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它是近现代英美文化的瑰宝,它曾经而且至今仍然是英美教育学界的重要研究对象,曾经而且至今仍然是欧美各国教育工作者和父母的必读之书,因此我们可以不夸张地说,这本书是近代英美教育思想史上的一本奠基性著作,它对近现代英美教育思想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而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和体现了近现代英美的教育思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教育漫话 |
分类 | |
作者 | (英)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 |
出版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它是近现代英美文化的瑰宝,它曾经而且至今仍然是英美教育学界的重要研究对象,曾经而且至今仍然是欧美各国教育工作者和父母的必读之书,因此我们可以不夸张地说,这本书是近代英美教育思想史上的一本奠基性著作,它对近现代英美教育思想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而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和体现了近现代英美的教育思想。 内容推荐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这本著作于1693年出版300多年来,是近现代英美文化的瑰宝,它曾经而且至今仍然是英美教育学界的重要研究对象,曾经而且至今仍然是欧美各国教育工作者和父母的必读之书,是近代英美教育思想史上的一本奠基性著作,它对近现代英美教育思想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教育漫话》中所述的教育思想有如下四个特点:(1)就德、智、体这三种素质彼此之间的关系而言,洛克认为:首先,应当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第一位;其次,精神品质的培养是人生教育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事情;最后,智育或者说是学问相对来说是教育中最不重要的一件事情。(2)洛克非常重视强健体魄的培养。(3)德育在洛克的教育思想中占有根本的地位。(4)在智育或学问和技能的培养方面,洛克主要强调了两点:其一,强调了功利的原则,即所学的东西一定要对未来的生活有用:其二,强调了教育方法。洛克的这些教育思想对我们的教育实践应当有所启发,不仅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使我们对发达国家尤其是英美传统的教育思想有所了解,而且可以让我们进行比较,对我们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进行反思,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 读一读《教育漫话》,至少可以让我们进一步去思考,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究竟如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从而使我们对子女的教育不再盲目,使我们对子女的教育更加有效。如果能够达到这个目的, 《教育漫话》虽然十分通俗易懂,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作者有如在和亲朋好友话家常,语调亲切平和,道理简单明了,十分适合普通读者的需要,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这种深入浅出的东西,只有大师才能写得出来。 目录 教育的意义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总论 保暖问题 冷水锻炼 游泳和户外运动 衣着 饮食 水果 睡眠 便秘 医药 身体健康的原则 品德教育 精神健康总论 不溺爱 欲望服从理性 父子关系 管教方法总论 棍棒教育的弊端 奖励 荣誉感和羞耻心 孩子气不必管 如何立规矩 习惯的培养 礼貌 同伴 父母师长以身作则 培养兴趣 正确的惩罚方式 说理和榜样示范 选择家庭教师 教养 人情世故 亲切沟通 让孩子敬畏 摸子女的脾性 如何对待子女的各种要求 慷慨和公正 如何对待子女的哭闹 勇敢坚忍 残酷 好奇心 如何纠正游手好闲的毛病 如何纠正好玩的毛病 玩具 说谎 德行 智慧 知识和技能教育 学问的地位 阅读 书写 外语学习 教学方法 写作 人文教育课程 语言表达能力 自然科学和哲学 做学问的基本功 文体 手艺作为娱乐 商业账务 出国学习 结语 试读章节 1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凡是身体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人们的苦难或幸福,大部分是自己造成的。