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个老师说过这么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在互联网刚刚普及的时候,各类网吧慢慢开始吸引中学生的眼球,许多孩子沉迷于上网,无法自拔,当然也会因为这个耽误了学习,使成绩下降。于是这位老师在没有具体了解互联网的情况下,下了一个极度片面的定义,当时的她认为,互联网是一种由外入内的文化糟粕,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不应该沉迷于此,于是她从来不会利用网络,与网络绝缘,并十分肯定,只要是好学生都不应该上网。时间过去好多年,到了现在,网络开始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这位老师在亲自尝试听了一场用电脑制作,在网上搜集资料的公开课以后,沉吟良久,不得不承认自己当初的决定太片面。
的确,大人们看事情,有大人的经验、资格,可是,不要忘记,对很多事物的了解,我们都只是略知皮毛,还得等待时间去考验,那么我们的父母对待和孩子的观点相左的这件事情的时候,需要有耐心,听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见,也许,孩子掌握了真理。
但是家长们也应该看到,小孩子从处事经验和智力水平上来说,毕竟还没有成熟,更多的时候,他们还是需要得到长辈们的帮助。因此,父母可不要以为“自主”就是“完全放任”,对孩子的要求进行理性分析是必要的。举一个很小的例子,上小学的孩子要给最要好的朋友买一份生日礼物,出于珍惜友谊的角度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他要买一套价格不菲的名牌香水作为礼物,就应该及时制止。父母应该告诉孩子他经济尚未独立,凡事要量力而行。更重要的是让他明白,父母不会无限度地满足他的要求,也不能做他一辈子的靠山。自己想要的东西,最终还是要靠自身努力去得到。
当然,父母在尊重孩子自主性的同时,还要防止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要求而陷入“歧途”。拿上面那个用名牌香水作礼物的孩子来说,如果他事先对伙伴做了承诺,但后来由于家长的原因没有买成,那么他有可能会用不正当手段来履行自己的承诺——偷拿家里的钱,甚至偷拿同学的钱——这当然比买奢侈品本身要严重得多。
当父母发现孩子身上有这种苗头时,要立刻予以教育,杜绝这种行为再次发生。不过,教育中应该切忌打骂,否则只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原本孩子单纯是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家人这么一打,孩子恼羞成怒,后果不堪设想。
这时,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和孩子进行一次公平、平等的交谈。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尊重孩子的想法,同时也让孩子理解大人的心思。
如果孩子比较小,还在上幼儿园,拿回了小朋友的玩具,或是幼儿园的公用的玩具,在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做的是给小朋友讲清楚自己和别人以及私人和公家这两个概念。因为在这样的年龄里,孩子很难分辨清楚这些,所以,有的时候会犯一些错误,家长不必太大惊小怪。
曾经有一个男孩子,在幼儿园里对小朋友说,自己的爸爸是战斗英雄,在某次战斗中打败了多少敌人,赢得了怎样的战功。后来幼儿园的老师了解到,这个孩子的爸爸是一位普通公务员,从来没有当兵入伍的经历,更不用说上战场了。孩子的妈妈听说了孩子对小朋于说的话以后,着急异常,她认为,孩子是在撒谎,令她震惊的是这么小的孩子,居然说谎说得和真的一样,有人物,有细节,难道是孩子的品质有什么问题?带着这样的担心,孩子的母亲请教了儿童教育专家,专家表示,不用慌张,因为小朋友很容易把现实和想象混淆,往往把想象中的东西当成已经发生的事情,这和品质是在无关。原来是虚惊一场!
孩子的成长是在时间的磨砺中慢慢来的,有的时候,家长们要有宽容的心态,不要见风就是雨,有雨必倾盆。请尊重孩子,给孩子一些时间,一点空间,让他慢慢长大!P12-13
“积极起来”也是一门学问
中国的成语里有“望子成龙”、“孟母择邻”等词汇,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中国家长就十分注重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
在今天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人才成为了最宝贵的财富,中国的家长们更是望子成龙心切,于是,很多家长精心为孩子设计各种各样的成长和成才的道路,胎教、幼教行于幼时,进入学龄时期又纷纷为孩子物色重点学校就读,再大点儿又盼孩子进人名校深造,硕士、博士一路读下来方才觉得无有遗憾。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家长们虽然用心良苦却换来了孩子成长的事与愿违。这时,很多家长把原因简单地归结为孩子自身的缺点,觉得自己为孩子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已经做到了父母教育孩子的本分;更有甚者,一些家长更是在“不打不成才”的理念下对孩子施于棍棒教育,结果孩子越发叛逆,离成才的道路越来越远。
实际上,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种孩子、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互动行为。中国的很多家长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独断专行,忽略孩子的意愿,以自己的标准和偏好作为教育孩子的准绳,包办孩子的一切,而不懂得审视孩子的内心,不注重他们的天赋和兴趣,更不懂得根据孩子的成长实际调整自己的教育方略。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都不会适应家长的教育方式,造成学业上的失败,更重要的是造就了性格上的诸多缺陷,从根本上影响了孩子一生的发展。
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要“因材施教”,同样对于家长而言也是如此。从理论上讲,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诚然,由于智力和心理尚未成熟,孩子的自制力和专注力普遍较弱,需要家长们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制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家长们要高高在上,将自己的任何意愿都强加于孩子,相反,在教育上成功的父母会弯下腰来与孩子平视,倾听孩子最真实的心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懂得换位思考。总之,只有在尊重孩子的自主性、懂得孩子自身特点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有效地培养孩子。
在本书中,我们将详细分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征,从多个方面总结出提高孩子积极性的50个方法,分10个章节加以叙述。这些方法,符合一般的教育规律,注重从心理入手,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同时又不缺乏技术和细节上的指导,因而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另外,我们还会在叙述的过程中列举一些相应的名人教育或名人成才的故事,并希望能够以此来激励孩子们提高积极性,使孩子健康、快速地成才。
本书可读性较强,对于如何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是每个望子成龙的家长不可错过的好帮手。当然,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更何况笔者难称智者,且时间仓促,故虽殚精竭虑,力求完备,疏漏之处仍在所难免。贻笑大方之余,笔者赧颜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以备再版时改进。在这本书的编著过程中,要特别感谢宇琦工作室和尹逸如小姐,他们为这本书的成书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与劳动。
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的希望,他们的未来,其实就掌握在我们每个家长的手中。因此,我衷心地希望能够和家长们一起,为把孩子们培养成为明天的栋梁之材而进行不懈的探索!
作者巴文丽
2010年4月
要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必须从尊重孩子开始。如果父母只知道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不顾及孩子的感受,那么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便无从谈起。
竞争是提高孩子积极性的动力之一。如果没有了竞争,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做任何事情都将索然无趣,他们就只好选择浑浑噩噩、不思进取的生活了。
适当地夸奖孩子,一方面肯定孩子的进步,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地满足一下孩子的虚荣心。这对于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大有裨益。
在本书中,我们将详细分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征,从多个方面总结出提高孩子积极性的50个方法,分10个章节加以叙述。这些方法,符合一般的教育规律,注重从心理入手,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同时又不缺乏技术和细节上的指导,因而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另外,我们还会在叙述的过程中列举一些相应的名人教育或名人成才的故事,并希望能够以此来激励孩子们提高积极性,使孩子健康、快速地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