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辈的庇荫
陈其业,生于1870年,早年熟读诗书,有意仕进,但目睹清朝统治者的黑暗,对政治却淡漠起来。他曾赴日本考察工业,希望能对国家有所裨益,但回国后却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心灰意冷,便回到故里经营丝业。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其业到达重庆,被推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大代表、全国商联常务理事、全国工联会理事等,才开始参与政治活动。
陈其美,生于1877年,按其父的意愿,是要他哥哥和弟弟读书,他则学习商业,以维持家计,因此,他早年只在乡间读过几年书。到了15岁那年,便离开父母,到吴兴县石门镇的一家当铺。随杭州人吴小舫学习典当业。
学徒之余,他常阅读书报,渐渐懂得了一些国家大事。那时,正值甲午战败,清廷对日本割地赔款,他非常气愤,曾写信给他弟弟陈其采,劝其学习西学,以求实用,他自己也于1903年到上海。在一家商店里当会计。
上海当时是新学运动的中心,也是救国运动的中心,陈其美到上海后,结识了革命党人秋瑾、徐锡麟、谭人凤、张静江等,并在他们的影响下开始了革命活动。
这时,他感到自己所从事的商业于国于民没有什么用处,曾慨叹道:“商贾征逐末利,何补于国家的危亡。”于是,他放弃了商业救国的理想,于1906年东渡日本留学,先入警监学校,后改人东斌学校学习军事,也就在这时,他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
在日期间,他还认识了后来成为国民党总裁的蒋介石,由于都是浙江人,这种同乡的纽带,使两人的关系日益密切。陈其美介绍蒋介石加入了同盟会,成为蒋介石一辈子都感激的恩人。
1908年春,陈其美由日本返国,在上海,广泛联络革命党人和爱国人士,策动推翻清王朝的革命运动。他亲自到浙东各地联络会党,组织各种秘密团体,为发动起义做了很多工作。他还与北方拳击大师霍元甲一起组织精武学校,准备培养一批体力健壮,富于军事知识的革命干部,这一计划后因霍元甲被毒死而无法实现。
他又与谭人凤、宋教仁一起组织了中部同盟会总部,作为长江党务的中枢,促进了长江各省革命的迅速发展。
辛亥革命爆发后,陈其美在上海发难响应,给武汉的革命以有力的支持。正如孙中山所说:“武昌既稍能持久,则所欲救武汉而促革命之成功者,不在武汉之一着,而在各省之响应也。……时响应之最力,而影响于全国最大者,厥惟上海。”
二、陈其美是蒋介石的伯乐
二次革命时,陈其美起兵讨伐袁世凯,自任上海讨袁军总司令,因孤军作战而失败。讨袁失败后,陈其美赴日本,协助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并成为该党内仅次于孙中山的重要干部。两个月后,陈其美回国,继续从事反袁斗争,连续发动三次起义,均告失败,1916年5月18日,被袁党刺杀于上海萨坡赛路十四号。
陈其美死后,蒋介石帮助料理后事,十分悲痛,5月20日,蒋介石在祭陈其美的祭文中,以极悲伤的语调说:“自今以往,也将无知我之深、爱我之笃如公者。”可见他们情之深、意之浓。
陈其采,生于1879年,早年赴日本学习陆军,1902年回国后,创办湖南武备学堂,任总教习,秘密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后任清军南京第九镇参谋,不久,荣升中枢军谘府第三厅长,掌理全国新军及调度事宜,并一度兼任保定军校监督及主办秋操。后来因参加同盟会为清廷发觉,处境危险,便南下到上海,继续从事反清活动。 辛亥革命后,陈其采任南京临时总统府参谋本部次长,后经营实业转入金融机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曾任江苏,浙江财政厅长,导淮委员会副委员长,1931年任国民政府主计长,后又任中央银行常务理事,中国银行董事、交通银行代理董事长等职,1954年8月在台北逝世。
1892年10月27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初七日),陈果夫出生于湖州府学前街“谷诒堂”,八年后,当陈果夫9岁时,即1900年,陈立夫也出生了。
陈果夫与陈立夫兄弟姐妹共七人,除了同父同母的姐妹陈顺夫、陈敬夫外;另外,还有同父异母弟二人,即陈民夫,陈衍夫(篮球名将陈祖烈);同父异母妹一人,即陈赞夫。
