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美国文库”之一,包括斯托夫人长篇小说《老城的故事》。
本书全部取自真人真事,真实的环境地点。故事中有些情节可能很浪漫,像是虚构的,其实那不过是事实基础上的演义和引申出的寓意罢了。加尔文宗、阿米尼乌斯宗、高教会派、英国国教派、怀疑主义者和单纯信仰者都各抒己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斯托夫人集(下)(精)/美国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 |
作者 | (美)凯瑟琳·K·斯克拉著//蒲隆等译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美国文库”之一,包括斯托夫人长篇小说《老城的故事》。 本书全部取自真人真事,真实的环境地点。故事中有些情节可能很浪漫,像是虚构的,其实那不过是事实基础上的演义和引申出的寓意罢了。加尔文宗、阿米尼乌斯宗、高教会派、英国国教派、怀疑主义者和单纯信仰者都各抒己见。 内容推荐 本书是“美国文库”之斯托夫人集下册,包括长篇小说《老城的故事》。 斯托(1811~1896)美国女作家,生于康涅狄格州。父亲是著名牧师革曼·比彻。幼年因父亲关系颇受加尔文教派影响。青年时期因其叔父萨缪尔·福特的影响接受了自由主义信仰。她喜欢读司各特的浪漫小说,这在她后来的著作中有明显反映,1832年,她随全家迁往辛辛那提市,在一座女子学校教书,写了一些关于新英格兰生活的随笔。1836年,她与父亲所在的神学院的C.E.斯托教授结婚。其间,她访问了肯塔基州,目睹了那里奴隶的生活,这为她后来的小说提供了素材;她又受到父亲学校中强烈的反奴隶制情绪的影响。这种情绪成了她小说的基调。1850年,她随丈夫迁至缅因州,那里关于反奴隶制的讨论使她无比激动,于是利用空闲时间写出了《汤姆叔叔的小屋》(1852)。小说引起强烈反响,使她一举成名。为了反驳保守势力的攻击,1853年她发表了《(汤姆叔叔的小屋)题解》,引用法律、法院档案、报纸和私人信件等大量材料证明她的小说所揭露的事实。她的其他主要著作有:《德雷德,阴暗的大沼地的故事》(1856),《奥尔岛上的明珠》(1862),《老镇上的人们》(1869),《粉色和白色的暴政》(1871),以及一些宗教诗,收入1867年出版的《宗教诗选》。她还写过一篇虚构的维护女权的论文《我妻子和我》(1871),今天常常被女权主义者引用。斯托夫人晚年主要住在佛罗里达,在《棕榈叶》(1873)一书中描写了她在那里的宁静生活。 目录 老城的故事 前言 第一章 老城和它的牧师 第二章 我的父亲 第三章 我的外婆 第四章 村里的懒汉 第五章 古老的教堂 第六章 外婆厨房里的炉边故事 第七章 老克拉布·史密斯 第八章 阿丝菲西娅小姐 第九章 哈里的第一个工作日 第十章 阿丝菲西娅小姐的规矩 第十一章 危机 第十二章 狮子闭上了口 第十三章 空荡荡的小鸟巢 第十四章 仙国一日漫游记 第十五章 一座老庄园 第十六章 萨姆·劳森的发现 第十七章 鬼屋之行 第十八章 蒂娜有了家 第十九章 两封信给了我们新的提示 第二十章 阿丝菲西娅小姐的追踪与外婆的教育观 第二十一章 男孩子的安置 第二十二章 老城的生活 第二十三章 去看看上层社会 第二十四章 我们看见了贵族 第二十五章 复活节 第二十六章 老城的乡亲们如是说 第二十七章 老城的感恩节 第二十八章 老城遭袭击,弗莱吉姆大叔显英勇 第二十九章 外婆的蓝皮书 第三十章 我们长大了 第三十一章 我们该怎样教育蒂娜? 