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突然找上门来的淘气朋友——癌症
疾病是什么?它不就是某天突然来到我们体内,之后又悄然离去的过客吗?癌症也是如此。而且癌症还不只是擦肩而过的过客,它还是我们的朋友。和其他的疾病不同,癌症从一开始就在我的体内生长,直到我的身体某个部分出现了异常,它就会像个淘气的朋友一样开始向我发难,让我心痛。
癌是我体内尽职本分的细胞突然有一天发疯后的变种。虽然还没有找到最终的原因,但是根据DNA研究的结果,当我们体内的某一部分出现异常时,有些细胞可能会放弃自己原有的角色而转变为癌细胞。就像是电影《无敌浩克》的主人公一样,每当愤怒时,就会变身为绿色怪物。不过这家伙毕竟一开始在我体内还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
虽然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是否应该将它视为必须消灭的敌人,但是癌并不会因为我的斗争而有丝毫退却。因为它最初就是我体内的一部分,了解我身体的弱点,更深知如何毫不费劲地蚕食我的身体。所以,我认为如果百般提防,壮志豪情地和癌症宣战,将只会是一场消耗战。我应该重新审视癌症,采取迂回劝慰的战术,而不是一味无条件地想要对抗取胜。
从此以后,我在房间里绕圈时再也不会心情低落了。我努力开发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如果能走上两圈,就算成功。”
之后,我不断地努力,三圈、三圈半、四圈……就这样,我终于可以完成10圈,紧接着又能够走完20圈。
不向癌症低头的决心从来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我不再将癌症视为敌人,而是将它当作朋友,去接受它。不管怎样,我都要尝试和癌症和谐相处。癌症带来的病痛越是难熬,我越是要去拥抱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朋友。
在双腿变得有劲之后,我开始绕着院子散步。刚开始只能走上三圈,圈数逐渐增多,之后我开始不再论圈而是计时运动。就这样,10分钟、20分钟、30分钟,最后我能够走上将近一个小时。
对于癌症,如果我始终抱着敌视和愤怒的态度,恐怕直到我倒下的那天,我也不能一次走完这20圈。我咬着牙走完20圈,获得的快乐无法比拟,因为我是带着和癌症交友的心态在积极锻炼。 这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场顿悟。让我拥有了能够和高高在上的癌症平等而视的自信感,让我能够尝试着去和癌症成为朋友。在以前,我连做梦都不会有这样的念头。
即使是在化疗成功结束之后,我依然没有停止锻炼。癌这个家伙,可以让你暂时地忘掉它,但说不准什么时候又会回来,让你心痛不已。癌这家伙,性格怪僻,一不小心惹了它,十有八九又会再次找上门来。所以,在化疗结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都在不断提醒自己,我得的是癌症。
不管怎样,我都要去除我体内的癌细胞。但想要满怀怨恨地在短时间内分出胜负,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在癌症离开之前,我必须和癌症成为朋友,我需要这样的心态。
我在词典里查阅了“朋友”这个词:“长期亲密交往的伙伴。”
我觉得癌症正是这样的朋友。它性格孤僻,而且极其固执,是一位需要长时间交往的朋友。虽然其间会有摩擦,甚至还会让彼此受伤,但最后还是能够相互理解,微笑分别。它就是这样的朋友。
反而言之,如果你不理解癌,不与它好好相处,不能和它成为朋友,那你就不可能送走它。虽然有时候,它会让你发火,甚至还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给你致命一击,但越是这样,就越需要你劝慰它。
很多人都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所以拿到诊断书之后,就仿佛接到了死刑判决书。
也有病人和我一样,癌细胞从肝脏转移到肺部。但在我依然健康生活的时候,他们却已经躺在病床上等待死亡了。我的主治医师告诉我,我和他们所接受的治疗没有丝毫差别。
我认为只要善待癌症,癌症总有一天会离我而去。但在他们的眼里,癌症是必须战胜的残酷敌人。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变得焦躁不安,开始寻找各种偏方,期待能够战胜癌症,甚至尝试了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所谓的秘方。
很多癌症患者惧怕癌症,拒绝癌症,决心战胜和消灭癌症。如果真能如他们所愿,那也不枉这番努力。但不幸的是,癌并不是这么容易服输的家伙。
当我们高喊着“你这家伙为什么来找我?赶紧走开”,四处躲避癌症之时,癌细胞早已一路高歌潜入了我们的身体。
