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搞垮了世界,我们搞垮了华尔街!两个名校毕业的年轻银行家自爆在金融企业尔虞我诈的两面人生,他们是要陪上一生的幸福,还是在风暴来临之前安全脱险……
《华尔街的大马猴》在2001年出版后便成为美国财经类的畅销书,至今仍长销不衰!
这本书毫无保留地揭露了那群活跃在华尔街的精英份子所搞的恶劣行径!这本书绝对是读者最明智、最精彩的投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华尔街的大马猴(投资银行家的双面人生)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美)约翰·罗尔夫//彼得·特鲁珀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华尔街搞垮了世界,我们搞垮了华尔街!两个名校毕业的年轻银行家自爆在金融企业尔虞我诈的两面人生,他们是要陪上一生的幸福,还是在风暴来临之前安全脱险…… 《华尔街的大马猴》在2001年出版后便成为美国财经类的畅销书,至今仍长销不衰! 这本书毫无保留地揭露了那群活跃在华尔街的精英份子所搞的恶劣行径!这本书绝对是读者最明智、最精彩的投资! 内容推荐 《华尔街的大马猴》讲述两位年轻银行家罗尔夫和特鲁珀在华尔街的人生经历,这是特鲁珀和罗尔夫的个人成长经历,更是所有新入行的年轻银行家所必须经历的磨难。无论就职于哪一家银行,相信任何一位银行助理都不乏同样的感受。 其实,投资银行的生存原则说到底就是“愿者上钩”。要么像鱼儿一样,牢牢咬住诱饵,享受美味佳肴之余还可以借助鱼线的拉动往上跃,越高越好,哪管人格的沉沦;要么保持大度的胸襟,冷眼看待银行里发生的一切,用幽默和自嘲安抚自己失去平衡的心灵。但实际上,想要保持头脑的一半清醒,对心理平衡似乎帮助不大,这就好像一只脚踩在干冰上,而另一只脚踏在炭火里一样,虽然冷热相抵后计算出的平均温度正好合适,但人的双脚注定会皮开肉绽,痛苦难忍!不是吗? 这本书是作者罗尔夫和特鲁珀讲述自己在投资银行的奋斗历程。从最开始梦想到投资银行工作到最后拼命想挣脱,两位作者回顾了一路走来的工作体验和心路历程,展现了一个真实并且不为人知的投行,让我们看到了投资银行家特别是底层从业人员风光背后的艰辛、无奈,更读到了一种对于人生和生活的选择。 面对金融业尔虞我诈的两面人生,他们是要赔上一生的幸福,还是平安脱险,在风暴来临之前全身而退…… 目录 第1章 梦想的毒瘤 第2章 面试和狂喜 第3章 暑期魔鬼训练 第4章 求偶期 第5章 蜜月期 第6章 投行食物链 第7章 投资银行的营生 第8章 银行界的“选美大会” 第9章 估价的技巧 第10章 文字处理的旋转木马 第11章 复印中心的那点儿事 第12章 假日舞会 第13章 起草《招股说明书》 第14章 印刷室里的秘密 第15章 出差 第16章 奖金的诱惑 第17章 顿悟 第18章 忍无可忍 第19章 解脱 尾声 试读章节 第1章 梦想的毒瘤 站在时代广场的中央,百老汇和第43大道就在这里交汇,这里曾是美国武装部队的招募处。办公大楼大约于五十多年前建造,当时被当成了军旅生涯可为个人奋斗者提供不可限量之前程的昭昭佐证,它矗立在中央位置,似乎也在向世人说明——这里是通往大干世界的十字路口。当然,人们对往事的记忆已经模糊了。如今,流浪汉们呆在大厦背后躲避太阳的暴晒,偶尔还可以小酌一杯。天气好的日子,百无聊赖的小青年也会到大厦里转一转,看看自己参军能得到什么实惠。 昔日备受仰慕的军旅生涯,辉煌已不再现,悄然兴起的则是华尔街投资银行的招募机器,它们从曼哈顿到市中心,无所不在,而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运转着。它那充满诱惑的触角几乎延伸至全国每一所小有名气的高等学府和所有知名的商学院。唯一的目的就是为投资银行寻找合适的分析师和助理人选,越多越好,而被挑中的那些人其实就相当于奴隶或签了契约的仆人。 最后不难发现,绝大多数投资银行的成功都主要取决于向业务中投放人力的数量,甚至有时向某一潜在业务投入的人力数量都很关键。因此,为投资银行招募新人的努力。简直永无休止。 分析师 分析师是投资银行中最底层的职位。投资银行通常会派那些经过培训的经理到诸如沃顿、哈佛和普林斯顿这样的学校,为优秀的应届毕业生铺开盛情欢迎的红地毯。这些愣头愣脑的年轻人心中崇高的理想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被摧毁的。