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奥古斯特·妈尔薄特,出身于技工世家,是个很不甘于平淡的人。他的职业是会计,却更热衷于冒险和拍照。
他生活在一个狂热的年代,许多欧洲男人都梦想着去亚洲、非洲去开矿、筑路,借以发笔横财。乔治也不例外,儿子出生时,他去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开矿,却以失败告终。女儿出生时,他又到中国参与修建滇越铁路。1908年回国时,他并没赚到什么钱,却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数千张有关滇越铁路的老照片。它们记录下从1903到1908年的6年间,发生在这条铁路沿线的许多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滇越铁路--一个法国家庭在中国的经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法)皮埃尔·妈尔薄特 |
出版社 | 云南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乔治·奥古斯特·妈尔薄特,出身于技工世家,是个很不甘于平淡的人。他的职业是会计,却更热衷于冒险和拍照。 他生活在一个狂热的年代,许多欧洲男人都梦想着去亚洲、非洲去开矿、筑路,借以发笔横财。乔治也不例外,儿子出生时,他去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开矿,却以失败告终。女儿出生时,他又到中国参与修建滇越铁路。1908年回国时,他并没赚到什么钱,却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数千张有关滇越铁路的老照片。它们记录下从1903到1908年的6年间,发生在这条铁路沿线的许多故事。 内容推荐 滇越铁路是中国最早修筑的铁路之一。该铁路云南段长470公里,工程于1904年动工,1910年竣工。1910年4月1日全线通车。这条铁路在滇东南的崇山峻岭和瘴气弥漫的地区蜿蜒行进,工程人员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一段传奇。在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岁月中,滇越铁路几经修复和拆除,扮演着复杂而重要的角色,成为云南乃至中国半个世纪历史变迁的见证和缩影。 1903年,法国会计师乔治·奥古斯特·妈尔薄特离妻别子,远渡重洋前往中国云南,亲身经历了滇越铁路越南老街到云南昆明路段的修筑工作。其间,他与妻子布朗士鸿雁传书,留下了长达三年、饱含深情的思念和真实有趣的见闻。这些充满爱与焦虑的信札为我们提供了100年前,一个法国家庭与滇越铁路息息相关的生活图景和诸多经历。此外,奥古斯特拍下的大量照片,以及布朗士和家人前往中越边境的旅行日记,共同构成了本书特别的叙述角度和可信的历史价值,也使得本书在大量同题材图书中显得别具一格。 在滇越铁路通车100年之际,面对这样一段既熟悉又陌生的历史,打开本书,我们可以品出一种真诚的味道。 目录 序言 魔力戴妮丝 河口 布朗士日记 倮姑 后记 附录 试读章节 魔力戴妮丝 河口,1903年9月24日,星期四 越过南溪河桥的时候,乔治禁不住算了又算。如果自己计算正确的话,今天抵达老街行政部门的汽船应该给他带来邮自法国的一封信(第一封)。现在,他终于双手握着信进入他的“窝棚”里。信封上贴着粉红色邮票,几行蓝墨水写下的字迹跃入眼帘: 乔治·妈尔薄特先生 印度支那铁路公司 瓦利古尔斯基公司 老街(河内转东京) 信上邮戳标明“喀布尔(卡勒瓦多),1903年8月13日”。信漂泊了40天才寄到目的地!乔治无奈地思忖:信是在他动身后随即就写的。不过这毕竟是留在那边的家人与他的联系纽带,一股来自法兰西的清风驱散了亚热带的湿热。说实在的,自从那个星期六的下午以后,他已经没有了时间的概念。那天,在里昂火车站的圆拱玻璃下,他最后一次拥抱了布朗士,深深地亲吻了幼子的面颊。让哭泣着不舍让他离去。此时,这封信使他意识到与亲人的时空距离,两地传书需要近三个月的时间。他本人到达目的地也不过几天时间,但是这几天对他来说是这样的漫长,因为之前他被新鲜的感觉和事务占据了整个身心。