正如我所说的,害怕永远都不会帮助你经受住癌症的考验。但同时,如果一味地选择对抗,癌症的威力也一定会比你想象的要强得多。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癌症呢?是在盲目的恐惧中彷徨呢?还是不停战斗,直到遍体鳞伤地死去呢?抑或选择就此放弃。
我经常对那些想要寻求建议的患者们说:“如果无法逃避,那就选择享受吧。好好去品味癌症的味道。”
如果有人说“味道”这个词有些太过夸张,不知下面的这句话是不是更加贴切:“不如好好地劝慰它,拥抱癌症一起生活。”
癌症患者们在开始漫长的治疗期之前,最先要做的就是改变对于癌症的看法。癌症不是你必须去战胜的敌人,而应把它看成是你要拥抱、要共同生活的朋友。
P3-5
首尔大学医院院长韩万青告诉你,“不要害怕癌症,努力和它成为朋友”。
——《亚洲经济》报
癌症专家、首尔大学医院院长韩万青的抗癌笔记,“和癌症做朋友,而不是一味的盲目斗争”。
——韩国《国民日报》
首尔大学医院院长韩万青告诉你,“乔布斯其实可以活得更久……”
——韩国《每日经济》
在这里找到癌症的答案
过去的10多年里,我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了影像医学的研究中,并担任了首尔大学医院院长。但我也是一名战胜了晚期癌症的医生,这使得之前的那些头衔顿时黯然失色。
1998年,我被诊断为肝癌。手术切除肿瘤两个月后,又发现癌细胞扩散至肺部,当时医生给出的结论是生存率不到5%。从那时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14年。
当时被诊断为癌症时,几乎没有人认为我还能继续活下去。但我一刻也没有绝望,竟然活了下来。用医生们的话来说,就是“奇迹般地治愈了癌症”。在停药三年后,这本关于我抗癌历程的《不要和癌症抗争,要跟它做朋友》终于面世。希望这本书能为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一点帮助。
转眼间又到了2012年,我已经79岁了。当初被诊断为癌症时,我曾以为我的人生就此结束了。现在79岁了,我还能参加各种产学研的活动,担任多个机构的顾问,依然活跃在各个学会,而且还能享受打高尔夫的乐趣。所以我对生活充满了感激。
从患病到现在,我就像我在书中写的那样,不抱怨为什么癌症会找上我,也不因为治愈的可能性极小而陷入绝望,更不被那些没用的秘方和抗癌食品所迷惑,坚持原则,坚持自己的生活。
如果癌症这位朋友没有找上我,我的人生可能会是另外一副模样。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不会像现在这样活得这么健康。
癌症虽然让我经历了好几个生死难关,但也让我领悟了很多之前忽视的道理,而且还让我懂得了平时应该多注意保持健康。没错,癌症是一位值得感谢的朋友。
癌症授予我的勋章
在这本书出版之后,我见到了很多癌症患者以及他们的家属。我当时下决心写这本书的原因就是,现在还有很多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太容易被癌症打倒,太容易陷入绝望。不论是出于从医者的职业道德,还是从一个经历过癌症的患者的角度出发,我都想把这些年来我对健康的一些感悟分享给大家。
1998年,我接受了肝右叶切除手术,之后又进行了6个月的化疗。治疗期间,我一直注意调节自己的饮食,并进行一些适当的运动。每隔3—6个月,我都会定期接受血液检查和腹部CT检查等后续检查。
现在我的右胸口上还留有一枚“勋章”。1998年,在接受化疗时,为了方便注射药物,我的皮下植入了一个硬币大小的化疗泵。直到现在,我每个月都要去医院清洗一次化疗泵。这个化疗泵就是癌症授予我的“勋章”,也是它留给我的一个礼物,时刻提醒我,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每次去医院清洗化疗泵时,我都会提醒自己:“我不是普通人,我是一名癌症患者。”癌症是个非常狡诈的家伙,它会麻痹患者。很多患者病情稍有好转,就开始在饮食和生活习惯方面放松了警惕。为了防止自己被麻痹,每个月去一次医院,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醒。
癌症还给了我另一个礼物。在肝癌手术后,我依然定期去医院接受后续检查,2006年7月,在接受腹部CT检查时,发现我患有膀胱癌。组织切片检查的结果是,相当于2厘米的移行上皮癌一期,最后采用一种免疫疗法——BCG注射法,通过尿道的膀胱镜手术对肿瘤进行了切除。
如果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是很难在膀胱内发现肿瘤的。显然我的身体状况再次恶化,这就是肝癌给我的另一份大礼。
同年11月,还是在接受后续检查时,通过腹部Cq、发现我的肝脏有一个1.2厘米大小的结节。在组织检查后,通过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疗法进行了切除。
