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史记》中择取四十五个著名人物加以叙说。《史记》作者司马迁是西汉人。《史记》一书,位居“二十四史”之首,不仅是一部千古不朽的历史经典著作,也是一部万世流芳的历史文学名著。鲁迅先生就赞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从《史记人物故事》中,您可以看到许多熟悉而陌生的人物和故事,因为这些在古代戏曲、小说里经常会有描写刻画,但那些大都是改编虚构过了的,不是史实,仅仅是故事。本书则不同,本书叙述的全是史实,是真实的历史再现。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许多熟悉而陌生的人物故事,它不同于古代戏曲、小说的改编虚构,而是原汁原味的史实叙述,并有作者拈花微笑式的评议。这面历史的镜子,也许能引发你更独特而个性的感慨……
尧八十六岁了,他觉得自己已年老力衰,想要找一个人接替他。他向各地发出公告,号召人们推荐贤能的人。有人推荐尧的儿子丹朱,尧摇摇头说:“知子莫如父。我了解丹朱,他生性顽劣,喜欢和人斗气,不能为王。”过了不久,有人推荐了舜,说这个小伙子人好极了,肯定有治理天下的才能。
传说舜姓姚,名叫重华,冀州人。他家祖祖辈辈都是普通百姓。年轻的舜什么都干过:种田,捕鱼,制陶,做小买卖。
舜的父亲是个瞎子,母亲早就去世了。后来,瞎爸爸又娶了一个妻子,没多久后母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象。象好吃懒做,却在家里横行霸道。然而瞎爸爸非常疼爱象,不喜欢舜。于是老夫妻俩和象经常在一起密谋,要找机会害死舜,好让象一个人继承父母的全部财产。然而舜的心胸却比大海还要宽广:父母对他越不好,他越是恭敬周到地孝顺他们;弟弟说了自己的坏话,他也浑然不觉,依然诚恳地对待弟弟。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他们三人怎么都找不到杀死舜的借口。
这时尧听了大家的介绍,决定先考验考验舜,看看他是不是名副其实。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舜,以此来观察他怎样治家;又命令自己的九个儿子搬去和舜同住,以此来观察他怎样处世。结果,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身份高贵而骄横,她们遵守妇道,孝敬老人;尧的九个儿子也都更加友爱;一家子和和睦睦,其乐融融。
相传尧还派舜到各地和劳动者一起干活。舜曾到历山脚下种地。本来那里的农民为了争夺土地而闹得不可开交,舜去了,经过治理,农民们就互相谦让,你帮我,我帮你,把生产搞得很好。舜曾到雷泽捕鱼。本来那里的渔民经常为了争夺房屋而打得头破血流,舜去了,经过整顿,渔民们就纷纷让出房屋,团结得像一家人。舜又曾到河滨烧制陶器,本来那里的陶工干活粗制滥造,舜去了,经过教化,陶工们就认真工作,制作出来的陶器一天比一天精美。无论舜走到哪里,人们就跟到哪里。只要是舜待过的地方,一年,那里会变成一个村落;两年,那里会变成一个乡镇;三年,那里就会变成一个城市!
经过这许多考验,尧对舜满意极了。他赏赐给舜一套新衣、一张琴、一群牛羊,还为他建筑粮仓。瞎爸爸、后母、弟弟象一看,不由得垂涎三尺。三人凑在一起合计,决定还是要杀死舜。这一天,瞎爸爸叫舜上粮仓的房顶抹合裂缝,他在粮仓下面放火,打算烧死舜。聪明的舜用斗笠护住身子,跳下房来,安然无恙。瞎爸爸看此计不成,又生一毒计。他命令舜去挖井。机警的舜在挖井的时候,特别开了个隐秘的小道,可以从旁边出来。等舜已经深入井中,瞎爸爸和象合力用泥土填实,舜从旁边的秘道逃走了。瞎爸爸和象以为舜已经死了,高兴得跳起来。象得意忘形,厚颜无耻地说:“爸,妈,这次杀死舜这个眼中钉,肉中刺,我的功劳最大!不过,我可以把我应得的财产分给你们一份!这样吧,尧的两个女儿、舜的妻子,还有琴,就归我享用啦!什么牛羊啊,粮仓啊,就分给你们吧!”于是,象大摇大摆地来到舜的卧室,把舜的琴搬出来,叮叮咚咚地乱弹一气。刚弹了一会儿,舜就从外面若无其事地走进来。象大吃一惊,开始还以为舜的鬼魂来找他了。后来缓过神来,吓得手一哆嗦,琴差点儿掉在地上。过了好半天,面色惨白的象才结结巴巴地撒谎说:“哥哥,我——我正想你——想得厉害啊!”舜平静地回答道:“好弟弟!”从此,舜更加细心真诚地孝顺父母,照顾弟弟。
舜的这种胸襟气度,比冰雪还纯净,比月光还澄澈,比白云还高远,一般人还真是望尘莫及啊!百姓们服了,官员们服了,就连尧,也彻彻底底服了,彻彻底底放心了。他又把自己的儿子丹朱和舜做了最后的比较,说:“把天下传给舜,全天下都可以得到好处,只是丹朱痛苦;传给丹朱,全天下都痛苦,只是丹朱一人得到好处。——总不能拿全天下人的痛苦,去造福一个人。”终于,尧把天下传给了舜。
舜在位期间,四面八方的人们都来归顺,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凶人恶徒被放逐,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家庭融合,社会和谐。大家都说,舜把天下治理得比尧的时候还要好。P01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