在负责招募的经理眼中,理想的候选人应该具有中上等的智商,爱财(至少有发展这一嗜好的潜力),有着同萨德侯爵相同的世界观,并且愿意整夜加班,每时每刻面带微笑,好像电影《蝙蝠侠》中整天大笑的那个家伙。 分析师的位置如同港务局汽车站公共厕所中浮游于坐便器垫圈下面的水藻,或啤酒桶底的残渣下面的碎屑一般。他们在两三年内,从精神、情感到肉体,都饱受摧残。经过了如此的洗礼之后,他们才可做到所谓的“训练有素”,当然将来也会从中受益良多。无论多么悲惨,他们在公司的图腾柱上,是找不到比自己还低的下属来宣泄心中的怨气的。 两三年后,大多数的分析师不是削尖脑袋挤进为数不多的商学院深造,就是辞职后到华尔街的其他金融公司另谋高就,或者头脑冷静后彻底改行。从分析师向上提升的机会非常少,但是投资银行却在非正式的交流中告诉这些分析师,三年后苦日子就会告一段落。不了解内情的人会觉得,这样做说好了是蒙骗无知者的行为;说严重了,无异于杀婴罪。为什么要让这些年轻人在金融界经历两三年的痛苦磨练呢?答案很简单,经过三年的折磨后,这些分析师已经身处心力交瘁,濒临危险的边缘,再逼迫他们继续这样的日子,必定会使他们对投资银行心怀仇恨。 很多分析师离开的时候,心中充满愤恨,对投资银行更是恨之入骨。他们在工作时,学到了很多,收入也比自己曾经预料的要高很多,但依然对这份工作和强迫他们干活的人不满。令人不解的是,对投资银行积怨很深而愤然离去的分析师们,在商学院的深造后,50%以上又会重返金融界,重操投资银行的老行当。这也许是距离产生美吧!受到伤害后的分析师们,当然希望忘记那不堪回首的痛苦。不过,他们的记忆中剩下的只有痛苦岁月的印象,而伤害到底有多深都不再清晰。分析师重新投身投资银行业的另一个原因是希冀助理的日子应该比分析师会好些,其实,这是对自己的又一次伤害。特鲁珀就是曾经受过伤,但还是决定要再战投资银行的众多分析师中的一个。 助理 助理在投资银行职位等级中又上了一级。当然有理由认为,助理应该比分析师快乐很多。他们既有自己银行的支持,又可以向下属的分析师发怒,以宣泄自身的压力。这就是等级制度吧!上面已经提到过,投资银行中熬到第三年的分析帅大多会离去,包括一些有望提升到助理职位的分析师们。所以,总是存在着直接招聘助理的需求,以填充分析师离去后助理人员的空缺,而且这种需要似乎也是没完没了的。 投资银行中的助理们即使熬上两三年也没有出头之日。投资银行聘用他们的时候,就已假设他们每个人都对将来要从事的工作非常清楚,而且签字之时就下定决心要在银行里一直向上爬,直至最高的顶点——副总经理、高级副总经理、执行董事等等。下面该走的路已再明白不过了。现实中,助理的流失率相当惊人,有的转而投奔了对手银行,有的辞职加盟到某一客户旗下改为个人效劳。总之,原因多种多样。能坚持到最后,一心向上爬的助理,同半路出家充任助理的相比,新来者的面孔随处可见。 其他:副总经理到执行董事 助理职位往上就是副总经理、高级副总经理(或初级执行董事)、执行董事等职务。所有助理的奋斗目标大概都是一样的:3~4年,熬到副总经理;7~9年当上执行董事,并希望到时候能挣到7位数的薪水。 有时在助理们的眼中,银行的众多等级大致可归为三个档次:分析师、助理和其他。只要比助理的职位高,按照银行的惯例就可以拿助理出气,但助理们一旦受了气,大多没有什么可以向下宣泄的余地了。这里的等级制度就是这样的。 温床:商学院 最容易招聘到助理的地方就是各大商学院。由于近期华尔街对助理人数需求日增,招聘的阵地已经从东部那些傲视群雄的常青藤盟校扩大至稍微逊色一点的商学院了。这等屈尊俯就的选择,一改以往银行界从业人士的高傲,实属在供不应求的形势下的无奈。 商学院学生其实也并非极易上当的可怜虫,他们中大多数都打算在银行界一试身手,他们认为只有商学院才能为其提供如此好的事业起点,所以对于银行招聘的机会,他们自然会好好把握了。公平地说,一小部分的商学院学生的确是为了积累更多的知识才返回学校深造的,但这些人不久就意识到自己的选择是多么的幼稚。 早在进入商学院进行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学习以前,学校就在向学生灌输金钱文化和唯工作论的观点。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就好比向所有MBA新生发出的已加盟贵族阶层的保证书,之后此类的说教将无休无止。 进入沃顿和哈佛:入学教育的内容如出一辙。包括校规手册、医疗保健申请表格以及其他五花八门的行政规定等。沃顿的入学教育最重要的内容是发出的《MBA排名调查手册》。