不善用心的人做事决不能够遵循正当的途径,身体孱弱的人,就是有了正当的途径也决不能获得进展。我承认有些人的身心生来就很坚实、健康,用不着别人多少帮助。他们凭着天赋的才力,自幼便能向着最好的境界去发展,凭着天赋的体质,能够做出奇迹。但是这样的人原是很少的。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那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从根源上这么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趋向,最后就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 2 我觉得孩子们的精神容易引导到东或到西,正和水性是一般无二的,精神固然是人生的主要部分,而我们关切的主要是内心,可是心外的躯壳也是不可忽略的。所以我打算首先谈谈身体的健康问题.大家都知道我对于这个问题格外研究过,我之所以先谈这个问题,大概你也早已料到了,这个问题的范围很窄,大概很快就可以谈完。 3 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在世界上做个人物,也必须先有强健的体格;这种种道理都很明显,用不着任何证明。 4 我现在所要讨论的健康问题,不是说医生对于有病的、身体脆弱的儿童应该怎么办,而是说,父母对于儿女的本来健康的,至少是没有疾病的体格,在不借助于医药的范围以内,应该怎样维护它,改进它。其实这个问题只要短短的一条规则就可以说清楚。这就是:绅士们对待儿女应该像诚笃的小康的农民对待子女的办法一样。不过,母亲们也许觉得我的方法有点过于严酷,父亲们也许认为我的说法太简短,所以我打算详细说明一下;只是我有一种一般而准确的观察,希望妇女们仔细想想。这就是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了损害。 5 第一件应该当心的事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我们初生的时候,面孔的娇嫩并不在身体其他部分之下。但是因为习惯了,它便较之其他部分受得起风寒了。所以从前雅典人看见大月氏(Scythian)的哲学家在霜天雪地中,赤身露体,觉得奇怪,大月氏哲学家的答复是挺值得玩味的。他们说:“冬天气候酷寒,你们的面孔为什么受得住呢?”雅典人说:“因为我的面孔习惯了。”“那么,你把我的身体都看做面孔好了。”大月氏人说,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受得了的。 此外又有一个相反的、著名的例子,证明习惯的力量胜于过度的炎热,这是我在近来出版的一本颇有创见的游记上面看到的;我现在把作者的原文抄在下面。“他说马耳他(Malta)比欧洲任何地带都热;那热度还在罗马之上,闷得很厉害;加之又不常有凉风,所以更加难受。一般人都黑得像吉普赛(Gypsy)人一样;但是农夫们不怕太阳,他们每天在最热的时候还照常工作,一点也不躲避灼人的阳光。这就使我相信,只要我们从小习惯了,有许多看去似乎不可能的事情,我们的本性全是可以适应的。马耳他人就是用这种办法去锻炼他们的儿童,使他们不怕炎阳,儿童从出世起,一直到十岁止,全都一丝不挂,既没有衣,也没有裤,头上也没有遮盖。” 所以我劝你,像我们英国这种气候,你对于风寒是可以不必过于防范的。英国有些冬夏穿着同一套衣服的人,他们并没感到什么不便,也并不觉得比别人冷。万一做母亲的怕孩子受到霜雪的侵害,做父亲的怕因此受人指摘,对于霜雪要考虑,那么,千万可别让孩子的冬服过于温暖。此外还应记住:“自然”已经给孩子的脑袋好好地用头发遮住了,又给了它一两岁的时光的锻炼,他在白天跑来跑去固然可以不必戴帽子,晚上睡觉最好也不戴。脑袋戴得温温暖暖是最容易惹起头痛、伤风、发炎、咳嗽等等疾病的。 6 我说到孩子的时候,都是用个“他”字来代表,因为我这篇文字的主要目的是在讨论青年绅士从小至大的养育方法,对于女孩子的教育不见得全能适用;虽则不同的性别所需的不同的对待,并不是一件难于辨别的事。 P1-P3 序言 致奇布勒地方的爱德华。葛拉克先生 (To Edward Clarke Of Chipley,ESq,)先生: 我的“教育漫话”现在出版了,按理说,这些“漫话”本是属于你的,因为它们是我在数年前为你写的,内容不出你在我的信札中所已知道的。除了次序跟原信发出的时间不一致以外,其余很少变动,读者看了我有些地方行文的随便与文体的风格,就很容易看出,这些漫话,与其说是一篇公诸公众的论文,不如说是一段朋友间的私人谈话。 有些人出版书籍,不敢承认那是自己的意思,往往推脱说是由于朋友的纵容。可是你知道,我这些文字假如不是朋友们听说之后,迫着要看,看了以后,又让它们刊行问世,它们的确是会按照原意,悄悄地躺在那里,不会发表出来的。不过我在见解上敬重的朋友们告诉我,说他们很以我的看法为然,说将这部草稿印出来也许有些用处,这种说法可触着了我一向不变的心思。因为我觉得,尽心竭力地给祖国服务,乃是每一个人不可不尽的义务;谁若没有这种想法,他便与他家里的牲口没有什么区别了。这个问题的关系很大,而正当的教育方法又是一件有益大众的事情,假如我的力能从心,我是不需要别人的纵容的。