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是人在某件事物上所处的水平。人生在世,为人做事,都有个境界的问题,而且境界还有高低之分。
比如,我国近现代文学巨子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又比如,我国著名哲人冯友兰先生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一是自然境界;二是功利境界;三是道德境界;四是天地境界。
其实,职场上做事也有一个境界的问题。职场上做事有哪些境界?
有人认为,职场上做事有两种境界:一种是功利的境界;另一种是道德的境界。
功利的境界,就是说做事的目的是为了功名利禄。以这种境界来做事情,必定会充满焦虑和算计。
道德的境界,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把精神上的收获看得更重要,做事只是灵魂修炼和完善的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要做人。
也有人认为,职场上做事有三种境界:第一种是尽力;第二种是尽心;第三种是尽情。
毫无疑问,这种划分都是很有道理与意义的。但是,我认为,在职场上做事情,不仅要尽力、尽心、尽情,更要“尽责”。
“尽责”,就是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敢于承担工作责任,即“敢于负贡”。
而且,在我看来,“敢于负责”是在职场上做事情的一种最高境界,也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工作中怎样才是达到这一境界?敢于在蓝天与死神搏斗的勇士——邹延龄,用他的行动诠释了达到这种境界的状态。
邹延龄是空军某部试飞大队国产运八飞机首席试飞员。他在多年的科研试飞中,以大无畏的敢于负责的拼搏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飞出了连世界著名试飞员都不敢飞的高难风险课目。同行们誉称他为“试飞大王”。
“试飞大王”这一称号的获得,是跟邹延龄那敢于负责的崇高精神境界分不开的。例如,“大吨位失速性能试飞”是航空界公认的一级风险试飞科目,连公司高薪聘请来的美国试飞员都拒绝试飞,但邹延龄没有拒绝。他决心为祖国的航空事业来承担这个风险。
经过他的努力,“大吨位失速性能试飞”获得了成功。在邹延龄的试飞生涯中,他先后创造了穿越雷雨飞行6小时、海上云雾低空飞行2500公里、51次进藏飞越唐古拉山的成功纪录。
他和战友们飞出了“运八c型”飞机的许多极限,改写了5项原设计指标和试飞纪录,创造了运八飞机试飞史上的16个第一。
在科研试飞中,他仅重大险情就遭遇过8次,更不用说一般险情了。
P3-4
为什么有的人能成功,有的人会失败?为什么有的人能获得组织的信任,有的人会被组织拒之门外?为什么有的人能得到领导的赏识,有的人会让领导无奈?为什么有的人事业辉煌,有的人事业黯淡?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套用列夫·托尔斯泰的这句话来说,就是:成功者的情况都是相似的,不成功者的情况各有各的不同。成功者的情况相似在哪里?相似在“对工作敢于负责”这一关键点上。
“对工作敢于负责”虽然不一定能够保证每个人都取得成功,但如果对工作不敢负责,肯定是个个都不会成功。
因为敢于负责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是一种超强的做事本领,是一种核心的竞争实力。
在职场上工作的人,如果他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积极的工作态度、超强的做事本领、核心的竞争实力,想不成功都很难。相反,如果他缺少这些要素,他想不失败那也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是否敢于负责,还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成败,也关乎组织的兴衰。
如果一个组织中的成员都是对工作敢于负责的人,大家守土有责,把好各自的关口,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自己的手上,把工作和任务勇担在自己的肩头,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让一级放心,组织的各项工作何愁落实不了,组织的规章制度何愁执行不下去?
相反,如果一个组织中的成员,遇到工作任务,碰到疑难问题,你推我,我推你,一项工作相互推,像个皮球来回踢,组织的工作谁来干?组织的任务谁完成?组织的工作没人干,组织部署的任务完不成,组织如何能兴起?衰败自然也就成了一条定律。
正因为如此,我认为,撰写出版一本名叫《工作要敢于负责》的书籍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这本书的出版对社会、对组织、对个人皆是很有价值的一件事情。
这本书能跟读者见面,我需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经济与管理分社的副社长徐永杰先生,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经济与管理分社的编辑刘学先生。该书由他们策划,而且他们为本书的“问世”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更进一步地讲,这本书的问世,也是他们“敢于负责”的结果。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刘学编辑。他希望我能以“工作要敢于负责”为题写一本书。虽然我对“工作要敢于负责”这一问题早有思考,也认识其重要性,但我还是婉言拒绝了。
为什么要婉言拒绝?因为近些年,我由于《关键在于落实》、《给领导干部提个醒》等书的畅销,被一些出版社所“青睐”,希望我能成为他们的作者。但本人毕竟时问、精力、才学有限,也不想把自己搞得太疲惫。然而,刘学没有放弃,多次与我沟通,并与副社长徐永杰先生一道前来“茅庐”拜访。盛情之下,再加之自己也早已认识到“工作要敢于负责”之重要,所以我接受了他们的建议。
于是,就有了《工作要敢于负责》这本书的出版。期望通过我的论说,让人们对敢于负责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激发敢于负责的勇气,培养敢于负责的本领,做一个对工作敢于负责的员工。我的看法或许稚嫩、或许肤浅、或许偏颇,但不管是稚嫩、肤浅还是偏颇,都是我的真实思想的表达。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大难事,一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二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
正因为如此,我难以确定您是否会接受我书中所阐述的观点。不过,您可以不认同我的观点,但只要您能思考我提出问题的角度,就足矣!
另外,我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还引用了一些典型材料作为实例(在行文中我只要能查明的,都注明了资料的来源)。为这些典型材料的撰写,作者花费了很大的心血,我在此向各位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刘玉瑛编著的《工作要敢于负责》密切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跟随中央领导人的意识导向,根据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实际需要,运用大量案例,生动、细致地描绘出敢于负责在人们工作中的重要性。
《工作要敢于负责》开始阐述什么是敢于负责、敢于负责的定位是什么,然后阐述不负责会有什么后果、敢于负责的意义等内容,接着运用大量篇幅阐述如何实现敢于负责。各章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结构紧密,浅显易懂,但蕴涵敢于负责的道理和意义。
《工作要敢于负责》适合企事业单位员工、政府机关公务员阅读。
刘玉瑛编著的《工作要敢于负责》密切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运用大量案例,生动、细致地描绘出敢于负责在人们工作中的重要性。本书适合企事业单位员工、政府机关公务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