小小的册子,对淘金者来说就如同圣旨般重要。册子上有前几年某商学院招生中的数据,哪个学校没有招满,毕业生在某一行业的就业比例,获得某家大公司录用的比例,还有在某些地区就职的人数等等数据,应有尽有。MBA新生最关心的还是各行各业的平均入行起点工资。 我第一次看到上述数据时,心里怦怦直跳。我原来在广告界做事,年薪大约为17500美元,每周有4顿晚餐吃的是搀着黑豆的米饭。排名手册上列出的薪水都在6位数,我当时的工资连这个的零头都不够。 这可真是腐化透顶了。刚人行就挣6位数,将来到多少才算是个头呢? 仔细阅读完这厚厚的小册子,商学院的学生们大概不难揣摩出自己未来的奋斗目标和应持的心态了。对商学院毕业生最具吸引力的两个职业——管理咨询和投资银行,恰巧也是起薪最高的。巧合吗?并不尽然。我和特鲁珀都仿佛进入了装饰成天鹅绒墙面的办公室,里面尽是贪婪无比的无赖和埃比尼泽一样的吝啬鬼。只可惜我俩当时仅仅是一厢情愿地做发财梦呢!我们的心里已做好了一切准备,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同美国一流商学院的毕业生们一争高下,不顾一切地为那全能的美元而奋斗。 漫漫跋涉的第一步就从沃顿商学院开学时名叫“沃顿欢迎你”的学前教育周正式开始了。聚会过后,我对这个学校的任何幻想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当你不得不同另外750名生气勃勃的商学院同学挤在一个大礼堂里开会时,那种佼佼者的优越感也瞬间消失了。轮到二年级师长向新生小弟弟们讲述每个人找工作时可能的遭遇时,耸人听闻的细节真让人耳不忍闻,现实经他们赤裸裸的揭露,已经体无完肤了。原来上商学院就为了在两年时间里,学会“勾引”招聘官员?!在此过程中,“沃顿商学院”的名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那些面试考官情绪不错的时候令他们眼前一亮——这大概就是沃顿能为它的学生们提供的帮助了。一旦获得了面试的机会,就要全要靠自己的实力才能从众多同等优秀的商学院毕业生大军中脱颖而出。参加面试者就必须心甘情愿地穿着鞋底带有锋利楔子的高尔夫球鞋,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一直爬到自己希望——不,应该是必须达到的高处。什么友谊,全是胡扯! P2-5 序言 他们从沃顿和哈佛商学院MBA毕业,在帝杰银行任全职助理一年,年薪就达到20万美元。 他们的前胸口袋里别着蒙特布兰克牌钢笔,打赫尔梅斯牌领带,手提崭新的考奇牌公文包,脚登费拉加莫牌鞋子…… 他们享受着一出生就继承了大量祖业的公子哥儿才消受得起的名目繁多的昂贵红酒、雪茄,看脱衣舞酒吧的舞娘和美少男卖弄风情。 他们出差坐头等舱,要么就预定包机,住豪华酒店,有机会周游各地,甚至利用工作之便走遍全球,感受各地的风土和文化。 他们是地位显赫的银行家,收入丰厚的金领一族,是天之娇子,是让人眼红的成功人士。 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他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可是,他们竟然会那样兴高采烈地“逃离”了给予了他们这一切的投资银行,这简直让人不可理解! 罗尔夫和特鲁珀这两个伙计在投行的掌控下帮濒临破产的投资公司兜售“空壳股票”,坐着喷气式飞机满嘴飞沫地在世界各地进行“路演”,跟在一群如同冢中枯骨甚至还有点性变态的公司领导屁股后面进行周旋。他们没有休息日,一周睡十几个小时,没时间和女友约会,更谈不上拥有丝毫的个人生活…… 在他们的眼中,美国金融业无异于恶木横生,百兽乱舞的幽深丛林,而他们自己完全就是这丛林中上蹿下跳的两只猴子。他们曾经蒙骗别人同时也被别人蒙骗,曾经在虚华中流连并制造着虚华,曾经吹起了华尔街的泡沫,也最终把华尔街从泡沫推向了危机。如果说华尔街搞垮了世界经济,他们无疑就是搞垮华尔街的“中坚力量”。 值得庆幸的是,他们终于从那些纸醉金迷的浮华中翻然猛醒,找到了他们曾经向往的新生活。如今,他们正享受着幸福的家庭生活和富有成就的工作环境,冷眼看华尔街投行在世界金融危机中一败涂地。 书评(媒体评论) “逼真传神,真实动人……把投资银行助理的生活描写得淋漓尽致。” ──《财富》杂志 “胆小者勿入。” ──Details杂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