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缘缘堂主(丰子恺与桐乡)/丰子恺缘缘三部曲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徐玲芬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家徐玲芬创作的丰子恺生平传记“丰子恺缘缘三部曲”系列之一种,主要写丰子恺与故乡石门湾的情缘,从他所处的社会背景、地理环境、家庭熏陶、学校教育以及时代影响等方面展开叙述,以全新的角度,以传记的形式,以散文的笔调,叙述丰子恺的生活轨迹与艺术人生,带领读者走近大师,了解大师背后风雅桐乡的深厚文化底蕴。丰子恺的文学作品和漫画作品一直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作者徐玲芬热爱丰子恺其人其作,非常熟悉丰子恺的作品,与丰家后人多有交往,创作丰子恺传记有着优势。
作者简介
徐玲芬,笔名唐吟,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第八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桐乡市文联原副主席,桐乡市女作家协会主席、凤鸣女子诗社社长、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太虚研究会副会长,著有《江南物事》《行走江南》《江南情调》等“江南三书”,以及《桐乡史话》《小镇模样》《乌镇人物》《门对孤山》《百年太虚》《品味楼外楼》等十部散文集。主编《桐乡味道》《桐乡百景》《桐乡市井》等“桐乡三部曲”以及《江南女子》《青桐素描》等三十多种。
目录
第一章
童年与故乡
垒石为门
石门丰氏
三岁玉儿
学童时代
省城投考
第二章
游子思故园
杭城求学乡思浓
教书育人两奔忙
辞职还乡
第三章
红了樱桃,绿了
芭蕉
一支笔,建起缘缘堂
缘缘堂风情
缘缘堂随笔
第四章
梦回缘缘堂
辞缘缘堂
萍乡之恸
千里故乡客梦远
崇德书店
江南春尽日西斜
沙坪小屋与小同乡
胜利还乡家何在
他乡无好酒,不如归
第五章
咫尺天涯
拥抱新中国
“地下活动”寄韶华
最后一次回故乡
第六章
笔下的故乡风情
故乡风物
故乡人物
故乡风俗
第七章
留给故乡的印记
魂归故里
故乡重建缘缘堂
凤凰湖畔的丰子恺艺术中心
潇洒“丰神”余韵长
参考书目
后记
序言
石门湾好地方
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桐
乡市石门镇,这个江南水乡
小镇,孕育了一代艺术大家
。他从江南小镇走出去,到
了杭州、上海,到了香港、
台湾,甚至走出国门,到日
本游学。走出去,使他开阔
了眼界,最终成长为享誉世
界的艺术大师。但在走出去
后,他并没有忘记哺育自己
成长的家乡。当重回故乡后
,他用自己的稿费建起了缘
缘堂。从此,石门湾缘缘堂
与丰子恺的名字紧紧连在了
一起,也与《子恺漫画》《
缘缘堂随笔》紧紧连在了一
起,成为中国现当代别具一
格的文化符号和地标。江南
水乡古镇孕育了艺术家丰子
恺,而丰子恺又将古镇人文
发扬光大。一个人与一个地
方,就这样相互成全,相互
辉映。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
樱桃,绿了芭蕉。”丰子恺
先生早已作古,但他留给我
们的文化遗产却历久弥新。
他不仅留下了大量的文学艺
术作品,更重要的是留下了
宝贵的艺术思想和艺术精神
,光芒永驻。他一生的文学
艺术创作都与故乡密切相关
,尤其是他笔下描绘的故乡
风情画卷,从来没有因时光
流逝而褪色。在他的故乡,
他的影响深远而广大,以丰
子恺命名的各类文化场馆、
学校、画院等相继建成,融
入丰子恺元素的各种宣传载
体不断涌现。最令人欣喜的
是,2020年,丰子恺艺术
中心也在桐乡正式启动建设
,不久的将来,在美丽的凤
凰湖畔又将新添一处有内涵
、有格调的人文风景,它也
必将成为传承弘扬丰子恺艺
术精神的文化新地标。还有
,以丰子恺名义举办的各类
展览、纪念、宣传等系列活
动也丰富多彩,方兴未艾。
因此,探寻丰子恺与故乡的
人文艺术渊源,以及二者不
可分割的情缘,也是研究丰
子恺艺术人生的题中之义,
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深远
的现实意义。
这些年来,写丰子恺先
生的传记已经有很多了。本
书将从“童年与故乡”“游子
思故园”“红了樱桃,绿了芭
蕉”“梦回缘缘堂”“咫尺天涯
”“笔下的故乡风情”“留给故
乡的印记”等七个篇章,书
写丰子恺与故乡一生的情缘
。立足“故乡”这个角度,来
书写这位艺术家的缘缘人生
。作为丰子恺的同乡后辈,
我希望通过本书表达对这位
前辈的深深敬意,也期待更
多的人走近大师,了解大师
背后“风雅桐乡”的深厚内涵
和文化基因,从而激发起大
家对这片土地的无限热爱之
情。桐乡本是凤凰家,我自
爱桐乡!
