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合成药问世之前,世界上的2000多个民族无不是用草根树皮防治疾病。即使在合成药用于临床以后,传统医药在民间仍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近20年来,合成药物的临床毒副作用日趋明朗化,故返朴归真,回归自然,还我绿色药物,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因此,传统医药再一次被各国人民所重视,其生命力将更加顽强。就是在这种大趋势下,奇玲和罗达尚首倡编著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大系》这本巨著。其旨意是:1中国传统医药在国际传统医药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编著此书是适应大趋势发展的迫切任务。2中国民族医药内涵丰富,应使之进入国际传统医药的大舞台,促进中国传统医药学的发展,使世界了解中国。3自身需要发展。经过几十年的调查整理,应当把这些成果汇集问世,让成熟的医药学弘扬,让第二类民族医药上升为医药学,让第三类民族医药得到快速发展,从而使我国民族医药得到同步发展。
1.第一章悠久的历史
2.第一节萌芽时期(远古—6世纪)
3.第二节奠基时期(6—9世纪中叶)
4.第三节发展和争鸣时期(9世纪中叶—17世纪中叶)
5.第四节繁荣时期(17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6.第五节新生时期(1951年以后)
7.第二章藏医学的理论体系
8.第一节三因学说
9.第二节解剖、生理和病理
10.第三节病因学说
11.第四节胚胎学
12.第三章藏医的诊断方法
13.第一节脉诊
14.第二节尿诊
15.第三节试验诊断法
16.第四章疾病分类及治疗
17.第一节“龙”病
18.第二节“赤巴”病
19.“培根”病
20.“培根木布”综合症
气候
青藏高原的气候主要是受两种基本气候影响。即夏半年的西南季风和冬半年控制高原面的西风环流。夏半年西南季风沿横断山脉河谷进入高原,带来了大量暖湿气流,向高原推进途中,不断被高山拦截而降水。所以自东南向西北气温逐渐下降,降水量也逐渐减少。东南部年降雨量为500~1000mm,东北部为400~700mm,西北部只有200mm左右,阿里地区则只有40~70mm。冬半年干冷的西风环流控制全区,急风沿山地上部长驱直入,致使气候寒冷、干燥、疾风强劲,其强度自西北向东南逐步减弱。因此,大气环流与温度、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的递减是相一致的。 P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