第三十二章 去克洛兰德的路上 第三十三章 在克洛兰德学校的生活 第三十四章 克洛兰德的牧师 第三十五章 信仰复兴 第三十六章 信仰复兴之后 第三十七章 牧师的柴薪日 第三十八章 埃里瑞·达文波特 第三十九章 在克洛兰德最后的日子里 第四十章 我们进入大学 第四十一章 夜晚长谈 第四十二章 回老城度春假 第四十三章 乡亲们的议论 第四十四章 准备婚礼 第四十五章 婚礼的钟声 第四十六章 婚礼在老城的余波 第四十七章 窗帷后面的故事 第四十八章 蒂娜的安排 第四十九章 故事的结局 第五十章 尾声 年表 注释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老城和它的牧师 我常常喜欢这样想,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中我们都能看到许多人类共有的品质和情感;不论是谁,也不论他的一生有多么默默无闻,只要你真正贴近他,仔细地观察叙述他一生中所有的追求、奋斗、失败和成功,你就能使大家对他感兴趣。这也是我要把我的一生做为开篇献给大家的惟一原因。 此外,社会就像一幅巨大的画卷,每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是这副画卷的一部分,所以描述个人的生活就离不开描述他生活的那个社会。我觉得讲述我的生活可能会使人们回忆起新英格兰时期那些非常独特、非常有趣的形象和人物,而这些往事留在人们心中的痕迹实在是越来越淡了。我指的是那个没有铁路的年代中的事情——那时候,我们新英格兰还是一个充满艰难困苦、动荡不安、枯燥乏味的半希伯来神权社会,又是一个由许多完全自治的小村庄联合在一起的半共和体制的社会。大海像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把我们与欧洲老家一切人类的文明和精华都分开了,我们被遗忘了,没有人注意到我们,然而,我们却像是燃烧着的煤炭,在这偏远的世界里,以炽热的激情和勃勃的生机,以我们新英格兰独特的方式走着我们自己的道路。 我小时候就住在这样一个僻静的小村庄里,那就是马萨诸塞州的老城。秀丽的村庄偎依在一条平静的小河旁。河水像是从山里跑出来的欢快的孩子,被太阳照得棕亮亮的,清澈见底,现出河床上各种颜色的鹅卵石。潺潺的河水夹带着一圈圈明晃晃的涟漪,一会儿在布满石块儿的河床上嘻笑追逐,溅起无数细碎的浪花,给河边长满绿苔的岩石涂上一层白色的水沫;一会儿又静谧无声地流淌着,绕过一道道河湾,穿过松软的草地,滋润着河边茂盛的睡莲。河西岸缀满蓝、白两色的紫罗兰,像雪片一样的绣线菊,和一片片的野蝴蝶花。蜿蜓的小河流过一块块肥沃的草地和高坡,一座座农舍点缀其间,有的被绿阴遮盖,有的迎着微风峭立在小山顶上。就在这条小河最宽最深的地方,有一条与它平行的乡间车道,被一层绿绒绒的嫩草覆盖着,村里主要的建筑都集中在这条车道的两旁。 在这些建筑中,应当首先说说对所有教民像母亲般亲切的教堂,它有高高的白色尖顶,宽敞的带棚的庭院,还有一个马厩,是为星期日来教堂祈祷的人们准备的拴马和停放各种农家马车的地方。学校的房子也在这里,那是村里的中学;还有一家杂货铺,从锄头柄到缝衣针,应有尽有;邮局也设在店里;这里是交换传播各种消息的地方。来往的农家车辆停靠在店门附近,女人们忙着在店堂那边挑选缝衣物品和各种花边彩带,男人们就坐在装鳕鱼的木桶上,悠闲自在地议论着时政或宗教问题,打发时间。挨着杂货铺有一家小酒馆,门前竖着一块高高的招幌,被夏天的风吹得吱嘎吱嘎地拍打着,像是给你送来一个悠闲、醇香。十分惬意的邀请。酒馆前有一条宽宽的有遮檐的前廊,还摆着板凳——这是一个公开的酒馆。酒馆里存了许多装满啤酒的木桶。那个年代,禁酒协会已经颁发了各种禁酒条例,这个酒馆还算是一个合法的,体面的去处。除了杂货铺,这里也是人们交流消息的地方。而且那时,小酒馆的名声可不像现在这么坏。冬天的早上,就连牧师也会常常戴着那种帽沿向上翻起的帽子和假发,拿着金头手杖,一脸威严地走进酒馆。