阅读丰子恺有N种方式,
但有一点应该是共通的,读
过《缘缘堂随笔》,看过《
子恺漫画》,许多人都会自
然而然地喜欢上丰子恺,情
不自禁地想:先生道出了我
的心声呢。这就是丰子恺先
生的魅力!这便是与丰子恺
先生的特别缘分,这种缘分
,是那样广大博爱,始终围
绕着我们。读他的文章、看
他的漫画,不经意间,你就
会发觉他就在你身边,同你
说着心事、家事,他是那样
真心,没有一点做作。他是
艺术家,但他更像是你的邻
里乡亲。他与人亲,他笔下
的孩子,那么可爱可亲,他
笔下的阿庆们,也像你身边
的邻居,连他身边的猫也看
着亲。
丰子恺先生用他的艺术
人生,真情诠释了“我自爱
桐乡”的文化自觉。他说:“
走了五省,经过大小百数十
个码头,才知道我的故乡石
门湾,真是一个好地方。”
桐乡石门湾,是丰子恺先生
的诞生地。现在,让我们把
目光聚焦于丰子恺的家乡,
一起走近这位艺术大师,一
起来品读他的艺术初心和缘
缘人生。
徐玲芬
2021年元月于浙江桐乡
导语
“丰子恺缘缘三部曲”是从丰子恺与桐乡、杭州和上海三地之间的不解之缘切入,以全新的角度、传记的形式、散文的笔调,来叙述其生活轨迹与艺术人生,这种突出“一个人”与“一座城”的写法,受读者欢迎。本书是其中一册之《日月楼中(丰子恺与桐乡)》,将从“童年与故乡”“游子思故园”“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梦回缘缘堂”“咫尺天涯”“笔下的故乡风情”“留给故乡的印记”等七个篇章,书写丰子恺与故乡一生的情缘。
后记
庚子春,新型冠状病毒
疫情暴发,打乱了人们的日
常生活。大家居家隔离,人
人自危。如今,国内疫情渐
渐缓解,但从世界范围来看
,情况仍不容乐观。
宅在家中的这几个月里
,我倒是静下心来做了一些
以前没时间做的事情,比如
读书写作。而这本十多万字
的《缘缘堂主——丰子恺与
桐乡》,便是这几个月来的
成果。
我是一个“丰迷”,从大
学时代接触并喜爱上丰子恺
先生的作品后,至今已有三
十多年了。三十多年来,我
对他的作品兴趣不减,工作
之余研读不辍。他的随笔和
漫画作品,让人百读不厌,
常阅常新。从2003年开始
,我创作的《江南物事》一
书,就是受了缘缘堂随笔的
启发,书中罗列的近百种江
南的寻常物事,都曾在丰子
恺笔下出现过,此书于
2009年正式出版,2014年
再版。2017年我创作出版
了《门对孤山——丰子恺与
杭州》一书。2019年,在
纪念丰子恺先生一百二十周
年诞辰、丰一吟老师九十岁
生日之际,我又编辑出版了
《丰一吟序跋集》和《我与
丰一吟》等书籍,在丰子恺
研究方面略尽绵薄之力。
《门对孤山——丰子恺与
杭州》出版后,我一直计划
着要写一部有关丰子恺与故
乡的书,便陆续搜集了许多
相关资料,并着手撰写。因
之前积累的素材较多,且我
对丰先生的生平作品都很熟
悉,写作很顺利,仅仅五个
多月,便完成了初稿,之后
几经修改并定稿。
丰子恺先生曾在《乡愁
与艺术》一文中,专门论述
了中西方文化中乡愁与艺术
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共通的
乡愁观念。我写《缘缘堂主
——丰子恺与桐乡》这本书
,主题自然是围绕丰子恺先
生与故乡的相聚与别离,旨
在写出这种人类共通的永恒
情怀——乡愁。乡愁,可以
说是贯穿全书的一个关键词
。丰子恺先生尤其眷恋从小
生活过的故乡石门湾,后来
外出读书工作之余,时常回
乡省亲。他还用稿费在故乡
建造了缘缘堂,想在家乡的
怀抱里,著述、画画,与家
人共享天伦,安度余生。谁
知抗战全面爆发,他不得不
逃离故土。后缘缘堂被毁,
他在故乡连落脚的地方也没
有了,情何以堪!新中国成
立后,他虽长居上海,但故
乡在他心头从来没有因此而
褪色,反而在他的笔下更加
鲜活起来。读他晚年的漫画
和随笔,随处可以看到这位
艺术家的无限乡愁。
本书在体例和章节布局
上,参照《门对孤山——丰
子恺与杭州》一书,并与之