之后,我每3__6个月接受一次检查,至今没有发现太大的问题。
我遇上了癌症这样一位朋友,但最后还是把它安然送走了。你可能随时会忘记这位朋友,但它却会时刻提醒着你不能忘记它。很多人在接受手术或化疗后,觉得自己已经战胜了癌症。殊不知,像我一样,癌症还会反复地来找你。这时候,很多患者都会显得很愤怒,也很受挫。
癌症就像一个淘气的小孩,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又会再次找上门来。遇到这种情况,愤怒和受挫感都是无用的。你要相信既然是朋友,癌症总有一天还是会离开你的。当然你也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它。
医学技术在不断发展,1998年我第一次接受癌症手术时,当时普通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只有50%。而现在已经可以达到60%。面对这样的统计结果,有些人会说生存率已经很高了,有些人则会感慨死亡率竟然还这么高。对于癌症患者们来说,坚信自己能够活下来的信念是最重要的,要坚信自己一定属于那60%。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于癌症发病前期的分子和蛋白质层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针对癌症初期的检查也有了新的发展,B超、CT、MRI、PET等影像诊断装置的分辨率和再成像速度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总而言之,现在的医疗器械越来越精密,检查的结果越来越准确,在癌症治疗方面也有了极大的改善。针对初期癌症的内窥镜切除手术被大量应用,以机器人手术为代表的各种新技术也在被广泛使用。颈动脉栓塞术、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疗法等影像诱导下的干预疗法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现在已经不像从前,一患上癌症就得进行开膛手术。
在放疗方面,最新引入了质子疗法。此外,凭借以影像信息为基础的各种尖端控制装置,可以更加准确地控制化疗的用量。在化疗领域也取得了诸多突破,特别是已经开发出了数十种分子标记治疗剂,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我们期待今后还能继续开发出更多更好的药物。在附录中,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用的药物,仅供读者参考。
和癌症相处时的生活原则
我现在依然在努力,希望癌症这位朋友不要突然发火,希望它不要再来找我。为此,我一直维持着健康的生活状态。
“吃好睡好,排便通畅,行动自如,心情愉快”,这就是我心中对于健康生活状态的标准。我所遵循的健康原则就是没有原则的平凡生活。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活的原则,最重要的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为此,我们不仅要选择性地听取他人的建议,同时也要通过实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有两条原则是大家必须牢记的:第一,再好的事,如果当事人不愿意,那一切都是徒劳,自己开心最重要;第二,一时的冲动解决不了问题,滴水能穿石,贵在每天坚持。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可以让自己开心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每个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像北青卖水人那样吃饭
以前,我很喜欢喝咖啡,在患癌症之前,我也没少抽烟。手术后,我戒了烟,但每天还是要喝一杯咖啡。
几年前,我和一位医学院的前辈一起去咖啡店,在咖啡店我们就咖啡和绿茶展开了一场争论。和我一样,那位前辈也是通过手术治愈了癌症。他认为咖啡对身体有害,对我竟然喝咖啡表示难以理解。
那时,我已经下决心好好和前辈争论一番。我关注的重点就是食物的新鲜度。环顾整个咖啡店,点绿茶的只有前辈一人,几乎所有的客人喝的都是咖啡。据此,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哪个更加新鲜了。因为很少有客人喝茶,所以咖啡店里的茶叶可能是几个月或者更久之前买的。相反,因为喝咖啡的顾客很多,所以咖啡的供货更新就很快。相比于生产工艺已经相当普及的咖啡,茶叶产品经常会出现产地信息不清等情况,卫生状况也无法得到保证。
我这样反驳我的前辈:“您认为绿茶对身体有益,但您想过吗,您喝的绿茶是在什么样的工厂中生产的,又经过了什么样的工人之手才到您面前的吗?”
