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字言字语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张传玖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是什么让汉字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节目中听写的汉字你会写几个?

许多汉字是怎样从古文字发展到今天的字形?每个汉字中又蕴含着怎样的人情物理和文化内涵?

张传玖编著的《字言字语》就是这样一本关于汉字和传统文化故事的书。

内容推荐

  汉字作为运载中华文化的工具,每一个字都有她特定的人文意蕴。《字言字语》作者张传玖从文化意蕴和贴近现代人生活这两个角度共精心选取了78个汉字进行分析解读,先考证其从甲骨文、金文、小篆的流变,再重点剖析蕴涵在字中的人情物理和隐藏其中的丰富文化意蕴,《字言字语》希望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达到管中窥豹、略见一斑的效果,串起汉字的魅力珠玑,从而多侧面、多视角的阐释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大美。

目录

前言:让传统文化文温润现代心灵/001

自序:透过汉字看中国/006

伦常·思辨篇

百善孝为先/002

首孝弟,次见闻/005

仁者爱人/008

忠恕之道全在一“心”/011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014

君子喻于义/018

公生明,廉生威/021

知耻近乎勇/024

让智慧照亮人生/027

信口岂能雌黄/030

道可道,非常道/033

顺“道”而行即为“德”/036

宗法宗教一席谈/039

易者,变化也/042

心之官则思/045

正解“天圆地方”/048

天人合一好人生/051

万世师表孔圣人/054

儒者,人之需也/057

忙里偷闲读经典/060

为死记硬背正名/063

世间万物和为贵/066

养儿不教,不如不要/069

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072

中学西学比较谈/075

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078

重阳之日话阴阳/082

文化·生活篇

有一种科学叫中医/086

乐者,心之动也/090

书中自有情韵意/094

画中最妙言山水/097

戏台小天地人生大舞台/100

鬼斧神工说建筑/104

庭院深深深几许/107

曲径通幽赏园林/110

柴米油盐酱醋茶/113

丝韵瓷风梦驼铃/116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119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123

止戈为武还是持戈用武/126

繁简之争说汉字/129

敬惜字纸的至上虔诚/132

因才是举话科举/136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140

今古几人识钱贝/143

有钱了,你是否更幸福/146

车轮滚滚路在心中/149

究竟为何这么忙/152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155

点点滴滴说婚姻/158

再忙也要顾家庭/161

日暮乡关何处是/164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167

您贵姓?/170

浅释古人的名、字、号/173

帝王名号知多少/176

惜方寸土地,保子孙家园/179

天地之中为中国/182

牵牛要牵牛鼻子/185

云从龙风从虎/188

岁时·节令篇

古往今来说时间/192

夏历·闰月·节气/195

一年之际在于春/198

九九艳阳天/201

社会原是狂欢节/204

祖圣先贤祭如在/207

夏满芒夏暑相连/210

龙舟竞发话端午/213

小暑不算热,大暑是伏天/216

一阵秋风一阵凉/219

七夕人间情意浓/222

人鬼情不了/225

月到中秋分外明/228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231

过了腊八就是年/234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237

正月十五闹元宵/241

节日,时间的文化刻度/244

附录

有关汉字的若干关键词/247

后记/262

试读章节

正解“天圆地方”

“我的天啦!”“我的老天爷!”这是国人感慨时每每挂在嘴边的话。什么是“天”,国人为什么这么看重老天爷?玄机就在“天”字里。

“天”的甲骨文像正面站立的人形,上面突出的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指人的头顶,《说文解字》曰:“天,颠也”,颠就是“顶”。“天”的这个意思至今还有应用,如称人或某些动物头顶部分的骨头为“天灵盖”,称治疗头疼的中药为“正天丸”等。

由“头顶”再引申为头顶之上罗列着日月星辰的广大空间的“天空”,并由此一再拓展:或表示物质的、客观的大自然,如《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或指世界的精神的本原即最高真理,如《孟子》的“顺天者存,逆天者亡”;或曰造化之神即宇宙的主宰者,常说的老天爷、天神即指此意,人间的君王为表示君权神授往往称“天子”。

有哲人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目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便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海阔天空,苍穹浩渺,古往今来,不论圣贤大哲还是芸芸众生,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天从何而来?它为什么是这样的?它有边界吗?我们生活在宇宙的什么位置?《易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经》对成卦过程的分析,也是对宇宙万物化生过程的概述,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简而言之,太极就是指天地未开、宇宙最原始的状态,即阴阳未分的混沌状态,是形成万物(宇宙)的本源;两仪就是天与地(或阴与阳)。现代科学认为宇宙产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以前是个超密度无限塌缩的粒子,科学家称之为奇点,一切已知物理定律均在奇点失效,故奇点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无法描述):150亿年~200亿年前,奇点瞬间爆炸即宇宙大爆炸,其中有形的物质凝集成星体就是地,无形的空间扩展开来形成了太空即为天,这和中国文化中的太极有异曲同工之妙。《列子·天瑞》说:“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既形象又具体,高超地体现了智慧的中华先祖对宇宙本质的把握。

天圆地方,很多人望文生义“天是圆的、地是方的”。肉眼可能把天看成圆的,但绝不会把地看成方的,老祖宗不会弃常识而胡编乱造。圆形物体如足球具不稳定、好动的特点,体现变动、灵活;方形物体如方礅,有相对静止、稳定的特点,体现不动、静守,成语外圆内方就是这个义项。西汉扬雄言:“圆则杌棍,方为吝啬”,这里圆指天,杌槐指动荡不定;方指地,吝啬指收敛,意为天圆则运动变化,地方则收敛静止。我们眼中的世界正如此:天上日月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运动,好似一个圆周无始无终;大地静悄悄地承载着我们(除非地震),恰如一个方形物体静止稳定,故曰天圆地方,即“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天圆地方观念深深印在国人的脑海里,如住宅多为方形,以求安逸平稳,并方形小院中修一个圆形水池,或者在两院之间修一个圆形的月亮门等等。