陈果夫与陈立夫幼年时,相貌部长得十分清秀,陈果夫忠厚、老成,陈立夫机灵、敏捷,因此都很逗人喜爱。陈果夫就曾有三个干爹,按当地的风俗,小孩出生后,恐怕不能养大,便挨着寄给人,说这样可以免除灾祸,而陈果夫的干爹,都是主动上门的。就连当时颇有革命声誉的陈其美也当人夸耀说: “果夫,吾家之龙也。”
二陈兄弟的母亲何太夫人虽然是个不通文墨的女子,却颇懂得因材施教之道。陈果夫生性好静,根据这个性格特点,在他长到六、七岁时,母亲便常常教他做手工,以此来发展他的智力,在母亲耐心教授下,陈果夫竟学会了绣花,而且手艺相当娴熟。
而陈立夫却不同,他生的机灵,而且好动,因此,他母亲便不像对果夫那样,要求学习女红,而准许他出去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去见识外面的世界。P2-5
周恩来以“居贵党中枢“评陈氏兄弟:“近者寇入益深,伪军侵绥,已成事实,日本航空总站,且更设于定远营,西北危亡迫在旦夕,……两先生居贵党中枢,与蒋先生又亲切无间,尚望更进一言,立停军事行动,实行联俄联共,一致抗日,则民族壁垒一新,日寇虽狡,汉奸虽毒,终必为统一战线所击破,此可敢断言者。”《周恩来写给陈果夫、陈立夫的信》)
严如平以“中国文化之传人”评陈立夫:“……中国文化作为‘未来价值’将在遏制人类‘返回兽化‘的进程中作出特殊贡献,他认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在于民族文化的自我复兴。他被誉为传扬中国传统文化‘硕果仅存,声誉崇隆之传人’ ……主要精力倾注于‘文化复兴’的各项活动,先是组织翻译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巨著《中国之科学与文明》,又主持编著《中华科学技艺史丛书》23种。”(《陈果夫、陈立夫到台湾后》)
姚小玲、宫艳霞以“潜心研究传统文化”评陈氏兄弟:“陈果夫、陈立夫兄弟过去都对中医中药有一定兴趣,回到台湾后,陈立夫对中医中药的发展更加关心,用了大部分时间来研究这民族文化的瑰宝,同时,还潜心于儒家、老子、庄子等传统文化的研究,写成了《人理学研究》、《生之原理》、《中华文学慨述》、《孟子之政治思想》等书,还翻译了英国人李约瑟所著《中国之科学与文明》。”(《陈果夫、陈立夫的晚年生活》)
翟文明以“中国广播事业之父”评陈果夫:“一九三六年, ‘中央广播事业指导委员会’成立,陈任主任委员 因此,陈果夫被尊称为‘中国广播事业的保姆’ 中国广播事业,在陈果夫的扶持下,以越来越强的声浪向四面八方迅猛发展、所以,称陈果夫为‘中国广播事业之父’是一点也不过分的。”(《中国广播之父——陈果夫》)
农伟雄以“关心统一“评陈立夫:“晚年的陈立夫一直关心中国的统一大业,1988年7月,他发起联合了3000名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向国民党中央常委提出一项‘以中国传统文化统一中国,建立共信’的提案,该提案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分裂韵主张,认为‘谋求中国统一必先建立双方的共信’,而‘中国传统文化为建立双方共信的最佳条件’。……但一直未得到台湾当局的响应。”(《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失宠记》)
陈果夫与陈立夫是国民党CC系(Central Club,中央俱乐部)的首领,他们兄弟俩在国民党内的显赫地位离不开CC系,而CC系的活动始终是在二陈的直接指挥下进行,以致二陈与CC几乎成为同义语。研究CC系不能离开二陈的活动,同样,研究二陈兄弟,必须将其在CC系的活动作为重点。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国民党内便演成了派系林立、门户纷陈的混乱局面。仅就蒋介石的嫡系来说。又分出军事方面的黄埔系,行政方面的政学系,经济方面的孔、宋裙带系,而党务方面,则是以陈果夫、陈立夫为首的CC系。
CC系是蒋介石控制国民党的御用工具。它最初成立时,基本任务有两个,其一,是把蒋介石捧上国民党领袖的宝座,打击、排挤、清除国民党其他各派的异己力量,树立蒋介石嫡系的绝对优势,使蒋介石能牢牢地控制国民党;其二,是对国民党外各党派、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打击、摧残直至消灭,树立国民党一党独大的绝对优势。
南京政府刚刚成立时,国民党内就为谁是党的“正统”,由谁来掌握国民党中央领导权而展开了激烈的政治角逐,以蒋介石、胡汉民为代表的南京派,以汪精卫、唐生智为代表的武汉派,以张继、许崇智为代表的上海派各不相让,互相攻讦,最后,蒋介石不得不下野,才暂时取得各方和解。