当他离开火车车厢的窗户,火车加速运行时,他回想起以前单独或有布朗士陪伴的那些旅行。这条线路对他来说是这样的熟悉,有多少次沿着这条路去马塞,奔赴阿尔及利亚的码头?那个给他留下失败的苦涩,失望的、沮丧的阿尔及利亚! 又一次梦幻般的远行,他的心灵已经完全沉浸在新的胃险之中。诚然,离开他亲爱的家人令他撕心裂肺。布朗士身怀即将出生的孩子,可是他却不能陪伴这个小生命成长。当年他从史利佛归来时让已经6岁,早已不是懵懂的孩童。但是他知道,尽管相隔万里,他的心依旧紧紧与家人在一起。他相信布朗士的坚强和勇敢,她会尽职尽责地照料和教育让。他想象着母子二人坐在驶往诺曼底的另一辆列车上,姐姐欧仁妮将在车站接他们。随即,他回过神来,意识到他乘坐的这趟列车正将驶往一个新的码头,在那里,“澳大利亚人号”邮轮已停靠在拉若利艾特船坞内整装待发。 在他们离别后,布朗士的神经濒临崩溃。“……在那令人肝肠寸断的分别后,我们赶往圣·拉扎尔车站……在那儿,乔冶和让照看行李,而我却颓然跌坐在一张长凳上,不知不觉中已汨流满面。即使没有利奥尔(狗)的忠实陪伴,我想任何一个富有同情心的旅客也会来安慰我。” 乔治读到此时已如鲠在喉,这些话又勾起了他的悲怆,思绪把他带回那个熟悉的圣·拉扎尔车站,在车站的不远处,布朗士和让将结束假期重返学校,孤独地面对生活。 1902年9月~1903年9月,何等动荡不安的一年!去年(1901年),假期一结束,人人都忙得不可开交。布朗士一开学便投入到学校的工作中去了;乔治则蜷缩在柏林街的小办公室里处理他的账簿,忙着做年终报表和料理一些企业的账目。大约就是在这段时间乔治萌生了去中国工作的念头。只要稍微关心时局,乔治和布朗士就不可能无视近年来发生在中国的事情。甲午中日战争于1895年结束,唯一的调停结果是:西方列强免除与中困签订一项更加不幸的条约。哦,何等利欲熏心的调停!让我们参阅当时的一本旅游指南是如何闸述的:日本战争令人不快的结局显示出中同的软弱和无力自行解决有可能来自外部的争端。西方国家利用了这种局面来巩同他们在中国海岸的地位。 P5-7 序言 一年前,品读《滇越铁路——一个法困家庭在中国的经历》法文版原著时,我的视觉被书中一百年前拍摄的老照片所震撼,心弦被古朴而深情的笔触所拨动——百年前滇越铁路如火如荼的建筑场面和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鲜活地呈现在眼前。立时,内心涌动起将这部法文著作翻译成中文与中国读者分享的欲望。 一腔热情,鸿雁传书,飞越重洋,传到作者——82岁的法国老人皮埃尔·妈尔薄特手中。不久,回信不期而至,老人许诺:不取分文将该书在中国的翻译权和出版权授予我,并且随即给我邮来授权书和两张光盘。盘上录有约一千五百张其祖父乔治·奥古斯特·妈尔薄特一百年前拍摄的滇越铁路的纪实照片!(老妈尔薄特当年作为会计师参加了滇越铁路的建设)在信中他还提出与我合作筹办这批老照片在云南展出的计划。 是天意,还是缘分?冥冥之中共同的愿望和责任感将我与妈尔薄特的心系成一个紧紧的结——将该书中文版奉献给中国和云南的广大读者,给滇越铁路的百年生日一个惊喜。 翻译工作开始了,身心沉浸于书中,与妈尔薄特祖父、祖母和父亲神游百年以前的沧桑岁月;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我脑海中复活!案头笔耕,书海求证,专家咨询,跨国笔谈,废寝忘食,辛勤耕耘终于迎来了收获时节——在滇越铁路百年华诞之际,我也给译文标注上最后一个句号,至此了却这份浓浓的心愿!皮埃尔·妈尔薄特后来感慨地对我说:“我祖父万没想到百年之后他的心愿得以实现!” 与此同时,我迎来了妈尔薄特家族第三代——该书法文版作者皮埃尔·妈尔薄特的访昆。机场候机厅出口处,眼见一位年迈但仍精神矍铄的法国老人缓缓走近,一瞬间仿佛百年沧桑的历史扑面而来!初次见面,我们却已似多年的老友股心有灵犀:双手紧握,四目相视,无需寒暄,一切尽在不言中…… 在随后的日子里,陪伴妈尔薄特参加百年滇越铁路图片展首发式、专题讲座、媒体采访、工作宴请、重走滇越铁路……通过我的门译,这位老人用他的母语酣畅淋漓地表述了他蕴藏丁心底已久的情愫和肺腑之言。我们所到之处,无不共同感受到家乡的父老乡亲对这条米轨铁路满满承载的深情厚意;同时,我能感觉到这位以工程师为职业的老人冷静的外表下内敛于胸中的奔放激情和炙热情怀…… 一个假日,应前昆明铁路局勘测设计所所长——在云南铁路供职30余年的85岁高龄的翁大昭老先生之邀,我陪同这位法国老人前往其家中会晤。