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地落叶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美凤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地落叶》编著者刘美凤。

《一地落叶》是我近年来的一个散文随笔的结集。其中一部分为得胜路记忆,叙述的是一条老街的沧桑,一个人的徘徊。另一部分为人类遗存素描,呈现的是一个人在万年光阴里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最后一部分为应急而写的文字,只有短短五篇,是作文背后的作文。

内容推荐

《一地落叶》编著者刘美凤。

《一地落叶》内容提要:我一直忠实于自己内心的写作,忠实于内心写作在我绝不是一句空话。和谐的语感、情思、境界,是我孜孜以求的,我不喜欢文字表达中那种咄咄逼人的锋芒。师法自然,好看,耐读,精粹,则是我写作时谨记的诸多元素……创作是作家学识、修养、道德与智慧的升华,通过阅读提升自己,依然是我每日的必修功课。

我一直把写作当作自己最喜欢的生命形式。我的生活充满坎坷。一切坎坷于我来说都是一种浪漫的经历、一种积累。写作一直带给我美好与温暖的感觉:希望袅袅升起,一次次照亮内心的黑暗。

目录

第一辑 一地落叶

梦回得胜路25号

得胜路的记忆

猫骨手镯

最后的小脚女人

狗妹牛妹

癫痫女孩望莲

正月的花炮

鬼屋

把乡愁传给你

绝唱

过去

如果人类没有灵魂

晚风轻吹

世间最恐惧的事情

童年的苦咖啡

时间之轮

尘世的疾病

五十夜话

车站

书房

美在读书

花窗

梦里望乡

三更有梦三更寒

岁月悠悠思悠悠

白玫瑰红玫瑰

嫂子

在幸福路上

自然的迷误

龙脊上的红色诱惑

面对龙脊更衣

萝卜洲的冬天

南方的雪

那一年的地震

一地落叶(节选)

第二辑 千年唱和

寂寞明清墓

四冲遗址的生命色彩

千年Ⅱ昌和

万年地书

追逐永吉青铜器

认识水稻

荔浦山川笔记

第三辑 我的自白

我的散文观

旧书照亮的道路

我的自白

伊甸园的圣果

故乡是一条河

后记

试读章节

惊蛰这天,绕墙根撒一圈石灰则是得胜路人的普遍做法。大家认为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在一年时问里阻挡毒虫进屋,老少平安。等到端午节来临,家家户户又都忙着采集菖蒲艾草、浸泡雄黄酒和包粽子了。我记得我家把菖蒲艾草插在门上的样子,记得晚餐每人都喝一点点雄黄酒的习惯。吃甜粽子的时候,父亲习惯拿缠粽子的草绳将粽子绞成薄片,让每个家人用竹筷夹着,轻轻地蘸着白糖吃。

街人在鬼节这天烧纸祭祀先人的习惯,“文革”结束后又兴起来了。这个习惯的规矩是,鬼节这天,子孙要给先人烧纸钱、纸衣、纸帽、纸鞋进行祭祀。焚烧的东西,可以提前准备,也可以当天准备,时间是天黑到午夜十二点之间。这个时间可见满街烛光摇曳,纸灰飞舞,鬼气森森。胆小的人,天黑后根本就不敢出门。

冬至过后,得胜路的夜很快来临,春节很快来临。精通文墨的人,喜欢在除夕来临的前几天在屋门口支起书桌,为街坊书写对联。随着除夕的太阳升高,给街坊写对联的人更忙了。那时的我不懂对联,但喜欢听人讲对联。嗯,对联的内容是一个方面,字是另外一个方面,内容与字,要相得益彰才好。街上人的字,有谁能够超过江西刘老四的字呢?刘老四写的对联,也就挨家挨户地贴在门上了。家家户户贴在门上过年的,还有一种古老的铜版画和古老的木刻画。那些画喜气洋洋,画法夸张,似乎是根据八仙过海的传说制作的,人物形象非常逼真。还有的人家喜欢贴一些匠气十足的样板戏画,你可以感到画面上的美,但你感受不到画上的灵气。

米饼是得胜路人过年必备的食物,用桂花糖和姜糖制作的米饼,特别受欢迎,没有人能够忍受这种米饼的诱惑。孩子们怀着极大的虚荣向人炫耀,“我家的米饼是桂花糖做的!”另一个孩子毫不示弱,“我家的米饼是姜糖做的!”另一个孩子更厉害,“我家两样都有!”……

