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为了让读者能直接而快捷地领悟《黄帝内经》中所蕴藏的精髓和玄妙,学到切实好用的养生智慧,本书将原文的深奥理论用通俗的语言和简捷的图表进行阐释,使抽象概念形象化,深奥理论通俗化,复杂问题具体化。
《黄帝内经》是一本将传统中华哲学思想与医学结合、融会贯通的奇书。它荟萃了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医疗之术、长寿之诀;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人体与四时季候关系的独特理解,以及人体各部互为照应的整体观念;清晰地描述了人体的解剖结构及全身经络的运行情况。
为了让读者能直接而快捷地领悟《黄帝内经》中所蕴藏的精髓和玄妙,学到切实好用的养生智慧,本书将原文的深奥理论用通俗的语言和简捷的图表进行阐释,使抽象概念形象化,深奥理论通俗化,复杂问题具体化。
人体的生命周期
人的一生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这段经文表明,人从幼年开始,随着肾中精气的逐渐充盛,出现“齿更”和“发长”等迅速生长的现象。以后,又随着肾中精气不断充盈,而产生“天癸”。所谓天癸,是人体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一种精微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促进人体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和维持人体生殖功能的作用。当人到了14~16岁时,肾中精气已充盛到一定程度,于是产生了天癸。天癸促进人体的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而进人青春期。这时,女子出现按期排卵,“月事以时下”;男子则出现“精气溢泻”的排精现象,说明性器官已经成熟,已经具备了生殖功能。此后,由于肾中精气充盛,不断产生天癸,起着维持人体生殖功能的作用。人至中年以后,肾中精气逐渐衰少,天癸亦随之衰减,以至停止产生。由于没有天癸的维持作用,人体的生殖机能逐渐衰退,生殖器官曰:趋萎缩,最后丧失生殖功能而进入老年期。
《黄帝内经》关于生命的起源
什么是生命
人类自诞生到今天,对生命之谜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古人对自然界的许多现象不能理解时,就会认为是产生了超自然“神”的作用,这虽然是非科学的论断,但是足以说明古人对生命和自然最朴素的探索。
中国古籍中“生命”一词最早见于《战国策·秦三》:“万秀各得其所,生命寿长,其年而不天伤。”生命非常宝贵。“生”从字面上我们不难理解,是代表了生殖、出生、生长之活力;而“命”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古人把它解释为“非人力所能为的天赋之命”,即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自然规律。推而广之,我们得出结论,生命就是:具有生长、发育活力,并按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某种形态。
现代科学对生命起源的认识
现代科学认为,生命只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态,它是由蛋白质、核酸、脂类等生物分子组成的物质系统。供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大约形成于四十多亿年前,那时的地球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只是沧海一粟,并且更是一片死寂的世界,有的只是大气和海洋。后来随着地球亿万年的变迁,组成生命的物质,同时也是生命存在的基本要素的蛋白质和碳氢化合物孕育而生。这样生命就有了最初的物质基础。又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产生了原始的生命形态——原始细胞。于是,第一个生命诞生了。
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
要探讨人的起源和本质,就要研究人的生存场所和与人关系最密切的自然环境。《素问·六微旨大论》说:“言人者求之气交……”,“何谓气交?……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气交是人生活的场所,是下降的天气和上升的地气相互交汇的地方。自然界由于阴阳的运动变化,有四季之分,寒暑之别,既有天之六气的影响,又有地之五行生化的作用。人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包括饮食、起居、劳逸、寒温、六淫、七情、五志、四时气候、地理环境、水土风雨等各个方面。人与天地相应,人体与自然界不仅共同受阴阳五行之气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许多具体的运动规律也是相通的。天地之气有阴阳之分,人体之气亦有阴阳之分。人体之气和自然之气的运动变化服从统一的规律,故《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P8-11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健康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所以人类从古至今都在不断探索着强身健体之道。中国是人类医药文化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迥异于西方医学的中医药学更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成为中国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医药学内容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作为国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智慧的先人们更是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即是一本老祖宗留下来的经典中的经典。
《黄帝内经》是一本将传统中华哲学思想与医学结合、融会贯通的奇书。它荟萃了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医疗之术、长寿之诀;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人体与四时季候关系的独特理解,以及人体各部互为照应的整体观念;清晰地描述了人体的解剖结构及全身经络的运行情况。正是这本书,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框架,也正是这本书,几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几乎成为中华民族抗拒死亡、抵御疾病、追求健康长寿的中国医学奠基性经典。它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作为医学理论之准绳,历久而不衰。
为了让读者能直接而快捷地领悟《黄帝内经》中所蕴藏的精髓和玄妙,学到切实好用的养生智慧,本书将原文的深奥理论用通俗的语言和简捷的图表进行阐释,使抽象概念形象化,深奥理论通俗化,复杂问题具体化。通过一张张生动的手绘插图、图解和表格,精彩解读了藏象、经络运行、气血津液等知识,并从饮食、起居、劳逸、寒温、六淫、七情、五志、四时气候、地理环境、水土风雨等各个方面,阐释了疾病的病因、病机,确立了疾病的诊治之法和曰:常的养生之道。
希望编辑们的心血和汗水所铸就的“成果”,可以使想学习和了解《黄帝内经》的读者朋友在阅读中有所裨益;使读者朋友对自我身体和心灵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在探索生命奥秘的旅程中,学会养生之道,学会精心呵护自我,让生活更加和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