沉郁岳阳楼/刘醒龙

 却金时代的一块石头/詹谷丰

 诗豪刘禹锡/王剑冰

 向郑侠致敬/小山

 夜宿白鹿洞书院/刘伟

 一条必然的路/陈启文

 终南山/朱鸿

又上心头

 山在山的深处/朱秀海

 不冻泉/王宗仁

 冬天的记忆/田珍颖

 我的小院我的故事/柳萌

 回忆采访陈景润先生/徐可

 送别黎丁/韩小蕙

 咫尺无限/王多圣

 草湖人家/安谅

 亲情的盛宴/苗莉

 哥伦比亚的老游击队员/黄怒波

 外科医生的手/格致

百花深处

 浪打沙湾寂寞回/王巨才

 从看画和画燕逆飞说起/林岫

 向死而生的飨宴——《鲁本斯、凡·戴克与弗兰德斯画派》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展/萧歌

 信天游/刘成章

 蔡家桥札记(节选)/(美国)孟昌明

 书案上的印经板/江洋才让

 清水音乐/刘云

 盖叫天“皆无俗气”?/王晖

 诗意的蝉/汤世杰

人与自然

 行色/朱以撒

 岛上(节选)/于坚

 亲爱的花朵(节选)/安然

 中药芬芳/林文钦

 银雀山庄(外一篇)/王彬

 槐念/宁新路

议论风生

 净手拜读经典/刘兆林

 穷人/乔叶

 关于“红烧肉”的博士论文/陈歆耕

 对我来说,散文是什么/穆涛

 人生不是为了爬行,而是为了飞/李犁

 桃子核桃杜拉斯/马小淘

行走天涯

 海上的棋盘/张承志

 初探湄公河/张曼菱

 京城的告密(节选)/张亚丽

 西塘的心思/任林举

 五店市听墙/许谋清

 蓝色赛里木/苏叶

 遥远的灯光/阿成

 去凤凰/皮佳佳

微信选粹

 乌镇的乌托邦/朱大可

 沉默不是金/刘瑜

 当你站在新疆看中国的时候/刘亮程

 《橄榄香》:董桥和他高雅清贵的朋友们/纳兰妙殊

 强奸犯站出来的那一刻/微友A

 三堂课改变富二代/微友B

 贵族精神不是用钱买来的/维杰

 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微友C

 送给二十岁出头的姑娘/仇小丫

编后絮语/韩小蕙

序言

每个年度,文坛上都有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体裁的新作涌现,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它们之中不乏熠熠生辉的精品,然而,时间的波涛不息,倘若不能及时筛选,并通过书籍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这些作品是很容易被新的创作所覆盖和湮没的。观诸现今的出版界,除了长篇小说热之外,专题性的、流派性的选本倒也不少,但这种年度性的关于某一文体的庄重的选本,则甚为罕见。也许这与它的市场效益不太丰厚有关。长江文艺出版社出于繁荣和发展文学事业的目的,不计经济上一时之得失,与我部合作,由我部负责编选,由他们负责出版,向社会、向广大读者隆重推出这一套选本,此举实属难能可贵。

这套丛书的选本包括:中篇小说选、短篇小说选、报告文学选、散文选、诗歌选、微型小说选和随笔选七种。每年一套,准备长期坚持下去。

我们的编辑方针是,力求选出该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我们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我们认为,优良的文学选本对创作的示范、引导、推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读者的潜移默化作用也是十分突出的。除了示范、引导价值,它还具有文学史价值、资料文献价值、培育新人的价值等等。我们不会忘记许多著名选本对文学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我们也希望这套选本能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这套书由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编选,雷达同志总负责,具体的分工是:

中篇小说卷由牛玉秋同志负责;

短篇小说卷由胡平同志负责;

报告文学卷由李朝全同志负责;

散文卷由韩小蕙同志负责;

诗歌卷由霍俊明同志负责;

微型小说卷由姚雪雪和陈永林同志负责;

随笔卷由李东华同志负责。

中国作协创研部

内容推荐

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的这本《2014年中国散文精选》精选2014年中国优秀文学刊物上发表过的文笔优美、意境深远的散文,其中包含八个板块:心灵有约、世说新语、又上心头、百花深处、人与自然、议论风生、行走天涯、微信选粹。包括倪萍的《等着我》、张承志的《海上的棋盘》、阿成的《遥远的灯光》、刘亮程的《当你站在新疆看中国的时候》等优秀新作。是一本能代表年度散文水平的图书。

编辑推荐

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的这本《2014年中国散文精选》力求选出2014年度最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散文这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本书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7: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