翁老的父亲翁筱舫曾就读于法国教会在上海办的震旦学校(震旦大学前身)和北平路矿学堂(北京交通大学前身)用法语授课的班级;抗战期间参加了京汉铁路北京——汉口线的维护和修复工作,后调至云南滇越铁路做日本轰炸期间的修复工作,其间,为阻止日军沿滇越铁路进犯云南,他又担任河口——碧色寨段的柝轨队队长。同为老滇越铁路时代的后人和职业工程师,年纪相仿,两位老人一见如故,说起当年与铁路有关的历史和身世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译文已交稿付印,法罔老人亦准备返程,译者心中百感交织,未料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自己竟与这条不朽的铁路,与该书的原作者,特别是经历百年风雨的老照片结下不解之缘;竟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完成了一次中法文化和历史的接轨。 历史是今天与昨天的对话,史料是连接昨天与今大的铁轨。《滇越铁路——一个法国家庭在中国的绎历》中文译本即将问世,在滇越铁路百年诞辰之际,谨以此书献给家乡的父老乡亲,献给曾在这条铁路上贡献青春年华的工作者,献给对这条铁路情有独钟的研究者、爱好者;详以此书祭奠和告慰曾为这条不朽的铁路奉献出热血与生命的英灵。 许涛 2010年4月4日于昆明 后记 家人 布朗士于1907年2月28日在她的记事本里写道:“这段时间,我们彼此亲密无间,感觉是如此幸福,真想时间就此停留;孩子们就在身边,日益成长和强壮。和我一起学习时,让的思维不断进步。只可惜朋友们不在身旁!但是当收到他们的来信后,这种牵挂就使我们想起了他们,心里涌动着友谊的温暖……” 当我的父亲——这个故事里年幼的让——回忆起童年的这段时光,总是满怀深情。于他而言,又像回到了那段辉煌的过去,然而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 1908年返回法国后,他们一家先暂时居住在嘎尔什。之后,举家定居凡尔赛。乔治的姐姐欧也妮也住在那里。让就读于那里的奥仕(Hoche)中学六年级,这也是他父亲曾经学习的地方。和亲友们重新取得联系之后,他们去洛林分别祭拜了两个家族的祖先。布朗士母亲的家族诞生于摩泽尔省,当时,一条分界线将邻近的默兹省桑比尼市分隔成两半,妈尔薄特家族诞生在这一边。与波若伦一家一直保持联系。从8月20日起,挪恩莉就开始写信给布朗士,向她传递倮姑殖民地的情况。波若伦太太已和碧昂卡一同返回意大利,她的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她们回到科莫旁边的小城马尔西荷岁,那里是他们的家乡。而她的先生却和挪恩莉一起留下,继续修理铁路沿线突如其来的塌方,确保工程的结束并结算一切费用。 在一封11月的来信里挪恩莉还诉说她父亲遇到的困难,这些困难使返法行程一拖再拖。而她本人,则承当家庭主妇的重担。当地的社交活动不如从前那样活跃了,因为“先生们都有自己的情人了”。而由于火车已通至倮姑,便有显赫人士频频造访:总公司的经理们、海关关长、意大利领事,以及他们的家眷。得给这些上流社会的人士们安排食宿!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长长的来信语言精炼、规范。在一封来信中,挪恩莉衷心感谢布朗士给她上法语课。但是她也流露出急于返回意大利的愿望。 挪恩·波若伦返回意大利后,并非无所事事。他在云南经营的企业使他成了家乡的知名人士。他又开辟了另一块位于马其顿——萨洛尼卡——君士坦丁堡(即今伊斯坦布尔)铁路沿线上的新工地。马尔西荷罗的一面墙上有一幅壁画,画面上就是他和他的团队。 1909年2月底,布朗士住进了喀汕医院,于3月3日接受了腹部手术。一切看起来很顺利,但是6号,她就死于肺栓塞。这是整个家庭最致命的打击。孩子们还需要人照看啊!从第二年起,乔治意识到不能独自完成这个任务,于是和艾米莉·卡瑞尔——布朗士的闺中密友——结为夫妻,她曾经在一些大户人家里担任过家庭教师。对于米琪而言,她是一位好妈妈。 乔治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重操旧业做会计工作,但已没有了往昔的激情。他们得以在马喀纽斯克(Magagnosc)的格拉斯附近购置房产,全凭艾米莉冶家有方。每年冬天他们都去那里小住。