在患上癌症之后,我开始特别在意食物的新鲜度,尤其是早餐,我认为早餐对于癌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家的早餐并没有特别之处。我经常对我的妻子强调以下几条饮食原则:第一,坚决不吃不新鲜的食物;第二,坚决不吃速食食品;第三,不要吃得太咸。
最近我还开玩笑对妻子说:“我要像北青卖水人那样吃饭,你可得给我好好准备啊。”
过去,自来水系统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所以就出现了卖水人这一职业,向每家每户提供水。这些卖水人中数咸镜道北青郡出身的人最多,大家—般都叫他们“北青卖水人”。
如果是老主顾,主人为了表达谢意,一般都会留卖水人在家吃饭。这些北青卖水人个个体力非凡,而且胃口也都很好,给他们上的菜样样都会吃得精光,就连蘸煎饼的酱油都会一滴不剩。所以当时有一句流行语,叫作“北青卖水人的饭桌”。
为我准备多少,我一定全部吃完。不过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是什么都吃,而是以应季食物为主,而且加工必须简单。
很多人会一下子做很多菜,然后放到冰箱里,每次吃一点,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是,即使你每次只做一个菜,也要保证新鲜程度,而且最好能够当时就吃完。这和现在大家提倡的清空冰箱运动是一个道理。
我一直努力在早餐的餐桌上多吃生蔬菜。最开始生吃蔬菜的时候,我总会加入很多沙拉酱,最后反而因为沙拉酱的味道太腻而吃不了太多。后来我尝试不加沙拉酱就这么生吃,品尝蔬菜原本的味道和香味,感觉蔬菜最本初的质感,这反倒让我吃下很多。也可以选择加入一些西红柿或者苹果之类的代替沙拉酱。保持食物最原始的味道和质感,才是最佳的食用方法。每天早晨,我都会吃一个鸡蛋,喝一杯牛奶。鸡蛋是蒸的或煮的,吃的时候绝不加盐。鸡蛋和牛奶是保证每天所需蛋白质和钙的最好食物。此外,还可以再加点谷物类的粥。一般午餐和晚餐都会在家吃,选择韩式菜肴,依然坚持多样摄取的原则,尽可能准备两种以上的应季野菜。我们家的泡菜味道比较淡,吃上一小碗也能抵得上一两勺饭。
听我这么一说,很多人可能觉得我对食物特别挑剔。其实平时工作时,我也和大家一样去一般的饭店吃饭。只是我对早餐特别注意,必须坚持我的饮食原则。呼吸、运动和吃饭就是我能做的全部,其中,只有吃是我可以随心所欲的。在患上癌症之后,我开始特别关注吃。运动虽然也很重要,但人生命的根本还在于吃。
用自己的方式享受最好的食物才是最快乐的事,其他生活习惯以及运动习惯也是如此。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尽情去享受吧。
尽情享受适合自己的运动
我一直坚持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比如上下楼梯、做徒手操等。三年前我自己发明了一套早操。最初只是为了预防便秘和保持身体柔韧性,后来每天坚持做下去,发现确实很有效果。大家可以作为每天起床后的伸展运动来尝试一下。
躺在床上时:
1.反复握拳松拳100下。
2.双脚弯曲成直角后再放平,反复100下。
3.收紧和放松肛门100下。 4.按摩会阴部100下。
5.抬手深呼吸,然后再放下呼气,反复10次。
6.弯曲膝盖顶至腹部,然后从1数到10之后放松,反复10次。
7.躺在床上模拟骑车50下。
8.蹬腿50下。
9.抬背挺腹20下。
起床后:
10.弯腰双手撑地50下。