所以这些文字尽管浅薄得很,我自己并不怎样看重它们,但我不能因它们的贡献太小而不把它们献给公众,我愿以此表示我的一点点心意。将来倘若还有跟我的朋友们怀着同样估计与见解的人,也都赏识这些文字,认为印了不算白费,那么,我便可以聊以自慰了。 近来时常有人和我谈到,说不知道怎样教养他们的孩子,近来大家又常有一种感慨,说青年人年纪轻轻地就堕落了,因而有人针对这个问题,表示一些意见,目的只在抛砖引玉,得到指正,我们总不能说他的举动是一点都不得当的。因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我写了这点东西,自己绝对不敢矜夸有什么贡献。假若将来有人比我的能力更强,做这件工作比我更合适,好好写一篇合于我们英国绅士教育的文章,来指正我的错误,即使为你设想,我也是无所谓的。我个人只希望青年人能够得到最好的教导(这应该是大家所盼望的),并不一定要自己的意见被接受。不过你也得给我证明一下,证明我在这里所主张的教育方法对于一位绅士的孩子也曾有过一些意外的不平凡的影响。我并不是说这种好影响对于形成孩子的良好性格的关系不大,但是我想你和一般做父母的人一定都知道,那种与我的方法相反的教育儿童的方法却是不能改进他的本性的,是不能使他爱好书籍的,是不能使他耽嗜学问的,是不能和现在的情形一样,使他在受到大家认为应当受到的教导以外还想更多地受教的。 我的目的不是把这篇论文向你吹嘘,因为你的意见我早就知道了,同时,我也没有请你吹嘘或庇护及把它推荐给世人的意思。儿童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是一般做父母的责任,也是他们关心的事,而且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也靠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所以我愿人人都认真想想这个问题,要把空想、习俗或理智用教育的主张仔细考察一番,辨别一下,然后伸出援助之手去到处提倡一种训练青年的方法,照顾到青年人的种种条件。这种方法是最容易、最简捷、最适当的,能为他们各自的职业准备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才的方法,但是最应该注意的还是绅士的职业。因为一旦绅士受到教育,上了正轨,其他的人自然就都能走上正轨了。 我不知道我在这篇短短的文字里,除了表示我对于教育问题的一片善良愿望以外,是不是还有一点点进一步的贡献,万一它还有些可取之处,那都是你的功劳。我之所以发愿来写这些文字,全是因为敬慕你的缘故,我能把你我这点友谊的迹象留给后世,在我真是一件愉快的事。因为我能和一位诚笃的、贤能的、高贵的爱国志士长久相亲相爱,这是我今生今世最大的幸福,也是我能够留在身后的最好的纪念。 你的最渺小的、最忠心的仆人约翰·洛克。1692年3月7日 后记 早在30年代,傅任敢教授即“有一个殷切的企图,就是要将域外教育经典著作译到我国来”。根据这个计划,前后几年中译出了《贤伉俪》、《大教授学》(后改译为《大教学论》)、《生活的科学》、《莉娜及其他》、《教育漫话》等多部世界教育名著。 “洛克的《教育漫话》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教育学,除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以外,某些主张如对教育力量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论述等等,今天仍然有着现实意义。”(见《湖南日报》1984年3月22日)所以自从1936年此书被商务印书馆列入“汉译世界名著”,出版及再版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又约请译者酌加修订,于1957年出版了新一版,1963年出版了新二版,1979年第三次印刷。1980年,年逾古稀的傅任敢教授虽然健康状况不佳,但仍坚持不懈,认真修改译文,因为他认为“原著是不朽之作,译文也应当经得起推敲,成为不朽的译著”。于是,在夫人杨仁女士的协助下最终定稿。1983年该修订稿纳入《傅任敢教育译著选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出版,1985年此书被人民教育出版社列为“外国教育名著丛书”第四次印刷,1990年被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列为“教育经典译丛”,出版繁体字版本,后又再版。 傅译《教育漫话》从30年代到90年代末,“至少已有三代人读到他译的书,从中得到教益”(见《傅任敢校长纪念文集》)。现在,为了给教育工作者提供研究外国教育思想的理论著作,给师范院校提供教学参考书,使之更好地借鉴外国教育的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傅任敢教授最终定稿的版本,是颇为有益的。 敬群 1999年于花园村 书评(媒体评论) 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爱尔维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