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南华真经释义(上下)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南华真经释义(上下)》编著者阎建中。

《南华真经》也即《庄子》一书,以“齐物论”为理论基础,以超脱五浊对大道真心的障蔽为修证次第,全面阐述人生宇宙事实真相的经典。庄周先生自称“寓言十九”,解得《南华真经》各章各节的寓意,方是得其文之真义的锁钥。本书参究《南华真经注疏》(郭象注,成玄英疏,中华书局)与《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注译,中华书局)两书,对《南华真经》原文进行校定。

内容推荐

《南华真经释义(上下)》编著者阎建中。

《南华真经释义(上下)》也即《庄子》一书。《南华真经》是以“齐物论”为理论基础,以超脱五浊对大道真心的障蔽为修证次第,全面阐述人生宇宙事实真相的经典。庄周先生自称“寓言十九”,解得《南华真经》各章各节的寓意,方是得其文之真义的锁钥。《南华真经》全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共三十三章,每一章的题名就寓托了其文所要阐明的核心思想。本译著参究《南华真经注疏》(郭象注,成玄英疏,中华书局)与《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注译,中华书局)两书,对《南华真经》原文进行校定。根据汉文字的本义,结合《金刚经》《大佛顶首楞严经》《道德经》《大学》《中庸》等经籍对《南华真经》经文大意进行了必要的诠释,综合儒、释、道精神完成了对《南华真经》全文的诠译,阐明了《南华真经》的真义所在。

目录

上 册

逍遥游第一 001

齐物论第二 021

养生主第三 057

人间世第四 069

德充符第五 103

大宗师第六 125

应帝王第七 161

骈拇第八 181

马蹄第九 195

月去箧第十 203

在宥第十一 215

天地第十二 239

天道第十三 273

天运第十四 295

下 册

刻意第十五 317

缮性第十六 325

秋水第十七 337

至乐第十八 365

达生第十九 383

山木第二十 409

田子方第二十一 427

知北游第二十二 453

庚桑楚第二十三 485

徐无鬼第二十四 513

则阳第二十五 543

外物第二十六 567

寓言第二十七 583

让王第二十八 595

盗跖第二十九 619

说剑第三十 637

渔父第三十一 645

列御寇第三十二 657

天下第三十三 673

《南华真经释义》结束语 699

试读章节

“奚假”一词就是我们现在口语中常说的何但、何止之意。

“王先生”,即王于先生。“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即是说王骀比孑L子还更受人尊敬。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孔子对王骀的顿教法门是完全了解的,但孔老夫子是“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即凡是能做到自我反省约检而又肯上进求学的人,孑L老夫子都是很欢迎做他的弟子的,所以。孔老夫子门下既有像颜回这样直达心性的大利根之人,而更多的则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教下之人。孔老夫子虽然是“有教无类”,但对于不能“自行束修以上”的人,他也是无奈其何。

王骀领宗门,孔子则兼顾宗门和教下。在汉语中,“宗教”原本不是连缀词。“宗”指宗门,是顿教法门;“教”指教下,是渐修法门。所以,汉语“宗教”一词本是对不同根性之人采取的不同教育方法的总称。教育的根本目的,乃是使人明白人生宇宙事实的真相,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据考,公元10世纪前后,“宗教”一词最先出现于佛门经典,如《续传灯录》中:“吾住山久,无补宗教,敢以院事累君”。

求学就如同有病求医,头痛吃治头痛的药,肚子不舒服就吃治肚子的药。病痛轻微的人一下子就好了,这是宗门法门;长病久疴之人则需要慢慢调治,这是教下法门;还有的人以苦为乐,那就没有丝毫办法了。“有教无类”就是说对什么人就要采取什么样的针对方法,对以苦为乐的人不用去理他,这也是一种法门。无病呻吟的学生最麻烦,庸医的后果很严重,所以不要“好为人师”。

“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孔老夫子的这两句话,精辟地指明了禅学之人的宅心之法。“审”字的字义是表示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既全面又清晰。“无假”即是喻指真心清净本然,不受性相染污。物来物去皆是性相,而真心的大觉之性是如如不动的,要制心于能觉的大觉之性上,这就是“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的大意。我们这些凡夫所谓的“命”,不过是“物之化”,即“物之化”的长河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而已,“命”的真正的主人翁是阿赖耶识,《人间世第四》中说“唯道集虚”,向道之人要时刻守住空灵觉性不要随性相跑掉,这就是“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的大意。我们这些迷真丧道的凡夫所经历的生死是“分段生死”,就是说,凡夫经过死生的变化就对前世的事情都迷掉了。而定力深厚的见性之人虽经生死之变,而觉性不迷,真实证知虽千变万化而无非是我的实相,所以,见性后的有道之人所经历的生死是“变易生死”。解脱“分段生死”,达到“变易生死”的定力,才能谈到“命物之化而守其宗”的修为。明真心的人,解脱“变易生死”,才能谈到“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的修为。证道很难啊!本人在此不过嘴上说说,实际上一点功夫也没有,真是惭愧啊!  “彼为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这是常季听了孔老夫子的话后说的一句心得,看来常季也是在心地上做真功夫的了不起的修道之人啊!因为心心相印,所以听了孔老夫子的话,一下子就明白得差不多了。这句话的语意请参见后面的译文,此处就不再作解释了。