《三字经》曰:“三才者,天地人”,这里的“才”是指永恒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东西,也就是说天、地、人是世界上最基本的东西。《易经》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圣人创制《易》的目的,就是用来说明自然变化的规律并让人顺应之,结果发现天所以为天,内在规则是阴和阳;地所以为地,背后的法则是柔和刚;人所以为人,其本质是仁和义,一一相应,故曰“三才”(亦曰三大)。也许有人说,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人凭什么称大?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以人为本,认为天地之间人为贵,《说文解字》这样释“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P48-50

序言

透过汉字看中国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现存最古老可识别的是三千多年前殷商的甲骨文。根据目前掌握的史料,演进历史大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三者统称古文字)、隶书的过程(详见附录),发展至汉朝被称为汉字,汉末魏晋楷化定型为今日所用的楷书。几千年来,汉字记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为世界文字史所仅见。

作为运载中华文化的工具,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形、音、义合一,每一个字都有她特定的人文意蕴,高超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先祖对宇宙人生的感悟,至今还流淌着古圣先贤文化心理的潜流。汉字究竟美在何处?其中隐藏着什么样的人文密码?

2009年2月~2010年3月,我在中国国土资源报社稷坛副刊开设了《字言字语》专栏,共选取解读了五十一个文化意蕴较为丰富或日比较有说头的汉字,和读者一起感悟先祖的深刻,透过一个个静态的汉字体悟古人动态的文化生活,读出先祖希冀传承给子孙的人生哲理。《字言字语》专栏每周一期,每期解译一字(或一词)。对每个字尽量考证其从甲骨文、金文、小篆的流变(同一个汉字,其甲骨文、金文、小篆的写法均可能有几种,每种字体原则上只选取专家意见较为一致、有代表性的一种或两种),重点剖析蕴涵在字中的人情物理和隐藏其中的丰富文化意蕴,希望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达到管中窥豹、略见一斑的效果,串起汉字的魅力珠玑,从而多侧面、多视角地阐释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大美。

《字言字语》专栏结束后,愧对先祖的感觉每每萦绕心头,这其中既有对当时解读的不满意,而更多的是挂一漏万的遗珠之憾。此后,便陆续对原文的不满意之处进行了大面积的修改完善,又在原有基础上补充解读了二十七个汉字,合起来就是七十八篇小文章,如此,算是对先祖有了一个交代。

承蒙群言出版社的厚爱,现在结集出版了——于我自己,是一个重要的人文总结;对我的家庭,是一份独特的文化遗产;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为读者认可,甚至能为这个社会提供一点正能量,那则是意想之外的收获。

百善孝为先,《字言字语》就从“孝”字开始。

后记

很早就听过“千人糕”的故事,普普通通的年糕是由米粉等蒸出来的,米粉是由米磨成的,米是农民种出来的,农民的工具又是由许多工匠做出来的,这些工匠的原料又是由更多的人做成的——普通的糕点何止“千人”所做——年糕如此,我们周遭的一切都如此,拙作《字言字语》就是这样一份“千人糕”,从当初创意到今日成书,要感谢的人太多。

首先要感谢我的儿子,自他出生开始,我就想着怎么教育他。缘于自己的喜爱,一开始就决定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熏陶他,并由此开始了我的家庭系列文化工程建设。一天我看到《三字经讲记》这样拆解“孝”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儿子背着老子,也就是子女要赡养老人;当老人把人生的智慧与经验传承给子女时,子女能顺父母意并承其业。类似的说文解字以前也曾见过,但这一次以父亲的身份看到时,还是被深深撞击了心扉。

汉字如此之美!我当即想何不在供职的中国国土资源报副刊开个专栏,挖掘老祖宗蕴藏在汉字中的人情物理,和读者一起感悟汉字。当我和副总编吴晔先生商讨这个问题时,吴先生只说了一句话:“你和我想到一块儿来了。”随即,我尝试着写了几篇,吴先生对文稿提出了修改建议,不久专栏就正式开张,我给专栏起名《字言字语》,前后坚持了约一年。期间,吴先生对每一篇文稿都认真修改,并书写所解读汉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字体,使我受益良多,也使稿件增色不少,本书出版之际,感激之情自不待言。

书籍的顺利出版,得益于群言出版社的编辑团队,尤其是责任编辑张津津女士,虽年轻但很专业,和他们的合作,是个“痛苦而愉快”的过程。说“痛苦”,是他们的认真与专业,很多在我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都被他们的火眼金睛看出来了,甚至有点“锱铢必较”,我只好遵命修改完善,稿件质量随之上了几个台阶;说“愉快”,是他们的敬业,我不认识群言出版社的任何人,也没有委托任何熟人引荐,当我冒昧地、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部分书稿电了版投给他们时,没几天他们就答应出版,这种只认书稿的作风让人感佩。

电影人往往感叹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写作何尝不是,本书虽几经修改完善,但囿于作者本人的能力,无法概括汉字之美的全部,即便是在这些篇幅有限的解读文章中,不妥甚至错误之处依然难免,望读者指正,不胜感激,如有机会,把进一步完善留给将来的再版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6: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