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孤独成就高贵(精)/名家名译大师人生智慧精华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奥)卡夫卡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孤独成就高贵》辑选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卡夫卡的哲学意味深奥的箴言几百条,分“存在之思”、“自我之思”、“即兴之思”、“哲理小说”、“轶事妙思”五辑编排。阅读此书,可以让读者更接近世界的本来面目。

本书由周国平作序推荐,由《卡夫卡全集》译者、国内卡夫卡研究权威学者叶廷芳先生编译。

内容推荐

《孤独成就高贵》采集卡夫卡一生所有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几百条箴言,囊括卡夫卡思想的精髓,以最凝练、优雅的方式,一语道破人生的秘密;随便读到其中哪一句,都能让您恍然大悟,接近世界的本来面目。让曾经的困惑变得简单清晰,曾经的犹豫不决变成果断坚定。本书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并能为普通读者的思想、人生提供指导。

目录

序言

第一辑 存在之思

 箴言

 真正的道路是用来绊人的

 一个笼子在寻找一只鸟

 你怀有的是恶魔的隐念

 善是绝望的某种表现

 人给自己套上了挽具

 只有精神世界,没有其他

 罪与信仰

 受难是一种积极的因素

 警句

 写作是一种祈祷

 恶是美的星空

 不同的名字

第二辑 自我之思

 他

 他的感觉

 瞬间的悟

 真正的安慰是不存在的

 两个对手

 日记精选

 刀在我心中转动的快乐

 我头脑中有个广阔的世界

 我所关心的唯有人类的法庭

 永恒可不是时间上的静止

 处于可怕的被抛弃状态

 书简节选

 我在你面前只有俯首帖耳的份儿

 妇女是最终的裁决者

第三辑 即兴之思

 特殊的怀疑

 唯有沉默才可导致幸福

 内心世界只能经历,不能描绘

 婚姻与殉难

 恶与原罪

 在怎样的情况下可以摧毁世界

 永恒不是静止

 我斗争得比其他人更甚

第四辑 哲理小说

 在法的门前

 谈谈法律问题

 猎手格拉胡斯

 豺和阿拉伯人

 为某科学院写的一份报告

 一道圣旨

 往事一页

 鹰鹫

 我是一座桥

 海妖们的沉默

 一则小寓言

 普罗米修斯

 论譬喻

第五辑 轶事妙思

 动身

 夜晚

 猫与鼠的谐谑

 新郎与狼

 国王与驸马

 那时正好你转过身去

 在这个春夜中阳台的门正敞开着

 与一个巨人的搏斗

 林中幻影

 棺材

 室内滂沱

 放弃吧

 招魂会议

 中国人来访

 爱的险境

 绿龙的造访

 歌声的诱惑

 误人荆棘丛

 少女的羞淫

 无言的哀求

 士兵的权力

 包厢里的奇遇

 恐惧

 统治的魔力

 信号

 巷战

 驯蛇

 马戏场里的出水芙蓉

 驯人的动物

 切不开的面包

 坑道下的家庭

 K.的愣劲

 夜行船的惊讶

 在墓穴里做客

 难念的家经

 教堂里的“紫貂”

试读章节

一个笼子在寻找一只鸟

“恶”的最有效的诱惑手段之一是挑战。

恶犹如与女人们进行的、在床上结束的斗争。

A目空一切,他以为他在“善”方面远远超出了他人,因为他作为一个始终有诱惑力的物体,感到自己面临着日益增多的、来自各种至今不明方向的诱惑。

正确的解释却是,一个魔鬼上了他的身,无数小魔鬼就纷纷涌来为大魔鬼效劳。

观念的不同从一只苹果便可以看出来:小男孩的观念是,他必须伸直脖子,以便刚好能够看到放在桌面上的苹果;而家长的观念呢,他拿起苹果,随心所欲地递给同席者。

认识开始产生的第一个标志是死亡的愿望。这种生活看来是不可忍受的,而另一种又不可企及,人们不再为想死而羞愧;人们憎恨旧的牢房,请求转入一个新的牢房。在那里人们将开始学会憎恨这新的牢房。这种想法包含着一点残余的信念:在押送途中,主人会偶尔穿过通道进来,看着这个囚徒,说:“这个人你们不要再关下去了,让他到我这儿来。”

假如你走过一片平原,假如你有良好的走的意愿,可是你却在往回走,那么这是件令人绝望的事情;但你如果是在攀登一座峭壁,它就像你自身从下往上看一样陡峭,那么倒退也可能是地理形态造成的,那你就不用绝望了。

