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运用心态史学的研究方法,从民国时期的档案出发,重点研究了抗战时期福建崇安县台湾籍民的聚居缘由,生产、生活状况及其心态变化。本研究认为,“亚细亚孤儿”意识确实是存在的,崇安县的台湾籍民就是主要的历史原型,但他们多数人最终克服了迷惘、失落的“孤儿”心态,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台湾义勇队的抗日活动,并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序言一
序言二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理论、方法和分析框架
第四节 研究的突破与局限
第二章 福建早期台湾籍民的状况与问题(1895—1937年)
第一节 福建台湾籍民的概况
第二节 福建部分台湾籍民的违法犯罪问题
第三节 福建台湾籍民引发的社会观感及其影响
第三章 抗战初期福建省政府的台湾籍民政策(1937—1938年)
第一节 抗战初期福建台湾籍民的返台情况
第二节 抗战初期福建省政府的台湾籍民政策
第四章 福建省台湾籍民集中迁移崇安县(1938年)
第一节 福建台湾籍民集中迁移崇安县之过程
第二节 台湾籍民迁移中的问题及其心态分析
第五章 迁居崇安县台湾籍民的初步安置(1938年)
第一节 崇安:台湾籍民生活区域的背景描述
第二节 台湾籍民初期的安置与管理
第三节 崇安县台湾籍民初期的生活状况
第六章 崇安县台湾籍民的生产活动(1938—1947年)
第一节 崇安县台湾籍民的垦荒工作
第二节 崇安县台湾籍民的独立谋生
第七章 崇安县台湾籍民的生活状况及归宿
第一节 崇安县台湾籍民的生活状况
第二节 崇安县台湾籍民的最终归宿
第八章 彷徨中的奋起:崇安县台湾籍民参加抗战的心态解析
第一节 崇安县台湾籍民参加抗战的概况
第二节 崇安县台湾籍民参加抗战行为的心态分析
第三节 抗战胜利与台湾义勇队的归宿
第九章 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