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做人要看沉思录处世要读智慧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莫愚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沉思录》是一本被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称为除《圣经》外,对他影响最大的书。《智慧书》是一本影响着比尔·盖茨一言一行,被无数哲学家和世界级富豪奉为经典的书。

本书融合了《沉思录》中的为人和《智慧书》中的处世。两本书包含了有史以来西方最伟大的人生经典,它们会是何等的精彩与深刻呢?让我们翻开本书,细细品读吧!

内容推荐

本书一改《沉思录》艰涩难懂的印象,挑选了历年来最权威的版本,对两本书中最具有现实意义、最精华的处世哲学进行了透彻解读。本书试图运用精辟而通俗的事例,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为人处世的方法与窍门,以帮助读者从生活和工作中获取成功之道。

目录

上卷 做人要看《沉思录》——做独立灵魂的守望者

 卷一 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珍惜每一次机会

把握现在,因为你活在当下

主动寻找机会

机会面前别犹豫

机会总是转瞬即逝

想到就要马上行动

 卷二 任何时候都要有目标

按自己的意愿活着

给自己制定个目标

目标是成功的基础

为你认为最好的事物而努力奋斗

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我们一路前行

纸上谈兵不如冲锋陷阵

做事要坚持到底

 卷三 理性地看待身边的事物

用理智控制情绪

行动归理性管

没有谁能左右你

真正的美不因评价而产生

遇到不幸时也要保持微笑

让心灵归于宁静

名利如浮云,何必太执著

拭去心中的烦恼

 卷四 在挫折面前接受挑战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身体的缺陷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正视人生的挫折

活出本性,别管其他

让愁容从脸上消散

别让挫折伤害了心灵

痛苦只是暂时的

不要抱怨路上的荆棘

失败也能磨砺自己

 卷五 做事要有“向善之心

善是一种永恒

做个以德报怨的人

给反对你的人一些包容

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倾听

用你的光辉照耀他人的心灵

责备别人时,先想想自己

做一个正直的人

 卷六 对世间万物洞察分明

探索人和物

不要因阻碍而看不清前方的路

凡事量力而行

别被华丽的外表所迷惑

看人要看本质

行动前要考虑清楚

不要只看到当下,眼光要放长远些

 卷七 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改变并不是坏事

山不过来,你过去

人是会变的

因正确的意见而改变

财富真的不那么重要

失去只不过是新的开始

下卷 处世要读《智慧书》——如梦初醒的处世启迪

 卷一 从塑造自身品质做起

塑造自己的高尚品格

做个多才多艺的人

才华四溢不如大智若愚

要有海一样的胸怀

个人魅力很重要

“宰相肚里能撑船”

散发知识气息的人更受宠

 卷二 要有良好的心态

抛开烦恼忧愁

庸人才会自扰

远离抱怨的心态

心情好才是真正的好

为了忘却的记忆

有所失必有所得

人贵有自知之明

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

正视倒霉的日子

自立可以征服一切

天堂与地狱之间才是人世

希望是生命的延续

战胜欲望的人无比伟大

 卷三 做行动的巨人

三思而后行

何必找借口

理智地对待争论

切勿一意孤行

从自我改变做起

江山易改,本性可移

善意的欺骗

学会主动出击

反复无常不如始终如一

困境中造就伟人

耐住寂寞地等待

成功青睐果断之人

 卷四 成功在于修炼细节

说与不说的艺术

话要说得简洁明了

谈吐见品行

保持你的深沉

唯隐士方可独善其身

别做那只出头鸟

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

追求极致的味道是苦涩

关注流行时尚

 卷五 掌握交际的艺术

与人为善

如同维护自己一样维护他人

让高尚的德行化作对他人的关爱

欣赏他人之长

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原谅他人的错误

与人无争执

懂得自嘲的幽默

拒绝也是一门艺术

 卷六 朋友是一生的财富

朋友是你的另一个生命

平庸之辈无处不在

换着方式交朋友

诤友必不可少

挑朋友要像找对象一样慎重

与睿智的人为伴

能互相帮助才能称作朋友

有必要了解朋友的性格

没有绝对的朋友,也没有绝对的敌人

 卷七 游刃于纷杂职场

工作是件快乐的事

让品质超越你的职责

善于察言观色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既要动脑又要动手

适当展露才华

表象特征同样重要

工作中不能过分苛求

找寻事业中的贵人

有时成功需要变换思路

不要高高在上

与人分享荣耀

试读章节

机会总是转瞬即逝

一旦变化的东西绝不会在时间的无限持续中再存在。而你,你的存在占据一个多短的时间呢?