你怀有的是恶魔的隐念

这个地方我还从来没有来过:呼吸与以往不同了,太阳旁闪耀着一颗星星,比太阳更加夺目。

如果当时有这种可能性:建造巴比伦之塔,但不爬上去,那么也许会得到允许的。

豹闯人寺院,把祭献的坛子一饮而空,此事一再发生,人们终于能够预先作打算了,于是这成了宗教仪式的一个部分。

真正的敌对者那里有无穷的勇气输入你的身上。

理解这种幸福:你所站立的地面之大小不超出你双足的覆盖面。

除非逃到这世界当中,否则怎么会对这个世界感到高兴呢?

藏身处难以数计,而能使你获救的只有一处,但获救的可能性又像藏身处一样地多。目标确有一个,道路却无一条;我们谓之路者,乃踌躇也。

一旦自身接纳了恶魔,它就不再要求人们相信它了。

你自身接纳恶魔时所怀的隐念不是你的,而是恶魔的隐念。

善是绝望的某种表现

这头牲口夺过主人手中的皮鞭来鞭挞自己,意在成为主人,却不知道,这只是一种幻想,是由主人皮鞭上的一个新结产生的。

善在某种意义上是绝望的表现。

自我控制不是我所追求的目标。自我控制意味着:要在我的精神存在之无穷放射中任意找一处进行活动。如果不得不在我的周围画上这么一些圈圈,那么最佳办法莫过于:瞪大眼睛一心看着这巨大的组合体,什么也不做。相反,观看使我的力量得到增强,我带着这种增强了的力量回家就是。

乌鸦们宣称,仅仅一只乌鸦就足以摧毁天空。这话无可置疑,但对天空来说它什么也无法证明,因为天空意味着:乌鸦的无能为力。

殉道者们并不低估肉体,他们让肉体在十字架上高升。在这点上他们与他们的敌人是一致的。

没有拥有,只有存在,只有一种追求最后的呼吸、追求窒息的存在。

以往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我的提问得不到回答;今天我不能理解,我怎么竟会相信能够提问。但我根本就不曾相信过什么,我只是提问罢了。

他对这一论断——他也许拥有,却不存在——的答复,仅仅是颤抖和心跳。

对恶魔不能分期付款——但人们却在不停地试着这么做。

可以想象,亚历山大大帝尽管有着青年时代的赫赫战功,尽管有着他所训练的出色军队,尽管有着他自我感觉到的对付世界变化的应变能力,他却在海勒斯彭特(Hellespont)前停下了脚步,永远不能逾越,而这不是出于畏惧,不是出于犹豫,不是出于意志薄弱,而是由于大地的滞重。

P4-7

序言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兴起以来,文学内涵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文学与哲学“联姻”。

在西方文学史上,文学与哲学最初是没有界线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就渐渐分道扬镳了!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论著《诗学》的问世,是这一变化的标志。但过了2000余年,到了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也许是“否定之否定”规律所使然,二者又出现互相趋近的倾向。狄德罗就明确提出:“诗人应该是哲学家。”(这里的“诗人”是广义的,泛指文学家。)事实上启蒙运动的一些重要扛鼎人物,除狄德罗外,还有诸如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以及德国的莱辛等都是哲学与文学“双肩挑”的巨匠。19世纪上半叶,存在主义哲学创始人、丹麦的克尔恺郭尔(1813-1855)更是集哲学、文学、美学于一身,其《勾引者的日记》就是自觉地用哲学去“勾引”文学并试图与之联姻这一过程譬喻。19世纪下半叶,德国的尼采(1844-1900)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中,也是借古波斯拜火教创始人之口,通过瑰丽的语言和一系列精彩警句来表达自己崭新的哲学观点。这也是一部“三合一”的名作。德国另一位大哲学家海德格尔(1889-1976)提倡“思与诗”的结合,很有时代性。法国的“无神论哲学家”萨特也是竭力融合文学与哲学的一个,他创作了不少小说、戏剧来演绎其哲学思想。如果单就理论语言的文学色彩来说,则恩格斯和叔本华都是有口皆碑的。