他总是从满脸笑容的店主人那儿买上一杯饮料,然后一边慢慢地喝着,一边严肃地教训那几个游手好闲、衣衫褴褛的人,这几个人总是在各种让人意志消沉的地方消磨时光。那时候的牧师们喝这种饮料也很有节制。他们以此树立一种律己的光辉典范。在宣讲禁酒的时候可以不时啜上一口饮料,这真是再惬意不过的事情了。在那个年代,出生在马萨诸塞村庄里的男孩子们心中最佩服、最威严的形象就是牧师。清教徒们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建起了这个小小的神权社会。在这里,牧师是唯一尊贵的阶层,也是唯一有特权的阶层。不论是决定教堂里的事务,还是州里的事务,从任命州长到挑选某个地区的教师,他们的话是最有权威性的。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的牧师是男人中最整洁、最有绅士风度、最有教养的。在公开场合,他总是按照传统的礼仪一丝不苟地穿戴齐整,丝袜平平整整,裤膝扣和鞋扣闪闪发光,鞋子刷得干干净净,扑上白粉的假发一尘不染,白皙的面孔沉静严肃,像是游出浮云的一轮明月。 P993-995 序言 各位读者——忽略序言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但我恳请诸位破例读一读我这本书的序,因为我的确有些事想在序言里讲清楚。我的这本书除了讲一个故事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而如若你能把书和作者的目的作一比较,你就能更好地评价一本书。我的目的是要向世人介绍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里的新英格兰的生活和特点。我们权且称那个时期为胚胎期。我试图向读者展示的就是这个“种床”上的新英格兰。那时,现代文明进步的炽热阳光尚未使它的幼芽萌发生长,成为如今这样粗壮的大树。 新英格兰之于美国各个州就像昔日的多利安之于希腊。它一直是向各方输送移民的第一要地,移居到东西南北的人口大多来自新英格兰。于是这座新英格兰温床便也是这个伟大的美利坚合众国的温床,并且是它今后一切发展变化的根基。 因此,如果不回忆一下那许多凝重的史实,不对此加以严肃的思考,就很难理解新英格兰人。 在做这项工作时,我竭力使我的头脑像一面镜子,或者像一池山间湖水那么平静,不带任何情感,而只把映在其间的事物讲述给读者。我真心希望你能看到富有那个时代特色的人,听到他们的谈话;当然,有时我也利用作者之便,对他们的性格稍做解释,告诉你他们为什么会如此谈论,如此生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所进行的考察都具有拉斐尔前派的特色——全部取自真人真事,真实的环境地点。故事中有些情节可能很浪漫,像是虚构的,其实那不过是事实基础上的演义和引申出的寓意罢了。 如果谁有兴趣查阅一下尊敬的埃拉斯·内森牧师的那本叫作《查尔斯·亨利·福兰克兰男爵》,或者叫《殖民地时代的波士顿》的书,就会发现有关那幢老宅院的详细描述,那就是我这篇故事中的“登奇庄园”。我小时,人们提到那幢老宅都用这个名字。 在描述我介绍给大家的各种人物时,我一直留给自己一个理解、同情的旁观者的角色。我实在不想通过他们做任何说教,只是想把人类社会和大自然呈现给每一位生活在其中的观察者,把亲眼所见到的表现出来。 尽管在我的书中,加尔文宗、阿米尼乌斯宗、高教会派、英国国教派、怀疑主义者和单纯信仰者都各抒己见,而我只是用心听,努力去理解,并尽量忠诚地反映每个人的内心活动。我自己只不过是一个观察家和一个报道员,看到的很多,怀疑的很多,问的也很多,但我由衷地相信的却不多。 我就此搁笔,请读者自己读下去吧。 霍勒斯·霍利约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