——《沉思录》第十卷

机会不可能在时间中无限期地存在下去,它总会发生变化,并且能够将机会抓住的时间也是一个很短暂的过程,一旦没有抓住,机会就会很快流失。

抓机遇好比老鹰捕兔子。要捕捉到灵敏的兔子,老鹰必须做到稳、准、狠。机遇好像兔子,它是动态的,绝不是静止的,机遇的性格就是谁也不等待。老鹰在天上盘旋,只能说是“机”,老鹰捕捉到兔子那一刹那才是“遇”。

英国机械专家布利阿里是位和武器打交道的人,他的绝大多数时间都用在琢磨枪支的性能和构造上,但他最大的成就之一不是发明了什么武器,而是发明了与武器毫不相干的不锈钢餐具。其成功的奥秘也就在于他能在偶然中抓住到来的机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热衷于殖民扩张,但英军发现他们的枪支使用时间一长,射程和命中率就会大大降低。布利阿里的任务就是改进枪支构造,设法解决枪支的性能问题。

布利阿里很快发现造成枪支性能问题的原因是枪膛的用材硬度不够,如果能找到相当硬度的材料,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他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合金钢,进行耐磨和耐热试验。由于品种繁多,试验时间被拖得很长,试验场地很快被各种合金钢堆满了,但仍然没有发现适合的材料,布利阿里的心情很差。

有一天,布利阿里在清理场地时发现一块锃光发亮的钢材,他分析了这块钢材,发现它并不适合用在枪支上,但就在将它抛弃的时候,他突然觉得这么漂亮的材料没有派上用场太可惜了。他看到了试验场里暗淡无光的餐具,心想,“如果把这些材料用来做餐具,不是十分漂亮吗?”

因为这个念头,布利阿里成为一位不锈钢餐具推销商。数年后,不锈钢餐具开始进入家庭。

当布利阿里获得极大收益的时候,不锈钢材料的发明者、德国人毛拉不禁感叹:“我把它扔进了垃圾堆,怎么没有想到它可以成为餐具呢?”

有时候机会确实有它的偶然性,正是因为这样的偶然性才让机会变得扑朔迷离、转瞬即逝。就是因为机会存在偶然性,所以更应该努力地抓住它。试想如果布利阿里当时直接把不锈钢扔进了垃圾桶,他不就成了第二个毛拉了吗?可是他没有,他用机敏的反应意识到了这块平凡的钢材或许还有用处,进而有了他以后的成功。

1977年,梁晓声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北京。

站在北京站广场,梁晓声想起自己从哈尔滨到北大荒再到上海,最后又到北京的经历,就像做了一场长长的梦。但这次从复旦到北京,却是梁晓声一生中一次重要的机遇,而这次机遇,也可以说是他自己在瞬间抓住的。

初到北京的梁晓声并非一切顺心,他很快又遇到了当时无法解决的麻烦——工作分配。

当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一年,很多机关还没有恢复元气。他到文化部要求解决工作分配问题,人家回答说:“你来得太早了,分配办公室还没有成立呢。”

梁晓声在北京无亲无故,有时只好到火车站过夜。拖了好几天,梁晓声又到文化部去。负责人只好让他在几个文艺单位中挑选一个。梁晓声选中了北京电影制片厂,他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编辑。

谁知,北影以职工定额超编为由,继续把他的工作分配搁置起来。到手的机遇一下子又模糊不清了。  经过几天的苦等,梁晓声终于忍不住了。他气冲冲地冲进北影,一把推开会议室的门,冲着正在开会的北影厂领导大吼:“哪位是党委书记?”