哲学与文学的这种关系是双向的,事实上文学对哲学也仰慕不已。捷克的昆德拉说:“尼采使哲学与文学接近,穆齐尔则使小说与哲学接近。”这一判断很是中肯。奥地利的这位堪与卡夫卡齐名的小说家穆齐尔(1980-1942)确实这样说过:“人们需要哲学就像人们需要宗教一样。”加缪(1913-1960)的文学成就比萨特高,是真正的文学家,他说:“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伟大的哲学家。”大戏剧家布莱希特(1897-1956)有好几部戏剧代表作致力于哲理性与辩证法的追求。在他的重要理论著作《娱乐剧还是教育剧》中他明确说:“戏剧变成哲学家们的事了。”意大利表现主义戏剧家、诺奖得主皮兰德娄(1867-1936)在谈到一批作家的时候曾这样说:“他们之所以写剧本,是因为感到一种深刻的精神上的需要……更确切地说,这是一些富有哲学意味的作家,不幸的是我就是这样一个作家。”美术界也有这样的现象,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奥托·米勒有句名言:“有朝一日要为哲学家建造天堂。”这意味着艺术作品也要讲求哲学的品位。可见,在现代主义思潮中,哲学与文学乃至艺术双向合流的倾向确实十分明显。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善思考的民族,所以德国成了一个公认的哲学大国。这一特点不能不反映在本来就与哲学难解难分的文学之中,何况德国的一些哲学巨子们几乎都是美学家:康德、黑格尔、谢林、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直至哈贝马斯莫不如此。于是德意志文学中的哲学浓度几乎就成了它的宿命,又是它的长处。歌德、席勒、赫尔德、施莱格尔、荷尔德林、托马斯·曼、布莱希特、穆齐尔、保尔·策兰等等莫不如此。

从小就接受了德意志语言文字和文化教育的犹太人卡夫卡自然就成了文学与哲学联姻现象中突出的一个,而且这也是他的自觉追求。他的叙事作品、随笔、箴言乃至日记、书信普遍融入哲思,尤其善于运用悖谬思维,使其作品涵义深邃,令人回味不尽。卡夫卡的《城堡》是一个悲喜剧,很有象征意味。主人公K急需一份临时居住证,这样一件小事情,却奋斗终生而不得,等到他奄奄一息不需要时反而送到他手中了!这种悖谬性的黑色幽默岂不叫人啼笑皆非?而这正是他的那条有名箴言的写照:“目标虽有,道路却无。我们谓之路者,乃彷徨也。”他的短篇小说《在法的门前》,写一个农民想进法的大门,门警却告诉他:即使我让你进去了,下一道门岗也不会让你进去的,而这样的门岗里面还多着呢!结果这个农民等到老死也未能进入法的大门!这与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找不到路(即便有路则那无数道有人把着的门也把它阻断了),人的许多为实现某种愿望而做的努力都成了徒劳!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无疑在卡夫卡的作品里看到了人的生存的“粘兹”性和令人“恶心”的处境,把卡夫卡引为同道而大加赞赏。

哲学思考贯穿着卡夫卡一生的始终。除了长短篇小说、随笔、书信、日记以外,他还备有一种所谓“八开本笔记”,随时记录他的思想火花式的杂感、轶事、小品构思等文字,这样的本子一共记了“八部”。其中他自己辑选了哲学意味深奥的箴言109条,作为他思考的结晶。写箴言也可以说是德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传统,不少人都写过,如歌德。他在他的长篇小说力作《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就“植入”一组与全书故事情节并无直接联系的格言,以增加其小说的思想含量。

我想卡夫卡勤写哲理随感和箴言,其用意无非也是如此吧:即增加他的文学作品的思想深度。那么,把他的有关篇什加以选萃,集成一册,既吸取作者的思想精华,又满足读者的需要,作为一个卡夫卡研究者,也算尽了一点应尽的义务了。此为笔者编选这本《孤独成就高贵》的初衷。

2014新年伊始

书评(媒体评论)

把握真正的世界属于小说的定义本身;但是,如何把握它。并能同时投入一场使人着魔的异想天开的游戏?如何能在分析世界时做到严谨.同时在游戏般的梦中不负责任地自由自在?如何把这两个不相容的目的结合起来?卡夫卡解开了这一巨大的谜。其他的人们从这个缺口追随他去,每人有自已的方式:费里尼、马尔克斯、伏昂岱斯、拉什迪,还有其他人,还有其他人。

——(捷克)昆德拉

我们大家都是卡夫卡的兄弟。

——(法国)纪德

卡夫卡的《城堡》就像是古希腊的一个数学定理,你走一半路,又退回了原来的一半。接着再走一半路。又退回到原来的一半。永远走不到终点。你永远都在迷失。

——(阿根廷)博尔赫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3:4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