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资治通鉴故事(上下)/新课标课外经典阅读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北宋)司马光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商鞅变法

【原文】

周显王八年(庚申,公元前361年)

孝公令国中日:“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

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病,魏惠王往问之日:“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日:“痤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王嘿然。公叔日:“君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召鞅谢日:“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鞅日:“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王出,谓左右日:“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卫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卫鞅既至秦,因嬖臣景监以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公大悦,与议国事。

【译文】

周显王八年(庚申,公元前361年)

秦孝公在国中下令说:“当年国君秦穆公,在岐山、雍地励精图治,向东平定了晋国之乱,以黄河划定国界,向西称霸于戎翟等族,占地千里之阔,被周王委以重任,各诸侯国都来祝贺,所开辟的基业是多么伟大!只是后来历代国君厉公、躁公、简公及出子造成国内动乱不息,不得安宁,所以才无力顾及外事。魏、赵、韩三国夺去了先王所开创的黄河以西的领土,这是无比的耻辱。献公即位后,平定安抚边境,把都城迁到栎阳,并亲自前去治理,打算向东征讨,收复穆公时的旧地,重修穆公时的政策法令。我想到先君的未竞之志,常常痛心疾首。现在宾客群臣中谁能献上奇计,使秦国强大冒盛起来,我就赏他高官,封他土地。”卫国的公孙鞅听到这道命令,就西行投奔秦国。

公孙鞅是卫国宗族旁支子孙,喜好法家刑名的学说。他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的时候,公叔痤知道他是有才能的人,但还未来得及向国君推荐重用,就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了。魏惠王前来看望公叔痤,问道:“您如果有个三长两短,国家大事该如何处置呢?”公叔痤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纪轻,却有奇才,希望国君把国家交给他来治理,并且信任他!”魏惠王默然不语。公叔痤又说:“如果您不采纳我的建议而重用公孙鞅,那就必须杀掉他,不能让他离开魏国。”魏惠王答应后离开。公叔痤又召见公孙鞅,深怀歉意地说:“我必须先忠于君主,再照顾属下,所以先为国君出谋划策,再把详情告诉你。你赶快逃走吧!”公孙鞅回答:“国君不听从您的意见重用我,又怎会听从您的意见杀我呢?”他最后还是没有逃走。魏惠王离开公叔痤以后,对左右近臣说:“公叔痤病入膏肓,真是太可悲了!他先让我把国家交给公孙鞅去治理。一会儿又劝我杀了他,这岂不是前后矛盾了吗?”公孙鞅到了秦国,靠着一位叫景监的宠臣推荐,见到了秦孝公,并向秦孝公陈述了自己富国强兵的办法,孝公十分高兴,便和他一起商讨国事。

【原文】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日:“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日:“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日:“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日:“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译文】

公元前359年,商鞅想实行变法改革,秦国很多人都不赞成。他对秦孝公说:“跟自己的臣民,不能考虑开创事业,只能分享事业的成功。最高尚的人不必附和世俗的观念,想建大功的人也不必跟民众商讨。因此圣贤之人,只要能够强国,就不必拘泥于旧传统。”大夫甘龙反驳说:“不对。按照过去的章程办事,官员才能熟练自如,百姓才能安定不乱。”商鞅说:“普通人只知道安于传统,而学者们往往受所学知识的局限。这两种人,让他们做官守法可以,但与他们商讨旧法之外开创新业的事,就不行了。聪明的人制定法规政策,愚笨的人只会循规蹈矩;贤德的人因时制宜,无能的人墨守成规。”秦孝公说:“说得好。”于是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制定变法的律令。

商鞅下令将百姓编为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互相监督,犯法连坐。举报奸邪的人,能获得与杀敌立功者同等的赏赐;隐瞒不报的人,和临阵降敌者受到同等的处罚;立军功的人,可以获得上等爵位;私下斗殴的人,根据情节轻重处以大小刑罚;致力于耕田织布的人,如果生产的粮食布匹多,就免除赋役;不务正业、因懒惰而贫困的人,全家充作国家的奴隶;王亲国戚没有获得军功的,不能再享有贵族的地位;确立由低到高的各级官阶等级,分别配给其田地房宅、奴仆侍女、衣饰器物。使有功劳的人尊贵荣耀,没有功劳的人即使富有也不光彩。

P3-5

目录

周纪

商鞅变法

围魏救赵

廉颇相如

范雎报仇

长平之战

毛遂自荐

窃符救赵

秦纪

奇货可居

荆轲刺秦

大泽起义

斩蛇起义

破釜沉舟

汉纪

鸿门之宴

韩信拜将

垓下之围

韩信之死

飞将李广

大将卫青

张骞出使

苏武牧羊

班超出使

奸雄曹操

吕布之死

官渡之战

卧龙出山

赤壁之战

魏纪

前出师表

孔明殒身

竹林七贤

晋纪

望碑堕泪

温峤聪颖

王猛扪虱

谢安出山

苻坚拒谏

淝水之战

宋纪

刘裕登基

笔尖忠心

刘昱被废

齐纪

南齐建立

范缜论神

魏孝文帝

序言

历史是一面镜子。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唐朝名相魏征向李世民进谏时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古往今来,人们对历史都是非常重视的,因为历史具有永恒的借鉴警醒意义。而《资治通鉴》就是中国的一部历史大作,千年兴亡治乱得失,一览无遗。甚至有人说,不读《资治通鉴》,何以谈中国历史?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共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书中较为详细地记录了各朝各代帝王将相的荣辱兴衰、是非对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那些发生在遥远年代的历史事件,它们的来龙去脉,它们的发展经过,它们中的精华至今仍有价值,它们中的糟粕,我们也应该智慧地丢弃。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字公实,后改君实,原号迂夫,后改迂叟,世称涑水先生。我们熟知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说的就是他。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司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自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至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

但是,由于《资治通鉴》是用文言文写的,并且卷帙浩繁,光通读就需要数年时间,书中还有一些陈旧落后的地方。为了方便青少年学生阅读,我们选取其中的精华部分,加以整理修正,把那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编纂在一起,编成《资治通鉴故事》。

《资治通鉴故事》不同于一般的故事,它们是精心挑选的,是从浩繁的史册中筛选的,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的意义。读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历史,还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甚至是为人处世都有很大的启发。有的故事是为了娱乐,但是本书的故事却不是为了娱乐,我们花了这么多心思,就是希望通过阅读本书,能够让读者有所收获,有所借鉴,有所成长!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世人都知道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那么如何让它们从故纸堆中走出,从书架的尘埃中走出,是我们读者应该考虑的。人们常说历史是一座宝山,深入其中,你不会空手而归!所有的价值,都等待着你去创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那些惊心动魄的人和事,连同那段波诡云谲的历史,都随滚滚江水流逝。留给我们的只有一页页史册,一段段关于他们的传说。看着这些故事,遥想千载之前的那段时光,你会有怎样的惊喜和触动?!

内容推荐

《资治通鉴故事(上下)》由司马光所著,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故事(上下)》编写较能体现原著的精髓,流畅易读,适合学生阅读,相信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够起到理想的辅助作用。

编辑推荐

《资治通鉴故事(上下)》由司马光所著,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本书节选了其中最为经典内容,阐述历史,治道用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8:4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