相衔接,联袂组成姐妹篇。
不仅如此,还在每一章的开
头加上一段内容提要,便于
阅读,并配上原创小诗一首
,以增强全书的诗意和美感

在叙述方式上,本书跟
我以前撰写许多文化普及读
本的初衷仍一脉相承,力求
做到语言平实,深入浅出,
适合大众阅读,利于普及推
广。
因为喜欢,所以写作。
创作此书,是我特别愉快的
一次写作体验,也是我发自
内心想写,且深思熟虑的计
划。为自己喜爱的作家写传
记,是一件幸福的事;且丰
子恺先生又是我的同乡前辈
,因此写作的过程中更有许
多感同身受之处。虽然,丰
子恺先生的作品早已家喻户
晓,但作为一个“丰迷”,又
是从家乡人的角度写家乡人
,似乎更容易走近大师。更
何况,目前,专门写丰子恺
与故乡的书还没有过,因此
,这本书,也算是填补了一
个空白。2020年,是丰子
恺先生逝世四十五周年,我
有缘写成这部书,以表达对
先生的崇敬与怀念。
在此,我要感谢中共桐
乡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
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将此书
列入2020年文化精品扶持
项目,感谢石门镇党委、石
门镇人民政府和丰子恺纪念
馆(石门缘缘堂)的大力支持
。同时,也感谢浙江文艺出
版社的各位老师为出版本书
付出的努力。书中的配图,
一部分出自《丰子恺漫画全
集》,一部分由丰子恺先生
的后人和缘缘堂提供,经丰
子恺外孙杨子耘先生授权同
意使用;此外,还有徐建荣
、束红云、徐盈哲等的摄影
作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还要感谢丰子恺
先生的外孙宋菲君先生为“
丰子恺缘缘三部曲”题写丛
书名,感谢丰子恺先生的嫡
孙丰羽、外孙杨子耘和宋雪
君等各位老师的大力推荐和
支持。
相识皆是缘,尽在不言
中。但愿这一本小书,能给
喜爱丰子恺的广大读者们带
来一点小欢喜,我也就心满
意足了。
徐玲芬
2020年11月于浙江桐乡
精彩页
垒石为门
“走了五省,经过大小百数十个码头,才知道我的故乡石门湾,真是一个好地方。”丰子恺这样深情地描述自己的故乡石门湾。那么,石门湾,究竟是怎样一个美好的所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丰子恺曾经生活过、书写过的江南小镇——石门。
石门,现属浙江省桐乡市,清时曾称玉溪,大运河流经该地转了一个120度的大弯,因此又称石门湾,简称石湾。这里得天独厚,交通便捷,人文风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这里有七千多年前的罗家角遗址。今天,我们一日三餐吃着大米饭时,也许不会觉得稀奇。可是,设想一下,七千多年前,石门一地的先民们,就已开始种植水稻,也和我们一样吃大米饭,那就很神奇了。20世纪50年代,在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罗家角自然村,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属马家浜文化类型,距今七千多年。2001年,罗家角遗址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罗家角遗址的发现,在中华文明史上意义非凡,它告诉我们,在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石门罗家角一带,就有先民种植水稻,饲养家畜,营建木结构房屋,在这里繁衍生息。罗家角,可以说是江南水稻的发源地。