乔治在1936年12月,他75岁生日的前夜与世长辞。 至于让,则一直命运多舛。先是寄宿于阿尔芒蒂耶尔的国家职业学校,准备工艺美术的考试。1914年被巴黎工艺美术学校录取,而这所学校不久后中止办学,直到1920年才再次开学。在雪铁龙公司做了几个月旋阀塞的工作之后,1916年他参军,以少尉的身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其问被提升为中尉,先后作战于索姆省和几个东欧国家: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马其顿。到了1919年他才得以返回祖国。虽然平安归来,却落下疾病。他被授予十字勋章,还获得诸如罗马尼亚军功章等数次表彰。巾于工艺美术学校提前两年招生,他得以很快复员。做工程师以前,他在两次去美国执行任务的期间完成了培训课程。 1925年他和西蒙娜·查尔金结婚,妻子的父母是俄国移民。他们有两个孩子。我本人于1928年出生,我的妹妹吉塞尔则在1931年出生,之后儿孙成群。1970年,让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们当然不会忘记故事里的小米琪了。她长成大姑娘了,温婉贤淑,端庄美丽。她有一定的绘画才能,所以学习了装饰艺术。之后结婚、生女,也一样儿孙满堂。当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她已是102岁的老人,儿孙孝顺、生活幸福! 滇越铁路 尽管1908年时局动荡,滇越铁路还是圆满完工。通车仪式于1910年3月28日至4月4日隆重举行(当时的活动内容以及官方宴请的菜单见附录)。 1920年左右,人们又一次加同厂铁路使之能够承受更大载重量的列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炸毁了一些路段致使日本人不能利用铁路实施侵略。直到1950年,这条铁路成了唯一一条进入云南高原的现代通道。在印度支那的两次冲突中,它被频繁地用来为越共补给粮食、武器和弹药。正如法国领事奥古斯特。弗朗索瓦(方苏雅)后来所预言的那样:法国胃险“自掏腰包,获得铁路筑路权,却使那些可能的反对者,甚至可能是我们的印度支那的反对者受益”。之后,中越两固发生冲突,老街和河口两座城市中断了往来,直至今日才得以恢复关系。 今天,铁路又投入使用了,列车正常运行并发挥着旅游的功能。1997年3月5日,通过了越南当局繁琐的检查之后,我满怀激动的心情和一群朋友们,手提行李箱,踏上了南溪河上的大桥,走到河口。早已等候我们多时的中同导游机智灵巧,麻利地帮我们办理了出入边境的手续。应该说我们很可能是中越两同休战以后,最早跨越边境的西方游客。河口的房屋桩基已是结实的混凝土墙。一个现代的酒店在火车站旁拔地而起,火车站也呈现代风格。但是边境的繁荣景象依然没有改变。几十个中国人和越南人在海关人员的密切注视下来往于桥面上,他们的自行车带着很多大件商品。 踏上一列柴油机车,我们行驶了将近150公里,也就是这一线路最宏伟壮观的部分。我能认出几个地方,还拍了照片。其中以前的“网状”高架桥,已经被一个架在水泥桥墩之上的金属桥梁所取代了,这给我留下了些许遗感。 我们经过了还在使用的“人字桥”。这条铁路不再像从前一样具有战略和经济意义了,因为人们又在昆明市(前云南府)修建了准轨铁路,使其连接中国的其他省份。一条高速铁路也正在建设当中。然而滇越铁路仍具有旅游观光的意义,沿线的风景美不胜收,同时也是探寻云南富饶资源的通道。 很长时间以来,滇越铁路在全世界享有盛誉,它是法国经营者和工程师的高超技术的体现。但是也不应该忘记所有参与铁路修建的欧洲人员,大多数是法国人或意大利人,其中包括司职工程师、安装工、泥瓦匠、机械师、队长、职员或者是和我祖父一样的会计、医生、包工头。还不应该忘记为修建铁路做出贡献的成千上万的中国工人和安南人。 我仅以此书献给所有参与铁路修建的人们,无论他们是最底层的苦力,还是最高层的工程师。他们设计、指挥,造就了这个惊世骇俗的工程,有的甚至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此书还要献给那些铁路建设的合作者们以及他们的家人,如同我的家人一样,他们忍受了颠沛流离的痛苦,更历尽了千辛万苦的磨难。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