饱受派系争斗之苦的蒋介石深知要战胜其他派系,必须发展自己的嫡系,便指使陈果夫与陈立夫组织中央俱乐部,于是,以拥蒋为主要目的之一的CC系应运而生。
蒋介石重新上台后,由于各派利益继续发生冲突,演成中央派与地方实力派的纷争,发展到以兵戎相见,酿成一次次军阀混战。在战争中,国民党内分裂成更多的派系。一时出现了汪精卫的改组派、胡汉民的再造派、还有丁惟汾派、孙科派、冯玉祥派、阎锡山派、桂系李宗仁与白崇禧派等,加上原有的西山会议派,煞是热闹。
另外,原来国民党内一些左派人士,也纷纷成立组织,另树旗帜,如邓演达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
面对国民党内这种严重分裂的现象,蒋介石深感头疼,他多次强调团结的重要:“要打破困难的重围,开辟今后的生路,除开确确实实的恢复我们的团结精神、造成全党一致的力量,别无其他的办法。”但怎样实行团结呢?蒋介石的办法是积极发展嫡系势力,造成嫡系控制国民党的一统局面。因此,他极力支持二陈、支持CC系,让其大力发展,而CC系也为蒋介石弥平党内各派系尽忠效力。
蒋陈扫清统治障碍的谋略
CC系成立后,为了打击各地方派系,在各省普遍设立特务机构,从事各种特务活动,为蒋介石提供情报。如CC特务周洗正曾秘密潜入广西活动数月,调查李宗仁、白崇禧桂系方面的政治、军事情况和人脉关系。CC系还派大量特务深入阎锡山系、刘湘系、龙云系等派系,从事搜集情报的特务工作。
中原大战时,汪精卫、阎锡山、冯玉祥等曾在北平召开扩大会议,CC系也派特务郑伯豪、张旆、袁更等携带电台到北平、天津活动,电台分别设在东交民巷和天津租界。为蒋介石搜集情报。对国民党一些派系的高层领导如胡汉民、汪精卫等,CC系特务也经常跟监。
对国民党左派人士,CC特务更是不肯放过。如何香凝住处的周围,便常有CC特务的活动,甚至连孙中山夫人宋庆龄也处于特务的监视之下。
邓演达积极组织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后被CC特务侦得活动行踪,并收买陈庆斋,在陈的告密下,CC特务与淞沪警备司令部一举逮捕了邓演达及临委负责人罗任一、邓维亚、周竞西、刘奎等11人。后来,CC特务又到拉斐德路桃园新村八号,破坏了“黄埔革命同学会”总会,抓走其负责人余洒度等二十多人。
总之,在国民党派系争斗中,CC系为蒋介石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蒋介石的支持下,他们活动的范围越来越扩展,操纵的部门越来越多,使国民党成为陈家党,成为蒋家天下的先锋队。CC系把持党务后,又插手政府机关、经济系统、文教事业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无处没有CC系的影子。
由于CC系为蒋介石的统治扫清了道路,所以深得蒋的信任和喜爱。当1945年5月,国民党召开六全大会,蒋介石嫡系内部矛盾加深,黄埔系与三青团联合起来集中攻击CC系时,蒋介石便痛心疾首地告诉三青团代表和CC系的其他对手说:“你们要知道,党是我交给他们去办的,如果没有他们,党也早就完了。你们现在这样闹,反对他们,也就是反对我。”这说明,CC系是国民党内以二陈兄弟为代表的一股政治势力,而蒋介石则是他们的总后台。
对日抗战结束后,一方面,国民党由于长期一党独大变得日益腐败;另一方面,CC系中一些干部对国民党及其政权的腐败又产生不满情绪。但他们认为,国民党的腐败完全是孔祥熙、宋子文、翁文灏等人造成的。因此,矛头所向,直指元老派和政学系人物。
蒋家天下陈家党的兴衰关键
CC骨干人物、国民党宣传部长梁寒操曾在内部刊物“革新周刊”中撰文说:“不满正是为革新和新生命的诞生创造了良机。”刘不同也批评国民党:“尽管党是三民主义的党,但他与三民主义学说毫无关系。”因此CC系内要求对国民党进行改造和革新的声浪日渐加强。
CC系中“革新”分子的议论引起了蒋介石的重视,曾邀请他们商讨有关政治改革的计划,他们的活动也导致孔祥熙远走美国,宋子文从行政院长宝座上翻落下来,国民党六全大会和六届二中全会要求对党员进行总清查,甚至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还包括了他们关于没收贪官污吏财产的要求。
二陈是CC系的创始人和掌门人,CC系的一切重大活动都是在他们的指挥下进行的,因此对他们的评价。与对CC的评价应该说很多方面是一致的。但是,二陈又是独立体,在CC系的活动只是他们人生里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不能代表他们全部的人生历史。