然后就是一番义愤填膺、振振有词的即兴演说,特别强调他“曾经和‘四人帮’作过斗争”的光辉历史。

这一番演说颇有效果。北影的女政治部主任拿他的档案看了看,然后对党委书记说:“他确实是同‘四人帮’作过斗争,那就把他分到编辑部吧。”

党委书记连连点头:“同意,同意。”

原来,当时开的正是敦促党委书记“说清楚”的会,在座的都是党委委员,难怪这位书记如此的没精打采,唯唯诺诺。梁晓声多少有些莽撞的举动正赶在“说清楚”大会的点上,这次批判会又帮了他一个大忙,不得不让人叹服机遇有时候真是一瞬间的事情。就这样,奔波了数次,一个星期弄得他吃不下睡不着的事,几分钟内就简简单单地解决了。他成了北影的正式编辑,并逐步走向他人生中的辉煌。

如果不是因为当时正在开“说清楚”的会,不知道梁晓声还要在工作的路上等待多久,要是他那天早去一会或是晚去一会都是不行的,可见机遇总是转瞬即逝的。不过我们也要看到梁晓声自己的不懈努力,如果不是梁晓声自己有准备,自己主动寻找机会,那一个机会也是会错过的。

P10-12

序言

《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写给自己的书。由于作者的思维具有很强的跳跃性,并采用了大量转折性的语句,使初读此书的人很难适应,即使读上几遍,也不一定能够理解透彻。

与《沉思录》相反的是,《智慧书》通俗易懂,读起来轻松隽永,意味深长。这本由西班牙神学家、作家格拉西安写就的智慧宝典,曾被著名哲学家尼采高度赞扬。他甚至认为在整个欧洲都没有一本书可以比《智慧书》更加精微、曲折多姿。在1873年的一则札记里,尼采写道:“《智慧书》中所昭示的人生经验,直至今日仍能显示出无人能及其项背的智慧与颖悟。”

当然,无论是《沉思录》还是《智慧书》,其中所蕴涵的道理,断然不是我们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明白的。要知道,越是经典的东西,越需要慢慢品味;越是深奥的东西,越需要深入挖掘。但是,如果想要在这浩如烟海的哲言中,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哲言,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来说,生活与工作的节奏如此快速,要想真正静下心来捧读一本经典之作,真是感到时间不够。

难道我们接受灵魂的洗礼、心灵的感召是如此不容易吗?为什么人生的经典总是需要我们有了足够的时间,有了足够的积淀之后才能体会?

其实也不尽然。关键是我们缺少一根线,一根梳理思维的线。《沉思录》是奥勒留写给自己的人生思考,他从来没有想过将之传给世人;《智慧书》是万千智者智慧的汇集,但没有一个完整的框架,就如镜花水月,看得见却摸不着。

经典需要解读,需要归纳,需要总结,这也正是编写《做人要看<沉思录>,处世要读<智慧书>》一书的目的。此书就像一个框,它框住的是两部经典的灵魂,把这些灵魂分隔于每一个条框之内,让我们一目了然;此书同样像是一座灯塔,它照亮的是两部经典中那些流传千古的永恒箴言,把其中最精华的思想展示在我们面前。

如果说《沉思录》教会了人们怎样做人的道理,那么《智慧书》便是提供给人们如何处世的原则。

做人是我们每一个人立足于这个社会的基础,不懂得做人的人就等于丧失了人的尊严与价值。处世是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所要学习的必修课,不知道处世的人常常四处碰壁,受人排挤。做人与处世,二者缺一不可,正如我们常说的“品行”,“品”即做人,“行”即处世,两者合二为一方是人中的佼佼者。

本书融合了《沉思录》中的为人和《智慧书》中的处世。两本书包含了有史以来西方最伟大的人生经典,它们会是何等的精彩与深刻呢?让我们翻开本书,细细品读吧!

书评(媒体评论)

温家宝总理说:“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2007年11月20日

1992年,我问克林顿,除了《圣经》,哪本书对他影响最大。他略为沉思了一下,回答说:“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

——盏瑞·威尔斯(《纽约书评》第45卷第15号1998年10月8日)

我是在11岁那年开始阅读《智慧书》的,到现在我读了它不下1000遍。它是我为人处世方面最好的导师,几乎影响着我的一言一行。

——微软创始人 比尔·盖茨

《智慧书》中所昭示的人生经验,直至今日仍能显示出无人能望其项背的智慧与颖悟。

——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 尼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20: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