11.一个手臂夹住另一个手臂做伸展运动,左右各10下。
12.屈膝下蹲50下。结束。
每天起床时,花上45—50分钟做这套早操,肯定会让你上厕所时心情舒畅不少。
前面这么长的介绍可能有些无聊,其实我只是希望读者们能够参考我的饮食习惯和运动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管理方法来预防癌症。
过去的14年里,我除了每天吃降压药之外,没有服用过任何药物、健康食品或营养品。我认为每天的三顿饭足以为我提供所需的一切营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管做什么事,开始很重要。大家不用一开始就想要一步到位,而是要在长时间的尝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而且千万不要强迫自己去做不喜欢做的事情。无论做什么,自己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对别人是药,对你来说可能会是毒。
漫漫人生,谁都无法做出任何保证,也没有准确的答案。不管什么时候,你能做的就是不言放弃,永远不要失去希望。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很多人曾给过我爱与激励。现在,我希望当您翻开这本书的时候,也会传递给您希望与动力。
韩万青
2012年春
《不要和癌症抗争要跟它做朋友》由韩万青所著,《不要和癌症抗争要跟它做朋友》的内容简介:
韩国首尔大学医院院长韩万青,1998年被诊断为肝癌。手术切除肿瘤两个月后,又发现癌细胞扩散至肺部,当时医生给出的结论是生存率不到5%。但他从没有绝望过,而是按照一套科学有效的途径,活到今天。其间,他抵制住了周围各种民间秘方和代替疗法所带来的诱惑,坚持用实证医学进行治疗,并按照非常科学的方法进行术后恢复锻炼,最终,奇迹般地康复了。
而今,作者已经80岁高龄,身体依然非常健康。他依然参加各种产学研的活动,担任多个机构的顾问,依然活跃在各个学会,而且还能享受高尔夫的乐趣。医生称之为奇迹,他说这不是奇迹,因为这一切是可以通过正确方法而实现的。
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一套“朋友论”,他转变角度,一反与癌症相抗衡的态度,勇敢而平和地接受事实,并依靠自己的医学知识,科学地进行治疗和术后恢复,作者把这看成是一场顿悟。作者说:“无论如何,都要尝试着和癌症成为朋友。癌症给你的伤害越深,你越是要去拥抱他。成为朋友后的癌症,终有一天会离开你。”
肝癌!肺癌!胃癌!膀胱癌!作者亲历癌症肆意转移之后的痊愈整个过程。没有老偏方,没有特效药,没有替代医学,只要正常治疗便可送走癌症!
马云说:我们相信,十年以后三大癌症将会困扰着每一个中国家庭,肝癌、肺癌、胃癌。肝癌,很可能是因为水;肺癌很可能是因为空气;胃癌很可能是因为食物。30年以前,有多少人知道我们边上谁谁谁有癌症,那个时候癌症是一个稀有的名词,今天癌症变成了一种常态。
韩万青所著的《不要和癌症抗争要跟它做朋友》中获悉,每分钟就有6人确诊为癌症。你担心过自己和家人吗?这是一本告诉你如何保证健康,让癌症远离我们的书!
本书2001出版的第一版,十几年来几次再版、多次加印,韩国权威网络书店上,读者评分10分满分,目前排在疾病治疗和预防类前十位,超过十周进入健康类TOP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