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经浴、李海文编著的这本《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林育英》是反映工运领袖林育英领导工人运动和工会活动历史的传记图书,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宣传。
本书主要写林育英为中国的工运事业和在解放战争时期所进行的革命活动,参加共产国际会议,解放后任工人运动学校校长,关心女工和邮电工人,并为工运事业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林育英/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熊经浴//李海文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熊经浴、李海文编著的这本《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林育英》是反映工运领袖林育英领导工人运动和工会活动历史的传记图书,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宣传。 本书主要写林育英为中国的工运事业和在解放战争时期所进行的革命活动,参加共产国际会议,解放后任工人运动学校校长,关心女工和邮电工人,并为工运事业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内容推荐 林育英(1897-1942),湖北黄冈人,曾化名张浩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和著名工人运动领袖之一。与其堂弟林育南和林彪并称为“林氏三兄弟”。毛泽东亲自为其执绋抬棺,并为其题词“忠心为国,虽死犹荣”。 熊经浴、李海文编著的这本《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林育英》史料翔实,叙述跌宕起伏,真实再现了林育英工运起家转战南北、探索工人运动新特点、出使赤色职工国际、筹建中央职委的革命事迹,淋漓尽致谱写工人运动的新篇章。其忠心为国的楷模风尚力透纸背。 目录 第一章 五四觉醒,立志做世界的主人 苦难的青少年时代 五四风暴波及乡间 积极参与共同生活的实验 要做世界的主人 第二章 工运大潮中崭露头角 大冶革命火种的播种人 “打死工贼韩老三” 战斗在长沙 经营安源工人消费合作社 安源“五一”运动 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血染上海青云路 动员亲属参加革命 第三章 求真务实,战斗在土地革命风暴中 大革命失败以后 “为了党的缘故,死,我也得去!” 支持井冈山的斗争 部署平江起义 慈云寺“出家” 化缘千里,寻找组织 第四章 转战南北,探索工人运动新特点 沪西反帝怒火 指导香港的工运 抵制工运中的“左”倾错误 指导满洲的工运 临危受命组建中共满洲省委 抵制立三路线 狱中斗争 积极组织救援国际职运领袖牛兰夫妇 第五章 出使赤色职工国际,肩负回国重任 出使赤色职工国际 参加起草《八一宣言》 出席共产国际七大 肩负重任回国 传达共产国际七大精神 恢复与莫斯科的电讯联系 推动白区工运的转变 促进三大主力红军会师西北 担任援西军政委,肃清张国焘错误路线影响 第六章 出师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石桥誓师 挺进抗日前线 在敌后实施游击战的战略转变 组织工人抗日武装 第七章 筹建中央职委,谱写工人运动新篇 主持职工大队,培训工人干部 筹建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 出任工人学校校长 从事工运理论著述 根据战时特点指导全国工人运动 关注工人抗日武装斗争的发展 培育劳动英雄 关心女工运动和邮工的生活 第八章 公运表率,战士楷模 “工人不是金字招牌,而是实际行动的模范” “忠心为国,虽死犹荣” 林育英工运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1925年8月,黄浦江上桅杆林立,轮船往来如梭。一条从苏联开来的货船缓缓地靠近码头。苏联水手搭好跳板,开始卸货。从船上走下来十几个人,混在码头工人中间。他们有的西装革履,有的衣着长靴夹克,有的穿一身工人服,很快都消失在喧闹的码头上。其中一个长得又高又壮实如同一尊黑铁塔的工人,深深地吸了一口湿润的混杂着油味的空气,大步地上了岸。他就是刚从苏联东方大学学习结业后回国的林育英。 1925年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揭开了中国大革命的序幕,全国出现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高潮。随着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内急需干部,林育英等100多名在苏联学习的同志,于7、8月问陆续回国。 林育英同吴化之等人一起从莫斯科到海参崴,而后搭苏联货船回国。从苏联回来的人都是带了“红帽子”的,船到日本,日本拒绝这些中国人上岸。林育英等很担心到上海后,海关找麻烦。幸好当时北洋军阀忙于内战,海关检查并不严格。 林育英回国后,留在上海,被分配到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兼区执行委员会,参与领导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地下党的工作。 1925年8月28日,林育英出席中共上海区委会议,讨论“九七”运动。1925年9月7日,是俄、英、美、日、德、法、意、奥、比(利时)、西(班牙)、荷(兰)等11个帝国主义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24周年。为了揭露帝国主义侵华罪行,发动群众开展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决定在9月7日前后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林育英挥笔起草了关于开展“九七”运动的决议。会议还讨论了组织报告、工农报告、妇女组织改组以及训练班的问题。会议决定由林育英负责训练班的工作,训练上海各级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负责人。 9月25日,上海总工会党团改组,为了加强领导,中共上海区委决定林育英参加上海总工会党团。10月又决定林育英担任中共上海地委杨树浦部委(后改为第一部委)书记,并任中共上海地委兼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化名林春山,投入如火如荼的工人运动。 杨树浦一带,是上海工人集中的地区之一,是中共工作的重点。林育英有一手染织的好本领,又熟悉工人的性格和语言,使得他在工人中间活动如鱼得水。他能吃苦耐劳,热心为工人办事,每逢工人们遇到为难之处,他总要尽力为工人排忧解难,所以很得工人们的信赖。他为了开展工作,经常奔走于各工厂之间,找工人们谈心,召开会议,发展党员,常常是不分白天、黑夜地干。 