“物何为最之哉?”即众人为何依止他?其中,“最”是聚合的意思。《管子·禁藏》:“冬,收五藏,最万物。”

“唯止能止众止”是天下归心之意。《道德经》所谓:“执大象,天下往。”尽虚空,遍法界,唯此一心。

“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幸”字的本义指得福而免灾。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尧与舜因其福德智慧而得正生的果报,因而有威德感化众生行正道。这里就牵扯到因果的问题,有一本《三世因果经》,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特别是我们这些想学佛的凡夫,首先得弄清楚学佛的意思是什么。佛者,觉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才算真正成佛。皈依佛,两足尊,佛是福慧双足之人,觉行圆满才算福慧双足。只修福,不修慧,所得的是人天果报,不能出轮回的。只修慧,不修福,所得的慧称为干慧。这指的就是自顾自的自了汉,“绝迹”修行,即使成就阿罗汉的果位,再来世间的时候连供养的问题也很难解决,更别说度众生了。对于怎么算作人这个问题,释迦牟尼佛说得最清楚不过了。佛在《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中说:“人者,真也、正也,心无虚妄,身行真正,左J(撇)为真,右\(捺)为正,常行真正,故名为人。是知,人能弘道以润身,依道依人,皆成圣道。”可见做人做到这“一撇一捺”的地步不容易,想一想我们大多数都不能算做真正的人,只是披张人皮而已。庄周先生在《寓言第二十七》里说:“人而无人道,是之谓陈人。”意思就是说:不明人道何谓的人,都是行尸走肉。

P106-P107

序言

据传,庄周先生曾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年,诏封庄周先生为南华真人,其著书《庄子》尊称为《南华真经》。《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说,庄周“著书十余万言”。另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庄子》五十二篇。”今本《庄子》仅33篇,约6。5万字,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遗失的部分大概是后人在注解《庄子》时删去了。好在能损益的只是文字,正法则是无损益的。

庄周也可能只是其号:庄,是庄严之义;周,是周遍之义。由是论之,庄周二字的寓意当是:在一个大觉者心目之中,大千世界无时、无处不华严清净。

《南华真经释义》参究《南华真经注疏》(郭象注,成玄英疏,中华书局)与《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注译,中华书局)两书,并以此为译注的底本,对《南华真经》原经文进行审慎的校核。根据汉文字的本义,结合《金刚经》《大佛顶首楞严经》《道德经》《大学章句》《中庸》等儒、释、道经典完成了对《南华真经》全面深入的解析,阐明了《南华真经》的真义所在。古今前辈的著作给予译者良多启示,在此表示至诚的感谢。

中国文字讲究微言大义,古文之所以优美,正在于它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南华真经》的文字是翱翔的艺术,希望释义不要弄巧成拙,反倒成为学人飞翔的羁绊。任何时候,均应以庄周先生的《南华真经》为归依。因尊重之故,原经名沿用《南华真经》,本作因之曰《南华真经释义》。

释译者水平庸庸,于儒、释、道均没有什么理论上的建树和造诣,更谈不上修持和修证。因缘使然而作《南华真经释义》,一时的精勤勉力终难补累年的拙陋,其中若有能发人一省之处,权且心纳,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开笔释义之时,适逢黄帝历4708年(庚寅年,暨西历2010年)清明。看到“黄帝历”一词,或许有人会哂笑译者太过迂腐不识时务。噫唏!天地间大概没有比“罔两”更令人沮丧的黯钝了吧!深可哀伤!深可哀伤!这也正是对《南华真经》进行释义的根本起因。

就释译者自身而言,研读《南华真经》至少解答了释译者心中的两个疑团:佛法为何选择了中国?归根而已。中国人为何普遍没有西方所谓的信仰?天上天下,唯吾独尊之故。“游者鞅掌”,普愿法界众生都能离苦得乐。

“天地广大清,日月广长明”,诠译只为传火。  

是为记。

回向文

愿此功德回向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

愿此功德回向真如性海;

普愿法界众生离苦得乐,

愿此功德永久住世广利有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2:2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