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关羽(由凡入神的历史与想象)(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荷)田海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跟随荷兰汉学家,重返历史现场,纵览关羽成神之路
本书是对关羽崇拜的研究,也是对在书写文化愈来愈重要的世界中口头文化的研究。
219年,关羽败走,后为吴军所俘,被杀,此后被尊为关公或关帝,成为不亚于观音的重要神祇,至今仍受民间敬奉。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追溯了关公崇拜的历史性演变:从早期惨遭横死的饿鬼,到骁勇善战的护法恶魔、驱邪将军,及至后来的雨神、财神和文士之神,甚至全能救世主形象……在关羽的多重面相中,每种形象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特定的历史环境,包括佛道教力量的介入、特定地方群体的参与、王权和国家力量的形塑等,但归根结底,关羽信仰兴起于口头文化,而非大多数研究主张的三国叙事传统。正如作者自己反复提到的,《关羽:由凡入神的历史与想象》为“对口头文化在一个文字变得越来越重要的世界中如何保持巨大作用的研究”,作者结合大量史料和遗迹,甚至田野调查得来的一手资料,对背后的文化机制进行了详尽考察,也对其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文脉进行了梳理,其中格外突出了口头信息交互在形象建构与传播中的作用。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神人之间
历史上的关羽
圣迹传和历史编纂
来自地方社会的体验
第二章 护法恶魔
当阳崇拜
与佛教的关系
小 结
第三章 解州驱邪
解州盐池
处决蛟龙
击毁蚩尤
小 结
第四章 征服中国
叙事传统的角色
关公信仰的地理分布
几个世纪中关公信仰的传播
小 结
附 表 早期兴建的关帝庙
第五章 神如在
与神灵相遇
扮演神祇
民间故事中的关羽
小 结
第六章 布雨护民
雨 神
驱魔止暴
财 神
小 结
第七章 斯文之神
士人的保护神
文士之神
圣凡笔谈
小 结
第八章 武卫伦常
天降神罚
善书作者
救劫者
小 结
第九章 总结与前瞻
建构故事
将社会价值观念合法化
解释神灵崇拜的模型
参考文献
译后记
精彩页
第九章 总结与前瞻
关公崇拜还远未走向终结。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们甚至看到了这一崇拜某种程度上的复兴,尽管看起来今天人们更感兴趣的是作为财神的关公以及作为《三国演义》主角之一的关羽。在网络和各种形式的出版物中我们可以发现关羽的肖像,以及与其忠诚与正直的相关故事。他的冒险经历同样是电脑游戏的主题,并且被改编成了同志小说( slash fan fiction),小说中的曹操和关羽成了一对。 1事实上,这项研究中提出的彻底历史化的解释或许并不会轻易被关羽的粉丝们所接受,甚至无法被部分中国同行所接受。目前的关公崇拜和人们对关羽的仰慕需要单独进行研究,包括长期且适当的田野作业,并且应该将其放置于地方崇拜及其复兴、变迁和创新的大背景下加以理解。另外,也要考虑到人们对传统中国文学重燃热情的趋势。
建构故事
由于遭遇横死以及残留于世间的“生气”,关羽早期作为一个非常强大的饿鬼,供人崇祀。为了生存,无论是作为饿鬼还是神祇,他都需要接受血食祭祀。重要的是,我们意识到依道德原则行事的关羽其实是后来发展的结果,并非原初崇拜所固有的。考虑到关羽作为一个历史和文学人物的事迹,知识人——他们为我们提供了绝大部分的史料以及所有的现代研究成果——通常将其假设为一个道德裁判者。结义三兄弟——刘备、关羽和张飞,以及他们的军师诸葛亮——为了一个合法的理由而奋斗的图景太正面了,以至于近乎不可能将他们视为一群与持续了几个世纪的中央王朝相对抗的叛乱分子,但事实上,他们又确实是造反者。从历史的角度客观而言,和竞争者相比,他们不好也不坏,当然他们并不成功,或许正是这一点使得他们在此后被想象成了英雄。
一旦我们认识到历史上的关羽实际上并不具备日后口头传说中塑造的道德形象,我们就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到后世民众对其形象塑造所做出的贡献。这种贡献既体现为文人精英记录的文字史料(我们通常为其贴上“史学”“文学”或者“传记”的标签),也体现为地方社会制造的内容丰富的口头叙事(它们被贴上了“戏剧”“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回忆”等标签)。他被描绘成一个理所当然的道德原则的支持者,这是一种解释性的裁定,而非真实生活中的关羽事迹自然发展的结果。尽管对那些客观看待中国宗教文化的人来说,这一点并不意外,然而,在绝大部分与这一特定神祇崇拜相关的著述中,却明显缺乏这样的认识,对它的崇拜仿佛不需要任何解释。
借助那些讲述并传播神祇灵异故事的群体,关公崇拜被大范围带到各个地方。他最终形象中的基本要素很早就已经出现,比如他的红脸和三绺长髯,他的青龙偃月刀和赤兔马,他的绿袍以及五月十三日的生日等。人们对神祇的期待很宽泛,比如他兴云布雨的能力,他保护个人和社区免受恶魔、夷狄和叛乱者攻击的行动能力,等等。这种共同的宗教和口头文化产生于信徒们的私人接触中,并且最初是通过口述、身体实践以及视觉呈现传播的。这一文化的某些方面同样影响到了文学传统,并且影响了对三国史实的追溯性解释。但是对关公的宗教性崇拜并非源于这些文字史料,而且当然要比文学传统更早上几个世纪。
通过分析那些庙宇神坛最初兴建和恢复的时间,我们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追溯关公崇拜的传播情形。在一个特定的区域中,某座庙宇或神坛最早的修建时间可以表明当时该地区对关公崇拜的支持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以至于可以动员信徒出巨资修建一座庙宇。我们有一个关于庙宇修建和重建情况的小小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之上统计出的大事年表便是 11世纪以来这一崇拜日益受欢迎程度的指示器。
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故事了解神祇及其灵力,这些故事受到仪式活动、地方戏曲以及神灵的各类视觉和物化呈现形式的支持。神庙的修建和复建都受到了神祇灵迹的鼓舞,没有这些灵迹,关公崇拜就不可能持续。在所有的历史进程中,口头传统扮演了关键角色。我们今天仰赖的精英所书写的史料在文字上通常是非常规范的,但是相对忽略了口头文化。然而晚明以来,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在数量上急剧增长,这让我们可以更清楚地审视口头文化传统。20世纪的许多民间故事都可以至少追溯到 17世纪早期,在中华帝国晚期,口头文化仍然非常具有生命力。而且,那些上层精英在为关公书写传记时,为了使神灵形象更加完整,往往也会参考口头的民间故事。最初,这一崇拜的核心本质是残留的生气使神祇有能力与邪魔斗争,而现在,民间故事中加入了他帮助普通百姓的内容,刚开始他被视为一条可以带来雨水的龙的化身,进而又可以拯救陷入困境中的少女。民间传说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这表明文字传统对于口头文化的影响极其有限。
保护百姓免受暴力威胁——这些威胁从带来洪水和疾病的恶魔怪物到土匪、叛乱者和野蛮人——主要仰赖于关公的武力(或暴力)。从很早的时候开始,他就被看作一个使用暴力的道德裁判者和执行者。对于精英阶层而言,还可以通过占卜和扶乩的形式请神灵预卜未来,而在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