这里有两三千年前的吴越文化。如果你站在石门镇上运河大转弯处那一块吴越界碑前,望一望千年的运河、逶迤而过的船队,听一听鸣笛声声,或许更能体会石门、石湾(石门湾)、玉溪这些名字的内涵。石门湾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运河走到这里,突然来了一个大转弯,而历史也在这里有过无数的转身,华丽的、落寞的,无情的、无奈的,惊喜的、惊叹的。一幕幕历史风云,在这个大转弯处演绎;一个个生动的背影,在这里来了又去了。
转身又看到一个小弄堂,名垒石弄。它写着石门一地古老的来历。相传,这里就是春秋时吴越两国分疆之处,弄之南属越,弄之北属吴。越王勾践在此垒石为门以防吴,吴也结寨于此以拒越,石夷门、垒石弄和石门镇的名字皆由此而来。想一想,两千多年前,这里竟是两国边界,跨一脚便出了国门。春秋无义战,当年,这里曾兵锋迭起,车马相逐,血流成河,百姓深受苦难。明代陈润的《石门故垒》诗日:“古塞千年尚有基,断横残石草离离。风烟不散英雄气,犹似吴兵百战时。”“石门故垒”在清代曾被列为“桐溪八景”之一。
这里在宋时就有闻名遐迩的私家花园。宋室南渡后,康王赵构车驾常往还于石门道中,石门成为其驻跸之所。绍兴(1131—1162)年间,于石门驿基建行幄殿,即皇家行宫。同时,因石门地处水网之中,地势隐蔽,为避金兵,南渡的士大夫都选择在此建造房屋居住,其中最有名的是施州(今湖北恩施)刺史张子修、迪功郎张汝昌所建的东园、西园。《千家诗》收录的戴敏《初夏游张园》诗云:“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写的就是石门的东园、西园。时过几百年,张氏东园、西园早已湮灭无痕迹。就在人们早已遗忘的时候,历史再一次被提起。2003年,石门中学建造新校舍,在建筑工地发掘出假山石数十块及鹅卵石铺的道路,经文物部门专家认定,这里正是南宋时的张氏东园遗址。曾经的东园、西园,起承转合之间,昭示了一个信息:石门,这个古吴越争霸之地,到南宋时期已成奢华富贵之乡。石门湾,也折射出宋室南渡的历史。
这里在清时有皇家的行宫。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先后巡行江南,坐龙舟浩浩荡荡沿运河南下,到了石门这个地方,便在石门大营暂歇。据史料记载,乾隆六次南巡均曾在石门大营驻跸。清施钟成《玉溪杂咏》云:“翠华六幸有行宫,官柳丝丝汉苑同。莫道烟痕太消瘦,当年曾系玉花骢。”可以想见,当时龙舟凤船,逶迤驶过石门湾,好不壮观。乾隆南巡大营,俗称营盘头,在石门东高桥外二里处,清咸丰时毁。20世纪70年代平整土地时,还发现大营基地的阴沟等设施,另有“大营界石”界碑。到了20世纪80年代,大营基地旧址上曾建有石门丝厂。旧迹依稀可寻,往事并不如烟。
一个运河小镇,曾与两朝帝王紧密联系,幸莫大焉。可以想见,随着这么多官船、官员前来石门,连带而来的生产、生活的变化,农、工、商、服务业的兴起,以及市政设施的建设,都是自然而然的。石门,真的是一个有太多故事、历史底蕴深厚的好地方。
然而,经过一次次战乱,旧日的辉煌,湮于尘埃,曾经的热闹,归于寂寥。石门,在清末后相当长时间里,渐渐冷落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城镇建设、市井烟火才逐步得到恢复。
石门,是江南佳丽地、富贵安乐乡。
桐乡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百花地面、文化之邦”的美誉。丰子恺曾在《辞缘缘堂》一文中写到故乡的好,因得天时地利,堪称“安乐之乡”。此地离海边不远,四周都是大平原,境内河网密布,水陆调匀。这里四季分明,气候也宜人,冷暖变化缓和。春夏秋冬,渐渐推移,使人不知不觉。随着季节的变化,人们从夏衣、单衣、夹衣、絮袄(木棉的)、小绵袄(薄丝绵)到大绵袄(厚丝绵),逐渐递换,不经意间寒来暑往,循环成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7: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