1925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倒段反奉”运动,林育英带领上海工人积极声援,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早在1924年10月,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了“北京政变”,赶走了“贿选总统”曹锟,国民军首领冯玉祥和奉系军阀张作霖共推皖系军阀段祺瑞为北京政府的“临时执政”。但段祺瑞和张作霖同是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段祺瑞重新上台后,勾结张作霖,对外媚敌卖国,对内横征暴敛,压榨人民,搞得天怒人怨。“倒段反奉”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的。 1925年11月28日,北京工学各界在共产党北方区委李大钊、赵世炎等领导下,发动了以推翻段祺瑞政权、建立国民政府为目标的“首都革命”。群众队伍一度包围了段祺瑞执政府,赶跑了警察总监,占领了警察总署和电报局。后因日本帝国主义的干涉,国民党右派的挑拨与告密以及国民军在紧要关头的妥协动摇,致使这次革命失败。但是“首都革命”是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城市暴动、推翻封建军阀统治,夺取政权而进行的一次尝试。在共产党领导下,全国掀起了一场“倒段反奉”的国民运动。南京、开封、长沙、汉口等地群众纷纷举行游行示威,声援首都人民的革命斗争。 12月6日,上海各界人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倒段反奉”大会和示威游行。12月6日是个星期天,闸北区青云路东方大学门前的广场上人越聚越多。开始是三三两两,临近中午,工人、学生、妇女和市民成群结队,打着旗帜拥进广场。林育英穿着一件黑色的短衫,早早来到广场,不时和这个工人打打招呼,和那个领队的同志谈谈,指挥杨树浦的队伍参加大会。这次大会是由上海学生会、上海总工会、各界妇女联合会、中国济难会等团体发起召集的,到会的有50多个团体和上海大学、大夏大学等10多所学校师生,共有1万余人。广场上万头攒动,旗帜飘扬,队伍排列有序,“打倒军阀政府”、“援助首都革命”的口号声,此起彼伏。 会议即将开始,戒严司令部闻讯,派两个营长带了沪杭甬铁路警备队第一团第二营及保安团的警察、马队共几百人,荷枪实弹,跑步包围了会场。活跃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但是,革命群众是吓不倒的,队伍更加整齐,口号声更加有力响亮。会议冲破军警阻挠照常举行。 下午2时,大会正式开始。总工会刘贯之、学生会张超、济难会阮仲一、印刷总工会王景云、各界妇女联合会杨之华等五人轮流为执行主席。首先由张超宣布开会宗旨,继即通过发出致冯玉祥、孙传芳和广州国民政府三个通电,要求他们援助首都民众运动,进行“倒段反奉”斗争。接着由各界代表王雅章、刘贯之、阮仲一、尹苏野(朝鲜人)等相继演说,愤怒谴责段祺瑞政府祸国殃民的罪行。高呼“打倒段祺瑞政府”、“组织国民政府”、“援助北京民众运动”等口号,口号声如滚滚春雷震撼寰宇。 会毕,群众手执旗帜,依次出发,准备示威游行。这时,军警在营长的指挥下,子弹上膛,刺刀出鞘,虎视眈眈地盯着即将出发的群众队伍,一场恶战即在眼前。林育英率领杨树浦的工人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工人们手挽着手,肩并着肩,手执旗帜高喊着口号,以压倒一切的气概,向端着明晃晃刺刀的军警冲去。游行的队伍在林育英的带领下,如奔腾的黄浦江,势不可当,一下子冲出了包围圈。 警备队营长气急败坏,下令向天开枪,顿时枪声大作,群众惊闻枪声,猛地后退,有的跌倒在地,一时秩序大乱。军警又趁势包围了会场。 P31-33 后记 1919年“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同年,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挂牌办公。从那时起,中国工人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历经艰难与风雨,已经走过了90多年的征程。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工运征程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工运领袖、工运活动家及革命先烈。他们为推翻三座大山、建设新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缅怀先人,传承光荣,2012年1月,中国工人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丛书。本丛书通过权威通俗的文字描述以及生动丰富的历史图片,展示了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为中国工运事业英勇奋斗的不朽业绩和伟大精神。他们是中国工运历史上永远的丰碑,激励我们一代一代坚定理想和信念,牢记历史使命,弘扬光荣传统,继往开来,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推进中国工运事业而努力奋斗。 这套丛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系统出版的反映工运领袖及英烈领导工人运动和工会活动历史的传记图书,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宣传。丛书面世以来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热烈反响。2012年,该丛书被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国家图书馆评为全国首届党员教育培训精品教材。 为了继续出版好这套丛书,我们又编辑了丛书第二辑,新推出了人物传略9种。该丛书第二辑的编辑工作得到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王永玺的指导。王永玺教授审读了全部书稿。在丛书的出版过程中,得到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武汉施洋纪念馆等单位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值得一提的是,《林育南》《施洋》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遗著的收集、整理与研究”(11&ZD079)的阶段性成呆。 由于本丛书从策划到成书的时限紧迫,因此在文稿内容、图片组织上难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欢迎各界读者进行批评指正,并希望能够在未来修订出版时加以完善。 编者 2014年1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