二陈中的陈果夫,早年参加辛亥革命,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作出了贡献:在对抗北洋政府上,陈果夫为黄埔军校筹办物资,招兵招生。做了很多努力;陈果夫主持的治理淮河,是一项相当有利民生的工程;在担任江苏省主席期间,他也做了一些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事,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爆发后,二陈的爱国主义思想强烈地体现出来,他们主张抗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独立,表示“余酒不进敌樽,梅花不受敌躏”,要求收复失地,并为抗战作了很多工作。
他们也支持与中国共产党实行合作,两党携手抗战,为此,二陈主持了国共两党的秘密接触和谈判,为使两党原来血海深仇的对立关系转化为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局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周恩来在给他们兄弟俩的信中便说:“敝党数年呼吁,得俩先生为之振导,使两党重趋合作,国维转机,实在此一举。”这一时期,陈立夫担任教育部长,在主持高校播迁、改革教育方面也做出了许多贡献。
二陈在掌握党政大权的同时,还以极快的速度向经济界渗透。在短时期内一举而成为可与孔宋裙带派相抗衡的一大经济势力,因而不断引起孔、宋的反对,甚至蒋介石也为之不满。1940年,陈果夫进入中国农民银行担任董事,1942年,陈立夫自行组织工矿银行,并自任董事长,对此,蒋介石大为震怒。 中统高干唐纵曾记述蒋介石斥责陈立夫说:“以一教育部长而与土商经办银行,风纪何在!”由于二陈在经济方面的扩展,一时与蒋介石、孔祥熙、宋子文合称为中国四大家族。
在国民党高层次的人际关系中,二陈与蒋介石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最初,蒋介石从对陈其美感恩的心理以及江浙地域观念和江浙财团的联系等因素出发,对二陈极力培植,视为亲信中的亲信,二陈也正是因为有蒋介石的荫护,才能迅速在国民党内崛起,这种依赖的关系使二陈只能当蒋介石的忠实臣僚。
但二陈又绝不等同于蒋介石,他们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如在统治方法上,二陈与蒋介石之间,甚至陈果夫与陈立夫之间。也有差异,在某些时候某种问题的处理上不免与蒋介石发生分歧。另外,由于二陈的势力发展过快,蒋介石又时时予以防范、予以限制,使之与其他派系互相牵制。以至越到后来,蒋陈关系也愈若即若离。
到台湾后,蒋介石将国民党失败的责任推到二陈及CC系身上,将他们逐出政治舞台,陈立夫则以出走美国相抗议,蒋陈关系几于破裂, “蒋家天下陈家党”的共生命运从此消失。陈氏兄弟与CC系的崛起与没落,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具戏剧性与代表性的一页沧桑,也是反映国民党权力游戏特色,最具关键性及启发性意义的现象写照。
1926年5月,蒋因“整理党务案”有功,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这为蒋控制国民党准备了条件。但蒋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席及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且正准备北伐,无以分身,只得于广州以外另觅代理人,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于是横空出世,在1929年国民党三大上完全掌握国民党党权,正式构建起“蒋家天下陈家党”之格局。时陈果夫37岁,陈立夫29岁,前者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后者为国民党中央秘书长。
从蒋介石崛起开始,陈果夫与陈立夫兄弟就一直是他的心腹和左右手。神秘莫测的兄弟俩……实际上通过恩赐,秘密警察,间谍活动和行政权力控制着全国的思想。”陈氏二兄弟控制了整个国民党,而兄弟俩这种权倾华夏的势力,又是与他们父辈的业绩密切相关、紧紧连在一起的。而二陈为蒋氏出谋划策,建立CC派控制党权,规划中统局清除反对势力,终致开创出蒋家天下陈家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