艾粑、粽子、狗舌粑、月饼、腊八粥……从一个节日到下一个节目,食物之链,环环相扣。惆怅时走过得胜路,即使不过年不过节,我也能闻到各种节日在得胜路上散发的浓香。

我几乎熟悉每一幢建筑的气味,知道屋主的籍贯。即使这些地方因拆迁而改变了模样,但在我的心中,依然称这里是张家,那里是唐家,过去一点是粤东会馆,再过去一点是鱼花塘。我也记得哪里有人耍猴,哪里有人上刀山。记得街上迎来第一台收录机的情景,第一台洗衣机的热闹,第一台电视机的画面。甚至记得某个平常日子,迎来某个远道而来的朋友的欢愉时刻——这些都是镶嵌在我记忆深处的岁月。

此外,我还记得1970年,人们填河造田;1980年,人们把田变成房子;1990年,人们开始把房子连成街道。街道还因众多的酒家而热闹起来,最早的酒家据说都发了大财。只是,不见了河边,也不见了河边的吊脚楼,多少有些遗憾。往后,这条街会变成什么?我闭上眼睛,努力设想。总之,是变不回最清澈的河上漂着竹排和船只了,那些竹排和船只,越往后就越只能漂在老得胜路人的灵魂和血液里啦。

2011年的春天,我从得胜路经过。我发现得胜路已经被现代化的水泥建筑混淆了——许多装修工正在新建的得胜路上干活。这些勤劳的装修工,正在往得胜路的水泥房子贴瓷砖,正在使现代化的得胜路变得漂亮起来。

我走啊走啊,没有改变路线,走到我家附近这才放慢脚步。我看到我家对面的赖家,依然坐着几个我所熟悉的坊邻。其中还有帮我带过女儿的、容貌温和的赖家四伯娘。四伯娘有九十岁了吧?虽然晚年因白内障瞎了一只眼睛,但皮肤、气色、声音、心肠,还是那么好。我在离她十几米远的地方叫她,然后走过去,拥抱坐在轮椅上的她,拉着她衰老的手说话。

我知道告别四伯娘后,她们会一起议论我的父亲、母亲,我的同父异母的两个姐姐,我的哥哥与嫂子,我和我的先生、我的女儿,这是人之常情。他们议论得最多的,当是我们刘家三姐妹放弃房屋继承权的事吧?那是父亲临终的那天,我哥和嫂子愁得什么似的。我哥那时是个木匠,一个很好的木匠,但他勤劳不富裕,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和我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姐姐,那一天在父亲临终的床前跪誓,放弃房产继承权,负责父亲后事的一切费用,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P7-P9

序言

《一地落叶》是我近年来的一个散文随笔的结集。其中一部分为得胜路记忆,叙述的是一条老街的沧桑,一个人的徘徊。另一部分为人类遗存素描,呈现的是一个人在万年光阴里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最后一部分为应急而写的文字,只有短短五篇,是作文背后的作文。

得胜路是乾隆年间就有的路,商业繁荣,民风古朴。得胜路所在的荔浦县城,民国初年享有广西“小南京”的美誉,得胜路则是“小南京”的“小南京”。得胜路很漫长,我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也没走完。路上有中国史上最后的小脚女人、佩戴猫骨手镯辟邪的习俗,还有岭南特有的花窗、放蛊,以及地标性建筑荔浦宝塔。中国有许多古城,也有许多像得胜路一样的路。中国进入大规模旧城改造时代后,许多像得胜路一样的路就卷入了空前消失的漩涡。我在21世纪来临时意识到了这点,同时也意识到用文字建立一条文化老街的意义。2006年,《关于得胜路的记忆》系列散文在《广西文学》刊出并获奖,唤起我对得胜路更深层次的记忆。我开始有意识地穿行在更多得胜路的色彩中,希望得胜路的人文精神能像一滴水一样,折射出中国众多古城老街的历史变迁与人文之光。当然,我第一篇记叙得胜路的文章,并非源于如此崇高的理念,而是源于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那种怀念很温暖,也很温馨。然后,才是我孤独的得胜路的精神之旅。拆迁后重建的得胜路,现在已经极具时代色彩。这个时代创造了荔浦有史以来最高的建房纪录,许多田地都变成了房子,许多农业人口都变成了非农人口。我希望读者能够从得胜路的记忆中看到一座古城的历史风貌,一些开放至今的花朵。

后记

《一地落叶》是我的第五册散文集,这些文字大都散见国内文学期刊或专业学术期刊,少量为原创未刊文稿。把它们汇集成册出版,算是对自己前半生的一个总结,也算是送给自己后半生的一份礼物。

本册从选稿至今断断续续已近一年,一年来我的内心颇不平静。一篇又一篇,读着读着我哭了,读着读着又笑了,一切恰似梦一样。

此刻天色微明,街灯几乎全都灭了。有早起的人,轻轻闪出打开又关上的门,走进夏日清晨。我沉迷文学,甘心被俘。

是为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1:4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